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钢筋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28736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钢筋连接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长钢筋快速连接过程中同轴作业难度大、耗时长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两个开口相对的滑槽,每个滑槽下端固定有个一个水平的通槽,通槽的左右两端部各设有一个销轴,每个销轴的中间位置固定有一个连杆,每个连杆上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一个滑块,当连杆转动至竖直时,向中间移动连杆可使滑块置于滑槽内,每个连杆的自由端设有一个与连杆垂直布置的平板,每个平板上间隔均布有两L形板,L形板的竖板端固定在平板上,横板端与平板平行,每个L形板的底部设有一个第一弧形板,第一弧形板的上方设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第二弧形板,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开口相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钢筋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建筑施工用钢筋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现阶段钢筋快速连接多采用螺纹管直连方式,即对需要连接的钢筋两端攻丝,并将两个带连接的钢筋进行同轴布置,待两个钢筋同轴后将螺纹管直接旋拧在已经攻丝的两钢筋的端部,但此方式存在一个弊端,即两个钢筋在连接时必须保持同轴,在连接钢筋较短时可手动进行对接,在连接钢筋较长时,需连接的两个钢筋均保持同轴状,同轴作业难度大耗时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钢筋连接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长钢筋快速连接过程中同轴作业难度大、耗时长的问题。其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包括两个前后并排间隔布置的滑槽,两个滑槽的开口相对,每个滑槽下端固定有个一个水平的通槽,通槽的两端分别伸出对应滑槽的左右两端部,通槽的左右两端部各设有一个销轴,销轴的两端分别置于两个通槽内,每个销轴的中间位置固定有一个连杆,每个连杆上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一个滑块,当连杆转动至竖直时,向中间移动连杆可使滑块置于滑槽内,每个连杆的自由端设有一个与连杆垂直布置的平板,每个平板上间隔均布有两L形板,L形板的竖板端固定在平板上,横板端与平板平行,每个L形板的底部设有一个第一弧形板,第一弧形板的上方设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第二弧形板,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开口相对。本技术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有效的解决了现有长钢筋快速连接过程中同轴作业难度大、耗时长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两个钢筋未同轴时的主视图。图2本技术两个钢筋在被装置作用下同轴时的主视图。图3本技术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3可知,本技术包括两个前后并排间隔布置的滑槽1,两个滑槽1的开口相对,每个滑槽1下端固定有个一个水平的通槽2,通槽2的两端分别伸出对应滑槽1的左右两端部,通槽2的左右两端部各设有一个销轴3,销轴3的两端分别置于两个通槽2内,每个销轴3的中间位置固定有一个连杆4,每个连杆4上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一个滑块5,当连杆4转动至竖直时,向中间移动连杆4可使滑块5置于滑槽1内,每个连杆4的自由端设有一个与连杆4垂直布置的平板6,每个平板6上间隔均布有两L形板7,L形板7的竖板端固定在平板上,横板端与平板6平行,每个L形板7的底部设有一个第一弧形板8,第一弧形板8的上方设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第二弧形板9,第一弧形板8和第二弧形板9开口相对。为了实现两个滑槽1和两个通槽2为一体,所述滑槽1的下端设有连接板10,通过连接板10将两个滑槽1连接成一个整体。为了方便连杆4的驱动,所述每个连杆4的外侧固定有一个与平板6平行的把手11,通过驱动扳手可实现对连杆4的驱动。为了实现第二弧形板9的上下移动,所述每个第二弧形板9的弧顶位置转动连接有一个螺栓12,L形板7的横板端上设有与螺栓12配合螺纹孔,螺栓12带有螺帽的一端穿过L形板7横板端并置于L形板7横板端外侧。为了方便滑块5向滑槽1内移动,所述滑块5靠近滑槽1的端部为楔形。本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是:本装置在使用时先将左侧的平板6上的两个U形板内的螺栓12松开,并实现两个第二弧形板9向上移动,此时将本装置置于原有的钢筋上并通过旋拧螺栓12实现钢筋的快速固定,此时将待连接的钢筋固定在右侧的两个L形板7内,固定完成后,先移动通槽2和滑槽1使得固定原有钢筋一侧的连杆4上的滑块5置于滑槽1内,此时原有钢筋与滑槽1保持平行,通过抬起右侧把手11实现固定待连接钢筋的平板6绕销轴3转动至水平,并向内中间推挤使得该连杆4上的滑块5滑动至滑槽1内,此时右侧平板6与滑槽1平行,因此两个钢筋在滑槽1滑块5的配合下实现平行且同轴,将螺纹管置于两个钢筋中间,并通过旋拧螺纹管即可实现两个钢筋的快速连接。本装置的显著好处:本装置根据长钢筋在连接时会造成一端翘起,而移动长钢筋时又十分的不方便,因此通过先将钢筋固定通过滑块5与滑槽1进行定位实现两个钢筋的同轴作业,在钢筋固定时待连接的钢筋不需要保持与原有钢筋同轴,节省了劳动的劳动强度,同时减少了同轴作业时所需要的时间。本技术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有效的解决了现有长钢筋快速连接过程中同轴作业难度大、耗时长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用钢筋连接装置,包括两个前后并排间隔布置的滑槽(1),两个滑槽(1)的开口相对,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滑槽(1)下端固定有个一个水平的通槽(2),通槽(2)的两端分别伸出对应滑槽(1)的左右两端部,通槽(2)的左右两端部各设有一个销轴(3),销轴(3)的两端分别置于两个通槽(2)内,每个销轴(3)的中间位置固定有一个连杆(4),每个连杆(4)上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一个滑块(5),当连杆(4)转动至竖直时,向中间移动连杆(4)可使滑块(5)置于滑槽(1)内,每个连杆(4)的自由端设有一个与连杆(4)垂直布置的平板(6),每个平板(6)上间隔均布有两L形板(7),L形板(7)的竖板端固定在平板上,横板端与平板(6)平行,每个L形板(7)的底部设有一个第一弧形板(8),第一弧形板(8)的上方设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第二弧形板(9),第一弧形板(8)和第二弧形板(9)开口相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钢筋连接装置,包括两个前后并排间隔布置的滑槽(1),两个滑槽(1)的开口相对,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滑槽(1)下端固定有个一个水平的通槽(2),通槽(2)的两端分别伸出对应滑槽(1)的左右两端部,通槽(2)的左右两端部各设有一个销轴(3),销轴(3)的两端分别置于两个通槽(2)内,每个销轴(3)的中间位置固定有一个连杆(4),每个连杆(4)上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一个滑块(5),当连杆(4)转动至竖直时,向中间移动连杆(4)可使滑块(5)置于滑槽(1)内,每个连杆(4)的自由端设有一个与连杆(4)垂直布置的平板(6),每个平板(6)上间隔均布有两L形板(7),L形板(7)的竖板端固定在平板上,横板端与平板(6)平行,每个L形板(7)的底部设有一个第一弧形板(8),第一弧形板(8)的上方设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第二弧形板(9),第一弧形板(8)和第二弧形板(9)开口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雨聂磊关晓东高娟李方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国鹏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