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型抗拔管桩焊接连接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50288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桩基础领域的一种增强型抗拔管桩焊接连接接头。技术方案为:管桩的端部设有受拉端板,管桩内设置纵向的预应力主筋,预应力主筋与受拉端板焊接,受拉环箍与受拉端板垂直焊接,并套在管桩的管壁上;管桩内布置纵向的连接短钢筋,连接短钢筋与预应力主筋错开布置,连接短钢筋的一端与受拉端板焊接;上节的管桩与下节的管桩通过各自的受拉端板焊接固定,连接块焊接在上下两块受拉端板连接处的四周的上节受拉环箍和下节受拉环箍上。它是一种质量可靠、受力合理、方便工厂预制化,可以增强两节管桩之间的连接性能的接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强型抗拔管桩焊接连接接头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桩基础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桩接头构造。
技术介绍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因其单桩承载力高、施工便捷、质量可靠、造价低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基础工程中。管桩在用作抗拔桩时一般由预应力钢筋的预压应力和连接接头的质量控制。目前,根据现国家标准图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0G409中的管桩产品,预应力管桩仅通过设置在端板上的锚固孔和预应力钢筋将力传递给混凝土,由于锚固孔处的端板厚度较小,易在锚固孔处产生应力集中和剪切破坏现象,甚至可能会造成连接端板的整体破坏,制约了桩体的承载性能。此外,预应力管桩一般是通过接头端板的焊接进行连接,加之管桩端部的环箍壁厚仅1.5mm~2.3mm,厚度较小,仅用作构造,不能起传递拉力的作用,上一节桩所受的力只能通过端板传递给下一节桩,这对电焊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非常高,端板连接处的焊接质量往往决定着整根抗拔管桩的质量。以上两方面因素的存在,限制了抗拔管桩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强型抗拔管桩焊接连接接头,它是一种质量可靠、受力合理、方便工厂预制化,可以增强两节管桩之间的连接性能的接头。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增强型抗拔管桩焊接连接接头,管桩的端部设有受拉端板,管桩内设置纵向的预应力主筋,预应力主筋与受拉端板焊接,受拉环箍与受拉端板垂直焊接,并套在管桩的管壁上;管桩内布置纵向的连接短钢筋,连接短钢筋与预应力主筋错开布置,连接短钢筋的一端与受拉端板焊接;上节的管桩与下节的管桩通过各自的受拉端板焊接固定,连接块焊接在上下两块受拉端板连接处的四周的上节受拉环箍和下节受拉环箍上。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连接短钢筋的一端与受拉端板焊接被替换成连接短钢筋焊接在受拉环箍内壁上。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受拉环箍嵌入管桩内,受拉环箍的外壁与管桩的外壁齐平。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单节管桩的受拉端板、受拉环箍和连接短钢筋之间均通过焊接连接,为工厂预制一体化结构。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连接块数量为4~6块,均匀布置焊接在上下两块受拉端板连接处的四周的上节受拉环箍和下节受拉环箍上。上述技术方案中,受拉端板和受拉环箍参与管桩受力,受拉端板和受拉环箍的厚度计算考虑钢管受拉,具体厚度可按实际计算确定。一般现有技术中,如现国家标准图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0G409中规定的管桩端板为20mm至25mm厚,端板在锚固孔处的厚度较小,成为受位的薄弱节点,不利于受拉;现国家标准图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0G409中规定的管桩环箍为1.5mm~2.3mm厚,厚度较小,仅用作构造,不能起传递拉力的作用。而本技术方案中,端板和环箍需要加厚,形成增强的受拉端板和受拉环箍相结合的体系,考虑受力和经济成本等因素,受拉端板厚度宜在现国家标准图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0G409中管桩产品的端板厚度上增加3mm至5mm;受拉环箍宜为10mm至12mm厚。本专利技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能通过受拉端板、受拉环箍、增设的连接块和连接短钢筋共同受力,形成新的受力体系,提高抗拔管桩的承载性能的增强型抗拔管桩焊接连接接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过所构思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效增强了抗拔管桩的焊接连接接头,在传力途径上除了考虑了端板的受拉性能,预应力钢筋,受拉环箍、连接块和连接短钢筋也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专利技术原理简单、受力合理、施工方便,经工厂预制加工后现场焊接即可。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承受抗拔荷载所采用的桩基础。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增强型抗拔管桩焊接连接接头的侧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增强型抗拔管桩焊接连接接头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和图2所示:该增强型抗拔管桩连接接头包括受拉端板3、受拉环箍5、连接短钢筋7、连接块8;受拉环箍5与管桩的受拉端板3垂直焊接;管桩内布置纵向钢筋,包括预应力主筋6和连接短钢筋7;连接短钢筋7和预应力主筋6错开布置。受拉环箍5嵌入管桩内,受拉环箍5的外壁与管桩的外壁齐平。上节管桩1与下节管桩2通过各自的受拉端板焊接固定,连接处的环向焊缝4要求同现有技术中的一般管桩的焊缝要求要求;连接块8焊接在管桩连接处的四周受拉环箍5上。连接短钢筋7与受拉端板3相连,亦可焊接在受拉环箍5内壁上。受拉端板3、受拉环箍5、连接短钢筋7三者在工厂预制时焊接为一体,并作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一部分,和预应力主筋6共同发挥作用。在施工中,上节管桩1与下节管桩2首先通过受拉端板3处的环向焊缝相连接;之后,将增设的连接块8均匀焊接在管桩连接处的四周受拉环箍5上,焊缝高度≥8mm。连接块8同受拉端板3共同协作,将抗拔力由上节管桩1传至下节管桩2,连接块8的具体数量可根据单桩抗拔承载力计算确定,一般为4~6块均匀焊接在管桩连接处的四周受拉环箍上,即均匀焊接在上下两块受拉端板连接处四周的上节受拉环箍和下节受拉环箍上。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如受拉环箍的厚度、端板的宽度或短钢筋的长度等。连接短钢筋可选择焊接或搭接的方式与受拉环箍相连接。连接块的尺寸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生产加工时进行调整。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凡依本专利技术设计思想所做的任何改变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强型抗拔管桩焊接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管桩的端部设有受拉端板(3),所述管桩内设置纵向的预应力主筋(6),所述预应力主筋(6)与所述受拉端板(3)焊接,受拉环箍(5)与所述受拉端板(3)垂直焊接,并套在所述管桩的管壁上;所述管桩内布置纵向的连接短钢筋(7),所述连接短钢筋(7)与所述预应力主筋(6)错开布置,所述连接短钢筋(7)的一端与所述受拉端板(3)焊接;上节的所述管桩与下节的所述管桩通过各自的所述受拉端板(3)焊接固定,连接块(8)焊接在上下两块所述受拉端板(3)连接处的四周的上节所述受拉环箍(5)和下节所述受拉环箍(5)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型抗拔管桩焊接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管桩的端部设有受拉端板(3),所述管桩内设置纵向的预应力主筋(6),所述预应力主筋(6)与所述受拉端板(3)焊接,受拉环箍(5)与所述受拉端板(3)垂直焊接,并套在所述管桩的管壁上;所述管桩内布置纵向的连接短钢筋(7),所述连接短钢筋(7)与所述预应力主筋(6)错开布置,所述连接短钢筋(7)的一端与所述受拉端板(3)焊接;上节的所述管桩与下节的所述管桩通过各自的所述受拉端板(3)焊接固定,连接块(8)焊接在上下两块所述受拉端板(3)连接处的四周的上节所述受拉环箍(5)和下节所述受拉环箍(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型抗拔管桩焊接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短钢筋(7)的一端与所述受拉端板(3)焊接被替换成所述连接短钢筋(7)焊接在所述受拉环箍(5)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增强型抗拔管桩焊接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拉环箍(5)嵌入所述管桩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江斌王卫东周建龙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