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低矮障碍翻越结构的无人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5881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低矮障碍翻越结构的无人车,包括车身、底盘、车轮和报警器,所述车身底端固定安装有底盘,所述底盘底端焊接有活动套筒,所述活动套筒内嵌于固定套筒内部,且活动套筒和固定套筒外壁上缠绕有第一弹簧,所述固定套筒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且第一连接杆前后两端皆内嵌有车轮,所述第一连接杆左端外壁上焊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部左右两侧皆内嵌有第一转动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三角排列轮胎结构,能够翻越低矮障碍物,并且通过拉动右侧转动块,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使左侧转动块弹出,在使用时若车轮上沾附泥土,通过左侧转动块可以对泥土进行刮除,从而保证了车身可以正常使用,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低矮障碍翻越结构的无人车
本技术涉及无人车
,具体为一种具有低矮障碍翻越结构的无人车。
技术介绍
如专利号:CN201821564713.0的一种多应用场合的无人车,包括无人车车体和搭载在无人车车体上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包括微处理器以及与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的微波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姿态传感器、倾角传感器、轮胎压力传感器、摄像头、无线通讯单元、电机、声光报警器,通过微处理器对上述装置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检测障碍物并且成功避让的效果,但是其轮胎结构单一,无法翻越低矮障碍物,且在泥泞的路面上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导致轮胎被泥土沾附而不能正常使用;且车身上设置有报警器,若长时间未使用无人车容易导致报警器上沾附灰尘,工作人员需要对报警器外表面进行清理,费时费力,影响了无人车的工作效率,因此亟需一种具有低矮障碍翻越结构的无人车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低矮障碍翻越结构的无人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具有低矮障碍翻越结构的无人车,轮胎结构单一,无法翻越低矮障碍物,且在泥泞的路面上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导致轮胎被泥土沾附而不能正常使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低矮障碍翻越结构的无人车,包括车身、底盘、车轮和报警器,所述车身底端固定安装有底盘,所述底盘底端焊接有活动套筒,所述活动套筒内嵌于固定套筒内部,且活动套筒和固定套筒外壁上缠绕有第一弹簧,所述固定套筒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且第一连接杆前后两端皆内嵌有车轮,所述第一连接杆左端外壁上焊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部左右两侧皆内嵌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外壁上焊接有转动块,左侧所述转动块通过第二弹簧连接有固定块左端内壁,右侧所述转动块通过第三弹簧连接有固定块右端内壁,所述车身左端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下方设置有第二转动轴,且第二转动轴内嵌于车身左端底部,所述第二转动轴外壁上固定连接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顶端内嵌于车身左端顶部,所述防护罩上方设置有开关,所述开关底端焊接有第二连接杆,且第二连接杆贯穿有防护罩,所述第二连接杆内嵌于固定套壳内部,且第二连接杆底端通过第四弹簧连接有车身左端顶部内壁,所述第二连接杆左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内嵌于卡槽内部,且卡槽开设于防护罩内部。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顶端连接有底盘底端,所述第一弹簧底端连接有第一连接杆顶端。优选的,右侧所述转动块转动角度为90°,且第三弹簧弹性强度小于第二弹簧弹性强度,右侧所述转动块长度大于右侧第一转动轴到车轮的长度。优选的,所述防护罩形状为半圆形,且防护罩半径长度大于报警器长度。优选的,所述卡块和卡槽形状相同为“L”状,所述卡块与卡槽构成嵌入式固定结构。优选的,所述固定套壳左端开设有开口,且开口宽度大于卡块宽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具有低矮障碍翻越结构的无人车设置有活动套筒、固定套筒、第一弹簧、第一连接杆、车轮、第一固定块、第一转动轴、转动块、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通过设置三角排列轮胎结构,能够翻越低矮障碍物,并且通过拉动右侧转动块,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使左侧转动块弹出,在使用时若车轮上沾附泥土,通过左侧转动块可以对泥土进行刮除,从而保证了车身可以正常使用,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2、该具有低矮障碍翻越结构的无人车设置有第二转动轴、防护罩、开关、第二连接杆、固定套壳、第四弹簧、卡块、卡槽和卡槽,通过转动防护罩可以使防护罩嵌入车身左端外壁,随后按下开关,使卡块向下移动,此时第四弹簧压缩,继续转动防护罩,此时再松开开关,在第四弹簧的复位效果下,使卡块嵌入卡槽中,通过该设置可以起到防尘效果,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避免了报警器上沾附灰尘而无法正常使用,通过卡块与卡槽固定可以对防护罩进行固定,提升了装置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底盘仰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身;2、底盘;3、活动套筒;4、固定套筒;5、第一弹簧;6、第一连接杆;7、车轮;8、固定块;9、第一转动轴;10、转动块;11、第二弹簧;12、第三弹簧;13、报警器;14、第二转动轴;15、防护罩;16、开关;17、第二连接杆;18、固定套壳;19、第四弹簧;20、卡块;21、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具有低矮障碍翻越结构的无人车,包括车身1、底盘2、车轮7和报警器13,报警器13具体如何工作为本领域人员熟知的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加以阐述,车身1底端固定安装有底盘2,底盘2底端焊接有活动套筒3,活动套筒3内嵌于固定套筒4内部,且活动套筒3和固定套筒4外壁上缠绕有第一弹簧5,第一弹簧5顶端连接有底盘2底端,第一弹簧5底端连接有第一连接杆6顶端,地面出现不平整时,活动套筒3逐渐嵌入固定套筒4内部,此时第一弹簧5压缩将受到的压力转化为弹性势能,通过该设置可以很好的起到减震效果,避免了装置使用时受到震动而损坏,提升了装置的稳定性,保证车身1能够正常使用。固定套筒4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6,且第一连接杆6前后两端皆内嵌有车轮7,第一连接杆6左端外壁上焊接有固定块8,固定块8内部左右两侧皆内嵌有第一转动轴9,第一转动轴9外壁上焊接有转动块10,左侧转动块10通过第二弹簧11连接有固定块8左端内壁,右侧转动块10通过第三弹簧12连接有固定块8右端内壁,右侧转动块10转动角度为90°,且第三弹簧12弹性强度小于第二弹簧11弹性强度,右侧转动块10长度大于右侧第一转动轴9到车轮7的长度,第二弹簧11初始状态为压缩状态,而第三弹簧12初始状态为伸缩状态,当路面泥泞时,通过拉动左侧转动块10使右侧转动块10不再受到限位,第三弹簧12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推动右侧转动块10以右侧第一转动轴9为圆心发生逆时针90°转动,从而逐渐到达车轮7上方,可以对车轮7上的淤泥刮除。车身1左端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报警器13,报警器13下方设置有第二转动轴14,且第二转动轴14内嵌于车身1左端底部,第二转动轴14外壁上固定连接有防护罩15,防护罩15顶端内嵌于车身1左端顶部,防护罩15形状为半圆形,且防护罩15半径长度大于报警器13长度,保证了防护罩15能够完全罩住报警器13,可以全面对报警器13进行防护,防护罩15上方设置有开关16,开关16底端焊接有第二连接杆17,且第二连接杆17贯穿有防护罩15,第二连接杆17内嵌于固定套壳18内部,且第二连接杆17底端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低矮障碍翻越结构的无人车,包括车身(1)、底盘(2)、车轮(7)和报警器(1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1)底端固定安装有底盘(2),所述底盘(2)底端焊接有活动套筒(3),所述活动套筒(3)内嵌于固定套筒(4)内部,且活动套筒(3)和固定套筒(4)外壁上缠绕有第一弹簧(5),所述固定套筒(4)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6),且第一连接杆(6)前后两端皆内嵌有车轮(7),所述第一连接杆(6)左端外壁上焊接有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内部左右两侧皆内嵌有第一转动轴(9),所述第一转动轴(9)外壁上焊接有转动块(10),左侧所述转动块(10)通过第二弹簧(11)连接有固定块(8)左端内壁,右侧所述转动块(10)通过第三弹簧(12)连接有固定块(8)右端内壁,所述车身(1)左端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报警器(13),所述报警器(13)下方设置有第二转动轴(14),且第二转动轴(14)内嵌于车身(1)左端底部,所述第二转动轴(14)外壁上固定连接有防护罩(15),所述防护罩(15)顶端内嵌于车身(1)左端顶部,所述防护罩(15)上方设置有开关(16),所述开关(16)底端焊接有第二连接杆(17),且第二连接杆(17)贯穿有防护罩(15),所述第二连接杆(17)内嵌于固定套壳(18)内部,且第二连接杆(17)底端通过第四弹簧(19)连接有车身(1)左端顶部内壁,所述第二连接杆(17)左端固定连接有卡块(20),所述卡块(20)内嵌于卡槽(21)内部,且卡槽(21)开设于防护罩(15)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低矮障碍翻越结构的无人车,包括车身(1)、底盘(2)、车轮(7)和报警器(1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1)底端固定安装有底盘(2),所述底盘(2)底端焊接有活动套筒(3),所述活动套筒(3)内嵌于固定套筒(4)内部,且活动套筒(3)和固定套筒(4)外壁上缠绕有第一弹簧(5),所述固定套筒(4)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6),且第一连接杆(6)前后两端皆内嵌有车轮(7),所述第一连接杆(6)左端外壁上焊接有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内部左右两侧皆内嵌有第一转动轴(9),所述第一转动轴(9)外壁上焊接有转动块(10),左侧所述转动块(10)通过第二弹簧(11)连接有固定块(8)左端内壁,右侧所述转动块(10)通过第三弹簧(12)连接有固定块(8)右端内壁,所述车身(1)左端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报警器(13),所述报警器(13)下方设置有第二转动轴(14),且第二转动轴(14)内嵌于车身(1)左端底部,所述第二转动轴(14)外壁上固定连接有防护罩(15),所述防护罩(15)顶端内嵌于车身(1)左端顶部,所述防护罩(15)上方设置有开关(16),所述开关(16)底端焊接有第二连接杆(17),且第二连接杆(17)贯穿有防护罩(15),所述第二连接杆(17)内嵌于固定套壳(18)内部,且第二连接杆(17)底端通过第四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雁翔仇飞鲍明文赵宇王誉程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晓庄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