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针理针送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4586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采集针理针送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链条、一次理针部件、整平部件、剔废部件和二次理针部件,输送链条连接将采集针软管进行卡住定位的前后卡板,前后卡板之间的距离小于采集针软管的长度,卡板顶部设有卡槽,沿输送链条的输送方向固定设有将采集针尾管和针头分别进行托住的前后托杆,前托杆位于前卡板的前侧,后托杆位于后卡板的后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一次性采集针的理针送针,使各采集针能够被拉直并保持相互间的前后平齐后再被送入下一道的缠绕包装工序,同时实现自动剔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集针理针送针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次性采集针包装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采集针包装设备的理针送针机构。
技术介绍
一次性采集针由中间软管和连接于中间软管两端的针头、尾管组成,一次性采集针在进行包装前,首先要确保各采集针被拉直并保持相互间的前后平齐,这样才能进入下一道的缠绕包装工序。目前,采集针的整理理齐一般以人工方式进行,生产效率低,也不能实现一次性采集针的无菌包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用于一次性采集针的理针送针,使各采集针能够被拉直并保持相互间的前后平齐后再被送入下一道的缠绕包装工序,同时实现自动剔废的采集针理针送针机构。本专利技术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采集针理针送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链条、一次理针部件、整平部件、剔废部件和二次理针部件,输送链条连接将采集针软管进行卡住定位的前后卡板,前后卡板之间的距离小于采集针软管的长度,卡板顶部设有卡槽,沿输送链条的输送方向固定设有将采集针尾管和针头分别进行托住的前后托杆,前托杆位于前卡板的前侧,后托杆位于后卡板的后侧。一次理针部件包括左右并排设置的多组夹指单元,每组夹指单元由左夹指和右夹指构成,左夹指和右夹指作相对的夹紧和松开动作,左夹指在后夹指板上安装,右夹指在前夹指板安装,前后夹指板分别连接于夹指气缸的左右夹臂上,夹指气缸的安装座可上下活动设于一次理针滑座上由一次理针竖向气缸进行推动,一次理针滑座可前后活动设于一次理针固定支架上,一次理针滑座的前后活动由一次理针纵向气缸进行推动。二次理针部件包括左右并排设置的勾板,勾板之间围出多个勾槽,勾板安装于勾板座上,勾板座可上下活动设于二次理针滑座上由二次理针竖向气缸进行推动,二次理针滑座可前后活动设于二次理针固定支架上,二次理针滑座的前后活动由二次理针纵向气缸进行推动,对应勾板的二次理针完成位置设有顶针杆,顶针杆设有多条并与所述勾槽一一对应,顶针杆设于前托杆固定座上,前托杆固定座设有顶针孔让所述顶针杆活动通过,顶针杆的下杆端与提升板连接,提升板作上下活动设置由顶针杆气缸进行推动。上述技术方案的采集针理针送针机构,用于一次性采集针的理针送针,使各采集针能够被拉直并保持相互间的前后平齐后再被送入下一道的缠绕包装工序,同时实现自动剔废,代替人工,提高生产效率,确保实现一次性采集针的无菌包装。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有如下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一次理针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二次理针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背面方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作出详细的说明: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采集针理针送针机构,包括输送链条1、一次理针部件2、整平部件3、剔废部件4和二次理针部件5,输送链条1由电机驱动作环形闭合传动,输送链条1连接将采集针软管进行卡住定位的前卡板13和后卡板12,前后卡板之间的距离小于采集针软管的长度,卡板顶部设有卡槽,沿输送链条1的输送方向固定设有在输送过程中将采集针尾管和针头分别进行托住的前托杆14、后托杆11,前托杆14位于前卡板13的前侧,后托杆11位于后卡板12的后侧。一次理针部件2包括左右并排设置的十组夹指单元,每组夹指单元由左夹指201和右夹指202构成,左夹指201和右夹指202作相对的夹紧和松开动作,左夹指201在后夹指板203上安装,右夹指202在前夹指板204安装,前后夹指板分别连接于夹指气缸205的左右夹臂上,夹指气缸的安装座206可上下活动设于一次理针滑座207上由一次理针竖向气缸208进行推动,一次理针滑座207可前后活动设于一次理针固定支架210上,一次理针滑座207的前后活动由一次理针纵向气缸209进行推动。一次理针部件的动作过程是:针体组装设备上组装完成的采集针被送到输送链条1上,采集针软管的前后端分别由前卡板13、后卡板12顶部的卡槽进行卡住,此时前托杆14托住采集针的尾管、后托杆11托住采集针的针头,当采集针到达一次理针部件2的对应位置作间歇停留时,一次理针竖向气缸208会首先推动夹指气缸的安装座206向下,向下到位后,夹指气缸205动作,左夹指201和右夹指202将采集针软管进行抓住,十组夹指单元夹取十条采集针,然后一次理针纵向气缸209动作,向后推动一次理针滑座207,于是左右夹指夹住的采集针也被向后拉动,直至采集针尾管碰到前卡板后不再被拉动,此时采集针软管会被向后拉直并得到初步整齐,完成第一次理针动作。上述过程中,通过控制夹指气缸对采集针的夹紧力,使首先碰到前卡板后不能被拉动的采集针与左右夹指之间产生打滑,来确保所有采集针都能够被后拉到位,同时避免了采集针的被过度拉伸,最终实现采集针软管被向后统一拉直并得到初步整齐。二次理针部件5包括左右并排设置的勾板505,勾板505之间围出十个勾槽504,勾板505安装于勾板座506上,勾板座506可上下活动设于二次理针滑座507上由二次理针竖向气缸508进行推动,二次理针滑座507可前后活动设于二次理针固定支架510上,二次理针滑座507的前后活动由二次理针纵向气缸509进行推动,对应勾板的二次理针完成位置设有顶针杆503,顶针杆503设有十条并与所述勾槽504一一对应,顶针杆503设于前托杆固定座502上,前托杆固定座502固定安装,前托杆固定座502设有顶针孔让所述顶针杆503活动通过,顶针杆503的下杆端与提升板501连接,提升板501作上下活动设置由顶针杆气缸511进行推动。二次理针部件的动作过程是:当采集针到达二次理针部件5的对应位置作间歇停留时,二次理针竖向气缸508会首先推动勾板座506向下,向下到位后,勾槽504正好围在采集针尾管的周边,十个勾槽围住十条采集针,然后二次理针纵向气缸509动作,向前推动二次理针滑座507,于是勾槽504勾住采集针也向前,十条采集针软管被向前统一拉直,直至采集针的尾管则被拉到顶针杆503的正上方,此时十条采集针已经能够保持相互间的前后平齐,接着顶针杆气缸511推动提升板501和顶针杆503向上,顶针杆503将采集针尾管向上顶起,采集针的尾管脱离勾板的限制,进而完成二次理针动作,等待机械手过来将十条采集针同时夹取并送至下一道的缠绕包装工序。本专利技术的采集针理针送针机构,是这样进行工作的:针体组装设备上组装完成的采集针被送到输送链条1上进行间歇输送,采集针软管的前后端分别由前卡板13、后卡板12顶部的卡槽进行卡住,输送过程中,一次理针部件2将十条采集针软管向后统一拉直,使采集针得到初步整齐;整平部件3则通过推板301从前侧方向推动采集针尾管的端部,使采集针尾管的端部得到整平确认,推板301的前后动作由整平气缸302进行推动;剔废部件4使有缺陷的采集针被剔除(此前由工业相机对采集针进行监测),当工业相机监测到某条采集针有缺陷时,对应该条采集针的剔废机械手401的夹指会将该采集针进行夹取,然后将其扔到剔废收集箱402内;二次理针部件5使采集针软管被向前统一拉直,确保各采集针在进入缠绕包装机构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采集针理针送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链条、一次理针部件、整平部件、剔废部件和二次理针部件,输送链条连接将采集针软管进行卡住定位的前后卡板,前后卡板之间的距离小于采集针软管的长度,卡板顶部设有卡槽,沿输送链条的输送方向固定设有将采集针尾管和针头分别进行托住的前后托杆,前托杆位于前卡板的前侧,后托杆位于后卡板的后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采集针理针送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链条、一次理针部件、整平部件、剔废部件和二次理针部件,输送链条连接将采集针软管进行卡住定位的前后卡板,前后卡板之间的距离小于采集针软管的长度,卡板顶部设有卡槽,沿输送链条的输送方向固定设有将采集针尾管和针头分别进行托住的前后托杆,前托杆位于前卡板的前侧,后托杆位于后卡板的后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集针理针送针机构,其特征在于:一次理针部件包括左右并排设置的多组夹指单元,每组夹指单元由左夹指和右夹指构成,左夹指和右夹指作相对的夹紧和松开动作,左夹指在后夹指板上安装,右夹指在前夹指板安装,前后夹指板分别连接于夹指气缸的左右夹臂上,夹指气缸的安装座可上下活动设于一次理针滑座上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新亮姚海波林启东黄晓东王坤
申请(专利权)人:瑞安市瑞申机械实业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