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测井用桥式湿接头,所述测井用桥式湿接头包括:第一管状元件,第二管状元件,其中第一管状元件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到第二管状元件,该连接装置允许第一管状元件相对于第二管状元件偏置预定的角度范围;环形密封元件,设置在第一管状元件和第二管状元件的相对的端部之间并与之重叠,重叠部分设置有套筒,其中环形密封元件具有大致T形的横截面,所述环形密封元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T形横截面沿环形密封元件的径向延伸并限定在其外周边,在第一部分的外周表面上,设置有周向延伸的凹槽,容纳环形密封元件的第一部分的凹槽的宽度与环形密封元件的第一部分的宽度大致相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井用桥式湿接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石油测井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适应于石油测井的测井用桥式湿接头。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进步以及石油测井技术的发展,大斜度定向井、水平井和各个油田不断应用,水平井测井技术正不断成熟,湿接头技术在国内外石油测井行业中,随着测井技术不断提高,湿接头在实际运用中得到广泛应用。现有技术中,现结合测井作业实际情况,湿接头钻具传输测井施工工艺在国内日趋成熟,虽然湿接头钻具传输水平井测井施工流程简单,但是在现场水平井施工中电缆受伤、湿接头对接失败、仪器损坏、资料失真等问题仍然层出不穷,因此公湿接头的保养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现有公湿接头设计上的缺陷,造成了湿接头维护和保养的周期长、易损件多、安装繁琐的情况,很不利于测井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测井用桥式湿接头,包括:第一管状元件,第二管状元件,其中第一管状元件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到第二管状元件,该连接装置允许第一管状元件相对于第二管状元件偏置预定的角度范围;环形密封元件,设置在第一管状元件和第二管状元件的相对的端部之间并与之重叠,重叠部分设置有套筒,其中环形密封元件具有大致T形的横截面,所述环形密封元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T形横截面沿环形密封元件的径向延伸并限定在其外周边,在第一部分的外周表面上,设置有周向延伸的凹槽,容纳环形密封元件的第一部分的凹槽的宽度与环形密封元件的第一部分的宽度大致相同;锁定装置,锁定装置为螺钉,所述螺钉沿轴向方向延伸穿过环形密封元件上的凸缘进入套筒。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状元件和第二管状元件形成管子的一部分,当处于其工作位置时,所述管子受到作用在所述环形密封元件上的升高的内部压力,使得所述第一管状元件和第二管状元件的外周边第二凸缘通过所述升高的压力作用朝向相应的管状元件的内周边压紧。进一步地,其中所述第一管状元件和第二管状元件形成为将油或气井连接到石油钻井平台的立管的一部分。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测井用桥式湿接头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湿接头的侧视图。图3是图1中所示的湿接头的横截面。图4是图3中A处所示的湿接头的放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测井用桥式湿接头。测井用桥式湿接头包括第一管状元件1,第二管状元件2和环形密封元件3。参照图3-4,其示出了处于组装状态的测井用桥式湿接头,当密封元件布置在其操作位置时,密封元件设置在第一和第二管状元件1、2的相对端部之间并与第一和第二管状元件1、2的相对端部重叠。还提供了用于使第一管状元件1与第二管状元件2接合和互锁的接合构件4、5。接合构件4、5布置成用作第一管状元件1和第二管状元件2之间的卡口连接。套筒6附接到第二管状元件2并且承载与该特定管状元件相关联的接合构件5。本技术的卡口式联接器将允许相邻的互连管状元件1、2相对于彼此的预定偏置。密封元件3能够应对这种偏置并且还提供有效的密封功能。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相互作用的互锁元件4、5和密封元件3的具体设计。本技术的测井用桥式湿接头形成在操作条件期间承受相当大内压的细长管的一部分。管道形成立管通过油井延伸到海上钻井平台。其包括多个管,每个管通常具有大约10米的长度,这些管通过根据本技术的测井用桥式湿接头互连。本技术的测井用桥式湿接头互连的管7、8由金属制成,优选由合适的钢级制成,优选地由不锈钢制成。本技术的测井用桥式湿接头的管状元件1、2也由金属制成,优选地是不锈钢种。测井用桥式湿接头的第一管状元件1,其端部通过焊接连接到第一管7的端部。第二管状元件2端部焊接连接到第二管8。第一管7通过第一管7的第一管状元件1和第二管8的第二管状元件2之间的互锁接合连接到第二管8,即通过测井用桥式湿接头限定的卡口连接。第一管状元件1设置有第一接合构件4,第一接合构件4可以由附图1所示的螺纹构成,优选的第一接合构件4还可以由设置在其外周上的多个凸片4形成。突片4围绕第一管状元件1的圆周以它们之间的空间分布。第二管状元件2承载相应的第二接合构件5,第二接合构件5也由突片形成。第二接合构件设置在套筒6的内周上,该内周与第二管状元件2连接并且可以被视为后者的一部分。套筒6通过螺纹接头9连接到第二管状元件2,螺纹接头9通过套筒6的内周上的螺纹和第二管状元件2的一部分的外周上的相应螺纹的相互作用而形成。提供了锁定装置,通过该锁定装置防止套筒6从第二管状元件2上拧下。第二管状元件2包括面向套管6的凸缘10。锁定装置可包括螺钉11,所述螺钉11沿轴向方向(相对于第一和第二管状部件1、2的轴向方向)延伸穿过凸缘并进入套筒6。凸缘可以是整体的或者第二管状元件2的非整体部分。套筒6延伸超过第二管状元件2的端部(不包括套筒),并且第二接合构件4在套筒6的该自由端中布置在套筒6的内周上。套筒6的自由端,其中第二接合构件在套筒6的内圆周上在它们之间设置有空间,形成空间,第一管状元件1可以通过轴向平移运动插入该空间中它们。第一管状元件1的第一接合构件4具有这样的分布并且在它们之间具有这样的角度间隔,使得当插入第一管状元件时第二管状元件2的第二接合构件5被允许在这些第一接合构件4之间通过进入第二管状元件2(包括套管6)。在沿轴向方向将第一管状元件1插入第二管状元件2之后,第一和第二管状元件1、2旋转,使得第一和第二接合构件4、5彼此对齐并且根据卡口耦合原理,阻止第一管状元件1在轴向方向上从第二管状元件2撤回。在将第一管状元件1插入第二管状元件2之前,密封元件3安装在第二管状元件2中的座中。该座布置在第二管状元件2的内周边的端部13处,使得密封元件3的凸缘能够与所述内周边重叠。从用于密封元件3的座的内周的端部13开始,第二管状元件2进一步延伸,但具有更大的内径,并且限定第一管状元件1的一部分的空间。当已经建立第一和第二管状元件1、2之间的连接时,密封元件3位于相对的端部12、13之间并与之重叠。第一和第二管状元件1、2。密封元件具有大致T形的横截面,并且其包括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形成所述T形横截面的杆14并且在密封元件3的径向方向上延伸并限定其外周边,并且第二部分由两个相对的凸缘15、16形成,凸缘15、16形成T形横截面的横杆并限定环形密封元件3的内周。所述凸缘15、16的第一凸缘15与第一管状元件1的内圆周表面17重叠并密封接触,并且第二凸缘16与第二管状件的内圆周表面18重叠并密封接触要素2。在第二管状元件2的端部13处的周向延伸的凹槽形成座或袋,当密封件处于其操作位置时,密封元件3的第一部分14容纳在该座或袋中。当组装时,所述凹槽朝向第一管状元件1的端部12占据的空间敞开。密封元件3通过密封元件3在轴向方向上移动到所述座中而安装在第二管状元件2中。在第一部分14的外周表面上,设置有周向延伸的凹槽,在该凹槽中设置有o形环19,该o形环19由比密封元件3的材料更软的材料制成并且用作便于安装的装置。密封元件3。优选地,o形环由合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测井用桥式湿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测井用桥式湿接头包括:第一管状元件,第二管状元件,其中第一管状元件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到第二管状元件,该连接装置允许第一管状元件相对于第二管状元件偏置预定的角度范围;环形密封元件,设置在第一管状元件和第二管状元件的相对的端部之间并与之重叠,重叠部分设置有套筒,其中环形密封元件具有大致T形的横截面,所述环形密封元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T形横截面沿环形密封元件的径向延伸并限定在其外周边,在第一部分的外周表面上,设置有周向延伸的凹槽,容纳环形密封元件的第一部分的凹槽的宽度与环形密封元件的第一部分的宽度大致相同;锁定装置,锁定装置为螺钉,所述螺钉沿轴向方向延伸穿过环形密封元件上的凸缘进入套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井用桥式湿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测井用桥式湿接头包括:第一管状元件,第二管状元件,其中第一管状元件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到第二管状元件,该连接装置允许第一管状元件相对于第二管状元件偏置预定的角度范围;环形密封元件,设置在第一管状元件和第二管状元件的相对的端部之间并与之重叠,重叠部分设置有套筒,其中环形密封元件具有大致T形的横截面,所述环形密封元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T形横截面沿环形密封元件的径向延伸并限定在其外周边,在第一部分的外周表面上,设置有周向延伸的凹槽,容纳环形密封元件的第一部分的凹槽的宽度与环形密封元件的第一部分的宽度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波普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