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内端门及其手动应急开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2962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手动应急开启结构,包括开设于门体的两侧表面上、用于供人手抓握施力以推动所述门体开闭的扣槽,以及埋设于所述门体的两侧表面上并沿所述扣槽外围分布、用于指示所述扣槽位置的若干个发光部件。如此,当出现内端门的自动开关功能失效的紧急情况时,乘客能够首先根据发光部件的灯光指示快速在车厢内找到内端门的位置,然后再快速定位门体上的扣槽位置,从而通过对扣槽的抓握施力快速实现内端门的手动开启,进而逃离车厢,尽快脱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内端门和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其有益效果如上所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内端门及其手动应急开启结构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特别涉及一种手动应急开启结构。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内端门和一种轨道交通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轨道交通车辆已得到广泛使用。轨道交通车辆的种类很多,包括机车、列车、地铁、轻轨、电车、高铁、动车、磁悬浮列车等。其中,磁悬浮列车是一种现代高科技轨道交通工具,它通过电磁力实现列车与轨道之间的无接触的悬浮和导向,再利用直线电机产生的电磁力牵引列车运行。目前,磁悬浮列车主要由悬浮系统、推进系统和导向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悬浮系统主要通过常导磁吸式(EMS)和超导磁斥式(EDS)方式进行悬浮,而推进系统主要运用同步直线电动机的原理,从而在悬浮状态下实现非接触的牵引和制动,导向系统主要通过侧向力来保证悬浮的机车能够沿着导轨的方向运动。磁悬浮列车的车体上设置有多节车厢,每节车厢上均设置有车厢内端门,以通过车厢内端门将各节车厢互相间隔开,并用于连接车间过道和车厢内部空间。然而,目前的高速磁浮轨道列车上,部分车型在车体内并没有安装车厢内端门以保持车厢直通,此种结构的安全系数较低,且不利于车体内部结构规划;另外部分车型在车体内安装有感应式内端门,可通过对人体热源或运动的感应在乘客接近时,通过感应驱动机构驱动移动拖链运动,从而带动内端门在车体滑轨上进行开闭运动。然而,此类车厢内端门需要时常打开或关闭,但在门体上却没有安装醒目的提醒装置,乘客在通行时若视野受阻或没注意前方,则很容易撞上车厢内端门,导致生命健康风险;同时,若在感应式内端门出现电力或运行故障导致无法正常开关时,乘客难以手动实现内端门的开关,并且在遇到黑暗环境中断电等紧急情况下,乘客难以在车厢内发现内端门的具体位置,导致拖延脱险时间。因此,如何在车厢内端门的自动开关功能失效的紧急情况下,保证乘客能够快速找准车厢内端门的位置,并手动实现车厢内端门的开关,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动应急开启结构,能够在车厢内端门的自动开关功能失效的紧急情况下,保证乘客能够快速找准车厢内端门的位置,并手动实现车厢内端门的开关。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端门和一种轨道交通车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手动应急开启结构,包括开设于门体的两侧表面上、用于供人手抓握施力以推动所述门体开闭的扣槽,以及埋设于所述门体的两侧表面上并沿所述扣槽外围分布、用于指示所述扣槽位置的若干个发光部件。优选地,所述门体的两侧表面上沿所述扣槽的外轮廓开设有安装槽,且各所述发光部件均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优选地,所述发光部件具体为LED灯带,且各所述发光部件均通过胶黏剂粘贴在所述安装槽的底面。优选地,所述安装槽内通过胶黏剂粘贴有用于遮盖各所述发光部件的透明灯罩。优选地,两侧所述安装槽的底面之间通过紧固件互相拉紧固定,且所述门体的两侧表面上还设置有与所述透明灯罩的外侧面可拆卸连接、用于遮盖各所述紧固件的防护外罩。优选地,所述防护外罩、所述透明灯罩的表面高度均与所述扣槽的表面高度齐平。优选地,所述扣槽开设于所述门体两侧表面上的侧边位置处,且所述扣槽与车体底板表面保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预设高度。优选地,所述门体的侧边位置处沿高度方向开设有走线空腔,各所述发光部件的供电线缆均分布于所述走线空腔内,且其末端均延伸至所述走线空腔外并与感应驱动机构的移动拖链相连。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内端门,包括门体、用于驱动所述门体进行自动开关运动的感应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门体上的手动应急开启结构,其中,所述手动应急开启结构具体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手动应急开启结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包括车体和设置于所述车体内的若干个内端门,其中,所述内端门具体为上一项所述的内端门。本技术所提供的手动应急开启结构,主要包括扣槽和发光部件。其中,扣槽开设在内端门的门体两侧(内外侧)表面上,主要用于给乘客的手部提供安放空间,方便乘客的手部进行抓握施力,从而沿车体滑轨的延伸方向对门体进行施力,手动实现门体在车体滑轨上的开关运动。发光部件埋设在门体的两侧表面上,一般同时设置有多个,并且均与车体上的电源和/或紧急电源连接,保持常亮(或通过列车ECU控制点亮状态)。同时,各个发光部件沿着扣槽的外围分布,从而围出扣槽的形状,清楚地指示出扣槽在门体上的开设位置。如此,本技术所提供的手动应急开启结构,当出现内端门的自动开关功能失效的紧急情况时,乘客能够首先根据发光部件的灯光指示快速在车厢内找到内端门的位置,然后再快速定位门体上的扣槽位置,从而通过对扣槽的抓握施力快速实现内端门的手动开启,进而逃离车厢,尽快脱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A-A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所示B圈结构放大示意图。其中,图1—图3中:门体—1,扣槽—2,发光部件—3,安装槽—4,透明灯罩—5,紧固件—6,防护外罩—7;走线空腔—10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在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手动应急开启结构主要包括扣槽2和发光部件3。其中,扣槽2开设在内端门的门体1两侧(内外侧)表面上,主要用于给乘客的手部提供安放空间,方便乘客的手部进行抓握施力,从而沿车体滑轨的延伸方向对门体1进行施力,手动实现门体1在车体滑轨上的开关运动。发光部件3埋设在门体1的两侧表面上,一般同时设置有多个,并且均与车体上的电源和/或紧急电源连接,保持常亮(或通过列车ECU控制点亮状态)。同时,各个发光部件3沿着扣槽2的外围分布,从而围出扣槽2的形状,清楚地指示出扣槽2在门体1上的开设位置。如此,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手动应急开启结构,当出现内端门的自动开关功能失效的紧急情况时,乘客能够首先根据发光部件3的灯光指示快速在车厢内找到内端门的位置,然后再快速定位门体1上的扣槽2位置,从而通过对扣槽2的抓握施力快速实现内端门的手动开启,进而逃离车厢,尽快脱险。如图2和图3所示,图2为图1中所示A-A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所示B圈结构放大示意图。为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动应急开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于门体(1)的两侧表面上、用于供人手抓握施力以推动所述门体(1)开闭的扣槽(2),以及埋设于所述门体(1)的两侧表面上并沿所述扣槽(2)外围分布、用于指示所述扣槽(2)位置的若干个发光部件(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动应急开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于门体(1)的两侧表面上、用于供人手抓握施力以推动所述门体(1)开闭的扣槽(2),以及埋设于所述门体(1)的两侧表面上并沿所述扣槽(2)外围分布、用于指示所述扣槽(2)位置的若干个发光部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应急开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1)的两侧表面上沿所述扣槽(2)的外轮廓开设有安装槽(4),且各所述发光部件(3)均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槽(4)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动应急开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部件(3)具体为LED灯带,且各所述发光部件(3)均通过胶黏剂粘贴在所述安装槽(4)的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动应急开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4)内通过胶黏剂粘贴有用于遮盖各所述发光部件(3)的透明灯罩(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动应急开启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侧所述安装槽(4)的底面之间通过紧固件(6)互相拉紧固定,且所述门体(1)的两侧表面上还设置有与所述透明灯罩(5)的外侧面可拆卸连接、用于遮盖各所述紧固件(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礼建吴冬华丁叁叁刘韶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