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后视镜及含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5815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外后视镜及含其的车辆,外后视镜包括镜体和支座,所述支座固定于车辆,所述外后视镜还包括直线运动机构,所述镜体通过所述直线运动机构连接于所述支座,所述直线运动机构能够带动所述镜体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移动。该外后视镜及含其的车辆中,外后视镜通过直线运动机构带动镜体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移动的方式,实现对外后视镜进行收拢的目的。相较于通过转轴旋转外后视镜的收拢方式,上述结构更简单,可靠性更高,且镜体与支座之间的结构更稳固。因此,对外后视镜用于实现收拢的机构的强度与匹配度的要求相对降低,可实现降低产品制造成本、提高产品可靠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后视镜及含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后视镜及含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的对电动外后视镜进行收拢的机构是通过安装在后视镜支座上的电动马达系统沿其轴线旋转一定的角度而将外后视镜折叠起来的,因此,外后视镜的镜体与支座之间仅依靠转轴实现连接。在折叠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镜体折叠机构的结构复杂,传动零件之间的接触磨损严重,从而会发生折叠力变大或者变小的现象。如果折叠力太大,会影响实际折叠效果,在极端情况下会导致外后视镜在折叠过程中发生损坏;如果折叠力过小,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尤其行驶在颠簸的道路上时,外后视镜会产生较强烈的抖动,造成后视镜镜面视野模糊,从而影响驾驶员观察后方的行人和车辆。因此,对于电动外后视镜而言,为满足车辆正常使用的需求,对外后视镜的折叠机构的子零件的强度与匹配度要求高,进而使得制造成本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对电动外后视镜的折叠机构的强度、精度要求高,导致制造成本巨大的缺陷,提供一种外后视镜及含其的车辆。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外后视镜,其包括镜体和支座,所述支座固定于车辆,所述外后视镜还包括直线运动机构,所述镜体通过所述直线运动机构连接于所述支座,所述直线运动机构能够带动所述镜体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移动。该外后视镜通过直线运动机构带动镜体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移动的方式实现对外后视镜进行收拢的目的,以相较于通过转轴旋转外后视镜的收拢方式,结构更简单,可靠性更高,且镜体与支座之间的结构更稳固。因此,对外后视镜用于实现收拢的机构的强度与匹配度要求相对降低,可实现降低产品制造成本、提高产品可靠性的目的。较佳地,所述直线运动机构包括电机和齿条,所述电机的转动轴上具有传动齿,所述传动齿啮合于所述齿条,所述电机和所述齿条分别连接于所述镜体和所述支座,以通过电机的转动,带动镜体沿直线方向移动。较佳地,所述电机连接于所述支座,所述齿条连接于所述镜体,以方便用于驱动电机运转的电线从车体内部接入电机。较佳地,所述支座具有导向槽,所述齿条位于所述导向槽内,并能够相对所述导向槽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滑动,以利用导向槽对齿条及镜体的移动进行导向,实现镜体平稳移动并收拢的目的。较佳地,所述齿条连接于所述镜体的下表面,所述齿条的齿本体朝下设置。较佳地,所述镜体包括镜片和镜壳,所述直线运动机构连接于所述镜壳。较佳地,所述外后视镜还包括保护罩,所述保护罩连接于所述镜壳,并包覆所述直线运动机构,以避免直线运动机构的驱动部件和传动部件外露,实现提高该直线运动机构使用耐久及可靠性的目的一种车辆,其具有如上所述的外后视镜。该车辆通过直线运动机构带动镜体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移动的方式,实现对外后视镜进行收拢的目的。在车辆上设置这种外后视镜后,相较于传统旋转收拢的外后视镜,运动机构结构更简单,可靠性更高,且镜体与支座之间的连接结构更稳固。较佳地,所述支座固定于所述车辆的车门的外表面,所述车门具有用于容纳所述镜体的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用于在镜体向车门方向运动时收拢该镜体及与直线运动机构的部分机构,以减小镜体处于收拢状态时从车门表面向外凸出的空间大小,提高外后视镜的收拢效果。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该外后视镜及含其的车辆中,外后视镜通过直线运动机构带动镜体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移动的方式,实现对外后视镜进行收拢的目的。相较于通过转轴旋转外后视镜的收拢方式,上述结构更简单,可靠性更高,且镜体与支座之间的结构更稳固。因此,对外后视镜用于实现收拢的机构的强度与匹配度的要求相对降低,可实现降低产品制造成本、提高产品可靠性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外后视镜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外后视镜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外后视镜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支座和齿条的连接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外后视镜10镜体1镜片11镜壳12支座2导向槽21电机31传动齿311齿条32齿本体321保护罩4车门20容纳空间20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外后视镜10,其包括镜体1、支座2以及直线运动机构。其中,支座2固定在车辆的车门20上,镜体1通过直线运动机构连接在支座2上,该直线运动机构能够带动镜体1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A移动。在需要收拢外后视镜10时,通过直线运动机构带动镜体1朝着车门20方向移动,使镜体1相对车门20的距离减小,以实现收拢目的。而在需要使用外后视镜10时,通过带动镜体1朝远离车门20的方向移动,使镜体1的位置恢复至行驶状态位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外后视镜10的收拢方式,通过直线运动机构带动镜体1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A移动的方式实现对外后视镜10进行收拢的目的,以相较于通过转轴旋转外后视镜10的收拢方式,结构更简单,可靠性更高,且镜体1与支座2之间的结构更稳固,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对外后视镜10用于实现收拢的机构的强度与匹配度要求相对降低,进而可实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其中,上述直线运动机构可采用现有技术中驱动部件沿直线移动的机构来实现。而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线运动机构的具体设置方案:如图2和图3所示,直线运动机构具体包括电机31以及齿条32,其中,在电机31的转动轴上设有传动齿311,该传动齿311与齿条32相啮合,电机31固定在支座2上,而齿条32连接于镜体1,通过电机31上的传动齿311的转动,以带动齿条32和镜体1相对支座2实现直线运动。通过将直线运动机构的电机31设置在连接于车门20的支座2这一侧,可方便驱动电机31运转的电线接入。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机31与齿条32相对镜体1与支座2的固定关系也可以颠倒,即电机31连接于镜体1,而齿条32连接于支座2,这种连接方式也同样能够实现驱动镜体1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A移动的目的。另外,如图4所示,在支座2的上表面具有限位结构,以形成开口朝向的“C”形导向槽21,该导向槽21沿车辆的宽度方向A延伸,以供齿条32能够卡在导向槽21内,通过导向槽21对齿条32进行物理限位,使齿条32只能沿导向槽21的延伸方向来回滑动,以利用导向槽21对齿条32及镜体1的移动进行导向,实现镜体1平稳移动并收拢目的。如图1所示,优选地,齿条32设置在镜体1的下表面位置处,且齿条32的齿本体321朝下设置,电机31对应设置在齿条32的下方。另外,镜体1具体包括用于反射光线的镜片11和用于收纳镜片11的镜壳12,上述直线运动机构的齿条32固定在镜壳12的下表面位置处。该外后视镜10还包括有保护罩4,该保护罩4与镜壳12相连,并且包覆在直线运动机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后视镜,其包括镜体和支座,所述支座固定于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后视镜还包括直线运动机构,所述镜体通过所述直线运动机构连接于所述支座,所述直线运动机构能够带动所述镜体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后视镜,其包括镜体和支座,所述支座固定于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后视镜还包括直线运动机构,所述镜体通过所述直线运动机构连接于所述支座,所述直线运动机构能够带动所述镜体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运动机构包括电机和齿条,所述电机的转动轴上具有传动齿,所述传动齿啮合于所述齿条,所述电机和所述齿条分别连接于所述镜体和所述支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连接于所述支座,所述齿条连接于所述镜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具有导向槽,所述齿条位于所述导向槽内,并能够相对所述导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自方周皓郝海啸刘宇
申请(专利权)人: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