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膜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5416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热膜检测装置,电热膜检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第一移动件。装置本体包括若干层框架。框架上设有夹持件。夹持件用于夹持电热膜,使电热膜平铺在框架所围成的平面内。第一移动件安装于装置本体上。第一移动件相对于装置本体可移动。第一移动件用于安装红外热像仪。红外热像仪可以依次对多个电热膜进行温度分布检测,节省时间,提高测试效率。电热膜是通过夹持件平铺在框架所围成的平面内,有效避免电热膜发生褶皱或折叠,避免干扰红外像成像的检测,提高检测准确率。由于第一移动件可以相对于装置本体移动,可以调整红外热像仪的位置,使得红外热像仪的镜头能够对准电热膜,提高检测准确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热膜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热膜检测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热膜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电热膜是一种通电后能发热的薄膜,工作时以电热膜为发热体,将热量以辐射的形式送入空间,其供暖效果优于传统的对流供暖方式。电热膜的发热温度均匀性指标是衡量电热膜产品质量、安全性和舒适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传统的电热膜检测方法为将电热膜通电加热到一定时间达到稳定状态时,在电热膜内均匀分布选择9个点,用接触式热电偶测量9个点的温度进而来计算电热膜的温度均匀性。但是这种方法存在测量效率较低,计算过程不智能、准确率低等缺点。在红外热成像技术发展成熟以后,使用红外热像仪对电热膜进行温度均匀性测试大大提高了测试的效率。但是红外热像仪通常采用手持式,人工因素对测试结果会产生影响;而且电热膜材料较软,容易褶皱,干扰红外热成像的检测,降低检测准确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热膜检测装置,测试效率高,节省时间,还有利于提高对电热膜温度的检测准确率。一种电热膜检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若干层框架,所述框架上设有夹持件,所述夹持件用于夹持电热膜,使所述电热膜平铺在所述框架所围成的平面内;第一移动件,所述第一移动件安装于所述装置本体上,所述第一移动件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可移动,所述第一移动件用于安装红外热像仪,所述红外热像仪的镜头朝向所述框架所在平面设置。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包括第一侧杆、第二侧杆、第三侧杆以及第四侧杆,所述第一侧杆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杆,且所述第一侧杆相对于所述第二侧杆弯折设置;所述第三侧杆连接于所述第四侧杆,且所述第三侧杆相对于所述第四侧杆弯折设置,所述第三侧杆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杆,所述第四侧杆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杆,用于改变所述框架所围成的平面的大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杆的一端,所述第一侧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侧杆开设有滑道,所述第一卡扣滑动设于所述滑道,所述第二侧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三侧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侧杆的一端,所述第三侧杆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卡扣的通孔内,且所述第三侧杆可沿着所述第一卡扣的通孔的深度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卡扣移动;所述第四侧杆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卡扣的通孔内,且所述第四侧杆可沿着所述第二卡扣的通孔的深度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卡扣移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设置第一层框架,所述装置本体还包括第三卡扣,所述第三卡扣滑动设于所述第一层框架的所述第一侧杆上,所述第一移动件的远离所述红外热像仪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三卡扣的通孔内,且所述第一移动件可沿着所述第三卡扣的通孔的深度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三卡扣移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热膜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移动件,所述第二移动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移动件的用于设置所述红外热像仪的一端;所述第二移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层框架的所述第二侧杆上,所述第二侧杆上设有第四卡扣,所述第二移动件的另一端插设于所述第四卡扣的通孔内,所述第二移动件可沿着所述第四卡扣的通孔的深度方向相对于所述第四卡扣移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设置最末层框架,所述最末层框架设有斜拉杆,所述斜拉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最末层框架的所述第一侧杆,所述斜拉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最末层框架的所述第二侧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均匀分布于组成所述框架的每条侧杆上,所述夹持件的夹持方向平行于所述框架所围合形成的平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卡合连接或螺合连接于所述框架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热膜检测装置设置于屏蔽罩内,所述屏蔽罩为挡帘或挡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设置滑动轮,所述滑动轮为万向轮。上述电热膜检测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热膜检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第一移动件。由于装置本体包括若干层框架,框架和电热膜一一对应设置。当对电热膜进行测试时,先在每层框架上固定好电热膜,在测试时可以同时或者按照一定的时间差分别对多个电热膜通电,待电热膜温度稳定后,使用红外热像仪进行检测即可。如此,红外热像仪可以依次对多个电热膜进行温度分布检测,节省时间,提高测试效率。另外,由于电热膜是通过夹持件平铺在框架所围成的平面内,有效避免电热膜发生褶皱或折叠,避免干扰红外像成像的检测,提高检测准确率。进一步地,由于第一移动件可以相对于装置本体移动,进而调整红外热像仪的位置,使得红外热像仪的镜头能够对准电热膜,得到电热膜的比较准确的温度分布,提高检测准确率。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热膜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每一层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P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装置本体;110、框架;111、第一侧杆;1111、滑道;1112、第一卡扣;112、第二侧杆;1121、第二卡扣;113、第三侧杆;114、第四侧杆;115、第一层框架;1151、第三卡扣;1152、第四卡扣;116、最末层框架;1161、斜拉杆;120、滑动轮;130、夹持件;210、第一移动件;220、第二移动件;300、红外热像仪。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热膜检测装置,具有测试效率高、节省时间、提高对电热膜温度的检测准确率的优点,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热膜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每一层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所示P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一种电热膜检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00和第一移动件210。装置本体100包括若干层框架110。框架110上设有夹持件130。夹持件130用于夹持电热膜,使电热膜平铺在框架110所围成的平面内。第一移动件210安装于装置本体100上。第一移动件210相对于装置本体100可移动。第一移动件210用于安装红外热像仪300。红外热像仪300的镜头朝向框架110所在平面设置。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热膜检测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热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若干层框架,所述框架上设有夹持件,所述夹持件用于夹持电热膜,使所述电热膜平铺在所述框架所围成的平面内;/n第一移动件,所述第一移动件安装于所述装置本体上,所述第一移动件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可移动,所述第一移动件用于安装红外热像仪,所述红外热像仪的镜头朝向所述框架所在平面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热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若干层框架,所述框架上设有夹持件,所述夹持件用于夹持电热膜,使所述电热膜平铺在所述框架所围成的平面内;
第一移动件,所述第一移动件安装于所述装置本体上,所述第一移动件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可移动,所述第一移动件用于安装红外热像仪,所述红外热像仪的镜头朝向所述框架所在平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第一侧杆、第二侧杆、第三侧杆以及第四侧杆,所述第一侧杆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杆,且所述第一侧杆相对于所述第二侧杆弯折设置;所述第三侧杆连接于所述第四侧杆,且所述第三侧杆相对于所述第四侧杆弯折设置,所述第三侧杆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杆,所述第四侧杆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杆,用于改变所述框架所围成的平面的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杆的一端,所述第一侧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侧杆开设有滑道,所述第一卡扣滑动设于所述滑道,所述第二侧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卡扣;
所述第三侧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侧杆的一端,所述第三侧杆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卡扣的通孔内,且所述第三侧杆可沿着所述第一卡扣的通孔的深度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卡扣移动;所述第四侧杆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卡扣的通孔内,且所述第四侧杆可沿着所述第二卡扣的通孔的深度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卡扣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热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设置第一层框架,所述装置本体还包括第三卡扣,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惠志全文芳林金梅李茂东陈剑明林凯祥伍健强尹宗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