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4595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8
本申请涉及产品包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包装盒,包括:外壳,外壳包括第一底板,第一底板两个相对的侧边分别连接有第一侧板,另外两个相对的侧边分别连接有第二侧板和连接板,其中一个第一侧板背离第一底板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底板;形成于外壳内的内衬组件,内衬组件包括:与连接板连接的第一内衬壁板组件、与第一内衬壁板组件背离连接板一侧连接的承载板组件以及与承载板组件背离第一内衬壁板组件一侧连接的第二内衬壁板组件,其中,第一内衬壁板组件与第二内衬壁板组件相对设置,且与承载板组件配合形成用于放置产品的空间。本申请公开的包装盒,在满足包装产品时的安全性的同时还使得外壳和内衬组件为一纸成型的设计,使得整体包装成型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装盒
本申请涉及产品包装
,特别涉及一种包装盒。
技术介绍
时至今日,智能家居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新一代人工智能中的重要一环。而各类传感器的研发也日趋完善,层出不穷,因此,符合当下产品的包装也必须加快脚步跟上各类传感器的步伐。包装保护储运过程中的产品,现阶段的包装设计一般是以储运功能为主或包装物料较为复杂的包装形式,因此,如何简化包装设计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在满足包装产品时的安全性的同时还使得外壳和内衬组件为利用一纸成型的设计,使得整体包装成型简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两个相对的侧边分别连接有第一侧板,另外两个相对的侧边分别连接有第二侧板和连接板,其中一个第一侧板背离所述第一底板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底板;形成于所述外壳内的内衬组件,所述内衬组件包括: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的第一内衬壁板组件、与所述第一内衬壁板组件背离所述连接板一侧连接的承载板组件以及与所述承载板组件背离所述第一内衬壁板组件一侧连接的第二内衬壁板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内衬壁板组件与所述第二内衬壁板组件相对设置,且与所述承载板组件配合形成用于放置产品的空间。上述包装盒,包括外壳和内衬组件,内衬组件与外壳的连接板连接,外壳用于形成容纳内衬组件,内衬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内衬壁板组件和第二内衬壁板组件以及位于第一内衬壁板组件和第二内衬壁板组件之间的承载板组件,承载板组件用于放置产品,第一内衬壁板组件和第二内衬壁板组件用于限制产品的移动空间,保证了产品包装的安全性。第一内衬壁板组件与连接板连接,使得外壳和内衬组件能够一纸成型,简化了包装盒的包装设计,使得整体包装成型简单,具备机械化生产的可能性,降低了成本。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包装盒,在保证了包装产品的安全性的同时还使得外壳和内衬组件为利用一纸成型的设计,使得整体包装成型简单。优选地,所述第一内衬壁板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二侧板到连接板的排列方向依次连接的辅助板、第一内衬顶板和第一内衬壁板,其中:所述辅助板与所述连接板连接,且可相对于所述连接板折叠;所述第一内衬顶板可相对于所述辅助板折叠至与所述第一底板贴合;所述第一内衬壁板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内衬顶板折叠至与所述辅助板相对,且所述第一内衬壁板设有用于避让产品的第一卡槽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内衬壁板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的排列方向的两个侧边分别连接有第一加强筋板,所述第一加强筋板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内衬壁板折叠至与所述第一内衬壁板垂直。优选地,所述承载板组件,所述承载板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二侧板到连接板的排列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板、产品承载板和第二支撑板,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内衬壁板组件连接,且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内衬壁板组件折叠至垂直于所述第一底板,且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内衬壁板组件连接的侧边与所述第二底板抵接;所述产品承载板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折叠至与所述第一底板平行以用于放置产品;所述第二支撑板可相对于所述产品承载板折叠至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平行,且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内衬壁板组件连接的侧边与所述第二底板抵接。优选地,所述产品承载板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的排列方向的两个侧边还分别设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可相对于所述产品承载板折叠至与所述产品承载板垂直,且所述第一支撑板背离其与所述产品承载板连接的一侧的侧边与所述第二底板抵接。优选地,所述第二内衬壁板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二侧板到连接板的排列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二内衬壁板、第二内衬顶板和抽拉板,其中:所述第二内衬壁板与所述承载板组件连接,且可相对于所述承载板组件折叠至与所述第一内衬壁板组件相对,且所述第二内衬壁板设有用于避让产品的第二卡槽结构;所述第二内衬顶板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内衬壁板折叠至与所述第一底板贴合;所述抽拉板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内衬顶板折叠至与所述第二内衬壁板相对。优选地,所述第二内衬壁板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的排列方向的两个分别设有第二加强筋板,所述第二加强筋板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内衬壁板折叠至与所述第二内衬壁板垂直。优选地,所述第二侧板背离所述第一底板一侧的侧边连接有插舌,所述插舌可相对于所述第二侧板折叠至与所述第一底板平行以使得所述插舌与所述第二底板贴合。优选地,当抽拉所述第二内衬壁板组件时,所述第一内衬壁板组件、所述承载板组件和所述第二内衬壁板组件均可沿所述第二侧板到所述连接板的方向移动。优选地,每一个所述第一侧板沿所述第二侧板到连接板的排列方向的两个侧边分别连接有防尘襟片和第一自锁板,所述防尘襟片和所述第一自锁板可相对于所述第一侧板折叠至与所述第一侧板垂直,以使得所述第一自锁板位于所述连接板与辅助板之间,所述防尘襟片位于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抽拉板之间;所述第二底板朝向所述辅助板方向的侧边连接有第二自锁板,所述连接板设有开口,所述第二自锁板相对于第二底板折叠至与所述连接板贴合,且所述自锁板的端部伸入所述开口;所述第二底板背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侧边设有折叠板,所述折叠板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底板折叠至与所述第一侧板贴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一种展开结构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一种成型结构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一种展开结构图。图中:1-第一底板;2-第一侧板;21-防尘襟片;22-第一自锁板;3-第二侧板;31-插舌;4-第二底板;41-折叠板;42-第二自锁板;5-连接板;51-开口;6-第一内衬壁板组件;61-辅助板;62-第一内衬顶板;63-第一内衬壁板;631-第一卡槽结构;64-第一加强筋板;7-承载板组件;71-第一支撑板;72-产品承载板;73-第二支撑板;74-第三支撑板;8-第二内衬壁板组件;81-第二内衬壁板;811-第二卡槽结构;82-第二内衬顶板;83-抽拉板;84-第二加强筋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包括:外壳,外壳包括第一底板1,第一底板1两个相对的侧边分别连接有第一侧板2,另外两个相对的侧边分别连接有第二侧板3和连接板5,其中一个第一侧板2背离第一底板1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底板4;形成于外壳内的内衬组件,内衬组件包括:与连接板5连接的第一内衬壁板组件6、与第一内衬壁板组件6背离连接板5一侧连接的承载板组件7以及与承载板组件7背离第一内衬壁板组件6一侧连接的第二内衬壁板组件8,其中,第一内衬壁板组件6与第二内衬壁板组件8相对设置,且与承载板组件7配合形成用于放置产品的空间。上述包装盒,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两个相对的侧边分别连接有第一侧板,另外两个相对的侧边分别连接有第二侧板和连接板,其中一个第一侧板背离所述第一底板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底板;/n形成于所述外壳内的内衬组件,所述内衬组件包括: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的第一内衬壁板组件、与所述第一内衬壁板组件背离所述连接板一侧连接的承载板组件以及与所述承载板组件背离所述第一内衬壁板组件一侧连接的第二内衬壁板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内衬壁板组件与所述第二内衬壁板组件相对设置,且与所述承载板组件配合形成用于放置产品的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两个相对的侧边分别连接有第一侧板,另外两个相对的侧边分别连接有第二侧板和连接板,其中一个第一侧板背离所述第一底板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底板;
形成于所述外壳内的内衬组件,所述内衬组件包括: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的第一内衬壁板组件、与所述第一内衬壁板组件背离所述连接板一侧连接的承载板组件以及与所述承载板组件背离所述第一内衬壁板组件一侧连接的第二内衬壁板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内衬壁板组件与所述第二内衬壁板组件相对设置,且与所述承载板组件配合形成用于放置产品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衬壁板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二侧板到连接板的排列方向依次连接的辅助板、第一内衬顶板和第一内衬壁板,其中:
所述辅助板与所述连接板连接,且可相对于所述连接板折叠;
所述第一内衬顶板可相对于所述辅助板折叠至与所述第一底板贴合;
所述第一内衬壁板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内衬顶板折叠至与所述辅助板相对,且所述第一内衬壁板设有用于避让产品的第一卡槽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衬壁板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的排列方向的两个侧边分别连接有第一加强筋板,所述第一加强筋板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内衬壁板折叠至与所述第一内衬壁板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组件,所述承载板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二侧板到连接板的排列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板、产品承载板和第二支撑板,其中:
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内衬壁板组件连接,且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内衬壁板组件折叠至垂直于所述第一底板,且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内衬壁板组件连接的侧边与所述第二底板抵接;
所述产品承载板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折叠至与所述第一底板平行以用于放置产品;
所述第二支撑板可相对于所述产品承载板折叠至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平行,且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内衬壁板组件连接的侧边与所述第二底板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承载板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的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仙凤田丰源张鸿飞王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珠海联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