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强度防烟防护门,包括与门框铰接的门本体,门框包围门本体的外周面,门本体的外周面设置有环状的第一气囊,门本体内设置有气泵和储气罐,气泵一端与储气罐连通,另一端与气泵连通,门本体内设置有为气泵供电的蓄电池;门框的内周面安装有充满气体的环状的第二气囊,第二气囊与第一气囊正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泵工作将储气罐内的气体充填进第一气囊中,从而使第一气囊膨胀,进而使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贴合,通过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相互挤压并发生形变,实现对门本体和门框之间的间隙的封堵,进而实现防烟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防烟防护门
本技术涉及防护门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强度防烟防护门。
技术介绍
国防、人防等工程,其结构一般都有抗暴防护的要求。这类工程的出入口部位是抗爆和防护的薄弱部位,是保证工程内部空间安全的一道重要屏障。工程出入口的防护门能够抵抗爆炸产生的冲击波,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制成。现有的防护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防烟功能,在火灾、毒气等情况下能起到隔离的效果。现有安全门在设置防烟功能的时候,通常采用在安全门的门框体上加装密封条进行密封防烟雾进入。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防护门的开合会对密封条造成磨损,进而影响密封条的密封性能,在需要进行防烟的时候容易导致密封性不够的危险情况,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防烟防护门,具有防烟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强度防烟防护门,包括与门框铰接的门本体,所述门框包围所述门本体的外周面,所述门本体的外周面设置有环状的第一气囊,所述门本体内设置有气泵和储气罐,所述气泵一端与所述储气罐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泵连通,所述门本体内设置有为所述气泵供电的蓄电池;所述门框的内周面安装有充满气体的环状的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与所述第一气囊正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门框内周面安装有环状的第二气囊,第二气囊内充填有气体,其中门本体的外周面设置有环状的第一气囊,第一气囊内可填充气体。从而在门本体与门框闭合时,通过气泵工作将储气罐内的气体充填进第一气囊中,从而使第一气囊膨胀,进而使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贴合,通过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相互挤压并发生形变,实现对门本体和门框之间的间隙的封堵,进而实现防烟的效果。并且相比现有技术,第一气囊在需要的时候才进行充气,使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在门本体日常开合的过程中不容易磨损,降低了对密封器件的养护成本,在需要进行防烟的紧急情况下也可以随时工作满足防烟需要。其中蓄电池的设置,便于在停电等紧急情况下对气泵进行供电,提高了该防护门的实用性。其中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中填充的气体可选用热膨胀系数低的气体,如氮气等,减少在火灾发生时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因气体膨胀而破裂的情况,提高了该防护门的安全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门本体的外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气囊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凹槽的设置对第一气囊进行限位和收储,在不需要防烟功能时,气泵反向工作使气体收储进储气罐中,第一气囊在负压作用下收缩进第一凹槽中,减少门本体日常开合的过程中对第一气囊或第二气囊的损坏。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门框的内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气囊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凹槽的设置对第二气囊进行限位和收储,第二气囊可以采用塑料、橡胶等具有一定柔韧性和耐磨性的材料制成,从而在门本体的日常开合过程中,即使门本体与第二气囊发生碰撞或摩擦,第二气囊在自身的形变范围内可以减少损伤,并对门本体开合时起到减震的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凹槽靠近开门方向的侧面固定有挡板,所述挡板在门框所在平面上的投影覆盖所述门框的门洞,所述门本体与所述门框闭合时,所述挡板与所述门框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的设置对门本体和门框之间的间隙进行进一步封堵,并且挡板还对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进行保护。在挡板的一侧发生火灾时,挡板可以减少火焰对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直接灼烧损坏,提高了该防护门的防火性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门本体内部开设有用于放置气泵、储气罐和蓄电池的空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腔的设置用于供气泵、储气罐和蓄电池进行收纳,并对供气泵、储气罐和蓄电池进行保护,是防护门在紧急情况下仍具有防烟功能,提高了该防护门的适用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门本体内埋设有钢筋框架,所述钢筋框架包括若干环状的横筋和纵筋,所述横筋所在平面与地面平行,所述纵筋所在平面与所述地面垂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门本体内埋设有由横筋和纵筋组成的钢筋框架,提高了该防护门整体的强度,增加了门本体抵抗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等的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纵筋套接于所述横筋外周,所述纵筋与横筋的交汇点处设置有卡接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现有的钢纤维混凝土对横筋产生向上的浮力,容易使钢筋变形,影响防护门的整体强度。将纵筋和横筋之间通过卡接件相互卡接固定,从而在采用混凝土浇筑该防护门的门本体时,通过卡接件提高了横筋的整体抗弯强度,减少横筋变形的情况,从而提高了该防护门的整体强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卡接件包括与所述纵筋卡接的第一圆弧,所述第一圆弧两侧固定有与所述横筋卡接的第二圆弧,所述第二圆弧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圆弧的轴线垂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件包括相互固定的第一圆弧和第二圆弧,第一圆弧和第二圆弧分别用于与纵筋和横筋卡接,从而通过卡接件将纵筋和横筋连为整体,提高了横筋抵抗钢纤维混凝土产生的浮力的能力,并且便于使用者将竖筋和横筋进行连接。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门本体的外周面安装有环形的第一气囊,在门本体内周面安装有环形的第二气囊,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正对,从而在门本体与门框闭合时,对第一气囊进行充气,使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相互挤压,实现对门本体和门框之间间隙的夹紧,进而实现防烟的效果;2.通过在门本体内预设有气泵、储气罐和蓄电池,从而在断电等特殊请情况下,也能对第一气囊进行充气,提高了该防护门的实用性;3.通过在门本体内埋设有相互垂直的纵筋和横筋,并使纵筋和横筋之间通过卡接件进行连接,从而加强了门本体的整体强度,以及提高了横筋抵抗混凝土浮力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门本体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门本体的内部结构图;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图6为本实施例中防护门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门框;11、第二气囊;12、第二凹槽;2、门本体;21、第一气囊;22、第一凹槽;23、挡板;24、空腔;31、气泵;32、储气罐;33、蓄电池;41、横筋;42、纵筋;43、卡接件;44、第一圆弧;45、第二圆弧;5、气压表;6、插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6所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高强度防烟防护门,包括用于与建筑固定的门框1,门框1为矩形框状,门框1铰接有矩形的门本体2,门本体2与门框1配合。如图2至图3所示,将门本体2的上顶面、下底面、左侧面和右侧面统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防烟防护门,包括与门框(1)铰接的门本体(2),所述门框(1)包围所述门本体(2)的外周面,其特征是:所述门本体(2)的外周面设置有环状的第一气囊(21),所述门本体(2)内设置有气泵(31)和储气罐(32),所述气泵(31)一端与所述储气罐(3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泵(31)连通,所述门本体(2)内设置有为所述气泵(31)供电的蓄电池(33);所述门框(1)的内周面安装有充满气体的环状的第二气囊(11),所述第二气囊(11)与所述第一气囊(21)正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防烟防护门,包括与门框(1)铰接的门本体(2),所述门框(1)包围所述门本体(2)的外周面,其特征是:所述门本体(2)的外周面设置有环状的第一气囊(21),所述门本体(2)内设置有气泵(31)和储气罐(32),所述气泵(31)一端与所述储气罐(3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泵(31)连通,所述门本体(2)内设置有为所述气泵(31)供电的蓄电池(33);所述门框(1)的内周面安装有充满气体的环状的第二气囊(11),所述第二气囊(11)与所述第一气囊(21)正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防烟防护门,其特征是:所述门本体(2)的外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22),所述第一气囊(21)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防烟防护门,其特征是:所述门框(1)的内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12),所述第二气囊(11)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12)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防烟防护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凹槽(22)靠近开门方向的侧面固定有挡板(23),所述挡板(23)在门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麟,蔡青龙,梁津伟,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均林人防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