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机制砂与河石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1815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离机制砂与河石的装置,包括与河道内的沙泵管道连接的一级振动筛、与一级振动筛的中颗粒出口和小颗粒出口分别对应连接的破碎机和二级中转分配输送带、与破碎机的出口连接的一级中转料仓、与一级中转料仓的出口连接的若干二级振动筛、与二级中转分配输送带的出口连接的二级中转料仓、与二级中转料仓连接的若干制砂机,制砂机的出口经过循环输送带连接一级中转料仓,再连接若干二级振动筛,反复循环,直至将传送到浮体所有料仓和输送皮带上的河石全部制成砂粒。本装置机械结构简单,具有沙石分离过程简要直观、效率高、绿色环保的特点,并可有效改善员工作业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离机制砂与河石的装置
本专利申请属于制砂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分离机制砂与河石的装置。
技术介绍
制沙作业往往在河边进行,由于河边的地形地理位置特殊,风力、风量不时发生,需要重点考虑作业排风问题,传统制沙设备高度为10m左右,不仅设备整体高度高,而且占地要求大,设备稳定性不佳,安全系数低;同时传统设备结构复杂、沙石分离过程复杂、效率低下、造成大量扬尘产生,工人作业环境恶劣,污染环境,需要借助专业的除尘设备,额外增加企业生产运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离机制砂与河石的装置,该装置机械结构简单,具有沙石分离过程简要、效率高、绿色环保的特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离机制砂与河石的装置,包括与河道内的沙泵管道连接的一级振动筛,一级振动筛的大颗粒紧急出口(直径100mm以上的河石)紧急情况下可直接排入河床,一级振动筛的中颗粒出口(中等直径40mm~100mm,大于等于40mm而小于100mm)通过河石输送带连接破碎机,破碎机的破碎出口破碎完成后的直径8mm~40mm(大于等于8mm而小于40mm)的石料通过石料输送带连接一级中转料仓,一级中转料仓的出料口分别通过一级中转分配输送带连接二级振动筛,二级振动筛中直径小于8mm的砂粒直接流入沙池、直径大于8mm的石料通过二级中转分配输送带连接二级中转料仓,二级中转料仓的分配输送带连接制砂机,制砂机的制砂出口制砂完成的石料再通过循环输送带连接石料输送带形成系统循环;一级振动筛的小颗粒出口选出的直径大于8mm以上的石料通过小颗粒输送带进入加长料斗再连接二级中转分配输送带后送至二级中转料仓,也分别进入制砂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一级中转料仓和二级中转料仓位于中间位置,一级振动筛和二级振动筛均位于一级中转料仓的一侧,破碎机和制砂机均位于二级中转料仓的另一侧。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一级中转料仓和二级中转料仓前后交错设置在中间位置,一级振动筛距离一级中转料仓的水平距离近于二级振动筛距离一级中转料仓的水平距离,破碎机距离二级中转料仓的水平距离相近于制砂机距离二级中转料仓的水平距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二级振动筛和制砂机的数量均为两个以上,所有的二级振动筛均前后平齐设置,所有的制砂机也均前后平齐设置。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二级振动筛的数量为两个,二级振动筛的小于8mm的砂粒直接进入沙池,两个二级振动筛中8mm以上的砂粒出口均经过漏斗连接过渡输送带,过渡输送带连接二级中转分配输送带后与二级中转料仓对应。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二级中转分配输送带的砂料输送机的入口处对应设有加长料斗,加长料斗设置在过渡输送带的出料口与二级中转分配输送带进料端处,以及小颗粒输送带出料口与二级中转分配输送带进料端处。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大颗粒紧急出口的颗粒大小≥100mm,中颗粒出口的颗粒大小为40mm~100mm(大于等于40mm而小于100mm),小颗粒出口和漏斗出口的颗粒均为8mm~40mm(大于等于8mm而小于40mm),使用的破碎机为圆锥破碎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有输送带的输送机的机头高度均不超过600mm、机头所用滚筒直径≤500mm,各个输送带的倾斜角度≤18°。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各个输送带的倾斜角度为5~18°。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先采集收集原料,然后分开加工,并针对皮带的组合进行布置,使沙石分离效率提高,生产循环生态性好;设有了两套振动筛(一级振动筛和二级振动筛)和两套制砂机,由于地下含沙量不确定,解决了生产线少、含沙量多无法保证大批量生产的技术问题,避免了生产线多、含沙量少生产任务不饱和的情况,兼顾储沙量探测和企业实际生产效益。本设备结构的整体高度较常规的10m高调整为6m左右,不仅极大提高设备安全性和企业生产效率,而且有效避免扬尘,可显著改善员工作业环境,实现绿色环保地为祖国基建事业增砖添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技术的平面布置图;图3为本技术的平面布置走向图;其中:1、一级振动筛,2、大颗粒紧急出口,3、中颗粒出口,4、河石输送带,5、破碎机,6、石料输送带,7、一级中转料仓,8、一级中转分配输送带,9、二级振动筛,10、二级中转分配输送带,11、二级中转料仓,12、分配输送带,13、制砂机,14、循环输送带,15、小颗粒出口,16、小颗粒输送带,17、漏斗,18、过渡输送带,19、加长料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案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离机制砂与河石的装置,包括与河道内的沙泵管道连接的一级振动筛1,一级振动筛1的大颗粒紧急出口2(直径100mm以上的河石)紧急情况下可直接排入河床,一级振动筛1的中颗粒出口3(中等直径40mm~100mm)通过河石输送带4连接破碎机5,破碎机5的破碎出口破碎完成后的直径8mm~40mm的石料通过石料输送带6连接一级中转料仓7,一级中转料仓7的出料口分别通过一级中转分配输送带8连接二级振动筛9,二级振动筛9中直径小于8mm的砂粒直接流入沙池、直径为8mm~40mm的石料通过二级中转分配输送带10连接二级中转料仓11,二级中转料仓11的分配输送带12连接制砂机13,制砂机13的制砂出口制砂完成的石料再通过循环输送带14连接石料输送带6形成系统循环;一级振动筛1的小颗粒出口15选出的直径介于8mm~40mm的石料通过小颗粒输送带16进入加长料斗19再连接二级中转分配输送带10后送至二级中转料仓11,也分别进入制砂机13。一级中转料仓7和二级中转料仓11位于中间位置,一级振动筛1和二级振动筛9均位于一级中转料仓7的一侧(如左侧),破碎机5和制砂机13均位于二级中转料仓11的另一侧(如右侧)。一级中转料仓7和二级中转料仓11前后交错设置在中间位置,从图中也可以看出,二者并不是水平平齐设置,中转料仓Ⅰ7偏左侧,中转料仓Ⅱ11偏右侧;一级振动筛1距离一级中转料仓7的水平距离近于二级振动筛9距离一级中转料仓7的水平距离,也就是说一级振动筛1更水平靠近一级中转料仓7;破碎机5距离二级中转料仓11的水平距离相近于制砂机13距离二级中转料仓11的水平距离,也就是破碎机5更水平靠近一级中转料仓7和二级中转料仓11。二级振动筛9和制砂机13的数量均为两个以上,所有的二级振动筛9均前后平齐设置,所有的制砂机13也均前后平齐设置。二级振动筛9和制砂机13的数量均为两个,比如本图中的两个,这两个二级振动筛9均前后平齐设置,同时这两个制砂机13也均前后平齐设置.二级振动筛9的小于8mm的砂粒直接进入沙池,两个二级振动筛9中8mm~40mm的砂粒出口均经过漏斗17连接过渡输送带18,过渡输送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离机制砂与河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河道内的沙泵管道连接的一级振动筛(1),一级振动筛(1)的大颗粒紧急出口(2)直接排入河床,一级振动筛(1)的中颗粒出口(3)通过河石输送带(4)连接破碎机(5),破碎机(5)的破碎出口通过石料输送带(6)连接一级中转料仓(7),一级中转料仓(7)的出料口通过一级中转分配输送带(8)连接二级振动筛(9),二级振动筛(9)中直径小于8mm的砂粒直接流入沙池、直径大于8mm的石料通过二级中转分配输送带(10)连接二级中转料仓(11),二级中转料仓(11)的分配输送带(12)连接制砂机(13),制砂机(13)的制砂出口通过循环输送带(14)连接石料输送带(6)形成系统循环;一级振动筛(1)的小颗粒出口(15)通过小颗粒输送带(16)进入加长料斗(19)再连接二级中转分配输送带(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机制砂与河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河道内的沙泵管道连接的一级振动筛(1),一级振动筛(1)的大颗粒紧急出口(2)直接排入河床,一级振动筛(1)的中颗粒出口(3)通过河石输送带(4)连接破碎机(5),破碎机(5)的破碎出口通过石料输送带(6)连接一级中转料仓(7),一级中转料仓(7)的出料口通过一级中转分配输送带(8)连接二级振动筛(9),二级振动筛(9)中直径小于8mm的砂粒直接流入沙池、直径大于8mm的石料通过二级中转分配输送带(10)连接二级中转料仓(11),二级中转料仓(11)的分配输送带(12)连接制砂机(13),制砂机(13)的制砂出口通过循环输送带(14)连接石料输送带(6)形成系统循环;一级振动筛(1)的小颗粒出口(15)通过小颗粒输送带(16)进入加长料斗(19)再连接二级中转分配输送带(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机制砂与河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级中转料仓(7)和二级中转料仓(11)位于中间位置,一级振动筛(1)和二级振动筛(9)均位于一级中转料仓(7)的一侧,破碎机(5)和制砂机(13)均位于二级中转料仓(11)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离机制砂与河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级中转料仓(7)和二级中转料仓(11)前后交错设置在中间位置,一级振动筛(1)距离一级中转料仓(7)的水平距离近于二级振动筛(9)距离一级中转料仓(7)的水平距离,破碎机(5)距离二级中转料仓(11)的水平距离相近于制砂机(13)距离二级中转料仓(11)的水平距离。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宏罗运生司永刚李琼根罗宏贺军峰钟周云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绿峰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珠海中鼎鑫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昌江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