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穿筋盘机构及预穿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5206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穿筋盘机构及预穿筋装置,双穿筋盘机构包括两个穿筋盘、旋转机构、离合机构和移位装置,两个穿筋盘分别设于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上,旋转机构带动第一工位上的穿筋盘旋转,离合机构带动旋转机构与第一工位上的穿筋盘连接或分离,移位装置交换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上的穿筋盘的位置。通过第一工位上的穿筋盘进行预穿筋作业,完成后通过移位装置交换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上的穿筋盘的位置,将第二工位上完成预穿筋的钢棒输送至滚焊机,滚焊机进行滚焊作业,与此同时,第一工位上的穿筋盘再次进行预穿筋作业,如此循环,充分利用滚焊机工作的这段时间,进行预备穿筋作业,提高生产效率,此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管桩生产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穿筋盘机构及预穿筋装置
本技术涉及管桩生产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穿筋盘机构及预穿筋装置。
技术介绍
管桩PC钢棒(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作为管桩行业必备原料,具有使用量大、型号多、长度长(使用长度可达25米)等特点。现有的管桩生产环节,需要人工将切断成所需长度的钢棒依次单根插入到滚焊机中进行编笼制作成管桩钢筋笼骨架,此穿筋工位作为管桩生产的源头工位,所需PC钢棒长度较长,可达25米,单个钢筋笼所需PC钢棒数量可达几十根,采用人工穿筋作业劳动强度大,并且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双穿筋盘机构及预穿筋装置,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穿筋盘机构,包括:两个穿筋盘,所述穿筋盘上设有若干穿筋孔;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两个所述穿筋盘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上;旋转机构,带动所述第一工位上的穿筋盘旋转;离合机构,带动所述旋转机构与第一工位上的穿筋盘连接或分离;以及移位装置,交换所述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上的穿筋盘的位置。有益效果:本双穿筋盘机构,通过第一工位上的穿筋盘进行预穿筋作业,完成后通过移位装置交换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上的穿筋盘的位置,将第二工位上完成预穿筋的钢棒输送至滚焊机,滚焊机进行滚焊作业,与此同时,第一工位上的穿筋盘再次进行预穿筋作业,如此循环,充分利用滚焊机工作的这段时间,进行预备穿筋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在第一工位上进行预穿筋时,可通过移料装置移动钢棒送入穿筋孔,每送入一条钢棒,旋转机构带动穿筋盘旋转一角度,使下一穿筋孔对准钢棒,接着送入下一钢棒,最终形成钢筋笼形状,实现预穿筋。移位装置移动第一工位上的穿筋盘时,通过离合机构将旋转机构与穿筋盘分离,便于移位操作。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双穿筋盘机构,所述移位装置包括带动第一工位上的穿筋盘水平移动的平移装置、以及带动第二工位上的穿筋盘升降和平移的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提升机构和平移机构。交换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上的穿筋盘时,提升机构提升第二工位上的穿筋盘到上方,然后平移装置移动第一工位上的穿筋盘到第二工位,再通过平移机构移动上方的穿筋盘到第一工位的上方,提升机构下降穿筋盘到第一工位上,从而实现两者的交换。移位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实现穿筋盘的快速移位。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双穿筋盘机构,还包括轨道和轨道板,所述轨道板与所述轨道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穿筋盘分别固定于两个轨道板上。轨道限制穿筋盘移动的方向,从而便于对穿筋盘进行移位操作。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双穿筋盘机构,所述轨道包括设于所述轨道板两侧的第一导向架和第二导向架,所述第一导向架和第二导向架相对的侧面上设有限制所述轨道板偏移的若干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架和第二导向架的外侧设有夹持机构。夹持机构能够调整第一导向架和第二导向架之间的距离,移位操作时,提升穿筋盘或下降穿筋盘之前,通过夹持机构带动第一导向架和第二导向架向两侧移动,从而解除轨道对穿筋盘的限制,使得穿筋盘能够提升或下降。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双穿筋盘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由第一电机直接或间接驱动旋转的连接轴,所述穿筋盘的中心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连接孔通过键连接,所述离合机构带动所述连接轴向前移动插入连接孔或向后移动离开连接孔。通过连接轴与连接孔的连接实现旋转机构与穿筋盘的动力连接,便于离合机构的实现,离合机构带动连接轴前后移动实现旋转机构与穿筋盘的连接和分离。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双穿筋盘机构,所述穿筋盘上沿径向设有若干组孔位,每组孔位包括分布于同一圆周上的若干穿筋孔。一组孔位对应一种直径的钢筋笼,多组孔位能够实现不同直径的钢筋笼的预穿筋,适应不同规格的钢筋笼的生产制作。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双穿筋盘机构,还包括笼筋分度圆直径调整机构,所述笼筋分度圆直径调整机构带动第一工位上的穿筋盘沿垂直于旋转轴线的水平方向移动。对于不同直径的钢筋笼,通过笼筋分度圆直径调整机构带动穿筋盘沿水平方向移动,使相应的孔位对准钢棒,实现预穿筋的钢筋笼的直径调节。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双穿筋盘机构,还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移动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和离合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底座沿与笼筋分度圆直径调整机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笼筋分度圆直径调整机构调整穿筋盘水平移动,对应地,通过第二移动机构调整旋转机构和离合机构到相应位置,保证旋转机构能够与穿筋盘连接。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双穿筋盘机构,还包括固定所述穿筋盘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前板和后板,所述穿筋盘设于前板和后板之间,所述前板和后板之间设有若干环绕穿筋盘沿圆周间隔分布的导轮,所述穿筋盘与所述导轮接触。穿筋盘重量较大,若通过旋转机构支承穿筋盘容易损坏旋转机构,导轮起支承和导向作用,保证穿筋盘转动顺畅。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双穿筋盘机构,所述穿筋孔上设有可拆卸的导向管。导向管起导向作用,并且方便磨损后可拆卸更换。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预穿筋装置,包括上述的双穿筋盘机构,还包括正对第一工位上的穿筋盘设置的承料轨、和带动承料轨上的钢棒移动穿入穿筋孔的移料装置。有益效果:本预穿筋装置,承料轨承托钢棒,移料装置带动钢棒向前移动,在第一工位上实现预穿筋,然后交换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上的穿筋盘,第二工位上的穿筋盘的钢棒输送至滚焊机,滚焊机工作,与此同时,第一工位上再次进行预穿筋作业,充分利用滚焊机工作的这段时间,进行预备穿筋作业,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正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穿筋盘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穿筋盘上的一组孔位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轨道的侧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一工位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移料装置和承料轨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一工位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穿筋盘上多组孔位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笼筋分度圆直径调整机构对穿筋盘进行调整的简图;附图标记:第一工位100、第二工位200、平移装置300、第一活塞杆301、推块302、提升机构400、夹爪401、升降机402、平移机构500、底板600、导向管700、承料轨10、移料装置20、穿筋盘30、穿筋孔31、连接孔32、旋转机构40、第一电机41、连接轴42、安装架43、第二底座44、笼筋分度圆直径调整机构50、推板51、第一移动机构52、离合机构60、第二活塞杆61、第一底座7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穿筋盘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两个穿筋盘,所述穿筋盘上设有若干穿筋孔;/n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两个所述穿筋盘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上;/n旋转机构,带动所述第一工位上的穿筋盘旋转;/n离合机构,带动所述旋转机构与第一工位上的穿筋盘连接或分离;以及/n移位装置,交换所述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上的穿筋盘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穿筋盘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穿筋盘,所述穿筋盘上设有若干穿筋孔;
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两个所述穿筋盘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上;
旋转机构,带动所述第一工位上的穿筋盘旋转;
离合机构,带动所述旋转机构与第一工位上的穿筋盘连接或分离;以及
移位装置,交换所述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上的穿筋盘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穿筋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装置包括带动第一工位上的穿筋盘水平移动的平移装置、以及带动第二工位上的穿筋盘升降和平移的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提升机构和平移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穿筋盘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轨道和轨道板,所述轨道板与所述轨道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穿筋盘分别固定于两个轨道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穿筋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包括设于所述轨道板两侧的第一导向架和第二导向架,所述第一导向架和第二导向架相对的侧面上设有限制所述轨道板偏移的若干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架和第二导向架的外侧设有夹持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穿筋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由第一电机直接或间接驱动旋转的连接轴,所述穿筋盘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泽林钟鸣贺永刚周建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三和管桩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