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熔体直纺技术制备潜在双组份弹性纤维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熔体直纺技术制备潜在双组份弹性纤维的方法。
技术介绍
所谓的复合纤维又称双组份纤维和共轭纤维。它是将组分、配比、粘度等不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成纤高聚物熔体或浓溶液,分别输送到同一纺丝组件,在组件中的适当部位汇合,从同一或相邻喷丝孔喷出成为一根纤维。而目前市场上的双组份弹性复合纤维主要是采用两种不同收缩率的脂肪族聚酯,运用复合纺丝技术和经后加工受热整理使之产生收缩,得到螺旋状的立体卷曲,具有卷曲性、高弹性等特性。查阅国内外专利文献,普遍采用切片纺的纺丝工艺路线来生产双组份弹性复合纤维,以两种不同收缩率的脂肪族聚酯作为两种组份,即分别先聚合制得聚酯切片和锦纶切片,然后将两种切片原料分别经输送、结晶干燥、螺杆挤压机熔融挤出,进入双组份复合纺丝组件及复合喷丝板,喷出的熔体经冷却上油、拉伸定型、卷绕后制得具有卷曲性和高弹性的弹性复合纤维。使用此工艺生产的弹性复合纤维工艺流程长(切片制备与纺丝非连续进行),加工工序复杂,设备投资及生产成本高,生产规模小且产品品质差异较大,市场发展前景受限。基于切片纺的上述缺点,目前开发设计出全新的熔体直纺生产技术纺双组份弹性复合纤维工艺路线,该熔体直纺生产技术是指两种不同热缩率的多元聚酯(低IV/高IV)熔体分别通过熔体管道直接输送到各个复合箱体纺丝位(即原料聚合后无需制成切片),经纺丝冷却上油、拉伸或拉伸定型、卷绕后制得弹性复合纤维。与切片纺相比,具有生产工艺流程短、生产成本低、效率高、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熔体直纺技术制备潜在双组份弹性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酯化、预缩聚反应:以乙二醇和精对苯二甲酸为原料依次经酯化反应、预缩聚反应,制得粘度为0.3~0.4dl/g的聚酯熔体;/n(2)将一部分聚酯熔体输送至终缩聚釜A进行终缩聚反应,再输送至液相增粘釜增粘后输送至纺丝复合箱体,得到粘度为0.85~0.95dl/g的高粘度聚酯熔体;/n(3)将剩余部分聚酯熔体输送至终缩聚釜B进行终缩聚反应,再经增压泵增压、热媒换热器换热后输送至纺丝复合箱体,得到粘度为0.47~0.5dl/g的低粘度聚酯熔体;/n(4)纺丝:将步骤(2)和(3)所得聚酯熔体分别输送至纺丝复合箱体的各个纺丝位,每个纺丝位采用24头纺丝,两种聚酯熔体分别通过各自计量泵输送进入同一复合纺丝组件,最终从复合纺丝组件的同一或相邻喷丝孔内喷出并冷却成形集束上油,得到初生复合纤维;/n所述的24头纺丝为:1个纺丝复合箱体包括2个纺丝位,每个纺丝位设有2个计量泵,2个计量泵各对应两种粘度的聚酯熔体,每个计量泵含有1个熔体入口和12个熔体出口,配置对应的12个复合纺丝组件,每个复合纺丝组件的喷丝板分为两个区,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基于熔体直纺技术制备潜在双组份弹性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酯化、预缩聚反应:以乙二醇和精对苯二甲酸为原料依次经酯化反应、预缩聚反应,制得粘度为0.3~0.4dl/g的聚酯熔体;
(2)将一部分聚酯熔体输送至终缩聚釜A进行终缩聚反应,再输送至液相增粘釜增粘后输送至纺丝复合箱体,得到粘度为0.85~0.95dl/g的高粘度聚酯熔体;
(3)将剩余部分聚酯熔体输送至终缩聚釜B进行终缩聚反应,再经增压泵增压、热媒换热器换热后输送至纺丝复合箱体,得到粘度为0.47~0.5dl/g的低粘度聚酯熔体;
(4)纺丝:将步骤(2)和(3)所得聚酯熔体分别输送至纺丝复合箱体的各个纺丝位,每个纺丝位采用24头纺丝,两种聚酯熔体分别通过各自计量泵输送进入同一复合纺丝组件,最终从复合纺丝组件的同一或相邻喷丝孔内喷出并冷却成形集束上油,得到初生复合纤维;
所述的24头纺丝为:1个纺丝复合箱体包括2个纺丝位,每个纺丝位设有2个计量泵,2个计量泵各对应两种粘度的聚酯熔体,每个计量泵含有1个熔体入口和12个熔体出口,配置对应的12个复合纺丝组件,每个复合纺丝组件的喷丝板分为两个区,复合纺丝组件设有各自独立的通道,经过滤层、分配板、复合板、喷丝板,每个复合纺丝组件进行两束纺丝;
(5)将初生复合纤维进行预网络处理;
(6)牵伸定型松弛:将预网络后所得的复合纤维丝进行加热牵伸并定型松弛;
(7)卷绕成型:将步骤(6)制得的复合纤维经主网络处理后卷绕成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酯化反应中:
乙二醇和精对苯二甲酸的摩尔比为1:1~1.2;和/或
以乙二醇锑为催化剂;和/或
以二氧化钛为消光剂;和/或
以磷酸三乙酯为热稳定剂;和/或
反应温度250~270℃,压力30~100KPa。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预缩聚反应中:反应温度250~280℃,反应压力600~1200pa,预缩聚反应时间90~120min。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终缩聚反应中:反应温度260~290℃,反应压力60~200pa,终缩聚反应时间60~120min,得到粘度为0.65~0.7dl/g的聚酯熔体。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液相增粘为:在280~300℃、50~100pa下液相增粘50~100min,制得粘度为0.85~0.95dl/g、端羧基含量20~30mol/t、二甘醇含量为1.3~1.4%的高粘度聚酯熔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终缩聚反应中:反应温度260~280℃,反应压力60~200pa,终缩聚反应时间60~100min。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
高粘度聚酯熔体的泵前压力>35Mpa,熔体温度290~305℃,无油丝粘度降<0.1dl/g;和/或
技术研发人员:梅兆林,曹雪桉,朱怀英,葛振权,刘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柯桥恒鸣化纤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