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保险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2378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保险杠结构。该车辆用保险杠结构具备保险杠吸能件、保险杠加强件、及背板,保险杠吸能件具有向车辆前侧延伸的上板部和下板部,背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具有上侧曲折部和下侧曲折部,在保险杠加强件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形成有端部的前表面向车辆后侧后退规定尺寸的上端薄壁部和下端薄壁部,背板的上侧曲折部与上板部的上法兰部相叠合地接合并与上端薄壁部相抵接;背板的下侧曲折部与下板部的下法兰部相叠合地接合并与下端薄壁部相抵接。基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述结构,既能确保具有足够高的撞击能量吸收性能,又能使车辆整体的长度尺寸缩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保险杠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保险杠结构。
技术介绍
通常,车辆用保险杠结构如图3及图4所示那样,具备保险杠吸能件81、保险杠加强件82、及背板83。保险杠吸能件81在受到来自前方的撞击力作用时溃缩变形,从而吸收撞击负荷。保险杠加强件82配置在保险杠吸能件81的后侧,支撑着该保险杠吸能件81,并在受到撞击力作用时托住保险杠吸能件81。背板83用于将保险杠吸能件81固定连接在保险杠加强件82上。在背板83的主体部831的上端及下端,分别形成有向前方翘起的翘出部832和翘出部833。在保险杠吸能件81的上板部811的后端部及下板部812的后端部,分别形成有上法兰部813和下法兰部814。保险杠吸能件81的上板部811的上法兰部813及下板部812的下法兰部814分别与背板83的上端的翘出部832及背板83的下端的翘出部833相接合。更具体而言,背板83的上端的翘出部832与保险杠吸能件81的上法兰部813相叠合;背板83的下端的翘出部833与保险杠吸能件81的下法兰部814相叠合,分别固定在上法兰部813、下法兰部814上的销钉84、销钉85插在背板83的翘出部832的通孔834、翘出部833的通孔835中,销钉84、销钉85突出到通孔834、通孔835外侧的部分被砸扁,从而,背板83与保险杠吸能件81的上法兰部813和下法兰部814固定连接(铆接)。另外,背板83的主体部831叠合在保险杠加强件82的前表面上,两者通过钉子86而接合在一起。然而,具有上述结构的现有技术的车辆用保险杠结构中,为了确保具有足够高的撞击能量吸收性能,需要保险杠吸能件81在车长方向上具有足够的长度尺寸,因而,采用上述车辆用保险杠结构的情况下,车辆整体的长度尺寸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确保具有足够高的撞击能量吸收性能,又能使车辆整体的长度尺寸缩短的车辆用保险杠结构。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保险杠结构,该车辆用保险杠结构具备保险杠吸能件、配置在所述保险杠吸能件的后侧并支撑着该保险杠吸能件的保险杠加强件、及配置在所述保险杠吸能件与所述保险杠加强件之间的背板,所述保险杠吸能件具有向车辆前侧延伸的上板部和下板部,在所述上板部的后端形成有向上方延伸的上法兰部,在所述下板部的后端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下法兰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被构成为,上端形成有向车辆后侧延伸后向上方延伸的上侧曲折部;下端形成有向车辆后侧延伸后向下方延伸的下侧曲折部,在所述保险杠加强件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形成有端部的前表面向车辆后侧后退规定尺寸的上端薄壁部和下端薄壁部,所述保险杠吸能件的上板部的上法兰部与所述背板的上侧曲折部相叠合地接合;所述保险杠吸能件的下板部的下法兰部与所述背板的下侧曲折部相叠合地接合,所述背板的上侧曲折部抵接着所述保险杠加强件的上端薄壁部的前表面;所述背板的下侧曲折部抵接着所述保险杠加强件的下端薄壁部的前表面。本技术的上述车辆用保险杠结构的优点在于,由于在保险杠加强件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形成有端部的前表面向车辆后侧后退规定尺寸的上端薄壁部和下端薄壁部,且保险杠吸能件的上板部的上法兰部与背板的向车辆后侧延伸的上侧曲折部相叠合地接合、该上侧曲折部抵接着保险杠加强件的向车辆后侧后退的上端薄壁部;保险杠吸能件的下板部的下法兰部与背板的向车辆后侧延伸的下侧曲折部相叠合地接合、该下侧曲折部抵接着保险杠加强件的向车辆后侧后退的下端薄壁部,因而,相对于保险杠加强件的主体部的前表面,保险杠吸能件的上板部和下板部向车辆前侧延伸的长度缩短,缩短的尺寸至少相当于保险杠加强件的上端薄壁部和下端薄壁部向车辆后侧后退的尺寸,从而,采用本技术的车辆用保险杠结构的情况下,车辆整体的长度尺寸缩短。同时,由于保险杠吸能件的上板部和下板部本身的长度并未缩短,因而,在保险杠吸能件的前端受到来自前方的撞击力作用时,上板部和下板部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保险杠吸能件的上板部及下板部一样,会朝车辆后侧折叠式地溃缩而吸收撞击负荷,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溃缩距离与上述现有技术的相同,因而,基于本技术的车辆用保险杠结构,能确保具有足够高的撞击能量吸收性能。另外,本技术的上述车辆用保险杠结构中,较佳为,所述保险杠吸能件被构成为,所述上板部与所述下板部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朝着车辆前侧逐渐减小。基于该结构,保险杠吸能件的上板部及下板部能稳定地折叠式地溃缩,从而能有效地吸收撞击负荷。另外,本技术的上述车辆用保险杠结构中,较佳为,所述保险杠吸能件的上法兰部及下法兰部分别与所述背板的上侧曲折部及下侧曲折部固定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保险杠结构的截面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车辆用保险杠结构受到撞击力作用后的状态的示意。图3是表示现有技术的车辆用保险杠结构的截面图。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车辆用保险杠结构受到撞击力作用后的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保险杠结构进行说明。以下说明的附图中,箭头Fr表示车辆前侧,箭头Up表示上方。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保险杠结构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保险杠结构包括保险杠吸能件1、保险杠加强件2、及背板3。图2是表示保险杠吸能件1受到撞击力作用后的状态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保险杠吸能件1受到来自前方的撞击力的作用时溃缩,从而能吸收撞击负荷。保险杠加强件2配置在保险杠吸能件1的后侧,支撑着该保险杠吸能件1,当保险杠吸能件1受到撞击力作用而溃缩时托住该保险杠吸能件1。背板3配置在保险杠吸能件1与保险杠加强件2之间,用于将保险杠吸能件1固定连接在保险杠加强件2上。另外,在保险杠吸能件1的前方还配置有保险杠盖板(未图示)。更具体而言,保险杠吸能件1具有上板部11、下板部12、及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板部11、下板部12连接的前板部13。在前板部13受到来自前方的撞击力作用时,上板部11和下板部12朝着车辆后侧折叠式地溃缩。上板部11被构成为,从前板部13的上端朝着车辆后侧延伸的同时向上方倾斜(按两个不同的倾斜度);下板部12被构成为与上板部11上下对称的形状,即,从前板部13的下端朝着车辆后侧延伸的同时向下方倾斜(按两个不同的倾斜度)。换言之,上板部11和下板部12从后端向车辆前侧延伸,且上板部11与下板部12之间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朝着车辆前侧逐渐减小。在上板部11的后端部,形成有向上方延伸出的上法兰部14。在下板部12的后端部,形成有向下方延伸出的下法兰部15。保险杠加强件2被构成为,侧视为矩形,且在车高方向上的长度尺寸远大于在车长方向上的厚度尺寸。即,保险杠加强件2被构成为,侧视为长条形。背板3具有主体部31、上侧曲折部32、及下侧曲折部33。上侧曲折部32被构成为在主体部31的上部先向车辆后侧曲折并延伸后再向上方曲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保险杠结构,具备保险杠吸能件、配置在所述保险杠吸能件的后侧并支撑着该保险杠吸能件的保险杠加强件、及配置在所述保险杠吸能件与所述保险杠加强件之间的背板,所述保险杠吸能件具有向车辆前侧延伸的上板部和下板部,在所述上板部的后端形成有向上方延伸的上法兰部,在所述下板部的后端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下法兰部,其特征在于:/n所述背板被构成为,上端形成有向车辆后侧延伸后向上方延伸的上侧曲折部;下端形成有向车辆后侧延伸后向下方延伸的下侧曲折部,/n在所述保险杠加强件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形成有端部的前表面向车辆后侧后退规定尺寸的上端薄壁部和下端薄壁部,/n所述保险杠吸能件的上板部的上法兰部与所述背板的上侧曲折部相叠合地接合;所述保险杠吸能件的下板部的下法兰部与所述背板的下侧曲折部相叠合地接合,/n所述背板的上侧曲折部抵接着所述保险杠加强件的上端薄壁部的前表面;所述背板的下侧曲折部抵接着所述保险杠加强件的下端薄壁部的前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用保险杠结构,具备保险杠吸能件、配置在所述保险杠吸能件的后侧并支撑着该保险杠吸能件的保险杠加强件、及配置在所述保险杠吸能件与所述保险杠加强件之间的背板,所述保险杠吸能件具有向车辆前侧延伸的上板部和下板部,在所述上板部的后端形成有向上方延伸的上法兰部,在所述下板部的后端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下法兰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板被构成为,上端形成有向车辆后侧延伸后向上方延伸的上侧曲折部;下端形成有向车辆后侧延伸后向下方延伸的下侧曲折部,
在所述保险杠加强件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形成有端部的前表面向车辆后侧后退规定尺寸的上端薄壁部和下端薄壁部,
所述保险杠吸能件的上板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田宗太郎川口靖中森贵俊谷内宏行伊藤雄佑森津圭太梅田尚幸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