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承重墙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2853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承重墙板,包括承重墙板,所述承重墙板通过承重组件构成整块墙体,所述承重组件之间设有空隙,所述空隙的内侧均填充混凝土,所述承重组件包括承重顶板和承重底板,所述承重顶板的底部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加强垫块,所述加强垫块与所述承重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加强垫块的底部设有侧撑柱杆,所述侧撑柱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承重底板,所述承重顶板的底部中间设有功能柱板,所述功能柱板与所述承重顶板固定连接。该种设备便于通过拼接组装成不同尺寸的墙体,灵活性较高,同时具有高强度,阻燃性和隔热性较好,结构简单,功能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承重墙板
本技术涉及建筑设备
,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建筑承重墙板。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因为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承重墙指支撑着上部楼层重量的墙体,在工程图上为黑色墙体,打掉会破坏整个建筑结构;非承重墙是指不支撑着上部楼层重量的墙体,只起到把一个房间和另一个房间隔开的作用,在工程图上为中空墙体,有没有这堵墙对建筑结构没什么大的影响。目前传统的装配式的承重墙板,多数采用整体构成单面墙体,无法进行组合式构建,导致在装配安装不够灵活,经常出现尺寸不够统一,需要后续加工,降低了加工效率,以上这些问题就需要对传统设备进行改进,因此在这里我们提出一种装配式建筑承重墙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承重墙板,解决了目前传统的装配式的承重墙板,多数采用整体构成单面墙体,无法进行组合式构建,导致在装配安装不够灵活,经常出现尺寸不够统一,需要后续加工,降低了加工效率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装配式建筑承重墙板,包括承重墙板,所述承重墙板通过承重组件构成整块墙体,所述承重组件之间设有空隙,所述空隙的内侧均填充混凝土,所述承重组件包括承重顶板和承重底板,所述承重顶板的底部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加强垫块,所述加强垫块与所述承重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加强垫块的底部设有侧撑柱杆,所述侧撑柱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承重底板,所述承重顶板的底部中间设有功能柱板,所述功能柱板与所述承重顶板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功能柱板包括隔音岩棉层、玻璃泡沫层、发泡陶瓷层、发泡水泥层、无机砂浆层,所述隔音岩棉层右侧顺次连接所述玻璃泡沫层、发泡陶瓷层、发泡水泥层和无机砂浆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承重顶板的顶部设有方形扣块,所述承重底板的底侧对应设有扣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承重顶板与所述承重底板的右侧均设有紧固扣杆。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侧撑柱杆的左侧设有链接柱管,所述链接柱管与所述侧撑柱杆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侧撑柱杆的右侧设有链接导柱,所述链接导柱与所述侧撑柱杆固定连接。(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承重墙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种设备通过设计了承重组件,通过利用多块承重组件进行构建不同尺寸的承重墙板,较为灵活,且安装构建较为便捷,大幅提高了装配式的效率,实用性强。该种设备设计的承重组件,通过在其内侧添加设计了功能柱板,可以利用隔音岩棉层、玻璃泡沫层、发泡陶瓷层、发泡水泥层、无机砂浆层加强整体耐热、阻燃和隔音效果,加强了整体功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承重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功能柱板结构示意图。图中,承重墙板-1、承重组件-2、承重顶板-3、承重底板-4、加强垫块-5、侧撑柱杆-7、功能柱板-8、隔音岩棉层-9、玻璃泡沫层-10、发泡陶瓷层-11、发泡水泥层-12、无机砂浆层-13、方形扣块-14、紧固扣杆-15、链接柱管-16、链接导柱-1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承重墙板,包括承重墙板1,所述承重墙板1通过承重组件2构成整块墙体,所述承重组件2之间设有空隙,所述空隙的内侧均填充混凝土,所述承重组件2包括承重顶板3和承重底板4,所述承重顶板3的底部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加强垫块5,所述加强垫块5与所述承重顶板3固定连接,所述加强垫块5的底部设有侧撑柱杆7,所述侧撑柱杆7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承重底板4,所述承重顶板3的底部中间设有功能柱板8,所述功能柱板8与所述承重顶板3固定连接。所述功能柱板8包括隔音岩棉层9、玻璃泡沫层10、发泡陶瓷层11、发泡水泥层12、无机砂浆层13,所述隔音岩棉层9右侧顺次连接所述玻璃泡沫层10、发泡陶瓷层11、发泡水泥层12和无机砂浆层13。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利用隔音岩棉层9、玻璃泡沫层10、发泡陶瓷层11、发泡水泥层12、无机砂浆层13复合而成的功能柱板8加强隔音、阻燃效果,同时强度较高。所述承重顶板3的顶部设有方形扣块14,所述承重底板4的底侧对应设有扣槽。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利用方形扣块14与扣槽配合,便于组合安装。所述承重顶板3与所述承重底板4的右侧均设有紧固扣杆15。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利用紧固扣杆15从左右两侧进行拼接。所述侧撑柱杆7的左侧设有链接柱管16,所述链接柱管16与所述侧撑柱杆7固定连接。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利用链接柱管16从中间位置加强连接。所述侧撑柱杆7的右侧设有链接导柱17,所述链接导柱17与所述侧撑柱杆7固定连接。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利用链接导柱17插入至链接柱管16内部。工作原理:该种设备在使用时,首先可以承重组件2进行组装,左右两侧分别可以通过使用承重顶板3与承重底板4右侧的紧固扣杆15进行分别插入至,另一块承重组件2内侧,同时侧撑柱杆7侧面的紧固链接柱管16和链接导柱17可以从中间位置进行加强固定,并且承重顶板3顶部的方形扣块可以嵌入至承重底板4内侧的扣槽,组装完成后,可以通过注入混凝土,然后完成制作,组装便捷,实用性强。本技术的承重墙板-1、承重组件-2、承重顶板-3、承重底板-4、加强垫块-5、侧撑柱杆-7、功能柱板-8、隔音岩棉层-9、玻璃泡沫层-10、发泡陶瓷层-11、发泡水泥层-12、无机砂浆层-13、方形扣块-14、紧固扣杆-15、链接柱管-16、链接导柱-17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目前传统的装配式的承重墙板,多数采用整体构成单面墙体,无法进行组合式构建,导致在装配安装不够灵活,经常出现尺寸不够统一,需要后续加工,降低了加工效率。该种设备便于通过拼接组装成不同尺寸的墙体,灵活性较高,同时具有高强度,阻燃性和隔热性较好,结构简单,功能性强。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承重墙板,包括承重墙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墙板(1)通过承重组件(2)构成整块墙体,所述承重组件(2)之间设有空隙,所述空隙的内侧均填充混凝土,所述承重组件(2)包括承重顶板(3)和承重底板(4),所述承重顶板(3)的底部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加强垫块(5),所述加强垫块(5)与所述承重顶板(3)固定连接,所述加强垫块(5)的底部设有侧撑柱杆(7),所述侧撑柱杆(7)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承重底板(4),所述承重顶板(3)的底部中间设有功能柱板(8),所述功能柱板(8)与所述承重顶板(3)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承重墙板,包括承重墙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墙板(1)通过承重组件(2)构成整块墙体,所述承重组件(2)之间设有空隙,所述空隙的内侧均填充混凝土,所述承重组件(2)包括承重顶板(3)和承重底板(4),所述承重顶板(3)的底部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加强垫块(5),所述加强垫块(5)与所述承重顶板(3)固定连接,所述加强垫块(5)的底部设有侧撑柱杆(7),所述侧撑柱杆(7)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承重底板(4),所述承重顶板(3)的底部中间设有功能柱板(8),所述功能柱板(8)与所述承重顶板(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承重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柱板(8)包括隔音岩棉层(9)、玻璃泡沫层(10)、发泡陶瓷层(11)、发泡水泥层(12)、无机砂浆层(13),所述隔音岩棉层(9)右侧顺次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书义王胜叶林
申请(专利权)人:青建集团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