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换插片机构、接管机构及其理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6191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换插片机构、接管机构及其理管机;其中,自动换插片机构,包括导杆,所述导杆的顶部设有顶板;所述导杆及顶板形成自动换插片机构的机架;还包括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固定在机架上;所述升降气缸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向内设有提钩;所述活动杆在所述升降气缸的作用下,可沿所述导杆升降运动。接管机构,包括上述的自动换插片机构,还包括输送机。理管机,包括上述的接管机构,还包括理管机主机,所述接管机构设置在理管机主机的落管机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接管机构的输送机上设置自动换插片机构,使其能够对周转箱内的插片自动更换,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换插片机构、接管机构及其理管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细纱管理管机用接管机构,及设置在其上的自动换插片机构,以及包含该接管机构的理管机,属于机械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理管机,是用于对络筒后的纱管进行分类、整理的自动化设备,目前被使用传统络筒机的厂家普遍采用,以期提高纱管的整理效率。本申请人在理管机领域申请了诸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3818781B的理管机,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5600400B的理管装置及理管方法,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8382928A的一种自动理管机,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9678004A的一种自动络筒机用理管机,等一系列专利,对理管机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与开发。目前市场上理管机普遍采用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3753888U的落管机构,对整理后的纱管进行落管,落入到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3753889U的接管机构内,并最终投入到周装箱内,实现对纱管的集中整理回收。但目前的理管机用接管机构所采用的周转箱,受纱管本身大小头特性限制,当堆放较多时,会形成一定的扇形弧度,从而导致周转箱呈弧形;而为了防止纱管落入时发生姿态偏转,还需要在周转箱内插入插片,将周转箱分割为若干个小空间,用来储存纱管;当纱管储存满后,需要将周转箱输出,并将插片取出,放入到新的空周转箱内,以便下一个接管作业。周转箱内堆满纱管后,由于纱管的挤压,插片是较难拔出的,人工拔出费时费力;且插片拔出更换不及时,就需要备有多个插片,才能满足周转箱的连续作业需求,降低了工作效率。故有必要针对上述情况,对接管机构进行必要的结构改进,以期实现插片的自动化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换插片机构、接管机构及其理管机,以期解决理管机的自动更换插片作业,提高作业效率。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换插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杆,所述导杆的顶部设有顶板;所述导杆及顶板形成自动换插片机构的机架;还包括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固定在机架上;所述升降气缸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向内设有提钩;所述活动杆在所述升降气缸的作用下,可沿所述导杆升降运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杆设有4根,2根所述导杆为一组,分别固定在输送机的两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杆的两端分别设有滑轮组,所述滑轮组夹住所述导杆。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的顶部固定在所述顶板上,所述活动杆固定在所述升降气缸的缸体上部。使用时,当所述活动杆处于降下状态时,插片落入到周转箱内,所述提钩与所述插片不发生接触;当所述活动杆处于升起状态时,所述提钩钩入到所述插片的托槽内,所述活动杆带动所述插片从所述周转箱内脱离开,所述输送机运动,将装满纱管且已经拔出插片的周转箱运走,然后再将空的周转箱运送到所述插片的正下方,此时升降气缸反向动作,将插片插入到空的周转箱内,实现对周装箱自动更换插片。自动换插片机构直接架设在所述输送机上,与所述输送机配合,可实现对周转箱的自动更换插片。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接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自动换插片机构,还包括输送机,所述导杆设有4根,2根所述导杆为一组,分别固定在输送机的两侧。使用时,所述输送机将装满纱管的周转箱先运出,然后将空的周转箱运到自动换插片机构的工作工位,将插片插入到周转箱内;输送机再将完成插片更换的周转箱运到理管机的落管工位,对纱管进行接送,并储存在周转箱内。整个过程不再需要人工参与,且从满箱的周转箱内提出插片时由设备竖直拔出,更加可靠、稳定,有效的避免了插片拔出过程中纱管在周转箱内发生偏转的可能性。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理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了如上所述的接管机构,还包括理管机主机,所述接管机构设置在理管机主机的落管机构下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理管机,还包括储管箱,提升机,及纱管分拣工作台;所述储管箱集中储存待处理的纱管,并向所述提升机输送纱管,所述提升机将纱管逐个提送到所述纱管分拣工作台上,所述纱管分拣工作台对纱管进行整理、分拣,并输入落管机构内,最后投向指定的接管机构的周转箱内。本技术自动换插片机构、接管机构及其理管机,通过在接管机构的输送机上设置自动换插片机构,使其能够对周转箱内的插片自动更换,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上述一系列改进,使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改进和优点;同时,本技术还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易于对现有的理管机进行改造并实现;(2)自动化程度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接管机构的插片落下状态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接管机构的插片落下状态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接管机构的插片拔起状态局部结构示意图1;图4为本技术接管机构的插片拔起状态局部结构示意图2;图5为本技术接管机构的插片拔起状态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理管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一、自动换插片机构及接管机构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接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输送机11,其上设有若干周转箱12,所述周转箱12上插有插片13;本技术的改进之处在于,所述输送机11上设有换插片机构2,所述换插片机构2可将插片13抬起,并更换到空的周转箱12内,方便理管机接管作业。所述换插片机构2包括导杆21,所述导杆21设有4根,2根所述导杆21为一组,分别固定在所述输送机11的两侧,所述导杆21的顶部设有顶板22;所述导杆21及顶板22形成所述换插片机构2的机架;所述换插片机构2还包括升降气缸23;所述升降气缸23连接有活动杆25,所述活动杆25向内设有提钩26,所述提钩26可插入所述插片13的托槽内;所述活动杆25的两端分别设有滑轮组27,所述滑轮组27夹住所述导杆21;所述活动杆25在所述升降气缸23的作用下,可沿所述导杆21升降运动,当所述活动杆25处于降下状态时,所述插片13落入到所述周转箱12内,所述提钩26与所述插片13不发生接触;当所述活动杆25处于升起状态时,所述提钩26钩入到所述插片13的托槽内,所述活动杆25带动所述插片13从所述周转箱12内脱离开,所述输送机11运动,将装满纱管且已经拔出插片13的周转箱12运走,然后再将空的周转箱12运送到所述插片13的正下方,此时升降气缸23反向动作,将插片13插入到空的周转箱12内,实现对周装箱自动更换插片。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气缸23的活塞杆24的顶部固定在所述顶板22上,所述活动杆25固定在所述升降气缸23的缸体上部,即所述活塞杆24固定不动,而所述升降气缸23的缸体随所述活动杆25实现升降运动。换插片机构2直接架设在所述输送机11上,与所述输送机11配合,可实现对周转箱12的自动更换插片13。二、理管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自动换插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杆,所述导杆的顶部设有顶板;所述导杆及顶板形成自动换插片机构的机架;/n还包括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固定在机架上;所述升降气缸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向内设有提钩;所述活动杆在所述升降气缸的作用下,可沿所述导杆升降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换插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杆,所述导杆的顶部设有顶板;所述导杆及顶板形成自动换插片机构的机架;
还包括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固定在机架上;所述升降气缸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向内设有提钩;所述活动杆在所述升降气缸的作用下,可沿所述导杆升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换插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设有4根,2根所述导杆为一组,分别固定在输送机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换插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的两端分别设有滑轮组,所述滑轮组夹住所述导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换插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的顶部固定在所述顶板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业冲杨洪达刘晓华顾静宇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凯业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