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丙烯酸丁酯泄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3356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检测丙烯酸丁酯泄漏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壳体A和壳体B;壳体A的顶面设有通孔A,储液部的顶端穿过通孔A位于壳体A的外部;储液部包括M部和N部,其中,M部为正方体,N部为圆柱;M部的侧面设有通孔B,N部的顶端设有通孔C;M部的侧面上设有环形凹槽;壳体A的侧面设有通孔D;壳体A内设有电源,电源连有超声波驱动板,超声波驱动板连有超声波微孔雾化片;超声波微孔雾化片的一侧面设有垫片A,另一侧面设有垫片B,垫片A上设有凸台A,凸台A卡在环形凹槽内,垫片B的侧面设有喷雾片,喷雾片贴在通孔D上。该检测丙烯酸丁酯泄漏装置具有使用方便、节约试剂用量、定性效果显著、易于辨识结果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丙烯酸丁酯泄漏装置
本技术涉及丙烯酸丁酯快速检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检测丙烯酸丁酯泄漏装置。
技术介绍
丙烯酸丁酯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经吸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等会产生毒性,产生灼烧感、喘息、恶心呕吐等现象;实验室对丙烯酸丁酯产品的检测一般采用HPLC法,对其进行定量测定,此种方法虽然测定准确,但是,在即时性方面却不适用,如当丙烯酸丁酯发生泄漏时,若不能及时发现泄漏故障,则会对相关人员及周围环境产生危害,引发化学危害。因此,提供一种能够迅速、简约的泄漏检测装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检测丙烯酸丁酯泄漏装置,具体为一种设有超声波微孔雾化片的检测丙烯酸丁酯泄漏装置。该检测丙烯酸丁酯泄漏装置具有使用方便、节约试剂用量、定性效果显著、易于辨识结果的优点。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检测丙烯酸丁酯泄漏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的壳体A和壳体B;所述壳体A的顶面设有通孔A,储液部的顶端穿过通孔A位于壳体A的外部;所述储液部包括M部和N部,其中,M部为正方体,N部为圆柱,N部位于M部的上面且位于壳体A的外部;所述M部的侧面设有通孔B,N部的顶端设有通孔C;所述M部的侧面上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位于通孔B的外周;所述壳体A的侧面设有通孔D;所述壳体A内设有电源,电源连有超声波驱动板,超声波驱动板连有超声波微孔雾化片;所述超声波微孔雾化片的一侧面设有垫片A,垫片A上设有凸台A,凸台A卡在环形凹槽内,当液体自M部经超声波微孔雾化片雾化时,可避免发生液体泄露;所述超声波微孔雾化片的另一侧面设有垫片B,垫片B的侧面设有喷雾片,喷雾片贴在通孔D上;当超声微孔雾化片对溶液超声雾化后,通过雾化片喷出壳体A的外部,实现喷雾。优选的,该装置还包括导向罩,导向罩位于通孔D的外缘处,且导向罩与壳体A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壳体A的侧壁上设有环形凸台B,环形凸台B位于壳体A的外部且位于通孔D的外周,所述凸台B的外部设有外螺纹,导向罩上设有与外螺纹配套的内螺纹,实现导向罩与壳体A可拆卸连接。优选的,为进一步提高超声波微孔雾化片与储液部M部连接的密封性,在垫片A和超声波微孔雾化片之间设有垫片C。优选的,所述N部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可用于外接溶液瓶。优选的,所述壳体A和壳体B卡扣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通孔A,将储液部分为M部和N部,一方面便于储液部与壳体A外部的溶液瓶连接,另一方面便于将溶液自N部注入M部中,防止溶液洒落;M部环形凹槽的设置及垫片A上凸台A的设置,可保证超声波微孔雾化片与储液部紧密连接,避免发生溶液泄露的现象;垫片B、喷雾片及通孔D的设置,将雾化后的溶液喷出。使用该装置,对装有丙烯酸丁酯的容器或者生产丙烯酸丁酯的反应釜进行外壁喷雾,根据溶液变色来判断是否漏液,该装置的使用,使丙烯酸丁酯泄露检测具有即时性、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壳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101-壳体A,102-壳体B,2-通孔A,3-储液部,301-M部,302-N部,4-通孔B,5-通孔C,6-环形凹槽,7-通孔D,8-电源,9-超声波驱动板,10-超声波微孔雾化片,11-垫片A,12-凸台A,13-垫片B,14-喷雾片,15-垫片C,16-导向罩,17-凸台B。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检测丙烯酸丁酯泄漏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包括壳体A101和壳体B102,壳体A101和壳体B102卡扣连接;壳体A101的顶面设有通孔A2,储液部3的顶端穿过通孔A2位于壳体A101的外部;储液部3包括M部301和N部302,其中,M部301为正方体,N部302为圆柱,N部302位于M部301的上面且位于壳体A101的外部;M部301的侧面设有通孔B4,N部302的顶端设有通孔C5;M部301的侧面上设有环形凹槽6,环形凹槽6位于通孔B4的外周;壳体A101的侧面设有通孔D7;壳体A101内设有电源8,电源8连有超声波驱动板9,超声波驱动板9连有超声波微孔雾化片10;超声波微孔雾化片10的一侧面设有垫片A11,垫片A11上设有凸台A12,凸台A12卡在环形凹槽6内,当液体自M部301经超声波微孔雾化片10雾化时,可避免发生液体泄露;超声波微孔雾化片10的另一侧面设有垫片B13,垫片B13的侧面设有喷雾片14,喷雾片14贴在通孔D7上;当超声微孔雾化片对溶液超声雾化后,通过雾化片喷出壳体A101的外部,实现喷雾;为进一步提高超声波微孔雾化片10与储液部3M部301连接的密封性,在垫片A11和超声波微孔雾化片10之间设有垫片C15;为了对该装置的喷雾方向进行控制,该装置还包括导向罩16,导向罩16位于通孔D7的外缘处,且导向罩16与壳体A101可拆卸连接;如图1所示,壳体A101的侧壁上设有环形凸台B17,环形凸台B17位于壳体A101的外部且位于通孔D7的外周,所述凸台B17的外部设有外螺纹,导向罩16上设有与外螺纹配套的内螺纹,实现导向罩16与壳体A101可拆卸连接;为提高液体容量,所述N部302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可用于外接溶液瓶。以上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实施例中的“上”、“下”、“左”和“右”是相对说明书附图中的位置说明的。尽管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优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实质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在本技术的涵盖范围内/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检测丙烯酸丁酯泄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的壳体A和壳体B;/n所述壳体A的顶面设有通孔A,储液部的顶端穿过通孔A位于壳体A的外部;所述储液部包括M部和N部,其中,M部为正方体,N部为圆柱,N部位于M部的上面且位于壳体A的外部;所述M部的侧面设有通孔B,N部的顶端设有通孔C;所述M部的侧面上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位于通孔B的外周;/n所述壳体A的侧面设有通孔D;所述壳体A内设有电源,电源连有超声波驱动板,超声波驱动板连有超声波微孔雾化片;/n所述超声波微孔雾化片的一侧面设有垫片A,垫片A上设有凸台A,凸台A卡在环形凹槽内;/n所述超声波微孔雾化片的另一侧面设有垫片B,垫片B的侧面设有喷雾片,喷雾片贴在通孔D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丙烯酸丁酯泄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的壳体A和壳体B;
所述壳体A的顶面设有通孔A,储液部的顶端穿过通孔A位于壳体A的外部;所述储液部包括M部和N部,其中,M部为正方体,N部为圆柱,N部位于M部的上面且位于壳体A的外部;所述M部的侧面设有通孔B,N部的顶端设有通孔C;所述M部的侧面上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位于通孔B的外周;
所述壳体A的侧面设有通孔D;所述壳体A内设有电源,电源连有超声波驱动板,超声波驱动板连有超声波微孔雾化片;
所述超声波微孔雾化片的一侧面设有垫片A,垫片A上设有凸台A,凸台A卡在环形凹槽内;
所述超声波微孔雾化片的另一侧面设有垫片B,垫片B的侧面设有喷雾片,喷雾片贴在通孔D上。


2.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海华张立军张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海德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