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U发泡实心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2348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U发泡实心轮胎,包括PU发泡轮圈,还包括橡胶骨架,所述橡胶骨架为环状结构,所述橡胶骨架嵌于所述PU发泡轮圈内并纵贯所述PU发泡轮圈的内侧表面与外侧表面。采用PU发泡轮圈与橡胶骨架配合的方式,以橡胶骨架为支撑克服PU发泡轮圈受力形变较明显的缺点,同时橡胶骨架纵贯PU发泡轮圈的内侧表面与外侧表面,能够提供更好的支撑作用,以及橡胶骨架在PU发泡轮圈外侧表面一侧起到更好的耐磨性和抗湿滑性,同时PU发泡轮圈材质较轻,PU发泡轮圈与橡胶骨架配合的方式较好的解决的橡胶实心轮笨重的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U发泡实心轮胎
本技术涉及实心轮胎,尤其涉及一种PU发泡实心轮胎。
技术介绍
实心轮胎具有防爆防扎,不需要进行充气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婴儿车、儿童滑板车、老年代步车、农用机械和医疗器械上。常见的实心轮胎有橡胶实心轮、PU发泡实心轮,其中橡胶实心轮耐磨但笨重减震差,而PU发泡实心轮虽轻巧但受力形变较明显,且耐磨性和抗湿滑性差,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对实心轮胎的上述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实心轮胎中橡胶实心轮笨重减震差,PU发泡实心轮受力形变较明显,且耐磨性和抗湿滑性差等缺陷,提供了新的一种PU发泡实心轮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PU发泡实心轮胎,包括PU发泡轮圈,还包括橡胶骨架,所述橡胶骨架为环状结构,所述橡胶骨架嵌于所述PU发泡轮圈内并纵贯所述PU发泡轮圈的内侧表面与外侧表面。采用PU发泡轮圈与橡胶骨架配合的方式,以橡胶骨架为支撑克服PU发泡轮圈受力形变较明显的缺点,同时橡胶骨架纵贯PU发泡轮圈的内侧表面与外侧表面,能够提供更好的支撑作用,以及橡胶骨架在PU发泡轮圈外侧表面一侧起到更好的耐磨性和抗湿滑性,同时PU发泡轮圈材质较轻,PU发泡轮圈与橡胶骨架配合的方式较好的解决的橡胶实心轮笨重的缺点。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PU发泡实心轮胎,所述橡胶骨架包括支撑外圈、支撑内圈、若干支撑筋,所述支撑外圈与所述PU发泡轮圈的外侧连接,所述支撑内圈与所述PU发泡轮圈的内侧连接,所述支撑筋连接所述支撑外圈、支撑内圈且支撑筋的截面呈“工”字型。支撑外圈作用于PU发泡轮圈的外侧,能够提供更好的耐磨性和抗湿滑性,支撑内圈作用于PU发泡轮圈的内侧,实际与轮毂接触,能够使本技术与轮毂连接更为紧密,同时支撑筋连接支撑外圈与支撑内圈,起到更好地支撑作用,且“工”字型的结构更大程度上增加了支撑效果,解决了传统PU发泡轮圈受力形变较明显的缺点。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PU发泡实心轮胎,所述支撑外圈、支撑内圈以及各个支撑筋之间形成若干个空腔。设置若干个空腔,一方面能够很好的减轻本技术的重量,另一方面使橡胶骨架能够具有一定的弯折空间,提升了本技术的减震性,并且在浇注过程中,液态的浇注原料能够填充到空腔中,在液态的浇注原料充分混合后固化形成PU发泡轮圈嵌于空腔中更好的提升橡胶骨架与PU发泡轮圈的一体性。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PU发泡实心轮胎,所述支撑筋上设有贯穿左右两侧的通孔。液态的浇注原料能够填充到通孔中,在液态的浇注原料充分混合后固化形成PU发泡轮圈嵌于通孔中更好的提升橡胶骨架与PU发泡轮圈的一体性。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PU发泡实心轮胎,所述支撑外圈的外侧表面设有防滑花纹。在支撑外圈的外侧表面设有防滑花纹,能够进一步提升本技术的抗湿滑性。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PU发泡实心轮胎,所述橡胶骨架的左右两侧设有凹槽。凹槽能够有效的增加橡胶骨架表面与PU发泡轮圈的接触面积,从而更好地提升两者的契合度。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PU发泡实心轮胎,所述PU发泡轮圈通过离心模具成型。使用离心模具浇注本技术,能够使液态浇注原料在固化之前与橡胶骨架充分接触,从而增强两者的粘合程度。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PU发泡实心轮胎,所述离心模具包括离心上模、离心下模、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于所述离心下模上,所述固定座上平面边角位置设有凸棱,所述离心上模与离心下模为中空结构,所述离心上模与离心下模闭合形成轮胎模腔,所述橡胶骨架设于所述轮胎模腔内并通过所述凸棱固定。设置离心上模、离心下模、固定座、凸棱,离心上模与离心下模配合形成的轮胎模腔为液态浇注原料混合提供场所,固定座上的凸棱用于固定橡胶骨架,使橡胶骨架在离心过程中能够保持在固定位置。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PU发泡实心轮胎,所述支撑内圈内表面设有环形沟槽和进料口,所述的环形沟槽深度t为3-6毫米,所述环形沟槽与所述凸棱相适配,所述的进料口位于环形沟槽内并与空腔连通。设置环形沟槽并与凸棱适配,使橡胶骨架能够更稳定的固定在固定座上,设置进料口连通空腔,使液态浇注原料在离心过程中充分填充空腔,促使橡胶骨架与PU发泡轮圈更好地粘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中橡胶骨架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中离心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4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PU发泡实心轮胎,包括PU发泡轮圈1,还包括橡胶骨架2,所述橡胶骨架2为环状结构,所述橡胶骨架2嵌于所述PU发泡轮圈1内并纵贯所述PU发泡轮圈1的内侧表面与外侧表面。本技术在安装使用过程中,橡胶骨架2的位于PU发泡轮圈1内侧表面一端与轮毂接触,橡胶骨架2的位于PU发泡轮圈1外侧表面一端与地面接触,本技术受到挤压时,橡胶骨架2的位于PU发泡轮圈1外侧表面在外力作用下形变,并挤压PU发泡轮圈1,橡胶骨架2与PU发泡轮圈1相互支持减小形变量。作为优选,所述橡胶骨架2包括支撑外圈21、支撑内圈22、若干支撑筋23,所述支撑外圈21与所述PU发泡轮圈1的外侧连接,所述支撑内圈22与所述PU发泡轮圈1的内侧连接,所述支撑筋23连接所述支撑外圈21、支撑内圈22且支撑筋23的截面呈“工”字型。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外圈21、支撑内圈22以及各个支撑筋23之间形成若干个空腔3。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筋23上设有贯穿左右两侧的通孔231。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外圈21的外侧表面设有防滑花纹。作为优选,所述橡胶骨架2的左右两侧设有凹槽24。作为优选,所述PU发泡轮圈1通过离心模具4成型。作为优选,所述离心模具4包括离心上模41、离心下模42、固定座43,所述固定座43设于所述离心下模42上,所述固定座43上平面边角位置设有凸棱431,所述离心上模41与离心下模42为中空结构,所述离心上模41与离心下模42闭合形成轮胎模腔44,所述橡胶骨架2设于所述轮胎模腔44内并通过所述凸棱431固定。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内圈22内表面设有环形沟槽221和进料口222,所述的环形沟槽221深度t为3-6毫米,所述环形沟槽221与所述凸棱431相适配,所述的进料口222位于环形沟槽221内并与空腔3连通。更具体的,在浇注过程中,首先将橡胶骨架2安装在固定座43使环形沟槽221与凸棱431相固定,然后将离心上模41向下运动并与离心下模42闭合,在完全闭合后形成轮胎模腔44,向轮胎模腔44内填充液态的浇注原料,液态的浇注原料在离心模具4的离心过程中通过分布在橡胶骨架2内的进料口222进入轮胎模腔调44,充分混合后固化形成PU发泡轮圈1与橡胶骨架2粘接。其中,在混合固化过程中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U发泡实心轮胎,包括PU发泡轮圈(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橡胶骨架(2),所述橡胶骨架(2)为环状结构,所述橡胶骨架(2)嵌于所述PU发泡轮圈(1)内并纵贯所述PU发泡轮圈(1)的内侧表面与外侧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U发泡实心轮胎,包括PU发泡轮圈(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橡胶骨架(2),所述橡胶骨架(2)为环状结构,所述橡胶骨架(2)嵌于所述PU发泡轮圈(1)内并纵贯所述PU发泡轮圈(1)的内侧表面与外侧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U发泡实心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骨架(2)包括支撑外圈(21)、支撑内圈(22)、若干支撑筋(23),所述支撑外圈(21)与所述PU发泡轮圈(1)的外侧连接,所述支撑内圈(22)与所述PU发泡轮圈(1)的内侧连接,所述支撑筋(23)连接所述支撑外圈(21)、支撑内圈(22)且支撑筋(23)的截面呈“工”字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U发泡实心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外圈(21)、支撑内圈(22)以及各个支撑筋(23)之间形成若干个空腔(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U发泡实心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23)上设有贯穿左右两侧的通孔(23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U发泡实心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外圈(21)的外侧表面设有防滑花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飞翔
申请(专利权)人:凯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