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找正轴连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2269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找正轴连器,属于缠绕设备加工技术领域,其通过在连接头的外周上对应插头设置由限位块和第一弹簧组成的第一弹簧组件,使得连接头可在模具主轴发生偏心时在径向上进行适应性的偏移,以防止轴连器的损坏,且连接头可在对应第一弹簧恢复力的作用下实现自找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找正轴连器,其结构简单,设置简便,能一定程度上实现驱动主轴与模具主轴对接过程中出现偏心时的自找正,以及减少模具主轴和驱动主轴对接时的冲击力,提升轴连器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延长轴连器的使用寿命,间接提升了缠绕设备的工作效率,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找正轴连器
本技术属于缠绕设备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自找正轴连器。
技术介绍
缠绕设备,即是可以将产品进行多面加工的设备,被广泛运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缠绕设备在工作时,主要依靠工件主轴与驱动装置来调整代加工产品的姿态。如何将工件主轴与驱动装置快速准确的对接起来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在传统的生产过程中,工件主轴与驱动装置的连接是借助人工手动对接的方式来完成,这虽然能一定程度上满足生产加工的需求,但也存在生产效率低下、连接精度较差、人力成本较高的缺点,还存在一定的人身损害危险。鉴于此,申请人的在先专利CN207916035U中,提出了一种缠绕设备中工件主轴与驱动装置自动对接机构,其中通过设置连接头、行程开关、减速机、电机、推力架、电液推杆等部件,利用各部件的对应匹配,组合成了适用于工件主轴与驱动装置自动对接的装置,实现了主轴与驱动装置的自动对接,极大地提升了主轴与驱动装置对接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提升了缠绕设备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人力成本,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率。但是,申请人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缠绕设备的工件主轴在与驱动装置自动对接,以及在工件主轴实际工作时,主轴极易因受扭矩的影响而出现偏心的状况,而对于现有的上述自动对接机构而言,一旦发生上述偏心问题,主轴与连接头之间很难实现自动调整,导致主轴与驱动装置的连接存在困难,影响主轴的正常传动,甚至导致主轴的损害;此外,在主轴与连接头对接过程中,由于推力架的大力推动,使得连接头的端面与主轴端面抵接时,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冲击力,这对于主轴设置的稳定性也会有一定的不利影响,进而影响缠绕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找正轴连器,其中通过在连接头的外周上对应设置若干第一弹簧组件,使得主轴与连接头匹配对接或主轴转动时,第一弹簧组件可自动调整主轴的偏心,实现主轴与连接头的稳定连接,保证主轴的稳定工作,提升连接头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自找正轴连器,包括设置在驱动主轴端部的连接头和可驱动该驱动主轴沿轴向运动的推力组件,且所述连接头用于连接模具主轴的端部向外凸出设置有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的外周上对应所述插头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弹簧组件;所述第一弹簧组件包括限位块和第一弹簧;所述限位块沿所述驱动主轴的轴向设置,其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固定端背离所述插头并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头的外周上;所述自由端的一侧端面正对且不抵接所述连接头的外周壁面,并在该侧端面上开设有一定深度的凹槽;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自由端与所述连接头之间,其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凹槽的底面和所述连接头的外周壁面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主轴上还同轴套设有第二弹簧,其靠近所述连接头的一端限位在所述驱动主轴上,其另一端活动抵接所述推力组件中的推力滑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头的端面上开设有一定弧度的弧形凹槽,并在该弧形凹槽中沿轴向开设有容置槽,以用于容置、安装滚动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力组件包括推力架,其一端设置为可罩设于所述驱动主轴外周上的半圆环形结构,并在该半圆环形结构的两端分别开设有U型槽,以用于推力滑轮的快速安装或更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弹簧组件为对称分设于所述插头沿宽度方向两侧的两个。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由端的端面平齐于所述连接头的端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由端上开设的凹槽不连通所述自由端的端面,并在所述凹槽的一侧形成有正对所述连接头外周的凸起结构;相应地,在所述连接头的外周壁面上对应该凸起结构开设有一定深度的位移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头为平行于所述连接头径向的长条状结构,且该插头端面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容置槽,以分别容置、安装滚动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由端的凹槽底面上和其正对的连接头外周壁面上分别开设有容置孔,以对应容置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自找正轴连器,其通过在连接头的外周上对应插头设置由限位块和第一弹簧组成的第一弹簧组件,使得连接头可在模具主轴发生偏心时在径向上进行适应性的偏移,以防止轴连器的损坏,且连接头可在对应第一弹簧恢复力的作用下实现自找正,确保驱动主轴和模具主轴连接的准确性和精度,延长轴连器的使用寿命,提升缠绕设备工作的准确性;(2)本技术的自找正轴连器,其通过在驱动主轴上对应推力组件的推力滑轮设置第二弹簧,使得连接头与模具主轴抵接时,以及插头对应嵌入模具主轴端面上缺口时所产生的冲击力可以得到有效缓冲,进而减少两主轴对接时对轴连器的冲击,避免轴连器的损坏,延长了轴连器的使用寿命,保证了两主轴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3)本技术的自找正轴连器,其通过将插头安装滚动体的端面设置为具有一定弧度的凹面,能进一步避免插头端面与模具主轴端面的接触,保证模具主轴端面与滚动体的点接触,减少驱动主轴转动的摩擦阻力,保证插头设置和工作的稳定性;(4)本技术的自找正轴连器,其通过在推力架的端部对应推力滑轮的安装与更换设置U型槽,实现了易磨损件“推力滑轮”的快速更换和安装,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轴连器以及缠绕设备的工作效率;(5)本技术的自找正轴连器,其结构简单,设置简便,能一定程度上实现驱动主轴与模具主轴对接过程中出现偏心时的自找正,以及减少模具主轴和驱动主轴对接时的冲击力,提升轴连器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延长轴连器的使用寿命,间接提升了缠绕设备的工作效率,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自找正轴连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自找正轴连器的结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自找正轴连器与模具匹配的结构示意图;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连接头,101.插头,102.滚动体,103.位移槽;2.第一弹簧组件,201.限位块,202.第一弹簧;3.推力组件,301.U型槽,302.推力滑轮,303.推力架,304.转轴,305.推力单元;4.第二弹簧,5.模具。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找正轴连器,包括设置在驱动主轴端部的连接头和可驱动该驱动主轴沿轴向运动的推力组件,且所述连接头用于连接模具主轴的端部向外凸出设置有插头,其特征在于,/n所述连接头的外周上对应所述插头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弹簧组件;/n所述第一弹簧组件包括限位块和第一弹簧;所述限位块沿所述驱动主轴的轴向设置,其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固定端背离所述插头并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头的外周上;所述自由端的一侧端面正对且不抵接所述连接头的外周壁面,并在该侧端面上开设有一定深度的凹槽;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自由端与所述连接头之间,其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凹槽的底面和所述连接头的外周壁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找正轴连器,包括设置在驱动主轴端部的连接头和可驱动该驱动主轴沿轴向运动的推力组件,且所述连接头用于连接模具主轴的端部向外凸出设置有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头的外周上对应所述插头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弹簧组件;
所述第一弹簧组件包括限位块和第一弹簧;所述限位块沿所述驱动主轴的轴向设置,其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固定端背离所述插头并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头的外周上;所述自由端的一侧端面正对且不抵接所述连接头的外周壁面,并在该侧端面上开设有一定深度的凹槽;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自由端与所述连接头之间,其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凹槽的底面和所述连接头的外周壁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找正轴连器,其中,所述驱动主轴上还同轴套设有第二弹簧,其靠近所述连接头的一端限位在所述驱动主轴上,其另一端活动抵接所述推力组件中的推力滑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找正轴连器,其中,所述插头的端面上开设有一定弧度的弧形凹槽,并在该弧形凹槽中沿轴向开设有容置槽,以用于容置、安装滚动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找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柃李胜岭翁赟高宏兴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鑫宙竹基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叶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