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栋专利>正文

一种煤矿井下用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4721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用除尘装置,涉及井下除尘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座,底座表面固定有箱体;箱体两侧面阵列均设有进风槽;箱体内壁顶部阵列均设有第一滤板;箱体内壁两侧面之间固定有第二滤板;箱体内壁底部设有水泵;水泵出水端连通有导管;导管一端阵列均设有喷淋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进风槽、第一滤板、第二滤板、喷淋头和螺旋输送叶片的配合使用,采用双面进风的结构设计,第一滤板对粉尘进水过滤,喷淋头对粉尘进行降尘的同时对第一滤板进行清洗,并通过第二滤网和螺旋输送叶片对降尘后的粉尘和水进行分离收集,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提高了井下除尘的效果,保证了工人的身心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井下用除尘装置
本技术属于井下除尘
,特别是涉及一种煤矿井下用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煤尘危害为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粉尘给煤矿工作人员和安全生产造成极大危害。一方面,粉尘污染的作业环境严重危害工人的身体健康,可引起肺部病变,造成尘肺病;在所有因各种粉尘引起的尘肺病中,煤矿工人占到的比例最高。另一方面,粉尘浓度过高潜伏着爆炸的危险,悬浮的煤尘也是造成煤矿煤尘爆炸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消除煤矿粉尘,对于确保从业人员生命健康、预防事故的发生尤为重要。传统的井下除尘设备一般是通过布袋除尘器空气进行过滤或者对空气喷水将粉尘凝结落下,然而现有的井下除尘装置需要人工定期对布袋组件进行清理,使用不便,除尘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井下用除尘装置,通过进风槽、第一滤板、第二滤板、喷淋头和螺旋输送叶片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除尘设备需要定期维护,除尘效果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煤矿井下用除尘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表面固定有箱体;所述箱体两侧面阵列均设有进风槽;所述箱体内壁顶部且位于相邻两进风槽之间阵列均设有第一滤板;所述箱体内壁两侧面之间且位于第一滤板底部固定有第二滤板;所述箱体内壁两端面之间且位于第二滤板上表面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周侧面设有螺旋输送叶片;所述箱体内壁底部设有水泵;所述水泵出水端连通有导管;所述导管一端贯穿第二滤板并延伸至箱体顶部;所述导管一端周侧面且位于相邻两第一滤板之间阵列均设有喷淋头。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一端且位于进风槽水平位置设置有通风机。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一端且位于第二滤板上侧分别设置有排尘口和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转轴的一端与旋转轴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两端且位于第二滤板下侧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滤板为U形结构;所述进风槽为锥形结构。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进风槽、第一滤板、第二滤板、喷淋头和螺旋输送叶片的配合使用,采用双面进风的结构设计,第一滤板对粉尘进水过滤,喷淋头对粉尘进行降尘的同时,对第一滤板进行清洗,并通过第二滤网对降尘后的粉尘和水进行分离收集,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无需人工进行清理,操作简单便捷,提高了井下除尘的效果,保证了工人的身心健康。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煤矿井下用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煤矿井下用除尘装置的剖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底座,2-箱体,3-进风槽,4-第一滤板,5-第二滤板,6-旋转轴,7-螺旋输送叶片,8-水泵,9-导管,10-喷淋头,11-通风机,12-排尘口,13-伺服电机,14-进水口,15-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煤矿井下用除尘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表面固定有箱体2;箱体2两侧面阵列均设有进风槽3;箱体2内壁顶部且位于相邻两进风槽3之间阵列均设有第一滤板4;箱体2内壁两侧面之间且位于第一滤板4底部固定有第二滤板5;箱体2内壁两端面之间且位于第二滤板5上表面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有旋转轴6;旋转轴6周侧面设有螺旋输送叶片7;箱体2内壁底部设有水泵8;水泵8出水端连通有导管9;导管9一端贯穿第二滤板5并延伸至箱体2顶部;导管9一端周侧面且位于相邻两第一滤板4之间阵列均设有喷淋头10。其中,箱体2一端且位于进风槽3水平位置设置有通风机11。其中,箱体2一端且位于第二滤板5上侧分别设置有排尘口12和伺服电机13;伺服电机13转轴的一端与旋转轴6固定连接。其中,箱体2两端且位于第二滤板5下侧分别设有进水口14和出水口15,便于对箱体2内的水进行更换。其中,第二滤板5为U形结构,便于与螺旋输送叶片7相互配合进行粉尘输送;进风槽3为锥形结构,增加了空气中粉尘的进风速度和空气流通。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除尘时,通风机11工作,空气从箱体2两侧的多个进风槽3进风,第一滤板4对空气中的粉尘进行过滤的同时,水泵8将箱体1底部的水通过导管9和喷淋头10对粉尘进行降尘,并对第一滤板4进行清洁,粉尘下落至第二滤板5表面,经过第二滤板5进行分离,伺服电机13带动旋转轴6使螺旋输送叶片7对粉尘进行输送并通过排尘口12排出。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井下用除尘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n所述底座(1)表面固定有箱体(2);所述箱体(2)两侧面阵列均设有进风槽(3);所述箱体(2)内壁顶部且位于相邻两进风槽(3)之间阵列均设有第一滤板(4);所述箱体(2)内壁两侧面之间且位于第一滤板(4)底部固定有第二滤板(5);所述箱体(2)内壁两端面之间且位于第二滤板(5)上表面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有旋转轴(6);所述旋转轴(6)周侧面设有螺旋输送叶片(7);所述箱体(2)内壁底部设有水泵(8);所述水泵(8)出水端连通有导管(9);所述导管(9)一端贯穿第二滤板(5)并延伸至箱体(2)顶部;所述导管(9)一端周侧面且位于相邻两第一滤板(4)之间阵列均设有喷淋头(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用除尘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1)表面固定有箱体(2);所述箱体(2)两侧面阵列均设有进风槽(3);所述箱体(2)内壁顶部且位于相邻两进风槽(3)之间阵列均设有第一滤板(4);所述箱体(2)内壁两侧面之间且位于第一滤板(4)底部固定有第二滤板(5);所述箱体(2)内壁两端面之间且位于第二滤板(5)上表面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有旋转轴(6);所述旋转轴(6)周侧面设有螺旋输送叶片(7);所述箱体(2)内壁底部设有水泵(8);所述水泵(8)出水端连通有导管(9);所述导管(9)一端贯穿第二滤板(5)并延伸至箱体(2)顶部;所述导管(9)一端周侧面且位于相邻两第一滤板(4)之间阵列均设有喷淋头(1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栋郭天龙何艳
申请(专利权)人:李栋郭天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