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轮圈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5650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纤维轮圈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设于上模与下模之间的定位环,所述上模的底面、所述下模的顶面均设有环形槽,沿着所述定位环的内侧面设有一环形的定位硅胶,合模时,所述上模的环形槽、下模的环形槽、定位硅胶配合围成一个用于轮圈成型的环形模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模具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其定位硅胶的一方面可提高碳纤维排列的紧密度,进而可提升轮圈刹车面的强度,另一方面可有效保证轮圈胎槽的光滑度及平整度,而利用定位环来代替导柱定位,可有效降低作业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纤维轮圈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碳纤维轮圈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档自行车的需求越来越多,自行车运动越来越普及,人们开始追求更加轻巧的骑行工具,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于重量轻而硬度高的特点,非常适合制造轻量化的自行车。现有的碳纤维轮圈通过模具加压成型。如图1所示,为现有碳纤维轮圈成型示意图,其模具通常包括上模、下模、设于上模和下模之间的定位环,所述上模、下模及定位环三者围成一个用于轮圈成型的环形模穴,其中定位环由三块环形板叠加得到,成型时,上模和下模夹持住轮圈的上下侧边及内侧边,定位环的内侧面则成型出轮圈的胎槽及倒勾(刹车面),利用此模具成型碳纤维轮圈存在以下缺陷:1、轮圈完全依靠模具压力成型,无法确保压力恒定及碳纤维成型时内部的紧密度;2、定位环采用三块环形板叠加而得,其材料厚度均较薄,容易变形,此外,三块环形板叠加对环形块的平面度要求高,不容易加工,而若环形板平面度平行度误差大及三块环形板之间存在的模合线,均无法保证轮圈胎槽的光滑度,继而会影响产品质量;3、该模具需要导柱定位,作业困难,人工成本高,脱模困难,报废率高。鉴于此,本申请专利技术人专利技术了一种碳纤维轮圈成型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有效保证轮圈刹车面强度及胎槽光滑度及平整度的碳纤维轮圈成型模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碳纤维轮圈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设于上模与下模之间的定位环,所述上模的底面、所述下模的顶面均设有环形槽,沿着所述定位环的内侧面设有一环形的定位硅胶,合模时,所述上模的环形槽、下模的环形槽、定位硅胶配合围成一个用于轮圈成型的环形模穴。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硅胶的内侧面为成型面,成型出碳纤维轮圈的胎槽及倒勾,沿着所述定位硅胶的外侧面设有环形凸起,所述定位环的内侧面上对应设有与所述环形凸起匹配嵌合的环形嵌槽。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环包括上下匹配安装的上环形块和下环形块,所述上环形块和下环形块的接触面上具有定位安装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安装结构包括设于上环形块下表面的定位环槽、位于下环形块上表面与所述定位环槽匹配卡合的定位卡环。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环槽的截面呈梯形,且其槽底直径小于槽口直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模具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其定位硅胶的一方面可提高碳纤维排列的紧密度,进而可提升轮圈刹车面的强度,另一方面可有效保证轮圈胎槽的光滑度及平整度,而利用定位环来代替导柱定位,可有效降低作业难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现有碳纤维轮圈成型模具图;图2是本技术模具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模具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模具剖视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上模,20-下模,30-定位环,31-环形嵌槽,32-上环形块,321-定位环槽,33-下环形块,331-定位卡环,40-环形槽,50-定位硅胶,51-环形凸起,60-模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实施例参照图2-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碳纤维轮圈成型模具,包括上模10、下模20、设于上模10与下模20之间的定位环30,所述上模10的底面、所述下模20的顶面均设有环形槽40,沿着所述定位环30的内侧面设有一环形的定位硅胶50,合模时,所述上模10的环形槽40、下模20的环形槽40、定位硅胶50配合围成一个用于轮圈成型的环形模穴60。参照图3、图4所示,所述定位硅胶50的内侧面为成型面,轮圈成型时,上模10和下模20夹持住轮圈的上下侧边及内侧边,定位硅胶50的内侧面则成型出碳纤维轮圈的胎槽及倒勾(刹车面),定位硅胶50的设置,一方面,在轮圈成型时,模具需加热到150℃,硅胶受热膨胀,膨胀后的硅胶给模穴60内的碳纤维增加压力,从而可使碳纤维排列更加紧密,进而可提升轮圈刹车面的强度;另一方面,由定位硅胶50的内侧面代替现有多块环形板成型出碳纤维轮圈的胎槽及倒勾,可有效保证轮圈胎槽的光滑度及平整度,其中,所述定位硅胶50的外侧面设有延伸设有环形凸起51,所述定位环30的内侧面上对应设有与所述环形凸起51匹配嵌合的环形嵌槽31,环形凸起51、环形嵌槽31的设置,便于定位硅胶50与定位环30的匹配安装,同时可使两者安装更牢固。参照图3、图4所示,所述定位环30包括上下匹配安装的上环形块32和下环形块33,所述上环形块32和下环形块33的接触面上具有定位安装结构,用上环形块32和下环形块33代替现有三块环形板,每个环形块的厚度较厚,不易变形,而定位安装结构的设计,具有定位作用,使得本技术模具无需再借助导柱定位,从而可减少作业难度。具体的,所述定位安装结构包括设于上环形块32下表面的定位环槽321、位于下环形块33上表面与所述定位环槽321匹配卡合的定位卡环331,其中,所述定位环槽32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纤维轮圈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下模、设于上模与下模之间的定位环,所述上模的底面、所述下模的顶面均设有环形槽,沿着所述定位环的内侧面设有一环形的定位硅胶,合模时,所述上模的环形槽、下模的环形槽、定位硅胶配合围成一个用于轮圈成型的环形模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轮圈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下模、设于上模与下模之间的定位环,所述上模的底面、所述下模的顶面均设有环形槽,沿着所述定位环的内侧面设有一环形的定位硅胶,合模时,所述上模的环形槽、下模的环形槽、定位硅胶配合围成一个用于轮圈成型的环形模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轮圈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硅胶的内侧面为成型面,成型出碳纤维轮圈的胎槽及倒勾,沿着所述定位硅胶的外侧面设有环形凸起,所述定位环的内侧面上对应设有与所述环形凸起匹配嵌合的环形嵌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宏钰
申请(专利权)人:易凯科越厦门复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