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明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人工挖孔桩预制护壁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75030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孔桩护壁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人工挖孔桩预制护壁施工方法,依次在预制工厂预制护壁段的各预制件,预制件包括有标准块、邻接块和封装块,2~4个所述标准块、2个邻接块和1个封装块合围形成一个护壁圈,多个护壁圈的沿轴向堆叠形成一个护壁段,每一个所述护壁段内相邻的所述护壁圈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沿预设计桩孔的高度方向向下开挖桩孔,每挖到深度为预设深度的一个桩孔段时,在该桩孔段内支设一个护壁段,并在第一个护壁段支设完成后注入水泥浆,直到完成预设计桩孔深度的护壁支设,最后吊装钢筋笼,浇筑桩身混凝土,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预制管片,能实现护壁快速支设,地层适应性广,管片厚度和灵活调节,安全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挖孔桩预制护壁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孔桩护壁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人工挖孔桩预制护壁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大直径桩普遍采用人工挖孔方法施工,该法施工一般流程是每往下挖1-1.5m,支设模板浇筑护壁混凝土,待护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下一步开挖,如此循环,只到设计桩长位置,然后吊装钢筋笼和浇筑混凝土。上述方法存在如下问题:(1)每往下挖一段,都要浇筑护壁混凝土,待护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继续下挖,无法连续开挖,影响工效;(2)受浇筑护壁影响,这种方法施工的桩身直径一般上大下小,浪费桩身混凝土,无法充分发挥桩底好土层的承载力;(3)在软土地层或遇水地层,无法快速护壁,容易塌孔,造成施工事故,轻则影响工期,提高造价,重则导致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人工挖孔桩预制护壁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人工挖孔桩预制护壁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预制工厂预制护壁段的各预制件,预制件包括有标准块、邻接块和封装块,2~4个所述标准块、2个邻接块和1个封装块合围形成一个护壁圈,多个护壁圈的沿轴向堆叠形成一个护壁段,每一个所述护壁段内相邻的所述护壁圈通过螺栓连接,每一个护壁圈内的周向相邻的预制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并且设置有橡胶止水条;S2、沿预设计桩孔的高度方向向下开挖桩孔,每挖到深度为预设深度的一个桩孔段时,在该桩孔段内支设一个护壁段,并在第一个护壁段支设完成后注入水泥浆以增加护壁段外壁与周边岩土体的摩擦力,直到完成预设计桩孔深度的护壁支设;S3、吊装钢筋笼,浇筑桩身混凝土。优选的,步骤S2中,在支设位于一个护壁段下方的相邻的一个护壁段时,采用千斤顶将位于下方的护壁段顶升,并利用螺栓连接相邻的两个护壁段。优选的,所述预制件的表面采用拉毛处理。优选的,所述水泥浆为粉煤灰、矿渣、钢渣或尾矿、NaOH溶液、水玻璃的混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人工挖孔桩预制护壁施工方法,依次在预制工厂预制护壁段的各预制件,沿预设计桩孔的高度方向向下开挖桩孔,每挖到深度为预设深度的一个桩孔段时,在该桩孔段内支设一个护壁段,并在第一个护壁段支设完成后注入水泥浆以增加护壁段外壁与周边岩土体的摩擦力,直到完成预设计桩孔深度的护壁支设,最后吊装钢筋笼,浇筑桩身混凝土,本专利技术采用预制管片方法,能实现护壁快速支设,节省工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护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护壁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标准块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的A处细节放大示意图图中:1-标准块、11-注浆孔、12-橡胶止水条、13-软木衬垫、2-邻接块、3-封装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人工挖孔桩预制护壁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预制工厂预制护壁段的各预制件。请参阅图1-2,预制件包括有标准块1、邻接块2和封装块3,2~4个标准块1、2个邻接2块和1个封装块3合围形成一个护壁圈,多个护壁圈的沿轴向堆叠形成一个护壁段,每一个护壁段内相邻的护壁圈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即上下两个相邻的护壁圈抵接的一面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每一个护壁圈内的周向相邻的预制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并且设置有橡胶止水条12。所有标准块1、邻接块2、封装块3均为作为管片,相邻的管片的环向和纵向均采用弯曲螺栓连接,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防水结构,防水结构为设置在相邻管片间隙处的橡胶止水条12和软木衬垫13。护壁的直径为1.5m。管片的厚度为30cm。预制管片可采用普通混凝土、防水混凝土或再生混凝土制作。管片内外面拉毛处理,以增加外壁和周边岩土体的摩擦力和内壁与后浇桩身混凝土的粘结。管片预留注浆孔11,通过注浆增加外壁与周边岩土体的摩擦力,既实现施工过程中支设好的每段预制护壁的自稳能力,又能提升施工完成后的桩侧摩阻力,可以增加单桩承载力。S2、沿预设计桩孔的高度方向向下开挖桩孔,每挖到深度为预设深度的一个桩孔段时,在该桩孔段内支设一个护壁段,并在第一个护壁段支设完成后注入水泥浆,直到完成预设计桩孔深度的护壁支设。在支设位于一个护壁段下方的相邻的一个护壁段时,采用千斤顶将位于下方的护壁段顶升,并利用螺栓连接相邻的两个护壁段。具体为:首先开挖第一段桩孔段,然后完成第一段预制护壁段的支设,固定护壁段的底端,然后进行壁后注浆,接着进行下一代开挖,同时提升注浆强度,护壁与周边土体的摩擦力能后支撑其自重。拆除第一段护壁底端固定,进行第二段预制护壁支设,并通过第二段底端设置千斤顶顶升第二段护壁上升,将第二段护壁顶端与第一段护壁底端通过预留螺栓孔螺栓连接,然后保留第二段千斤顶顶升的状态,先开挖第三段核心土体,第三段核心开挖完成,第二段壁后注浆强度上升,在第二段护壁与周边土体摩擦力作用以及第一段护壁吊设作用下,此时第一段护壁周边注浆强度进一步提升,护壁与周边土体摩擦力进一步提升,撤出第二段底端千斤顶,完成第三段桩体开挖,进行第三段护壁支设,如此持续,直至护壁施工到设计的桩底深度。S3、最后吊装钢筋笼,浇筑桩身混凝土,完成人挖桩施工。其中,注浆用的水泥浆可采用具有速凝性能的地聚物水泥,在本实施方式中,水泥浆为粉煤灰、矿渣、钢渣的混合物,实现固废资源化利用。地聚物水泥具有速凝效果,有利于早日形成强度,提升施工速度;二是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节能环保且经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人工挖孔桩预制护壁施工方法,依次在预制工厂预制护壁段的各预制件,沿预设计桩孔的高度方向向下开挖桩孔,每挖到深度为预设深度的一个桩孔段时,在该桩孔段内支设一个护壁段,并在第一个护壁段支设完成后注入水泥浆,直到完成预设计桩孔深度的护壁支设,最后吊装钢筋笼,浇筑桩身混凝土,本专利技术采用预制管片方法,能实现护壁快速支设,节省工期,地层适应性广,橡胶止水条的防水效果好,管片厚度在预制时可以根据施工要求灵活调节,安全性更高。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人工挖孔桩预制护壁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预制工厂预制护壁段的各预制件。预制件包括有标准块1、邻接块2和封装块3,2~4个标准块1、2个邻接2块和1个封装块3合围形成一个护壁圈,多个护壁圈的沿轴向堆叠形成一个护壁段,每一个护壁段内相邻的护壁圈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即上下两个相邻的护壁圈抵接的一面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每一个护壁圈内的周向相邻的预制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并且设置有橡胶止水条12。所有标准块1、邻接块2、封装块3均为作为管片,相邻的管片的环向和纵向均采用弯曲螺栓连接,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防水结构,防水结构为设置在相邻管片间隙处的橡胶止水条12和软木衬垫13。护壁的直径为1m。管片的厚度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挖孔桩预制护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在预制工厂预制护壁段的各预制件,预制件包括有标准块、邻接块和封装块,2~4个所述标准块、2个邻接块和1个封装块合围形成一个护壁圈,多个护壁圈的沿轴向堆叠形成一个护壁段,每一个所述护壁段内相邻的所述护壁圈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每一个护壁圈内的周向相邻的预制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并且设置有橡胶止水条;/nS2、沿预设计桩孔的高度方向向下开挖桩孔,每挖到深度为预设深度的一个桩孔段时,在该桩孔段内支设一个护壁段,并在第一个护壁段支设完成后注入水泥浆以增加护壁段外壁与周边岩土体的摩擦力,直到完成预设计桩孔深度的护壁支设;/nS3、吊装钢筋笼,浇筑桩身混凝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挖孔桩预制护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预制工厂预制护壁段的各预制件,预制件包括有标准块、邻接块和封装块,2~4个所述标准块、2个邻接块和1个封装块合围形成一个护壁圈,多个护壁圈的沿轴向堆叠形成一个护壁段,每一个所述护壁段内相邻的所述护壁圈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每一个护壁圈内的周向相邻的预制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并且设置有橡胶止水条;
S2、沿预设计桩孔的高度方向向下开挖桩孔,每挖到深度为预设深度的一个桩孔段时,在该桩孔段内支设一个护壁段,并在第一个护壁段支设完成后注入水泥浆以增加护壁段外壁与周边岩土体的摩擦力,直到完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纪峰张会芝陈孝国杨悦张常涛杨淼严孝彩
申请(专利权)人:三明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