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淹水稻的选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73861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淹水稻的选育方法,通过耐淹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选用耐淹水稻种质资源与抗病品种进行杂交、回交,通过花药培养获得兼具抗病性的耐淹水稻新品系,有利于解决洪涝灾害易发地区水稻遭受洪涝引起的减产;同时耐淹水稻的选育经过了病害诱发(稻瘟病、纹枯病等)、接种鉴定(稻瘟病、白叶枯病),抗病性强且稳定,能够抗住洪涝灾害发生后引起的病害,保证水稻的安全生长以及耐淹性状的稳定遗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淹水稻的选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的选育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耐淹水稻的选育方法。
技术介绍
稻米是我国人民的最主要粮食作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递增耕地缩减的趋势持续,提高稻作产量,增加稳定供给,是我国水稻育种长期以来一直努力攻关课题。而近年来,由于气候的变化对水稻的产量产生了很大影响,降水变化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洪涝灾害的发生往往会导致水稻大规模的减产甚至绝收,因此,耐淹水稻品种的选育应当作为我国一个重要的水稻育种目标。目前,水稻的耐淹选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水稻的耐淹研究主要集中在水稻没顶淹涝7-14天后,去淹后能恢复生长。在大田生产过程中,水稻去淹后能恢复生长仅仅是降低水稻受灾程度的第一步。灾后田间湿度大,水稻抗性下降,有利于纹枯病、稻瘟病等病害发生。为了保证水稻去淹后尽快恢复正常生长,我们在耐淹水稻选育的过程中,除了耐淹性状的考量,还要兼顾抗性的选育,避免出现“灾后灾”。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兼具抗病性的耐淹水稻的选育方法。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耐淹水稻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耐淹水稻品种为母本,以抗病粳稻品种为父本,杂交得到杂交种F1;(2)种植F1,与父本回交,得BC1F1;(3)播种BC1F1,15~20d后,水稻没顶淹涝7~10d,去淹后7~10d,诱发稻瘟病、纹枯病病害进行抗病筛选;(4)在经过步骤(3)的耐淹抗病筛选后,将存活能正常生长的单株移栽大田;(5)大田移栽后,单株进行稻瘟病、白叶枯病的接种鉴定,筛选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品系;(6)将当选单株进行Sub1基因型检测,选择含有Sub1基因且株叶形态好的单株进行花药培养;(7)花培苗大田移栽,进行10d没顶淹涝试验,选育出耐淹性状突出、且在水淹后能快速恢复正常生长的耐淹抗病水稻新品系。步骤(1)中所述母本选择的耐淹水稻品种为含有Sub1耐淹基因的FR13A;耐淹水稻品种含有Sub1耐淹基因,以其为母本与抗病粳稻品种杂交,减少细胞质对耐淹水稻品系选育的影响。更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父本的抗病粳稻品种具体选取镇稻18号、镇稻88中的一种。采用抗病粳稻品种为父本回交一次,有利于选育抗病粳稻品种。步骤(3)中BC1F1具体的播种规格为15~20g/m2;播种过密不利于耐淹水稻去淹后的突出生长,播种过疏则群体不够,难以选育出耐淹水稻品系。步骤(3)中所述诱发病害的方法为重施N肥、喷水措施;水灾后田间湿度大,水稻抗性下降,有利于纹枯病、稻瘟病等病害发生。步骤(6)中所述含有Sub1基因的选择采用分子标记法进行筛选,加速耐淹水稻新品系稳定,并通过花药培养实现耐淹、抗病基因之间广泛的分离重组,优化选择效率。更进一步的,步骤(6)中株叶形态好的判断标准为分蘖性强、穗层整齐、穗大粒多、转色好。步骤(7)中花药培养后,再次经过10d的水淹筛选,有效保证了所选耐淹水稻新品系具有稳定的耐淹特性。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耐淹水稻的选育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耐淹水稻品系的选育有利于解决洪涝灾害易发地区水稻遭受洪涝引起的减产。2)耐淹水稻的选育经过了病害诱发(稻瘟病、纹枯病等)、接种鉴定(稻瘟病、白叶枯病),抗病性强且稳定,能够抗住洪涝灾害发生后引起的病害,保证水稻的安全生长。3)耐淹水稻的选育经过Sub1基因型检测,选择含有Sub1基因且株叶形态好(分蘖性强、穗层整齐、穗大粒多、转色好)的单株进行花药培养,保证了耐淹性状的稳定遗传。4)通过分子标记筛选含有Sub1基因单株进行花药培养,加速耐淹水稻新品系稳定,并实现耐淹、抗病基因之间广泛的分离重组,优化选择效率;5)选育得到的耐淹水稻新品系兼具抗病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耐淹水稻的选育方法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A)实施方法: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淹水稻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耐淹水稻品种FR13A(Sub1供体)为母本,以抗病粳稻品种镇稻18号为父本杂交得杂交种F1(镇稻18号/FR13A);(2)种植F1,与父本回交,得BC1F1(镇稻18号//镇稻18号/FR13A)。(3)播种BC1F1,播种规格为20g/m2,20d后,水稻没顶淹涝7d,去淹后10d,通过重施N肥、喷水措施诱发病害(稻瘟病、纹枯病等)进行抗病筛选,获得137个单株。(4)在经过步骤(3)的耐淹抗病筛选后,将存活能正常生长的137个单株移栽大田。(5)大田移栽后,单株进行稻瘟病、白叶枯病的接种鉴定,筛选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品系,获得64个抗病单株。(6)将当选64个单株进行Sub1基因型检测,选择含有Sub1基因且分蘖性强、穗层整齐、穗大粒多、转色好的单株进行花药培养,获得263个花培苗。(7)花培苗大田移栽,进行10天没顶淹涝试验,选育出耐淹性状突出、且在水淹后能快速恢复正常生长的耐淹抗病水稻新品系67个(NY-1,NY-2,……,NY-67)。B)评价方法:分别在播种20天、35天后进行10天的没顶淹水试验,以IR64为对照,对比IR64同FR13A以及67个耐淹抗病水稻新品系(NY-1,NY-2,……,NY-67)耐淹性状。C)评价结果:1)耐淹性好,具体表现如下(表1):表1耐淹性状对比2)抗病性好,具体表现如下:对67个耐淹抗病水稻新品系(NY-1,NY-2,……,NY-67)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进行抗性鉴定(表2)。表2抗病性鉴定从上述评价结果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一种耐淹水稻的选育方法选育出的水稻品系不仅具有高耐淹特性,还具有优异的抗病性,由于耐淹抗病水稻新品系是在长期低温水淹条件下选育,对低温也具有一定的抗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淹水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选择耐淹水稻品种为母本,以抗病粳稻品种为父本,杂交得到杂交种F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淹水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耐淹水稻品种为母本,以抗病粳稻品种为父本,杂交得到杂交种F1;
(2)种植F1,与父本回交,得BC1F1;
(3)播种BC1F1,15~20d后,水稻没顶淹涝7~10d,去淹后7~10d,诱发稻瘟病、纹枯病病害进行抗病筛选;
(4)在经过步骤(3)的耐淹抗病筛选后,将存活能正常生长的单株移栽大田;
(5)大田移栽后,单株进行稻瘟病、白叶枯病的接种鉴定,筛选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品系;
(6)将当选单株进行Sub1基因型检测,选择含有Sub1基因且株叶形态好的单株进行花药培养;
(7)花培苗大田移栽,进行10d没顶淹涝试验,选育出耐淹性状突出、且在水淹后能快速恢复正常生长的耐淹抗病水稻新品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淹水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波林添资景德道龚红兵钱华飞李闯曾生元周义文姚维成孙立亭杜灿灿胡庆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