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坩埚底部变径段编织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2718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坩埚底部变径段编织辅助装置,包括上三角固定架,上三角固定架的下方设有下三角固定架,上三角固定架和下三角固定架之间设有固定横梁,在上三角固定架上设有上伸缩杆,在上伸缩杆上设有若干小收紧圈,在上伸缩杆的端部固定有大收紧圈,大收紧圈与上伸缩杆固定连接,小收紧圈与上伸缩杆之间设有短延伸杆,下三角固定架上设有下伸缩杆,小收紧圈与下伸缩杆之间通过短延伸杆固定连接;通过固定横梁将上三角固定架和下三角固定架固定在编织机上,在各收紧圈的逐步收紧过程中,坩埚变径段的编织效果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坩埚编织层与模具的贴合更加紧密,有效的提高了碳纤维坩埚的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碳纤维坩埚底部变径段编织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碳纤维坩埚编织辅助工具领域,具体是碳纤维坩埚底部变径段编织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碳纤维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特种纤维。具有耐高温、抗摩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特性外形呈纤维状、柔软、可加工成各种坩埚编织层,由于其石墨微晶结构沿纤维轴择优取向,因此沿纤维轴方向有很高的强度和模量。由于碳纤维拥有极高的材质特性,因此碳纤维制品的强度大,硬度高,远超过同体积同重量的金属材质。因此,碳纤维制品在航空、航海、军工等高科技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碳纤维的密度小,因此比强度和比模量高。在碳纤维编织机进行编织的时候,采用的原材料为碳纤维线,由于碳纤维沿纤维轴择优取向,所以在碳纤维轴线方向的强度较高,坩埚的筒身一般为直筒状,但临近坩埚底部的位置时,坩埚直径会逐渐变小直至收拢,采用碳纤维制造的坩埚各方面的性能均较好,深受用户喜爱。现有技术中对于碳纤维坩埚的制造,通常都是在模具上多层的覆盖进行坩埚的成型,在每层覆盖时采用振动片对碳纤维材料进行压紧,而后成型成为成品碳纤维坩埚,而由于坩埚的筒身一般为直筒状,但临近坩埚底部的位置时,坩埚直径会逐渐变小直至收拢,所以模具也有直筒段和变径段两段,在变径段的编织制造过程中,碳纤维线会沿着既有的直筒的延伸方向运动进行编织,在正常编织中很难继续贴合模具进行编织,这样不能得到所需要的产品,对生产厂家来讲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如何在采用碳纤维编织坩埚时,在直筒段的生产完成后能够顺利的贴合模具以完成对变径段的编织并保障编织的质量,便成为碳纤维坩埚编织辅助工具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在采用碳纤维编织坩埚时,变径段的编制过程中碳纤维材料由于直筒段的牵拉不能有效的贴合模具导致碳纤维坩埚成型质量不好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坩埚底部变径段编织辅助装置,通过对坩埚底部的变径段位置的逐步收紧来控制碳纤维线更容易贴合模具,有效的提高了碳纤维坩埚的成型质量。本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碳纤维坩埚底部变径段编织辅助装置,包括上三角固定架,所述上三角固定架的下方设有下三角固定架,上三角固定架和下三角固定架之间设有固定横梁,所述上三角固定架和下三角固定架之间通过固定横梁固定连接,在上三角固定架上设有上伸缩杆,在上伸缩杆上沿上伸缩杆的伸缩方向依次设有若干能够打开和收拢的小收紧圈,在上伸缩杆远离上三角固定架的端部固定有大收紧圈,若干的小收紧圈从上三角固定架到大收紧圈由小到大排列,各小收紧圈互相平行并与大收紧圈平行,所述大收紧圈与上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小收紧圈与上伸缩杆之间设有能够伸缩的短延伸杆,小收紧圈与上伸缩杆之间通过短延伸杆固定连接,所述下三角固定架上设有下伸缩杆,下伸缩杆远离下三角固定架的端部与大收紧圈固定连接,所述小收紧圈与下伸缩杆之间也设有短延伸杆,小收紧圈与下伸缩杆之间通过短延伸杆固定连接。现有技术中,在采用碳纤维材料编织坩埚时由于需要编制直筒段和变径段,在编织变径段时由于碳纤维线存在向外的牵拉力,虽然有振动环的振动将碳纤维线压制尽量与模具贴合,但由于没有束缚,坩埚编织层向外扩张的趋势并不能完全被消除,这样还是会导致变径段的编织坩埚编织层不能完全有效的与模具相贴合,在与模具贴合不紧密的基础上,坩埚便不能有效的成型,导致产品功能不能有效的实现,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工作人员通常会人工操作对变径段的编织层进行收紧操作,具体操作方式为采用手动压紧的方式进行收紧,这种收紧的方式效果较差,效率较低;本技术中通过大收紧圈和若干由大到小依次分布的小收紧圈,逐步将坩埚编织层收紧,抵消掉其向外扩张的趋势,本技术中的小收紧圈是能够打开和收拢的,在不需要收紧到相应的程度的基础上,后序的直径较小的小收紧圈处于打开状态,打开状态的小收紧圈不会对坩埚编织层形成限制,并且在短延伸杆的伸缩作用下能够使得小收紧圈不会影响前序的大收紧圈或是较大的小收紧圈对坩埚编织层的收紧作用,所述上伸缩杆和下伸缩杆同步进行收缩,通过上伸缩杆和下伸缩杆的伸缩调节相应的收紧圈到与模具相邻的位置并起到收紧坩埚编织层的作用,上三角固定架和下三角固定架通过三角支撑结构稳定的将上伸缩杆和下伸缩杆支撑住,并且通过固定横梁将上三角固定架和下三角固定架固定在编织机上,使得本技术能够固定稳定并保持各收紧圈的位置稳定,在各收紧圈的逐步收紧过程中,坩埚变径段的编织效果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坩埚编织层与模具的贴合更加紧密,通过对坩埚底部的变径段位置的逐步收紧来控制碳纤维线更容易贴合模具,有效的提高了碳纤维坩埚的成型质量。进一步的,所述大收紧圈包括大圈体,所述大圈体为圆环,且大圈体的内径大小小于坩埚直筒段外径大小,大圈体的外径大小大于坩埚直筒段外径大小,所述大圈体的内环面上均匀的设有若干大内嵌辊,所述大内嵌辊部分嵌入大圈体的内环面中,大内嵌辊与大圈体固定连接。本技术中的大收紧圈不能进行打开和收拢,大圈体的内径大小小于坩埚直筒段外径大小,大圈体的外径大小大于坩埚直筒段外径大小,所以大圈体能够有效的完成将编织中的坩埚的直筒段到变径段的过渡,所述大内嵌辊部分露出内环面,能够有效的辅助收紧坩埚的变径段,通过大内嵌辊的滚动将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有效的避免收紧过程中对碳纤维表面的损坏。进一步的,所述大内嵌辊包括内嵌轴,所述内嵌轴嵌入大圈体的内环面内并与大圈体固定连接,所述内嵌轴的端面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内嵌轴的端面固定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辊轮,连接杆与辊轮的端面固定,辊轮能够绕自身端面中心自由转动。本技术中的大内嵌辊通过内嵌轴的嵌入使得整体的固定较为稳定,在连接杆的支撑下,辊轮能够有效的自由转动,使得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更为顺利。进一步的,所述小收紧圈包括各分圈体,各分圈体分为第一分圈体、第二分圈体、第三分圈体和第四分圈体,所述各分圈体能够拼接为完整的圆环,并且第一分圈体、第二分圈体、第三分圈体和第四分圈体以小收紧圈的中心为对称中心对称均匀分布,以小收紧圈中心为原点构建正交直角坐标系,位于第一象限的为第一分圈体,位于第四象限的为第二分圈体,位于第三象限的为第三分圈体,位于第二象限的为第四分圈体,所述第一分圈体和第四分圈体铰接并在铰接处与短延伸杆固定连接,第二分圈体与第三分圈体铰接并在铰接处与短延伸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分圈体和第二分圈体的接触处设有能够连接固定第一分圈体和第二分圈体的连圈锁,所述第三分圈体和第四分圈体的接触处设有能够连接固定第三分圈体和第四分圈体的连圈锁,所述各分圈体的内环面设有若干小内嵌辊,所述小内嵌辊部分嵌入分圈体的内环面并且分布均匀,所述小内嵌辊与各分圈体的内环面固定连接并且错开各分圈体的边缘设置。本技术中的第一分圈体、第二分圈体、第三分圈体和第四分圈体相互独立,由于第一分圈体和第四分圈体铰接,第二分圈体与第三分圈体铰接,在还未使用相应的小收紧圈时,由于该小收紧圈的各分圈体均能够绕铰接处转动,使得第一分圈体和第四分圈体以及第二分圈体与第三分圈体之间能够绕铰接处呈翼型展开,在需要使用该小收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碳纤维坩埚底部变径段编织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三角固定架(1),所述上三角固定架(1)的下方设有下三角固定架(10),上三角固定架(1)和下三角固定架(10)之间设有固定横梁(11),所述上三角固定架(1)和下三角固定架(10)之间通过固定横梁(11)固定连接,在上三角固定架(1)上设有上伸缩杆(2),在上伸缩杆(2)上沿上伸缩杆(2)的伸缩方向依次设有若干能够打开和收拢的小收紧圈,在上伸缩杆(2)远离上三角固定架(1)的端部固定有大收紧圈(5),若干的小收紧圈从上三角固定架(1)到大收紧圈(5)由小到大排列,各小收紧圈互相平行并与大收紧圈(5)平行,所述大收紧圈(5)与上伸缩杆(2)固定连接,所述小收紧圈与上伸缩杆(2)之间设有能够伸缩的短延伸杆(3),小收紧圈与上伸缩杆(2)之间通过短延伸杆(3)固定连接,所述下三角固定架(10)上设有下伸缩杆(9),下伸缩杆(9)远离下三角固定架(10)的端部与大收紧圈(5)固定连接,所述小收紧圈与下伸缩杆(9)之间也设有短延伸杆(3),小收紧圈与下伸缩杆(9)之间通过短延伸杆(3)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碳纤维坩埚底部变径段编织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三角固定架(1),所述上三角固定架(1)的下方设有下三角固定架(10),上三角固定架(1)和下三角固定架(10)之间设有固定横梁(11),所述上三角固定架(1)和下三角固定架(10)之间通过固定横梁(11)固定连接,在上三角固定架(1)上设有上伸缩杆(2),在上伸缩杆(2)上沿上伸缩杆(2)的伸缩方向依次设有若干能够打开和收拢的小收紧圈,在上伸缩杆(2)远离上三角固定架(1)的端部固定有大收紧圈(5),若干的小收紧圈从上三角固定架(1)到大收紧圈(5)由小到大排列,各小收紧圈互相平行并与大收紧圈(5)平行,所述大收紧圈(5)与上伸缩杆(2)固定连接,所述小收紧圈与上伸缩杆(2)之间设有能够伸缩的短延伸杆(3),小收紧圈与上伸缩杆(2)之间通过短延伸杆(3)固定连接,所述下三角固定架(10)上设有下伸缩杆(9),下伸缩杆(9)远离下三角固定架(10)的端部与大收紧圈(5)固定连接,所述小收紧圈与下伸缩杆(9)之间也设有短延伸杆(3),小收紧圈与下伸缩杆(9)之间通过短延伸杆(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坩埚底部变径段编织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收紧圈(5)包括大圈体(51),所述大圈体(51)为圆环,且大圈体(51)的内径大小小于坩埚直筒段外径大小,大圈体(51)的外径大小大于坩埚直筒段外径大小,所述大圈体(51)的内环面上均匀的设有若干大内嵌辊(52),所述大内嵌辊(52)部分嵌入大圈体(51)的内环面中,大内嵌辊(52)与大圈体(5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纤维坩埚底部变径段编织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内嵌辊(52)包括内嵌轴(523),所述内嵌轴(523)嵌入大圈体(51)的内环面内并与大圈体(51)固定连接,所述内嵌轴(523)的端面设有连接杆(522),连接杆(522)的一端与内嵌轴(523)的端面固定连接,连接杆(522)的另一端设有辊轮(521),连接杆(522)与辊轮(521)的端面固定,辊轮(521)能够绕自身端面中心自由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坩埚底部变径段编织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收紧圈包括各分圈体,各分圈体分为第一分圈体(61)、第二分圈体(62)、第三分圈体(63)和第四分圈体(64),所述各分圈体能够拼接为完整的圆环,并且第一分圈体(61)、第二分圈体(62)、第三分圈体(63)和第四分圈体(64)以小收紧圈的中心为对称中心对称均匀分布,以小收紧圈中心为原点构建正交直角坐标系,位于第一象限的为第一分圈体(61),位于第四象限的为第二分圈体(62),位于第三象限的为第三分圈体(63),位于第二象限的为第四分圈体(64),所述第一分圈体(61)和第四分圈体(64)铰接并在铰接处与短延伸杆(3)固定连接,第二分圈体(62)与第三分圈体(63)铰接并在铰接处与短延伸杆(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分圈体(61)和第二分圈体(62)的接触处设有能够连接固定第一分圈体(61)和第二分圈体(62)的连圈锁(65),所述第三分圈体(63)和第四分圈体(64)的接触处设有能够连接固定第三分圈体(63)和第四分圈体(64)的连圈锁(65),所述各分圈体的内环面设有若干小内嵌辊(66),所述小内嵌辊(66)部分嵌入分圈体的内环面并且分布均匀,所述小内嵌辊(66)与各分圈体的内环面固定连接并且错开各分圈体的边缘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志东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京兆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