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u润滑齿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润滑齿轮,特别涉及一种pu润滑齿轮。
技术介绍
润滑齿轮是用于将例如由润滑剂泵通过润滑剂通路从储存容器输送的润滑剂(特别是润滑脂)施加到至少一个润滑齿轮上,其中润滑小润滑齿轮具有一外齿部,向该外齿部中通入至少一个润滑剂出口。现可参考申请公开号为CN101636586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特别是用于润滑装置的润滑小齿轮,用于将例如由润滑剂泵通过润滑剂通路从储存容器输送的润滑剂施加到至少一个润滑齿轮或者类似物上,其中所述润滑小齿轮具有一外齿部,至少一个润滑剂出口通入该外齿部中。在此,所述润滑小齿轮由至少两个润滑小齿轮件构成,所述润滑小齿轮件能沿着优选沿径向的分界面彼此连接,其中在所述分界面中延伸有至少一个润滑剂通道,所述润滑剂通道可以与至少一个润滑剂出口连接。但是上述的润滑齿轮是有两个配套的润滑小齿轮部件构成,进而导致润滑小齿轮的厚度是固定的,不能够随时进行调节,故使用不灵活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u润滑齿轮,它具有能够调节厚度的特点。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pu润滑齿轮,包括两个固定齿轮以及设于两个固定齿轮之间的多个加厚齿轮;两个固定齿轮以及多个加厚齿轮的圆心处均开设有通孔,通孔内插接有用于注入润滑油脂的注油管;两个固定齿轮以及多个加厚齿轮的上均开设有可供润滑油脂流动和流出的流通槽以及溢流孔;固定齿轮上还设有能够对固定齿轮以及加厚齿轮进行固定的固定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润滑齿轮时,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情况,任意增加或减少加厚齿轮,从而达到调节润滑齿轮厚度的目的,从而能够使润滑齿轮的使用更加灵活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固定齿轮相互靠近的侧壁上以及加厚齿轮的两个侧壁上均开设有定位孔和固定连接有定位柱,相邻的加厚齿轮拼接或加厚齿轮和固定齿轮拼接时定位柱能够进入定位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柱和定位孔的配合,能够使加厚齿轮的齿牙和固定的齿牙齿更快速的对齐,进而能够提高拼接的效率,提高工作的速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流通槽存在两个固定齿轮相互靠近的侧壁以及加厚齿轮的两侧壁上,且流通槽为多个围绕着固定齿轮以及加厚齿轮的轴线均匀分布;流通槽远离固定齿轮以及加厚齿轮圆心的一端开设有盲孔,盲孔沿着加厚齿轮的轴线方向延伸,且同一个加厚齿轮两侧壁上的盲孔不互相连通;溢流孔存在固定齿轮以及加厚齿轮的齿牙表面上,且溢流孔靠近齿牙的齿根设置,溢流孔和盲孔连通,每个加厚齿轮上的溢流孔均为两个,每个溢流孔均和一个盲孔连通;固定齿轮和加厚齿轮拼接在一起后,相邻加厚齿轮上的流通槽以及加厚齿轮和固定齿轮上的流通槽构成导流通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润滑齿轮上的齿牙根部存在多个溢流孔,润滑油脂从溢流孔内流出,故能够使润滑油脂更加均匀的流到润滑齿轮表面,避免润滑油脂堆积在一处,多点流出的润滑油脂能够提高润滑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的内壁上一体成型有环形密封凸起,密封凸起处于通孔轴向的中间部分,密封凸起和注油管外表面贴合,相邻的加厚齿轮或固定齿轮和加厚齿轮上的密封凸起会构成密封空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凸起和注油管的配合,能够防止润滑油脂四处流动,使润滑油脂只能够进入流通槽构成的导流通道内,从而能够使润滑油脂更好的从溢流孔流出,使润滑油脂能够较为均匀的流到润滑齿轮表面上,还能够避免润滑油脂的浪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多个固定杆以及设于固定杆两端的两个固定环;固定齿轮、加厚齿轮以及固定环上均开设有可供固定杆穿过的固定孔,固定孔围绕着固定齿轮、加厚齿轮以及固定环的轴线均匀分布,固定杆的两端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固定螺母和固定环的表面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环和固定杆的配合,能够对拼接完成固定齿轮和加厚齿轮进行固定,方便快捷,提高工作的效率,还能够固定的更加稳定,提高润滑齿轮使用时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固定齿轮相互远离的侧壁上均开设有能够容纳固定环的环形槽,环形槽的圆形和固定齿轮的圆心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槽能够容纳固定环,进而能够增加固定环和固定齿轮的连接性,使固定装置能够对润滑齿轮固定的更加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注油管的圆周面上开设有多组出油孔,每组出油孔包括多个出油孔,每组的出油孔围绕着注油管的轴线均匀分布,且每组出油孔均和导流通道对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油孔和导流通道对齐,能够使出油孔流出的润滑油脂更好的进入导流通道内,多个出油孔能够使润滑油脂更快的流出,进而润滑油脂更好的流到润滑齿轮表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注油管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挡环,两个挡环分别两个固定齿轮相互远离的一侧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注油管稳定的安装在润滑齿轮上,且方便注油管的拆卸,便于对润滑齿轮的厚度进行调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注油管的一端封闭,注油管的另外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油管能够随着润滑齿轮一起转动,但是同时注油管需要和外界管道连接,使润滑油脂能够进入注油管内,故转动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能够避免外界管道对注油管的转动造成影响。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润滑齿轮由固定齿轮和加厚齿轮拼接而成,加厚齿轮的数量能够任意增加或减少,故方便对调节润滑齿轮的厚度,方便快捷,使润滑齿轮的使用更加灵活;2.定位柱和定位孔的配合,能够是固定齿轮和加厚齿轮上的齿牙更好的对齐,进而提高拼接润滑齿轮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实施例中突显固定齿轮和加厚齿轮结构的爆炸图;图3是实施例中突显固定装置结构的爆炸图;图4是实施例中突显固定齿轮和加厚齿轮结构的另外一个视角结构图;图5是实施例中突显固定装置结构的另外一个视角爆炸图;图6是实施例中加厚齿轮的结构图;图7是实施例中润滑齿轮的轴向截面剖视图。图中,1、固定齿轮;11、固定孔;12、环形槽;2、加厚齿轮;21、流通槽;22、盲孔;23、溢流孔;231、横槽;24、通孔;241、密封凸起;25、定位孔;26、定位柱;3、固定装置;31、固定环;32、固定杆;33、固定螺母;4、注油管;41、连接管;42、挡环;43、出油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pu润滑齿轮,如图1所示,包括两个固定齿轮1、设于两个固定齿轮1之间的多个加厚齿轮2以及固定装置3;加厚齿轮2能够任意增加或减少,从而达到调节润滑齿轮厚度的目的,两个固定齿轮1处于最两端和固定装置3配合,能够对加厚齿轮2进行固定,从而能够组成润滑齿轮。如图2和图3所示,两个固定齿轮1相互靠近的侧壁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u润滑齿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固定齿轮(1)以及设于两个固定齿轮(1)之间的多个加厚齿轮(2);/n两个固定齿轮(1)以及多个加厚齿轮(2)的圆心处均开设有通孔(24),通孔(24)内插接有用于注入润滑油脂的注油管(4);/n两个固定齿轮(1)以及多个加厚齿轮(2)的上均开设有可供润滑油脂流动和流出的流通槽(21)以及溢流孔(23);/n固定齿轮(1)上还设有能够对固定齿轮(1)以及加厚齿轮(2)进行固定的固定装置(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u润滑齿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固定齿轮(1)以及设于两个固定齿轮(1)之间的多个加厚齿轮(2);
两个固定齿轮(1)以及多个加厚齿轮(2)的圆心处均开设有通孔(24),通孔(24)内插接有用于注入润滑油脂的注油管(4);
两个固定齿轮(1)以及多个加厚齿轮(2)的上均开设有可供润滑油脂流动和流出的流通槽(21)以及溢流孔(23);
固定齿轮(1)上还设有能够对固定齿轮(1)以及加厚齿轮(2)进行固定的固定装置(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u润滑齿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齿轮(1)相互靠近的侧壁上以及加厚齿轮(2)的两个侧壁上均开设有定位孔(25)和固定连接有定位柱(26),相邻的加厚齿轮(2)拼接或加厚齿轮(2)和固定齿轮(1)拼接时定位柱(26)能够进入定位孔(25)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u润滑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槽(21)存在两个固定齿轮(1)相互靠近的侧壁以及加厚齿轮(2)的两侧壁上,且流通槽(21)为多个围绕着固定齿轮(1)以及加厚齿轮(2)的轴线均匀分布;
流通槽(21)远离固定齿轮(1)以及加厚齿轮(2)圆心的一端开设有盲孔(22),盲孔(22)沿着加厚齿轮(2)的轴线方向延伸,且同一个加厚齿轮(2)两侧壁上的盲孔(22)不互相连通;
溢流孔(23)存在固定齿轮(1)以及加厚齿轮(2)的齿牙表面上,且溢流孔(23)靠近齿牙的齿根设置,溢流孔(23)和盲孔(22)连通,每个加厚齿轮(2)上的溢流孔(23)均为两个,每个溢流孔(23)均和一个盲孔(22)连通;
固定齿轮(1)和加厚齿轮(2)拼接在一起后,相邻加厚齿轮(2)上的流通槽(21)以及加厚齿轮(2)和固定齿轮(1)上的流通槽(21)构成导流通道。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盛银,张盛金,刘莉,杨全全,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永邦盛达化工产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