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雨水收集与排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75044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雨水收集与排放系统,涉及雨水收集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雨水流道,雨水流道的出口端连接冲刷蓄水池和初级过滤水池;冲刷蓄水池的出水端位于初级过滤水池上方;初级过滤水池的出口端连接雨水过滤沉淀池,初级过滤水池和雨水过滤沉淀池之间设置有一雨水弃流装置;雨水弃流装置还通过一雨水净化装置与雨水过滤沉淀池连接;雨水过滤沉淀池的出口端连接一回流池,雨水过滤沉淀池和回流池之间设置若干雨水收集池。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雨水弃流装置对降雨初期的雨水金属收集后处理,降低了药剂处理的成本,提高了总体处理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建筑雨水收集与排放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雨水收集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雨水收集与排放系统。
技术介绍
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污染物堆积,使得路面、屋面等雨水中持有大量的污染物,研究表明,初期30%雨水径流中的污染负荷占整场降雨污染的70%,因此,初期雨水的截留与处理可有效控制径流带来的水体污染。目前,对于雨水污染处理也有着不同的措施,有的是将雨水直接收集起来再利用,有的是将初期雨水直接引入污水处理厂,忽略了污水处理厂除污容量有限,多余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自然水体。因此,有必要对前期雨水进行弃流处理,研制能够弥补这些方面不足的雨水弃流收集与截污治理系统,将降雨初期雨水分流至污水管道,降雨后期污染程度较轻的雨水经过预处理截留水中的沙粒、碎石等颗粒杂质以及大量污染物,多次过滤、净化,就可以达到回收利用的标准,并用净化、过滤后的雨水涵养草坪,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雨水的收集利用可以为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我们可以把收集来的雨水用于日常生活,如洗衣洗车、冲洗厕所。雨水的收集利用还可以减少城市街道雨水径流量,减轻城市排水的压力,有效降低雨污合流,减轻污水处理的压力,同时储存雨水,从而有效防止城市性洪水。城市的建筑屋顶、大型广场、小区庭院以及城市的不透水地面都可大面积地汇集雨水,是良好的雨水收集面。降雨产生的地面径流,只要修建一些简单的雨水收集和储存工程,就可将雨水资源化。由于降雨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降落地面后,又由于冲刷沥青油毡屋面、沥青混凝土道路、建筑工地等,使得前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病原体、重金属、油脂、悬浮固体等污染物质,因此前期雨水的污染程度较高,通常超过了普通的城市污水的污染程度,因此针对降雨初期收集的雨水需要进行更加严格的处理,以避免前期雨水与其它雨水混合后再处理,使得需要药剂处理的水体总量增加,从而增加了处理的成本,降低了处理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建筑雨水收集与排放系统,通过雨水弃流装置对降雨初期的雨水金属收集后处理,降低了药剂处理的成本,提高了总体处理的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绿色建筑雨水收集与排放系统,包括:雨水流道,所述雨水流道的出口端连接冲刷蓄水池和初级过滤水池;所述冲刷蓄水池的出水端位于初级过滤水池上方;所述初级过滤水池的出口端连接雨水过滤沉淀池,所述初级过滤水池和雨水过滤沉淀池之间设置有一雨水弃流装置;所述雨水弃流装置还通过一雨水净化装置与雨水过滤沉淀池连接;所述雨水过滤沉淀池的出口端连接一回流池,所述雨水过滤沉淀池和回流池之间设置若干雨水收集池。进一步地,若干所述雨水收集池呈并联或串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雨水流道包括倾斜设置的流道本体,所述流道本体的一侧设置一支流道,并于所述支流道进流口处设置一过滤滤网,所述过滤滤网向流道本体内侧倾斜且与水流方向的夹角为10-30°;所述过滤滤网的一侧固定在支流道进流口一侧流道本体内侧壁上,所述过滤滤网的另一侧通过一固定板在支流道进流口另一侧流道本体内侧壁上。进一步地,所述冲刷蓄水池包括池体一,所述池体一上设置一U型排水管,所述U型排水管的一端延伸至池体一底部,所述U型排水管的另一端位于池体一外部且连接有一冲水管;所述池体一的底部设置有与U型排水管连通的截流装置,所述截流装置包括一倒置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底端通过若干支柱固定在池体一的底部;所述筒体的开口端设置一密封塞,所述密封塞上设置一进水口;所述筒体的顶部设置一开孔并于所述开孔处设置有与U型排水管连通的接头;位于所述密封塞和开孔之间的筒体内还设置有一多孔网板,位于所述多孔网板和密封塞之间的筒体内还设置有一重力浮球;所述进水口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第二孔的横截面为矩形。进一步地,所述初级过滤水池包括池体二,所述池体二上设置有一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包括位于中间的水平段,所述水平段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上坡段和下坡段;其中,所述上坡段上沿水流方向设置若干排第一通孔,任意一排所述第一通孔上设置半圆形管体A,所述半圆形管体A靠近水平段一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若干第一滤水孔;其中,所述下坡段上沿水流方向设置若干排第二通孔,任意一排所述第二通孔上设置半圆形管体B,所述半圆形管体B远离水平段一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若干第二滤水孔;其中,所述上坡段与水平段的夹角为165-175°;所述冲水管位于上坡段的坡底,且所述冲水管的出水水流方向与上坡段的夹角为5-15°。进一步地,所述雨水弃流装置包括一雨水收集池,所述雨水弃流装置安装在初级过滤水池和雨水过滤沉淀池之间的排水槽底部,且排水槽底部设置有与雨水收集池连通的排水孔;所述雨水收集池的顶端设置有与排水孔连通的颈部,所述颈部上通过一转柱转动安装一挡水板;所述雨水收集池的底部设置有一卸水孔并于所述卸水孔上方设置用于堵住卸水孔的堵块,所述堵块的底端设置有与卸水孔配合的圆台形凸块;位于所述卸水孔周侧的雨水收集池底部设置若干导向杆,所述堵块上设置有与导向杆一一配合的导向通孔;所述堵块的顶部连接一拉绳,所述拉绳固定在挡水板的底端;所述挡水板包括一L型板体,所述L型板体的底端端部设置一与颈部侧壁配合的弹性密封;所述L型板体上设置有与转柱配合的贯通孔;所述L型板体的顶部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一弧形挡水翻边;位于所述排水孔上方的排水槽底部设置有一与两弧形挡水翻边配合的“U”字型围沿。进一步地,所述雨水净化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通设置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罐体的内顶部设置药剂喷头;所述罐体的内底部设置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依次设置棉布过滤层、塑料颗粒过滤层、粗砂过滤层、海绵过滤层和过滤钢丝网层。进一步地,所述雨水收集池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由下之上依次设置若干隔板,还包括一依次贯穿若干隔板的且垂直蓄水箱底部的管路,位于任意一隔板一侧的管路设置有圆孔;所述蓄水箱的顶部设置有与管路配合的进水孔一,位于管路内的蓄水箱底部设置一出水孔一;所述管路内设置一可沿管路上下移动的浮体。进一步地,所述雨水过滤沉淀池和回流池;所述雨水过滤沉淀池包括池体三,所述池体三的顶部设置过滤装置,所述池体三的中层水域处设置一矩形水管且矩形水管的贯穿池体三侧壁;所述矩形水管位于池体三的一端封口且周侧设置矩形贯通孔;位于所述矩形水管上下两侧的分别设置一U型稳流板,所述U型稳流板的两侧设置稳流翻边;所述雨水过滤沉淀池通过矩形水管与回流池连通。进一步地,所述雨水过滤沉淀池和回流池之间连接有水槽,所述水槽的底部连通设置雨水收集池。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雨水弃流装置对降雨初期的雨水金属收集后处理,降低了药剂处理的成本,提高了总体处理的效率。2、本专利技术通过集水、水处理、蓄水,可防止雨水的冲刷,并具有蓄能调温作用,节能环保,实现对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3、本专利技术通过初级过滤水池上设置的过滤板,以及用于对过滤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色建筑雨水收集与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流道(1),所述雨水流道(1)的出口端连接冲刷蓄水池(2)和初级过滤水池(3);所述冲刷蓄水池(2)的出水端位于初级过滤水池(3)上方;/n所述初级过滤水池(3)的出口端连接雨水过滤沉淀池(6),所述初级过滤水池(3)和雨水过滤沉淀池(6)之间设置有一雨水弃流装置(4);所述雨水弃流装置(4)还通过一雨水净化装置(5)与雨水过滤沉淀池(6)连接;/n所述雨水过滤沉淀池(6)的出口端连接一回流池(8),所述雨水过滤沉淀池(6)和回流池(8)之间设置若干雨水收集池(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雨水收集与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流道(1),所述雨水流道(1)的出口端连接冲刷蓄水池(2)和初级过滤水池(3);所述冲刷蓄水池(2)的出水端位于初级过滤水池(3)上方;
所述初级过滤水池(3)的出口端连接雨水过滤沉淀池(6),所述初级过滤水池(3)和雨水过滤沉淀池(6)之间设置有一雨水弃流装置(4);所述雨水弃流装置(4)还通过一雨水净化装置(5)与雨水过滤沉淀池(6)连接;
所述雨水过滤沉淀池(6)的出口端连接一回流池(8),所述雨水过滤沉淀池(6)和回流池(8)之间设置若干雨水收集池(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雨水收集与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雨水收集池(7)呈并联或串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雨水收集与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流道(1)包括倾斜设置的流道本体(10),所述流道本体(10)的一侧设置一支流道(11),并于所述支流道(11)进流口处设置一过滤滤网(12),所述过滤滤网(12)向流道本体(10)内侧倾斜且与水流方向的夹角为10-30°;所述过滤滤网(12)的一侧固定在支流道(11)进流口一侧流道本体(10)内侧壁上,所述过滤滤网(12)的另一侧通过一固定板(13)在支流道(11)进流口另一侧流道本体(10)内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雨水收集与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刷蓄水池(2)包括池体一(21),所述池体一(21)上设置一U型排水管(22),所述U型排水管(22)的一端延伸至池体一(21)底部,所述U型排水管(22)的另一端位于池体一(21)外部且连接有一冲水管(23);
所述池体一(21)的底部设置有与U型排水管(22)连通的截流装置,所述截流装置包括一倒置的筒体(24),所述筒体(24)的底端通过若干支柱(26)固定在池体一(21)的底部;
所述筒体(24)的开口端设置一密封塞(27),所述密封塞(27)上设置一进水口;
所述筒体(24)的顶部设置一开孔(25)并于所述开孔(25)处设置有与U型排水管(22)连通的接头(251);
位于所述密封塞(27)和开孔(25)之间的筒体(24)内还设置有一多孔网板(29),位于所述多孔网板(29)和密封塞(27)之间的筒体(24)内还设置有一重力浮球(28);
所述进水口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孔(272)和第二孔(271);
所述第一孔(272)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第二孔(271)的横截面为矩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雨水收集与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过滤水池(3)包括池体二(30),所述池体二(30)上设置有一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包括位于中间的水平段(31),所述水平段(31)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上坡段(32)和下坡段(33);
其中,所述上坡段(32)上沿水流方向设置若干排第一通孔(34),任意一排所述第一通孔(34)上设置半圆形管体A(36),所述半圆形管体A(36)靠近水平段(31)一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若干第一滤水孔(38);
其中,所述下坡段(33)上沿水流方向设置若干排第二通孔(35),任意一排所述第二通孔(34)上设置半圆形管体B(37),所述半圆形管体B(37)远离水平段(31)一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若干第二滤水孔(39);
其中,所述上坡段(32)与水平段(31)的夹角为165-175°;
所述冲水管(23)位于上坡段(32)的坡底,且所述冲水管(23)的出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晨旭徐冠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踏达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