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凹版印刷的印刷刀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2309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凹版印刷的印刷刀架装置,包括压印辊和印刷纸,所述压印辊的外壁相接有凹版印刷辊,所述压印辊将印刷纸送往压印辊和凹版印刷辊的相接处,所述凹版印刷辊的下方设置有墨斗,所述墨斗内装有油墨,所述凹版印刷辊的底部浸没在油墨中,所述凹版印刷辊的左侧设有刀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底壁设置成弧形的刮墨刀片和导墨杆可以有效将刮除的油墨引导流回墨斗内,即避免了刀架的污染,又有效减少了油墨的浪费,同时由伺服电机带动的调整装置可以对刀架的位置进行精确的调整,进而保证刮墨刀片良好的刮墨效果,延长刮墨刀片的使用寿命,辅撑杆对移动杆有辅助支撑的作用,可以避免因长时间使用造成移动杆偏移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凹版印刷的印刷刀架装置
本技术涉及凹版印刷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凹版印刷的印刷刀架装置。
技术介绍
凹版印刷是四大印刷方式的其中一种,是一种直接的印刷方法,其凹版凹坑中所含的油墨直接压印到印刷纸上,所印画面的浓淡层次是由凹坑的大小及深浅决定的,如果凹坑较深,则含的油墨较多,压印后印刷纸上留下的墨层就较厚;相反如果凹坑较浅,则含的油墨量就较少,压印后印刷纸上留下的墨层就较薄;凹版印刷的印版是由一个个与原稿图文相对应的凹坑与印版的表面所组成的,印刷时,油墨被充填到凹坑内,印版表面的油墨用刮墨刀刮除,印版与印刷纸之间有一定的压力接触,从而将凹坑内的油墨转移到印刷纸上,完成印刷;凹版印刷作为印刷工艺的一种,以其印制品墨层厚实,颜色鲜艳、饱和度高、印版耐印率高、印品质量稳定、印刷速度快等优点在印刷包装及图文出版领域内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凹版印刷同样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在现有的凹版印刷过程中,凹印版由于在制版工艺过程中有时会产生表面抛光不平整或是锐物将镀铬表面碰伤形成小凹口的情况,造成凹印版非图文部分也着墨,并在印刷纸上形成小污点,从而影响图文的转移。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号CN205202425U公开了一种基于凹版印刷的印刷刀架装置,包括了:刀架、刮墨刀片、支架、滑轨、气嘴、气泵、气管和调节阀;其墨斗中盛有油墨,凹版印刷辊底部浸没在油墨中,压印辊将印刷纸送往压印辊和凹版印刷辊的相接处;其凹版印刷辊左侧设有刀架,刀架前端设有刮墨刀片;其刀架上方设有滑轨,通过支架固定,气管穿过刀架和滑轨相接;其气管上方设有气嘴,下方和气泵相连,调节阀设在气管和气泵相接处。现有的印刷刀架装置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由于刮墨刀片是平行设置,刮墨刀片在对印版表面的油墨刮除后,油墨会沿着刀片流向刀架,不仅会污染刀架,也造成了油墨的浪费,而且手动微调刀架无法保证刮墨的精准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基于凹版印刷的印刷刀架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凹版印刷的印刷刀架装置,包括压印辊和印刷纸,所述压印辊的外壁相接有凹版印刷辊,所述压印辊将印刷纸送往压印辊和凹版印刷辊的相接处,所述凹版印刷辊的下方设置有墨斗,所述墨斗内装有油墨,所述凹版印刷辊的底部浸没在油墨中,所述凹版印刷辊的左侧设有刀架,所述刀架靠近凹版印刷辊的一端设有刮墨刀片,所述刀架的底壁固定连接有导墨杆,所述导墨杆一直延伸至墨斗内,所述刀架远离凹版印刷辊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下方设置有底座,所述移动杆滑动于底座内。优选地,所述刮墨刀片的底壁设置为弧形,所述刮墨刀片的弧形底壁的底端与导墨杆的端部相连。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后侧壁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圆轴,所述圆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齿轮。优选地,所述底座内滑动连接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轮板,所述移动杆位于底座内的一端与齿轮板的顶壁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移动杆远离凹版印刷辊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远离滑槽内顶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球。优选地,所述底座的顶壁转动连接有辅撑杆,所述辅撑杆远离底座的一端与滑球固定连接。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基于凹版印刷的印刷刀架装置的优点在于:1、通过底壁设置成弧形的刮墨刀片和导墨杆可以有效将刮除的油墨引导流回墨斗内,即避免了刀架的污染,又有效减少了油墨的浪费;2、由伺服电机带动的调整装置可以对刀架的位置进行精确的调整,进而保证刮墨刀片良好的刮墨效果,延长刮墨刀片的使用寿命;3、辅撑杆对移动杆有辅助支撑的作用,可以避免因长时间使用造成移动杆偏移的情况发生;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底壁设置成弧形的刮墨刀片和导墨杆可以有效将刮除的油墨引导流回墨斗内,即避免了刀架的污染,又有效减少了油墨的浪费,同时由伺服电机带动的调整装置可以对刀架的位置进行精确的调整,进而保证刮墨刀片良好的刮墨效果,延长刮墨刀片的使用寿命,辅撑杆对移动杆有辅助支撑的作用,可以避免因长时间使用造成移动杆偏移的情况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凹版印刷的印刷刀架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凹版印刷的印刷刀架装置底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凹版印刷的印刷刀架装置滑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凹版印刷的印刷刀架装置部分结构的侧视图。图中:1压印辊、2凹版印刷辊、3印刷纸、4墨斗、5导墨杆、6底座、7辅撑杆、8移动杆、9刀架、10刮墨刀片、11齿轮板、12齿轮、13伺服电机、14圆轴、15滑球、16压缩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基于凹版印刷的印刷刀架装置,包括压印辊1和印刷纸3,压印辊1的外壁相接有凹版印刷辊2,压印辊1将印刷纸3送往压印辊1和凹版印刷辊2的相接处,凹版印刷辊2的下方设置有墨斗4,墨斗4内装有油墨,凹版印刷辊2的底部浸没在油墨中。凹版印刷辊2的左侧设有刀架9,刀架9靠近凹版印刷辊2的一端设有刮墨刀片10,刮墨刀片10的底壁设置为弧形,刮墨刀片10的弧形底壁的底端与导墨杆5的端部相连,刀架9的底壁固定连接有导墨杆5,导墨杆5一直延伸至墨斗4内,刮墨刀片10将油墨刮下后,油墨沿着刮墨刀片10的弧形底壁流向导墨杆5,然后沿着导墨杆5流进墨斗4内,即避免了刀架9的污染,又有效减少了油墨的浪费。刀架9远离凹版印刷辊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杆8,移动杆8的下方设置有底座6,移动杆8滑动于底座6内,底座6的后侧壁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13,伺服电机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圆轴14,圆轴1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齿轮12,底座6内滑动连接有与齿轮12相啮合的齿轮板11,移动杆8位于底座6内的一端与齿轮板11的顶壁固定连接,打开伺服电机13,伺服电机13的输出端带动圆轴14转动,圆轴14带动齿轮12转动,齿轮12带动齿轮板11移动,进而带动移动杆8向靠近凹版印刷辊2的一侧移动,当刀架9上的刮墨刀片10与凹版印刷辊2的外壁相抵时,伺服电机13会停止工作并保持在当前状态,由伺服电机13带动的调整装置可以对刀架9的位置进行精确的调整,进而保证刮墨刀10良好的刮墨效果,延长刮墨刀片10的使用寿命。移动杆8远离凹版印刷辊2一侧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16,压缩弹簧16远离滑槽内顶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球15,底座6的顶壁转动连接有辅撑杆7,辅撑杆7远离底座6的一端与滑球15固定连接,压缩弹簧16受挤压回弹会对滑球15有向下的作用力,滑球15带动辅撑杆7下移对移动杆8辅助支撑的作用,可以避免因长时间使用造成移动杆8偏移的情况发生。进一步说明,上述固定连接,除非另有明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凹版印刷的印刷刀架装置,包括压印辊(1)和印刷纸(3),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印辊(1)的外壁相接有凹版印刷辊(2),所述压印辊(1)将印刷纸(3)送往压印辊(1)和凹版印刷辊(2)的相接处,所述凹版印刷辊(2)的下方设置有墨斗(4),所述墨斗(4)内装有油墨,所述凹版印刷辊(2)的底部浸没在油墨中,所述凹版印刷辊(2)的左侧设有刀架(9),所述刀架(9)靠近凹版印刷辊(2)的一端设有刮墨刀片(10),所述刀架(9)的底壁固定连接有导墨杆(5),所述导墨杆(5)一直延伸至墨斗(4)内,所述刀架(9)远离凹版印刷辊(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杆(8),所述移动杆(8)的下方设置有底座(6),所述移动杆(8)滑动于底座(6)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凹版印刷的印刷刀架装置,包括压印辊(1)和印刷纸(3),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印辊(1)的外壁相接有凹版印刷辊(2),所述压印辊(1)将印刷纸(3)送往压印辊(1)和凹版印刷辊(2)的相接处,所述凹版印刷辊(2)的下方设置有墨斗(4),所述墨斗(4)内装有油墨,所述凹版印刷辊(2)的底部浸没在油墨中,所述凹版印刷辊(2)的左侧设有刀架(9),所述刀架(9)靠近凹版印刷辊(2)的一端设有刮墨刀片(10),所述刀架(9)的底壁固定连接有导墨杆(5),所述导墨杆(5)一直延伸至墨斗(4)内,所述刀架(9)远离凹版印刷辊(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杆(8),所述移动杆(8)的下方设置有底座(6),所述移动杆(8)滑动于底座(6)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凹版印刷的印刷刀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墨刀片(10)的底壁设置为弧形,所述刮墨刀片(10)的弧形底壁的底端与导墨杆(5)的端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丁成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市申润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