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秸秆还田的压缩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3832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促进秸秆还田的压缩构件,其包括落地的行进托架、设置于行进托架上的收割机构,输送机构一、输送机构二以及输送机构三,输送机构一的输入端与收割机构相连接、输出端与输送机构二的输入端相连接,输送机构三的输入端与输送机构二的输出端相连接、输出端与粉碎机构相连接,输送机构一用于对秸秆进行输送挤压成捆,输送机构二用于对秸秆进行输送拨动推到横置,输送机构三用于将捆状的秸秆压紧并且缓慢输送至粉碎机构内;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可靠,可在田地里自由行进对站立于田地里的秸秆进行自动收割,可对收割后对秸秆进行压缩后,自动输送至粉碎机构内进行粉碎处理,大大提升了秸秆还田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促进秸秆还田的压缩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秸秆还田机械
,具体涉及促进秸秆还田的压缩构件。
技术介绍
传统的秸秆粉碎装置,其主要结构是由动力装置与滚刀,由动力装置驱动滚刀进行高速转动,将扎捆后的秸秆投放至粉碎箱内,高速转动的滚刀对秸秆进行粉碎处理,粉碎后由粉碎箱直接排出至田地里。其缺点在于:1、无法对站立于田地里的秸秆进行自动收割粉碎,需要人工辅助将秸秆投放至粉碎箱内进行粉碎处理,大大降低了粉碎还田的效率,增加农民的劳动强度;2、传统的粉碎机不具备行进功能,只能定点对秸秆进行粉碎处理,导致排出的秸秆碎屑堆积,不利于泥土对秸秆碎屑进行溶解。为了克服上述的缺点,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在田地里自由行进、大大提升秸秆粉碎效率的秸秆粉碎用自动收割输送压缩构件。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在田地里自由行进、大大提升秸秆粉碎效率的秸秆粉碎用自动收割输送压缩构件。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促进秸秆还田的压缩构件,其包括落地的行进托架(100)、设置于行进托架(100)上的收割机构(200),输送机构一(310)、输送机构二(320)以及输送机构三(330),输送机构一(310)的输入端与收割机构(200)相连接、输出端与输送机构二(320)的输入端相连接,输送机构三(330)的输入端与输送机构二(320)的输出端相连接、输出端与粉碎机构(400)相连接,收割机构(200)收割后的秸秆将依次经过输送机构一(310)、输送机构二(320)、输送机构三(330)进入至粉碎机构(400)内,输送机构一(310)用于对秸秆进行输送挤压成捆,输送机构二(320)用于对秸秆进行输送拨动推到横置,输送机构三(330)用于将捆状的秸秆压紧并且缓慢输送至粉碎机构(400)内;所述的行进托架(100)包括位于其行进前端的安装架一(101)、位于其后端的安装架二(102),安装架一(101)与安装架二(102)固定连接且离地布置,安装架二(102)沿其行进方向的末尾部固定设置有向上布置的立柱(103)且立柱(103)向后倾斜布置,立柱(103)的倾斜角度为75°至85°,立柱(103)靠近其顶端的两侧固定设置有圆柱形的把手(104)且把手(104)用于农民的双手握持,立柱(103)的顶端端面上固定设置有控制面板(105)且控制面板(105)用于控制动力驱动装置(500)的运行,安装架二(102)的两侧均转动安装有落地的轱辘(106)且轱辘(106)的轴向垂直于安装架二(102)的行进方向,安装架一(101)的底部转动安装有轴向平行于轱辘(106)轴向的圆柱形滚轮(107),初始状态下轱辘(106)与滚轮(107)均落地布置,工作状态下农民下压把手(104)使滚轮(107)向上翘起并且由轱辘(106)支撑滚动行进。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所述的收割机构(200)包括转动设置于安装架一(101)前端的旋转轴(201)、同轴固定套接于旋转轴(201)上的圆形锯齿状切割片(202),安装架一(101)的前端设置成三角形形状并且该处形成的三角形的其中一边角沿其行进方向布置,旋转轴(201)转动设置于该三角形沿其行进方向的边角处,切割片(202)位于安装架一(101)的上端面上,旋转轴(201)可接受动力驱动装置(500)的驱动。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所述的输送机构一(310)包括设置于安装架一(101)上的固定架(311)与矩形的托板(312),托板(312)沿长度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安装架一(101)与安装架二(102)的连接处、另一端延伸至旋转轴(201)处,旋转轴(201)的顶端与托板(312)转动连接配合并且切割片(202)位于安装架一(101)与托板(312)之间,托板(312)与安装架一(101)固定连接,固定架(311)固定安装于托板(312)的上端面,固定架(311)设置有两个并且沿行进托架(100)行进方向左右对称布置,固定架(311)沿行进托架(100)的行进方向的前端固定设置有立式布置的引导板(313),引导板(313)的下端与托板(312)固定连接且位于切割片(202)的一侧,两引导板(313)之间形成了引导口(313a)且引导口(313a)沿行进托架(100)的行进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的固定架(311)上设置有输送组件,输送组件用于将秸秆在两固定架(311)之间的间隙处进行输送、挤压压缩。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所述的固定架(311)由长度方向沿行进托架(100)行进方向布置的矩形底板(311a)、矩形立板(311b)、矩形顶板(311c)以及夹板(311c)固定连接构成,底板(311a)下端面与托板(312)上端面固定连接,底板(311a)与顶板(311c)上下对称布置并且所在平面平行于水平面布置,立板(311b)所在平面平行于竖直面并且上端与顶板(311c)的外侧固接、下端与底板(311a)的外侧固接,夹板(311d)所在平面平行于竖直面并且下端与顶板(311c)的内侧固定连接,左右布置的两固定架(311)之间的间隙由相对布置的两立板(311b)、两夹板(311d)构成且间隙的方向沿行进托架(100)的行进方向。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所述的输送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底板(311a)与顶板(311c)沿其长度方向一端之间的主动滚筒一(317)、转动设置于底板(311a)与顶板(311c)沿其长度方向另一端之间的从动滚筒一(318),主动弄滚筒一(317)可接受动力驱动装置(500)的驱动,主动滚筒一(317)与从动滚筒一(318)的直径相等并且其端部位于均与底板(311a)或者顶板(311c)转动连接配合,主动滚筒一(317)与从动滚筒二(318)的轴向平行于底板(311a)与顶板(311c)之前的间距方向,主动滚筒一(317)与从动滚筒一(318)之间绕接设置有构成闭合循环回路的输送带一(319),输送带一(319)上固定设置有立式布置的矩形薄壁挤压板(319a),挤压板(319a)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主动滚筒一(317)的轴向、宽度方向始终垂直与输送带一(319)的带面,挤压板(319a)沿其长度方向的上端与输送带一(319)的上端相齐平、下端与输送带一(319)的下端相齐平,挤压板(319a)设置有多个并且沿输送带一(319)的运转方向等间距阵列布置,两输送带一(319)之间的挤压板(319a)在其输入端相接触结合、在其输出端相分离打开,接触结合后的一对挤压板(319a)与其相邻的一对接触结合后的挤压板(319a)共同形成的挤压槽(319b),挤压槽(319b)的下端开口由托板(312)进行封堵、挤压槽(319b)的上端开口正对两夹板(311d)之间的间隙,挤压板(319a)在输送带一(319)的输入端相接触结合并且用于将收割的竖直秸秆压缩至挤压槽(319b)内。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所述的输送机构二(320)输送方向平行于行进托架(100)的行进方向,输送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促进秸秆还田的压缩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落地的行进托架(100)、设置于行进托架(100)上的收割机构(200),输送机构一(310)、输送机构二(320)以及输送机构三(330),输送机构一(310)的输入端与收割机构(200)相连接、输出端与输送机构二(320)的输入端相连接,输送机构三(330)的输入端与输送机构二(320)的输出端相连接、输出端与粉碎机构(400)相连接,收割机构(200)收割后的秸秆将依次经过输送机构一(310)、输送机构二(320)、输送机构三(330)进入至粉碎机构(400)内,输送机构一(310)用于对秸秆进行输送挤压成捆,输送机构二(320)用于对秸秆进行输送拨动推到横置,输送机构三(330)用于将捆状的秸秆压紧并且缓慢输送至粉碎机构(400)内;/n所述的行进托架(100)包括位于其行进前端的安装架一(101)、位于其后端的安装架二(102),安装架一(101)与安装架二(102)固定连接且离地布置,安装架二(102)沿其行进方向的末尾部固定设置有向上布置的立柱(103)且立柱(103)向后倾斜布置,立柱(103)的倾斜角度为75°至85°,立柱(103)靠近其顶端的两侧固定设置有圆柱形的把手(104)且把手(104)用于农民的双手握持,立柱(103)的顶端端面上固定设置有控制面板(105)且控制面板(105)用于控制动力驱动装置(500)的运行,安装架二(102)的两侧均转动安装有落地的轱辘(106)且轱辘(106)的轴向垂直于安装架二(102)的行进方向,安装架一(101)的底部转动安装有轴向平行于轱辘(106)轴向的圆柱形滚轮(107),初始状态下轱辘(106)与滚轮(107)均落地布置,工作状态下农民下压把手(104)使滚轮(107)向上翘起并且由轱辘(106)支撑滚动行进。/n...

【技术特征摘要】
1.促进秸秆还田的压缩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落地的行进托架(100)、设置于行进托架(100)上的收割机构(200),输送机构一(310)、输送机构二(320)以及输送机构三(330),输送机构一(310)的输入端与收割机构(200)相连接、输出端与输送机构二(320)的输入端相连接,输送机构三(330)的输入端与输送机构二(320)的输出端相连接、输出端与粉碎机构(400)相连接,收割机构(200)收割后的秸秆将依次经过输送机构一(310)、输送机构二(320)、输送机构三(330)进入至粉碎机构(400)内,输送机构一(310)用于对秸秆进行输送挤压成捆,输送机构二(320)用于对秸秆进行输送拨动推到横置,输送机构三(330)用于将捆状的秸秆压紧并且缓慢输送至粉碎机构(400)内;
所述的行进托架(100)包括位于其行进前端的安装架一(101)、位于其后端的安装架二(102),安装架一(101)与安装架二(102)固定连接且离地布置,安装架二(102)沿其行进方向的末尾部固定设置有向上布置的立柱(103)且立柱(103)向后倾斜布置,立柱(103)的倾斜角度为75°至85°,立柱(103)靠近其顶端的两侧固定设置有圆柱形的把手(104)且把手(104)用于农民的双手握持,立柱(103)的顶端端面上固定设置有控制面板(105)且控制面板(105)用于控制动力驱动装置(500)的运行,安装架二(102)的两侧均转动安装有落地的轱辘(106)且轱辘(106)的轴向垂直于安装架二(102)的行进方向,安装架一(101)的底部转动安装有轴向平行于轱辘(106)轴向的圆柱形滚轮(107),初始状态下轱辘(106)与滚轮(107)均落地布置,工作状态下农民下压把手(104)使滚轮(107)向上翘起并且由轱辘(106)支撑滚动行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秸秆还田的压缩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割机构(200)包括转动设置于安装架一(101)前端的旋转轴(201)、同轴固定套接于旋转轴(201)上的圆形锯齿状切割片(202),安装架一(101)的前端设置成三角形形状并且该处形成的三角形的其中一边角沿其行进方向布置,旋转轴(201)转动设置于该三角形沿其行进方向的边角处,切割片(202)位于安装架一(101)的上端面上,旋转轴(201)可接受动力驱动装置(500)的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秸秆还田的压缩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机构一(310)包括设置于安装架一(101)上的固定架(311)与矩形的托板(312),托板(312)沿长度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安装架一(101)与安装架二(102)的连接处、另一端延伸至旋转轴(201)处,旋转轴(201)的顶端与托板(312)转动连接配合并且切割片(202)位于安装架一(101)与托板(312)之间,托板(312)与安装架一(101)固定连接,固定架(311)固定安装于托板(312)的上端面,固定架(311)设置有两个并且沿行进托架(100)行进方向左右对称布置,固定架(311)沿行进托架(100)的行进方向的前端固定设置有立式布置的引导板(313),引导板(313)的下端与托板(312)固定连接且位于切割片(202)的一侧,两引导板(313)之间形成了引导口(313a)且引导口(313a)沿行进托架(100)的行进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的固定架(311)上设置有输送组件,输送组件用于将秸秆在两固定架(311)之间的间隙处进行输送、挤压压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促进秸秆还田的压缩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架(311)由长度方向沿行进托架(100)行进方向布置的矩形底板(311a)、矩形立板(311b)、矩形顶板(311c)以及夹板(311c)固定连接构成,底板(311a)下端面与托板(312)上端面固定连接,底板(311a)与顶板(311c)上下对称布置并且所在平面平行于水平面布置,立板(311b)所在平面平行于竖直面并且上端与顶板(311c)的外侧固接、下端与底板(311a)的外侧固接,夹板(311d)所在平面平行于竖直面并且下端与顶板(311c)的内侧固定连接,左右布置的两固定架(311)之间的间隙由相对布置的两立板(311b)、两夹板(311d)构成且间隙的方向沿行进托架(100)的行进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促进秸秆还田的压缩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底板(311a)与顶板(311c)沿其长度方向一端之间的主动滚筒一(317)、转动设置于底板(311a)与顶板(311c)沿其长度方向另一端之间的从动滚筒一(318),主动弄滚筒一(317)可接受动力驱动装置(500)的驱动,主动滚筒一(317)与从动滚筒一(318)的直径相等并且其端部位于均与底板(311a)或者顶板(311c)转动连接配合,主动滚筒一(317)与从动滚筒二(318)的轴向平行于底板(311a)与顶板(311c)之前的间距方向,主动滚筒一(317)与从动滚筒一(318)之间绕接设置有构成闭合循环回路的输送带一(319),输送带一(319)上固定设置有立式布置的矩形薄壁挤压板(319a),挤压板(319a)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主动滚筒一(317)的轴向、宽度方向始终垂直与输送带一(319)的带面,挤压板(319a)沿其长度方向的上端与输送带一(319)的上端相齐平、下端与输送带一(319)的下端相齐平,挤压板(319a)设置有多个并且沿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奉念城机电设计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