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防电梯的通风装置,包括电梯顶,电梯顶内部嵌设有限位框架,限位框架内部贯穿开凿有通风槽,限位框架位于通风槽的外部插设有若干二号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连接管、传功干、加长杆、把手搭配叶片的工作,方便被困人员手动进行加速通风的效果,可以满足被困人员在被困在电梯内所需要的空气量,且通风槽较大,也可满足平时的通风需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限位框架通过二号螺栓与电梯顶的螺纹连接,方便拆卸,当电梯门卡柱,不方便打开时,可以通过拆卸二号螺栓,将被人员从本装置的安装处救出,操作简单,方便救援,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防电梯的通风装置
本技术一种消防电梯的通风装置,属于电梯
技术介绍
消防电梯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达到通风标准,但是现有技术中,很多电梯的通风装置多数都是在电梯顶上安装有通风风扇,并通过电梯上的电路连接通风扇,若出现大面积停电时,通风扇失去了电能,无法自动向电梯输送空气,影响电梯内人员的生命安全;且在人员被困住的时候,电梯多数都是需要将电梯门打开才能救出被困人员,且很多时候,经常出现电梯门卡死的情况,造成救援困难的增加,不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消防电梯的通风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消防电梯的通风装置,包括电梯顶,所述电梯顶内部嵌设有限位框架,所述限位框架内部贯穿开凿有通风槽,所述限位框架位于通风槽的外部插设有若干二号螺栓,所述限位框架位于若干二号螺栓与通风槽之间的顶部与支撑框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框架顶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每个所述支撑柱远离支撑框架的一端均开凿有螺纹槽,四个所述支撑柱远离支撑框架的一端设有挡尘盖,所述挡尘盖顶部四角均开凿有衔接槽,所述挡尘盖位于每个衔接槽内均插设有一号螺栓,所述限位框架内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每个所述支撑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支撑块顶端外壁的四角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底部外壁与轴承的内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外环外壁与连接管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内壁底端与传动杆的顶端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底部与加长杆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加长杆底部一侧固定有把手。<br>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管外壁固定连接若干叶片,且相对的两个所述叶片相互远离的一侧侧壁之间的距离与通风槽两侧内壁之间的距离相匹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动杆底部至连接管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传动杆底部至电梯顶底部之间的距离。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框架通过若干二号螺栓与电梯顶螺纹连接,所述挡尘盖通过四角的衔接槽与支撑柱内的螺纹槽螺纹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长杆两侧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通风槽两侧内壁之前的距离,所述挡尘盖的外径尺寸大于支撑框架的外径尺寸。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梯顶内部贯穿开凿有连接槽,且连接槽的内径尺寸等于限位框架底部的外径尺寸。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连接管、传功干、加长杆、把手搭配叶片的工作,方便被困人员手动进行加速通风的效果,可以满足被困人员在被困在电梯内所需要的空气量,且通风槽较大,也可满足平时的通风需求;2、本技术的限位框架通过二号螺栓与电梯顶的螺纹连接,方便拆卸,当电梯门卡柱,不方便打开时,可以通过拆卸二号螺栓,将被人员从本装置的安装处救出,操作简单,方便救援,具有很好的实用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限位框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局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挡尘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连接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梯顶;2、限位框架;3、通风槽;4、支撑杆;5、支撑块;6、轴承;7、连接管;8、传动杆;9、加长杆;10、把手;11、叶片;12、支撑框架;13、支撑柱;14、螺纹槽;15、挡尘盖;16、衔接槽;17、一号螺栓;18、二号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5所示,本技术一种消防电梯的通风装置,包括电梯顶1,电梯顶1内部嵌设有限位框架2,限位框架2内部贯穿开凿有通风槽3,限位框架2位于通风槽3的外部插设有若干二号螺栓18,限位框架2位于若干二号螺栓18与通风槽3之间的顶部与支撑框架12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框架12顶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3,每个支撑柱13远离支撑框架12的一端均开凿有螺纹槽14,四个支撑柱13远离支撑框架12的一端设有挡尘盖15,挡尘盖15顶部四角均开凿有衔接槽16,挡尘盖15位于每个衔接槽16内均插设有一号螺栓17,限位框架2内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每个支撑杆4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支撑块5顶端外壁的四角固定连接,支撑块5底部外壁与轴承6的内环内壁固定连接,轴承6的外环外壁与连接管7内壁顶端固定连接,连接管7内壁底端与传动杆8的顶端外壁固定连接,传动杆8底部与加长杆9顶部固定连接,加长杆9底部一侧固定有把手10。电梯顶1内部贯穿开凿有连接槽,且连接槽的内径尺寸等于限位框架2底部的外径尺寸,方便救援;加长杆9两侧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通风槽3两侧内壁之前的距离,挡尘盖15的外径尺寸大于支撑框架12的外径尺寸,方便取出以及方便挡尘;传动杆8底部至连接管7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传动杆8底部至电梯顶1底部之间的距离,方便取出;连接管7外壁固定连接若干叶片11,且相对的两个叶片11相互远离的一侧侧壁之间的距离与通风槽3两侧内壁之间的距离相匹配,方便加速通风;限位框架2通过若干二号螺栓18与电梯顶1螺纹连接,挡尘盖15通过四角的衔接槽16与支撑柱13内的螺纹槽14螺纹连接,使其之间连接更加紧凑。具体的,当人员被困与电梯内,救援人员还没有赶来的时候,被困人员握住把手10,并旋转把手10,把手10通过加长杆9、传动杆8带动连接管7转动,连接管7带动外壁的若干叶片11转动,叶片11通过支撑框架12与挡尘盖15之间的距离可以将外壁的空气加入排入电梯内,加速通风效果;当救援人员到达后,且当电梯门卡柱,不方便打开时,将限位框架2顶部的若干二号螺栓18拆卸,将限位框架2从电梯顶1的连接槽中取出,将被困人员通过连接槽拉出电梯外,方便救援工作。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防电梯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顶(1),所述电梯顶(1)内部嵌设有限位框架(2),所述限位框架(2)内部贯穿开凿有通风槽(3),所述限位框架(2)位于通风槽(3)的外部插设有若干二号螺栓(18),所述限位框架(2)位于若干二号螺栓(18)与通风槽(3)之间的顶部与支撑框架(1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框架(12)顶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3),每个所述支撑柱(13)远离支撑框架(12)的一端均开凿有螺纹槽(14),四个所述支撑柱(13)远离支撑框架(12)的一端设有挡尘盖(15),所述挡尘盖(15)顶部四角均开凿有衔接槽(16),所述挡尘盖(15)位于每个衔接槽(16)内均插设有一号螺栓(17),所述限位框架(2)内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每个所述支撑杆(4)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支撑块(5)顶端外壁的四角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5)底部外壁与轴承(6)的内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轴承(6)的外环外壁与连接管(7)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7)内壁底端与传动杆(8)的顶端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8)底部与加长杆(9)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加长杆(9)底部一侧固定有把手(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防电梯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顶(1),所述电梯顶(1)内部嵌设有限位框架(2),所述限位框架(2)内部贯穿开凿有通风槽(3),所述限位框架(2)位于通风槽(3)的外部插设有若干二号螺栓(18),所述限位框架(2)位于若干二号螺栓(18)与通风槽(3)之间的顶部与支撑框架(1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框架(12)顶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3),每个所述支撑柱(13)远离支撑框架(12)的一端均开凿有螺纹槽(14),四个所述支撑柱(13)远离支撑框架(12)的一端设有挡尘盖(15),所述挡尘盖(15)顶部四角均开凿有衔接槽(16),所述挡尘盖(15)位于每个衔接槽(16)内均插设有一号螺栓(17),所述限位框架(2)内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每个所述支撑杆(4)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支撑块(5)顶端外壁的四角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5)底部外壁与轴承(6)的内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轴承(6)的外环外壁与连接管(7)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7)内壁底端与传动杆(8)的顶端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8)底部与加长杆(9)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加长杆(9)底部一侧固定有把手(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冬明,朱建峰,陈亮,葛俊,童健,张洪军,
申请(专利权)人:申芝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