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组件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75788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充电组件及系统,其包括充电设备和用于磁感应生电的磁感应线圈,所述磁感应线圈为待充电电池充电,所述充电设备安装在停车位下方,所述充电设备包括绝缘壳体、无线充电模块和电源,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内置于绝缘壳体内,所述绝缘壳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电源穿过通孔,向无线充电模块提供交变电流,以使磁感应线圈在无线充电模块产生的磁场内产生充电电流。利用本申请能够实现待充电电池的无线充电,无需下车取放充电枪,不仅可解决行动不便的驾驶员上下车的充电问题,而且还可简化充电流程,节省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同时结构简单,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组件及系统
本申请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充电组件及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动汽车的不断发展和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未来的电动汽车终将会取代传统燃油车,普及到千家万户中。关注电动汽车的消费群体主要关心两部分内容:续航和充电。为方便电动汽车充电,现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国家电网,逐步实现充电站和加油站一体化。现有的充电方法为:预先在停车位旁边安装快充或慢充的充电桩,充电时,客户需从充电桩上取下充电枪,然后插入汽车上对应的充电口,再刷卡开始充电,充电结束后,需要先刷卡结算费用,再取下充电枪并放回充电桩,充电流程十分繁琐,充电效率低,而且对于本身就行动不便的驾驶员来说,充电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充电组件及汽车,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充电组件,其包括:充电设备和用于磁感应生电的磁感应线圈,所述磁感应线圈为待充电电池充电,所述充电设备安装在停车位下方,所述充电设备包括绝缘壳体、无线充电模块和电源,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内置于绝缘壳体内,所述绝缘壳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电源穿过通孔,向无线充电模块提供交变电流,以使磁感应线圈在无线充电模块产生的磁场内产生充电电流。不仅可解决行动不便的驾驶员上下车的充电问题,而且还可简化充电流程,节省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同时结构简单,便于使用。可选地,还包括:电控开关、控制器和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安设在停车位上,所述电控开关设置在所述电源与无线充电模块的连接电路上,所述电控开关、距离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通过设置电控开关、控制器和距离传感器,可实现无线充电模块供电的自动控制,避免电源一直向无线充电模块充电,以节约充电成本。可选地,所述电控开关安装在停车位下方,以保护电控开关以及无线充电模块的供电线路,避免被压坏。可选地,还包括用于计时的计时器,所述计时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以实现充电电费的自动计算。可选地,还包括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充电账单的无线发射器,所述无线发射器与控制器电连接,以方便用户获取充电账单进行结算。可选地,所述控制器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以节约成本。可选地,所述距离传感器设置在控制器上,所述控制器安装在停车位上,以方便安装。可选地,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多个无线充电器,多个所述无线充电器并联,所述电源逐一向所述无线充电器供电,可方便无线充电模块的布置,提高装配效率。可选地,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线圈,所述电源向所述充电线圈供电,以降低充电成本。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充电系统,其包括电动汽车和如上所述的充电组件,待充电电池安装在电动汽车的车体上。不仅可解决行动不便的驾驶员上下车的充电问题,而且还可简化充电流程,节省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同时结构简单,便于使用。本申请提供的充电组件及系统通过设置充电设备和磁感应线圈,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模块形成变化的磁场,磁感应线圈在变化的磁场内形成充电电流,向待充电电池充电,能够实现待充电电池的无线充电,无需下车取放充电枪,不仅可解决行动不便的驾驶员上下车的充电问题,而且还可简化充电流程,节省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同时结构简单,便于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的充电组件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充电组件的使用状态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的充电组件,其包括:充电设备和用于磁感应生电的磁感应线圈3。所述磁感应线圈3为待充电电池2充电,所述充电设备安装在停车位下方,位于地下。所述充电设备包括绝缘壳体、无线充电模块4和电源7,所述无线充电模块4内置于绝缘壳体内。所述绝缘壳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电源7穿过通孔,向无线充电模块提供交变电流,以使磁感应线圈3在无线充电模块产生的磁场内产生充电电流。现以电动汽车为例,说明充电组件的工作过程。其中,待充电电池2为电池包。如图1所示,当电动汽车1停在停车位上时,磁感应线圈3进入无线充电模块4产生的变化磁场内,磁感应线圈3产生充电电流,给电动汽车1上的电池包充电。当电动汽车1驶离停车位时,由于磁感应线圈3脱离无线充电模块4产生的变化磁场,则磁感应线圈3不再给电池包充电,充电结束。在本实施例中,电源7的电压为220V,频率为50HZ,即电源7可采用家用照明电源。本申请提供的充电组件通过设置充电设备和磁感应线圈,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模块形成变化的磁场,磁感应线圈在变化的磁场内形成充电电流,向待充电电池充电,能够实现待充电电池的无线充电,无需下车取放充电枪,不仅可解决行动不便的驾驶员上下车的充电问题,而且还可简化充电流程,节省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同时结构简单,便于使用。进一步地,充电组件还包括:电控开关6、控制器和距离传感器5。所述距离传感器5安设在停车位上。所述电控开关6设置在所述电源7与无线充电模块4的连接电路上,所述电控开关6、距离传感器5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当电动汽车1与距离传感器5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预定距离(例如0.1m)时,距离传感器5发送供电控制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供电控制信号,并根据供电控制信号控制电控开关6关闭,电源7向无线充电模块4供入交变电流。当电动汽车1驶离时,电动汽车1与距离传感器5的距离大于预定距离,距离传感器5发送断电控制信号。控制器接收断电控制信号,并根据断电控制信号控制电控开关6打开,电源7停止向无线充电模块4供入交变电流。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控制器可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其型号为CPM1A-10CDR-D-V1,以节约成本。距离传感器5的型号为ADA4571BRZ,电控开关6可采用现有的电控TCK-IT磁开关。电控开关6、距离传感器5与控制器采用现有的电路实现电连接,控制器采用现有的逻辑编程实现其控制功能。通过设置电控开关、控制器和距离传感器5,可实现无线充电模块4供电的自动控制,避免电源7一直向无线充电模块4充电,以节约充电成本。优选地,所述电控开关6安装在停车位下方,以保护电控开关6以及无线充电模块4的供电线路,避免被压坏。进一步地,充电组件还包括用于计时的计时器,所述计时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当控制器接收到供电控制指令后,控制器发送计时信号给计时器,计时器计时。当控制器接收到断电控制器指令后,控制器发送停止计时信号给计时器,计时器停止计时。控制器根据计时时间乘以电费单价计算充电电费,以实现充电电费的自动计算。在一个实施例中,计时器可采用型号T-2304RN的计时器。优选地,充电组件还包括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充电账单的无线发射器,所述无线发射器与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设备和用于磁感应生电的磁感应线圈,所述磁感应线圈为待充电电池充电,所述充电设备安装在停车位下方,所述充电设备包括绝缘壳体、无线充电模块和电源,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内置于绝缘壳体内,所述绝缘壳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电源穿过通孔,向无线充电模块提供交变电流,以使磁感应线圈在无线充电模块产生的磁场内产生充电电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设备和用于磁感应生电的磁感应线圈,所述磁感应线圈为待充电电池充电,所述充电设备安装在停车位下方,所述充电设备包括绝缘壳体、无线充电模块和电源,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内置于绝缘壳体内,所述绝缘壳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电源穿过通孔,向无线充电模块提供交变电流,以使磁感应线圈在无线充电模块产生的磁场内产生充电电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控开关、控制器和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安设在停车位上,所述电控开关设置在所述电源与无线充电模块的连接电路上,所述电控开关、距离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开关安装在停车位下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计时的计时器,所述计时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雒保林龚建戴晓波唐建波张光荣
申请(专利权)人: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