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构造深度测量装置、车辆及制动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3308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路面构造深度测量装置、车辆及制动系统,该装置包括测距传感器组和控制器;测距传感器组设置在第一车辆的底盘上,测距传感器组包括第一测距传感器和第二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相互垂直;第一测距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用于投射激光束至待测路面,得到第一测量线,并将测量的第一测量线对应的第一高程数据发送给控制器;第二测距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用于投射激光束至待测路面,得到第二测量线,并将测量的第二测量线的第二高程数据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二高程数据对第一高程数据进行补充,得到待测路面的路面构造深度值,并将待测路面的路面构造深度值发送给第一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路面构造深度测量装置、车辆及制动系统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路面构造深度测量装置、车辆及制动系统。
技术介绍
路面表面的构造深度(TextureDepth,简称TD)是路面粗糙度的重要指标。是指一定面积的路表面凹凸不平的开口孔隙的平均深度。主要用于评定路面表面的宏观粗糙度、排水性能及抗滑性。现有技术中,在测量路段的路面构造深度值时,一般是采用铺砂法来进行测量,即相关人员将路面松散颗粒及浮土擦净,将干砂倒在路面上,用摊铺板地将砂子在路面上作圆周动作摊铺开,尽可能摊铺成圆形,然后用在该路段上选取多个测点,使用构造深度尺测量每个测点对应的路面构造深度值,计算所有测点对应的路面构造深度值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该路段的路面构造深度值。然而,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在测量路段的路面构造深度值,需要人工进行铺砂、测量以及计算,因此,路段的路面构造深度值的获取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路面构造深度测量装置、车辆及制动系统,以提高路面构造深度的获取效率。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路面构造深度测量装置,应用于行驶在待测路面的第一车辆,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测距传感器组和控制器;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组设置在所述第一车辆的底盘上,所述测距传感器组包括第一测距传感器和第二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相互垂直;所述测距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投射激光束至待测路面,得到第一测量线,并将测量的所述第一测量线对应的第一高程数据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投射激光束至待测路面,得到第二测量线,并将测量的所述第二测量线的第二高程数据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高程数据对所述第一高程数据进行补充,得到所述待测路面的路面构造深度值,并将所述待测路面的路面构造深度值发送给第一设备。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和第二测距传感器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和第二测距传感器均包括连接面、激光射出面以及第一侧面;所述连接面与车辆连接,所述第一侧面分别与所述连接面和所述激光射出面连接,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的第一侧面与车辆行驶方向垂直,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的第一侧面与所述车辆行驶方向平行。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将所述路面构造深度值发送给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路面构造深度值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包括2G传输单元、3G传输单元、4G传输单元、5G传输单元和WIFI传输单元中的至少一种。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包括激光传感器。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包括2D激光传感器。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实施例所述的路面构造深度测量装置。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制动系统,包括第二车辆、如上实施例所述的路面构造深度测量装置;所述第一设备分别与所述路面构造深度测量装置和所述第二车辆通信,所述第二车辆行驶在所述待测路面上;所述第一设备,用于根据所述路面构造深度测量装置发送的所述待测路面的路面构造深度值得到所述待测路面的路面抗滑指标,将所述路面抗滑指标发送给各第二车辆;所述第二车辆,用于根据所述路面抗滑指标进行制动。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二车辆包括车载终端和制动装置;所述第一设备,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将所述路面抗滑指标发送给第二车辆上的车载终端;所述车载终端,用于接收所述路面抗滑指标,并根据所述路面抗滑指标控制所述制动装置进行制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面构造深度测量装置、车辆及制动系统,该装置应用于行驶在待测路面上的第一车辆,该装置中的第一测距传感器投射激光束到待测路面,然后在待测路面上形成第一测量线,获取第一测量线对应的第一高程数据,同时第二测距传感器投射激光束到待测路面,然后在待测路面上形成第二测量线,获取第二测量线对应的第二高程数据,由于第一测距测距传感器与第二测距传感器垂直设置,因此,第一测量线与第二测量线相互垂直,控制器将第一高程数据和第二高程数据进行关联,即利用第二高程数据对第一高程数据在与第二测量线的方向平行的缺失点进行补充,完整地获取到该待测路面对应的高程数据,综合利用第一高程数据和第二高程数据确定待测路面对应的路面构造深度值,实现路面构造深度值的准确自动获取,无需人工进行铺砂、测量以及计算,提高路面构造深度值的获取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路面构造深度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车辆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测量线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测量区域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测距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车辆的主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动系统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路面构造深度测量装置;110:测距传感器组;111:第一测距传感器;112:第二测距传感器;120:控制器;200:第一设备;300:第二车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在自动驾驶领域,车辆上的车载终端需要根据当前车辆行驶的路面抗滑性,来指导车辆在有效的安全距离内,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路面构造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行驶在待测路面的第一车辆,所述装置包括测距传感器组和控制器;/n所述测距传感器组设置在所述第一车辆的底盘上,所述测距传感器组包括第一测距传感器和第二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相互垂直;/n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投射激光束至待测路面,得到第一测量线,并将测量的所述第一测量线对应的第一高程数据发送给所述控制器;/n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投射激光束至待测路面,得到第二测量线,并将测量的所述第二测量线的第二高程数据发送给所述控制器;/n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高程数据对所述第一高程数据进行补充,得到所述待测路面的路面构造深度值,并将所述待测路面的路面构造深度值发送给第一设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面构造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行驶在待测路面的第一车辆,所述装置包括测距传感器组和控制器;
所述测距传感器组设置在所述第一车辆的底盘上,所述测距传感器组包括第一测距传感器和第二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相互垂直;
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投射激光束至待测路面,得到第一测量线,并将测量的所述第一测量线对应的第一高程数据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投射激光束至待测路面,得到第二测量线,并将测量的所述第二测量线的第二高程数据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高程数据对所述第一高程数据进行补充,得到所述待测路面的路面构造深度值,并将所述待测路面的路面构造深度值发送给第一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和第二测距传感器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和第二测距传感器均包括连接面、激光射出面以及第一侧面;
所述连接面与车辆连接,所述第一侧面分别与所述连接面和所述激光射出面连接,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的第一侧面与车辆行驶方向垂直,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的第一侧面与所述车辆行驶方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传感器组设置在所述第一车辆底盘上的车轮的轮迹带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将所述路面构造深度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丽萍李兴涛曹亮金豆何圆球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四维图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