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调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4596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力量调节器,包括缸筒(1),所述缸筒(1)内设有活塞(2);所述缸筒(1)顶部设有顶盖(3),底部设有底板(4),所述活塞(2)上设有第一通气道(2.1),所述缸筒(1)下部设有第二通气道(1.2);所述底板(4)上设有气量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量调节机构位于缸筒(1)外,且气量调节机构的出气口与第二通气道(1.2)连通。该力量调节器将气量调节机构设置到缸筒外,从而能方便调节、让健身人员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力量调节器
本技术涉及健身器材
,具体讲是一种力量调节器。
技术介绍
本申请人在先申请了一种力量调节器,实现消除震动、降低噪音、消除安全隐患、组装更方便和降低成本的目的。包括钢筒、固定在钢筒上端的防尘盖,所述钢筒内滑动设有活塞,所述活塞固定设有导杆,所述导杆与防尘盖滑动连接,所述导杆上端固定有钢索。所述活塞设有至少1个单向导气结构,所述的单向导气结构包括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包括圆形的上通道和下通道,所述上通道直径大于下通道,所述上通道内设有调节球,所述调节球的直径大于下通道的直径小于上通道的直径。所述底板设有矩形气量调节机构或圆形气量调节机构,所述矩形气量调节机构包括设于底板的矩形气门和第一矩形盲孔,所述第一矩形盲孔内滑动设有气量调节片,所述矩形气门与第一矩形盲孔相通。所述圆形气量调节机构包括设于底板的第一圆形盲孔和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圆形盲孔和第一通孔相互垂直且相通,所述第一圆形盲孔内转动设有气量调节轴,所述气量调节轴沿轴向设有第二圆形盲孔,所述气量调节轴周向设有大气量调节孔和小气量调节孔。以上这结构的力量调节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存在不足:1、由于圆形气量调节机构位于底板内部,在调节的时候不够醒目。2、受限于底板的空间限制,圆形气量调节机构较小,无法精准的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将气量调节机构设置到缸筒外,从而能方便调节、让健身人员有更好的使用体验的力量调节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力量调节器,包括缸筒,所述缸筒内设有活塞;所述缸筒顶部设有顶盖,底部设有底板,所述活塞上设有第一通气道,所述缸筒下部设有第二通气道;所述底板上设有气量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量调节机构位于缸筒外,且气量调节机构的出气口与第二通气道连通。所述气量调节机构包括外筒、内筒、活动密封塞和调节杆,所述活动密封塞滑动连接在内筒内;所述调节杆的底部穿过内筒与活动密封塞固定,顶部伸出在内筒的顶端外;所述外筒套在内筒外,所述内筒的外壁与外筒的内壁之间为内腔,所述内筒的侧壁设有第三通气道,所述第二通气道与内筒内腔的底部连通,所述外筒的顶部设有与内腔连通的第四通气道。所述第四通气道通过气管与缸筒的第一空腔的顶部连通。所述底板内设有第五通气道,所述第五通气道的一端与内筒内腔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第二通气道连通。所述第三通气道为设在内筒侧壁的多条沿轴向分布的长槽,长槽贯穿内筒侧壁。所述活塞的顶部外壁设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的外壁与缸筒的内壁贴合。所述活动密封塞与内筒为间隙配合。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将气量调节机构位于缸筒外,且气量调节机构的出气口与第二通气道连通,从而在来调节通气量大小,改变活塞上升时所需要的力,这样在调节的时候够醒目,也可以实现精准的调整。2、不受空间的限制,可以设置有足够强度的气量调节机构,可以承受较高的气压,3、在更换圆形气量调节机构时,拆装简单,给正常维修带来方便。作为改进,所述气量调节机构包括外筒、内筒、活动密封塞和调节杆,所述活动密封塞滑动连接在内筒内;所述调节杆的底部穿过内筒与活动密封塞固定,顶部伸出在内筒的顶端外;所述外筒套在内筒外,所述内筒的外壁与外筒的内壁之间为内腔,所述内筒的侧壁设有第三通气道,所述第二通气道与内筒内腔的底部连通,所述外筒的顶部设有与内腔连通的第四通气道,通过活塞调整内筒的侧壁的第三通气道的通气横截面来调整进气量的多少,从而再来调节主体钢筒进气量的多少。作为改进,所述第四通气道通过气管与缸筒的第一空腔的顶部连通,使缸筒底部排出的气直接进入活塞顶部的缸筒的内腔,避免排气时发出的噪音。作为改进,所述底板内设有第五通气道,所述第五通气道的一端与内筒内腔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第二通气道连通,合理利用空间,使结构更加紧凑。作为改进,所述第三通气道为设在内筒侧壁的多条沿轴向分布的长槽,长槽贯穿内筒侧壁,通气效果好,使活动密封塞上下滑动就能实现第三通气道的横截面积变化。作为改进,所述活塞的顶部外壁设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的外壁与缸筒的内壁为间隙配合,可以起到避震、降音,消除了活塞上升下降时的晃动。作为改进,所述活动密封塞与内筒为间隙配合,从而供调节杆上下拉动活动密封塞。作为改进,所述缸筒的顶部设有第五通气通道,所述第五通气通道与外接管路连通管,第五通气通道在活塞向下时可以将外界的空气进入到缸筒内,从而使活塞向下更加顺畅;另外在活塞上升时,增加了整个装置排气口的横截面积,从而能降低排气的噪音。作为改进,所述内筒的顶端通孔内壁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与调节杆的外壁相贴,第二密封圈能对调节杆起到导向作用,使导向杆上下伸缩在一条直线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力量调节器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气量调节机构的剖面放大示意图。图中所示:1、缸筒,1.2、第二通气道,1.3、第一空腔,1.4、第五通气孔,2、活塞,2.1、第一通气道,3、顶盖,4、底板,4.1、第五通气道,5、外筒,5.1、第四通气道,6、内筒,6.1、第三通气道,7、活动密封塞,8、调节杆,9、内腔,10、气管,11、导向环,12、第二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力量调节器,包括缸筒1,所述缸筒1内设有活塞2;所述缸筒1顶部设有顶盖3,底部设有底板4,所述活塞2上设有第一通气道2.1,所述缸筒1下部设有第二通气道1.2;所述底板4上设有气量调节机构。所述气量调节机构位于缸筒1外,且气量调节机构的出气口与第二通气道1.2连通。所述气量调节机构包括外筒5、内筒6、活动密封塞7和调节杆8,所述活动密封塞7滑动连接在内筒6内;所述调节杆8的底部穿过内筒6与活动密封塞7固定,顶部伸出在内筒6的顶端外;所述外筒5套在内筒6外,所述内筒6的外壁与外筒5的内壁之间为内腔9,所述内筒6的侧壁设有第三通气道6.1,所述第二通气道1.2与内筒6内腔的底部连通,所述外筒5的顶部设有与内腔9连通的第四通气道5.1。所述第四通气道5.1通过气管10与缸筒1的第一空腔1.3的顶部连通。所述第四通气道5.1的出口设有连接头,缸筒1的顶部也设有连接头,气管的两端分别对应的连接头固定。所述气量调节机构的外筒5与底板4固定。所述底板4内设有第五通气道4.1,所述第五通气道4.1的一端与内筒6内腔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第二通气道1.2连通。第五通气道4.1的出气口设有一弯管接头。所述第三通气道6.1为设在内筒6侧壁的多条沿轴向分布的长槽,长槽贯穿内筒6侧壁。长槽沿内筒6的圆周,均匀分布。所述活塞2的顶部外壁设有导向环11,所述导向环11的外壁与缸筒1的内壁贴合,可以起到避震、降音,消除了活塞上升时的晃动。导向环采用塑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力量调节器,包括缸筒(1),所述缸筒(1)内设有活塞(2);所述缸筒(1)顶部设有顶盖(3),底部设有底板(4),所述活塞(2)上设有第一通气道(2.1),所述缸筒(1)下部设有第二通气道(1.2);所述底板(4)上设有气量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量调节机构位于缸筒(1)外,且气量调节机构的出气口与第二通气道(1.2)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力量调节器,包括缸筒(1),所述缸筒(1)内设有活塞(2);所述缸筒(1)顶部设有顶盖(3),底部设有底板(4),所述活塞(2)上设有第一通气道(2.1),所述缸筒(1)下部设有第二通气道(1.2);所述底板(4)上设有气量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量调节机构位于缸筒(1)外,且气量调节机构的出气口与第二通气道(1.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量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量调节机构包括外筒(5)、内筒(6)、活动密封塞(7)和调节杆(8),所述活动密封塞(7)滑动连接在内筒(6)内;所述调节杆(8)的底部穿过内筒(6)与活动密封塞(7)固定,顶部伸出在内筒(6)的顶端外;所述外筒(5)套在内筒(6)外,所述内筒(6)的外壁与外筒(5)的内壁之间为内腔(9),所述内筒(6)的侧壁设有第三通气道(6.1),所述第二通气道(1.2)与内筒(6)内腔的底部连通,所述外筒(5)的顶部设有与内腔(9)连通的第四通气道(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力量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通气道(5.1)通过气管(10)与缸筒(1)的第一空腔(1.3)的顶部连通。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采鲁
申请(专利权)人:宁海采路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