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板材校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193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板材校平装置,包括放料平台、设置在放料平台上的门形支撑架和设置在所述门形支撑架上的校平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门形支撑架上的控制箱,所述门形支撑架沿所述放料平台的长度方向前后移动,所述校平机构沿所述门形支撑架横梁的长度方向左右移动,所述校平机构沿靠近或者远离放料平台方向移动,所述控制箱内设置有控制模块和无线遥控接收器,所述无线遥控接收器与手持式无线遥控器无线通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金属板材校平,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能够避免现有金属板材校平安全性差的问题,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板材校平装置
本技术属于校平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金属板材校平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层状金属复合板材是将任意同种或异种金属采用爆炸复合方法制备而成的新型金属复合板材,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火电核电、航空航天等领域,在制备过程中,层状金属复合板由于两层金属屈服强度、延伸率等性能的差异,复合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翘曲变形,需要在消应力退火后进行校平处理。目前,常利用油压机进行点压式校平金属复合板材,校平手确定压点位置及需要压下力度,并将信息传达给油压机操作手,油压机操作手按照校平手的指令操作设备进行油压机锤头移动和压下,而后校平手再使用校平尺检验校平效果是否满足工艺要求,如此反复,直到整块复合板的平直度满足工艺要求。该校平装置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需要板材校平手和油压机操作手两人配合工作,信息传输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费时费力、且安全性差;第二,工作效率低、无法满足生产需要。因此,现如今缺少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金属板材校平装置,解决现有金属板材校平装置费时费力、安全性差,且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金属板材校平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实现金属板材校平,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避免现有金属板材校平安全性差的问题,实用性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板材校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料平台、设置在放料平台上的门形支撑架和设置在所述门形支撑架上的校平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门形支撑架上的控制箱,所述放料平台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放料平台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均沿放料平台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开关;所述门形支撑架包括竖直设置的左立柱和右立柱、设置在左立柱和右立柱顶端的横梁,以及对称设置在左立柱和右立柱底部的两个滑移机构,所述滑移机构包括滚轮和驱动滚轮转动的滚轮驱动机构,所述校平机构包括液压缸和设置在液压缸底部的压头,所述压头能沿靠近或者远离放料平台的方向移动,所述液压缸能沿横梁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控制箱内设置有控制模块和无线遥控接收器,所述无线遥控接收器与手持式无线遥控器无线通信,所述手持式无线遥控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按键模块,所述按键模块包括控制所述门形支撑架前进的前进按键、控制所述门形支撑架后退的后退按键、控制所述液压缸左移的左移按键和控制所述液压缸右移的右移按键。上述的一种金属板材校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为长方形横梁,所述横梁的底板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连接有丝杆电机,所述丝杆的两端转动安装在凹槽内,所述横梁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开关,所述横梁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开关,所述丝杆上套装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端与液压缸的顶端连接。上述的一种金属板材校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与放料平台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一滑行凹槽,所述第二凸台与放料平台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二滑行凹槽,所述第一滑行凹槽和第二滑行凹槽均沿放料平台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限位开关包括设置在第一凸台一端的第三限位开关、设置在第一凸台另一端的第四限位开关、设置在第二凸台一端的第五限位开关和设置在第二凸台另一端的第六限位开关。上述的一种金属板材校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左立柱的底板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滚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在右立柱的底板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滚轮传动连接,所述滚轮包括圆柱形轮体、设置在圆柱形轮体一端的第一圆形限位板和设置在圆柱形轮体另一端的第二圆形限位板。上述的一种金属板材校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右移开关S1、左移开关S2、后退开关S5、前进开关S6、第一限位开关、第二限位开关、第三限位开关、第四限位开关、第五限位开关和第六限位开关,以及驱动丝杆电机反转的接触器KM1、驱动丝杆电机正转的接触器KM2、驱动第一驱动电机反转的接触器KM3、驱动第一驱动电机正转的接触器KM4、驱动第二驱动电机反转的接触器KM5和驱动第二驱动电机正转的接触器KM6,所述第一限位开关为常闭限位开关S4,所述第二限位开关为常闭限位开关S3,所述第三限位开关为常闭限位开关S8,所述第四限位开关为常闭限位开关S7,所述第五限位开关为常闭限位开关S10,所述第六限位开关为常闭限位开关S9。上述的一种金属板材校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遥控接收器连接有多个输出接线端子,多个所述输出接线端子包括电机M1反转启动端子P1、电机M1正转启动端子P2、电机M2和电机M3反转启动端子P3,以及电机M2和电机M3正转启动端子P4;所述电机M1反转启动端子P1与右移开关S1并联,所述电机M1正转启动端子P2与左移开关S2并联,所述电机M2和电机M3反转启动端子P3与后退开关S5并联,所述电机M2和电机M3正转启动端子P4与前进开关S6并联。上述的一种金属板材校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电机为电机M1,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为电机M2,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为电机M3;所述380V电源的L1相线、L2相线和L3相线的输出端分别与断路器QF的三相输入端相接,所述断路器QF的三相输出端分别与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的输入端、接触器KM2的常开触点的输入端、接触器KM3的常开触点的输入端、接触器KM4的常开触点的输入端、接触器KM5的常开触点的输入端和接触器KM6的常开触点的输入端相接,所述接触器KM1和接触器KM2的常开触点的输出端均与电机M1的三相输入端相接,所述接触器KM3和接触器KM4的常开触点的输出端均与电机M2的三相输入端相接,所述接触器KM5和接触器KM6的常开触点的输出端均与电机M3的三相输入端相接。上述的一种金属板材校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1相线的出线端通过保险丝F1分为八路,第一路与右移开关S1的进线端相接,所述右移开关S1的出线端与接触器KM2的常闭触点的进线端相接,所述接触器KM2的常闭触点的出线端与常闭限位开关S3的常闭触点的进线端相接,所述常闭限位开关S3的常闭触点的出线端经过接触器KM1的线圈后与380V电源的N线相接;第二路与左移开关S2的进线端相接,所述左移开关S2的出线端与接触器KM1的常闭触点的进线端相接,所述接触器KM1的常闭触点的出线端与常闭限位开关S4的常闭触点的进线端相接,所述常闭限位开关S4的常闭触点的出线端经过接触器KM2的线圈后与380V电源的N线相接;第三路与后退开关S5的进线端相接,所述后退开关S5的出线端与接触器KM4的常闭触点的进线端相接,所述接触器KM4的常闭触点的出线端经过继电器K1的线圈和继电器K2的线圈后与380V电源的N线相接;第四路与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的进线端相接,所述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的出线端与接触器KM4的常闭触点的进线端相接,所述接触器KM4的常闭触点的出线端与常闭限位开关S7的常闭触点的进线端相接,所述常闭限位开关S7的常闭触点的出线端经过接触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板材校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料平台(1)、设置在放料平台(1)上的门形支撑架和设置在所述门形支撑架上的校平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门形支撑架上的控制箱(14),/n所述放料平台(1)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凸台(3),所述放料平台(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凸台(4),所述第一凸台(3)和第二凸台(4)均沿放料平台(1)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第一凸台(3)和第二凸台(4)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开关;/n所述门形支撑架包括竖直设置的左立柱(5)和右立柱(6)、设置在左立柱(5)和右立柱(6)顶端的横梁(7),以及对称设置在左立柱(5)和右立柱(6)底部的两个滑移机构,所述滑移机构包括滚轮(8)和驱动滚轮(8)转动的滚轮驱动机构,所述校平机构包括液压缸(2)和设置在液压缸(2)底部的压头(13),所述压头(13)能沿靠近或者远离放料平台(1)的方向移动,所述液压缸(2)能沿横梁(7)的长度方向移动;/n所述控制箱(14)内设置有控制模块和无线遥控接收器(15),所述无线遥控接收器(15)与手持式无线遥控器(16)无线通信,所述手持式无线遥控器(16)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按键模块,所述按键模块包括控制所述门形支撑架前进的前进按键(17)、控制所述门形支撑架后退的后退按键(18)、控制所述液压缸(2)左移的左移按键(19)和控制所述液压缸(2)右移的右移按键(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板材校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料平台(1)、设置在放料平台(1)上的门形支撑架和设置在所述门形支撑架上的校平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门形支撑架上的控制箱(14),
所述放料平台(1)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凸台(3),所述放料平台(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凸台(4),所述第一凸台(3)和第二凸台(4)均沿放料平台(1)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第一凸台(3)和第二凸台(4)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开关;
所述门形支撑架包括竖直设置的左立柱(5)和右立柱(6)、设置在左立柱(5)和右立柱(6)顶端的横梁(7),以及对称设置在左立柱(5)和右立柱(6)底部的两个滑移机构,所述滑移机构包括滚轮(8)和驱动滚轮(8)转动的滚轮驱动机构,所述校平机构包括液压缸(2)和设置在液压缸(2)底部的压头(13),所述压头(13)能沿靠近或者远离放料平台(1)的方向移动,所述液压缸(2)能沿横梁(7)的长度方向移动;
所述控制箱(14)内设置有控制模块和无线遥控接收器(15),所述无线遥控接收器(15)与手持式无线遥控器(16)无线通信,所述手持式无线遥控器(16)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按键模块,所述按键模块包括控制所述门形支撑架前进的前进按键(17)、控制所述门形支撑架后退的后退按键(18)、控制所述液压缸(2)左移的左移按键(19)和控制所述液压缸(2)右移的右移按键(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板材校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7)为长方形横梁,所述横梁(7)的底板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凹槽(10),所述凹槽(10)内安装有丝杆(11),所述丝杆(11)的一端连接有丝杆电机(21),所述丝杆(11)的两端转动安装在凹槽(10)内,所述横梁(7)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开关(25),所述横梁(7)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开关(26),所述丝杆(11)上套装有滑块(12),所述滑块(12)的底端与液压缸(2)的顶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板材校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3)与放料平台(1)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一滑行凹槽(22),所述第二凸台(4)与放料平台(1)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二滑行凹槽(23),所述第一滑行凹槽(22)和第二滑行凹槽(23)均沿放料平台(1)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限位开关包括设置在第一凸台(3)一端的第三限位开关(27)、设置在第一凸台(3)另一端的第四限位开关(28)、设置在第二凸台(4)一端的第五限位开关(29)和设置在第二凸台(4)另一端的第六限位开关(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板材校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9)和第二驱动电机(24),所述第一驱动电机(9)设置在左立柱(5)的底板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与滚轮(8)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4)设置在右立柱(6)的底板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4)的输出轴与滚轮(8)传动连接,所述滚轮(8)包括圆柱形轮体(8-1)、设置在圆柱形轮体(8-1)一端的第一圆形限位板(8-2)和设置在圆柱形轮体(8-1)另一端的第二圆形限位板(8-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板材校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右移开关S1、左移开关S2、后退开关S5、前进开关S6、第一限位开关(25)、第二限位开关(26)、第三限位开关(27)、第四限位开关(28)、第五限位开关(29)和第六限位开关(30),以及驱动丝杆电机(21)反转的接触器KM1、驱动丝杆电机(21)正转的接触器KM2、驱动第一驱动电机(9)反转的接触器KM3、驱动第一驱动电机(9)正转的接触器KM4、驱动第二驱动电机(24)反转的接触器KM5和驱动第二驱动电机(24)正转的接触器KM6,所述第一限位开关(25)为常闭限位开关S4,所述第二限位开关(26)为常闭限位开关S3,所述第三限位开关(27)为常闭限位开关S8,所述第四限位开关(28)为常闭限位开关S7,所述第五限位开关(29)为常闭限位开关S10,所述第六限位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昭晖赵峰杨保军郭向峰史晓阳杜永安杜文强赵凯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天力金属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