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大跨径钢混叠合梁顶升的临时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2770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大跨径钢混叠合梁顶升的临时支架,包括钢筋混凝土基础、钢管立柱、分配梁、顶升装置和调整支撑装置,钢管立柱竖直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基础顶部四角位置,分配梁水平设于钢管立柱顶部,顶升装置沿分配梁的顶部一侧设置,对钢混叠合梁进行顶升,调整支撑装置设于分配梁的中心位置,对钢混叠合梁进行支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顶升精度,优化顶升回落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大跨径钢混叠合梁顶升的临时支架
本技术属于钢-混叠合梁安装的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跨径钢混叠合梁顶升的临时支架。
技术介绍
预顶升施工是钢-混叠合梁施加负弯矩区桥面板预应力的方式之一,由于各孔跨影响较为复杂,顶升与回落控制参数的优化方法比较复杂。研究对顶升控制参数影响开展分析,建立通用的控制参数优化方法,提出最优顶升方案,并建立适配的顶升临时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大跨径钢混叠合梁顶升的临时支架,钢梁节段端口对接焊后,再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钢梁顶升的高度,最终顶升到位后落梁。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大跨径钢混叠合梁顶升的临时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混凝土基础、钢管立柱、分配梁、顶升装置和调整支撑装置,所述钢管立柱竖直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基础顶部四角位置,所述分配梁水平设于钢管立柱顶部,所述顶升装置沿分配梁的顶部一侧设置,对钢混叠合梁进行顶升,所述调整支撑装置设于分配梁的中心位置,对钢混叠合梁进行支撑。按上述方案,所述顶升装置为液压千斤顶,液压千斤顶顶端和底端均设有钢垫板。按上述方案,所述调整支撑装置为钢垫块,根据钢混叠合梁顶升高度调整钢垫块的叠加数量。按上述方案,所述液压千斤顶为六个,间隔并排设置。按上述方案,所述分配梁为H700*300*13*24mm型钢。按上述方案,所述相邻钢管立柱之间水平设有连接槽钢。按上述方案,所述钢管立柱的直径为600~650mm。按上述方案,所述液压千斤顶的额定提升力为200T。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用于大跨径钢混叠合梁顶升的临时支架,分别承托钢混叠合梁的两端头,根据最优顶升方案将钢混叠合梁顶升至设计高度,再顶升之前钢混叠合梁已经完成整体对接施工,在顶升时就不会发生受力及变形量的改变,顶升高度精准,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用于大跨径钢混叠合梁顶升的临时支架,包括钢筋混凝土基础1、钢管立柱2、分配梁3、顶升装置和调整支撑装置,钢管立柱竖直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基础顶部四角位置,分配梁水平设于钢管立柱顶部,顶升装置沿分配梁的顶部一侧设置,对钢混叠合梁进行顶升,调整支撑装置设于分配梁的中心位置,对钢混叠合梁进行支撑。顶升装置为液压千斤顶4,液压千斤顶的额定提升力为200T,液压千斤顶顶端和底端均设有钢垫板5,使主梁及临时支架均匀受力,确保局部受力满足规范要求,结构不受损伤。调整支撑装置为钢垫块6,根据钢混叠合梁顶升高度调整钢垫块的叠加数量。调节简单灵活,方便快捷,使得钢混叠合梁顶升过程支撑稳固,提高施工安全性。液压千斤顶为六个,间隔并排设置,将钢梁同步顶升200mm,每侧6个千斤顶需保证同步,两侧交替顶升至200mm。在千斤顶加、卸载过程中,应保证各千斤顶受力均匀。分配梁为H700*300*13*24mm型钢,钢管立柱的直径为600~650mm。尺寸较常规增大,提高支撑强度,保证顶升过程平稳。相邻钢管立柱之间水平设有连接槽钢7,临时支架结构稳固,提高施工安全性。实施例一钢结构主梁分节段运输,分段吊装,按照设计要求,钢-混叠合梁工厂制造时将梁片沿纵向共分为3m~18m长度不等的9个梁段,编号从A~I,横向按桥宽不同分为L段、连接段1、C段、连接段2和R段五个节段,其中A梁段、E梁段及I梁段横向不分段,以此钢混叠合梁为例进行施工工艺说明。钢梁安装采用临时支墩法架设,在每个钢梁节段端口对接处设置一组临时支墩。根据现场交通疏导要求,首先利用大吨位汽车吊安装中间墩钢立柱,然后吊装中间墩墩顶段钢梁节段E,再依次安装节段D→节段C→节段B→节段F→节段G→节段H,最后待混凝土桥面施工满足设计要求后除了保留两侧的临时支架外,拆除剩余临时支架,在两侧的临时支架各上各设置6台200T液压千斤顶,将钢梁两端分别同步顶升199mm,千斤顶的起顶位置为钢梁的局部加强区域,每个支架上的6台千斤顶通过三通并联,并使用一台高压泵站同步控制,然后安装钢-混叠合梁节段A和节段I。在顶升过程中,控制两端钢梁高差小于10mm。钢梁的顶升分为20个阶段进行,每次顶升高度为10mm,钢梁每顶升12mm时,及时在钢垫块上增加10mm的钢垫板,然后回压卸载,当两端的钢梁各顶升了10mm后,在进行下一轮次的顶升。当两侧钢梁累计顶升高度达到30mm时,将3块10mm的垫板换成1块20mm和1块10mm垫板。当两侧钢梁累计顶升高度达到40mm时,将1块20mm的垫板和2块10mm垫板换成1块30mm和1块10mm垫板;当两侧钢梁累计顶升高度达到60mm时,将1块30mm的垫板和3块10mm垫板换成1块30mm、1块20mm垫板和1块10mm垫板;按照上述步骤直至完成两端钢梁顶升199mm,满足设计要求。顶升到位后,首先拆除钢垫块,然后千斤顶回落,将钢混叠合梁落与桥墩上,最后千斤顶回收拆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大跨径钢混叠合梁顶升的临时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混凝土基础、钢管立柱、分配梁、顶升装置和调整支撑装置,所述钢管立柱竖直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基础顶部四角位置,所述分配梁水平设于钢管立柱顶部,所述顶升装置沿分配梁的顶部一侧设置,对钢混叠合梁进行顶升,所述调整支撑装置设于分配梁的中心位置,对钢混叠合梁进行支撑。/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大跨径钢混叠合梁顶升的临时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混凝土基础、钢管立柱、分配梁、顶升装置和调整支撑装置,所述钢管立柱竖直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基础顶部四角位置,所述分配梁水平设于钢管立柱顶部,所述顶升装置沿分配梁的顶部一侧设置,对钢混叠合梁进行顶升,所述调整支撑装置设于分配梁的中心位置,对钢混叠合梁进行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跨径钢混叠合梁顶升的临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装置为液压千斤顶,液压千斤顶顶端和底端均设有钢垫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大跨径钢混叠合梁顶升的临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支撑装置为钢垫块,根据钢混叠合梁顶升高度调整钢垫块的叠加数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丰盛李灶宝杨英明孙高辉杨波张国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科工集团装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