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牛饲料用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1697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牛饲料用搅拌装置,涉及牛饲料搅拌装置技术领域,方便添加原料,以提高牛饲料的搅拌混合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壳体,壳体上端设置有进料口,壳体内转动设置有搅拌轴,搅拌轴外围设置有进料筒,进料筒的上端与壳体内壁相互连接,壳体的上端设置有与进料筒相互连通的加料口,搅拌轴的下端贯穿进料筒,搅拌轴上套设有位于进料筒内的凸轮,进料筒的下端外壁连通设置有多个加料箱,加料箱远离搅拌轴的一端为铰接在加料箱的活动板,加料箱内设置有推块,推块的内侧转动设置有与凸轮相互适配的转轮,推块的两侧与加料箱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复位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牛饲料用搅拌装置
本技术涉及牛饲料搅拌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牛饲料用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膳食结构也在不断变化,肉类需求量的增加,客观上刺激了规模养殖的发展,养殖业越来越发达,饲料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对饲料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饲料生产过程中的设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让牛肉质量变化,同时为了满足不同生长期牛的需要,饲料要求有添加多种营养物质,要求饲料要达到一定的混合均匀度,现有的搅拌装置添加不同的原料均从同一个入口添加,后添加的原料位于已经添加原料的上端,将明显分层的多种原料进行混合,混合效率低,混合时间长。为此,亟待一种牛饲料用搅拌装置,方便添加物料,添加的物料直接进入到已添加物料的下端内部,减少物料还需要从最上端往下移动的过程,提高牛饲料的搅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牛饲料用搅拌装置,方便添加原料,以提高牛饲料的搅拌混合效率。本技术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牛饲料用搅拌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端设置有进料口,壳体内转动设置有搅拌轴,搅拌轴外围设置有进料筒,进料筒的上端与壳体内壁相互连接,壳体的上端设置有与进料筒相互连通的加料口,搅拌轴的下端贯穿进料筒,搅拌轴上套设有位于进料筒内的凸轮,进料筒的下端外壁连通设置有多个加料箱,加料箱远离搅拌轴的一端为铰接在加料箱的活动板,加料箱内设置有推块,推块的内侧转动设置有与凸轮相互适配的转轮,推块的两侧与加料箱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复位装置。本技术进一步优选地,推块内侧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凹槽,凹槽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转轴,转轮套设在转轴上。本技术进一步优选地,凹槽的底壁沿开口方向向下倾斜。本技术进一步优选地,复位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导向筒、定位筒和压缩弹簧;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相互平行地分别设置在推块的侧壁和加料箱的内壁,导向筒与第一固定板相互连接,定位筒与第二固定板相互连接,导向筒套设在固定筒外,压缩弹簧位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本技术进一步优选地,搅拌轴的上端贯穿壳体后连接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本技术进一步优选地,搅拌轴的下端套设有搅拌叶,搅拌叶向上弯折,搅拌叶上端位于进料筒外侧。本技术进一步优选地,搅拌叶水平设置有多个位于搅拌叶与进料筒外壁之间的第一搅拌筋,相邻第一搅拌筋之间设置有间隙,进料筒的外壁水平设置有多个第二搅拌筋,第一搅拌筋和第二搅拌筋错位设置。本技术进一步优选地,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配设有阀门,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多个支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技术在搅拌轴外设置有进料筒,进料筒将壳体内部的空间隔开,其中一种物料通过进料口进入到壳体内部的空腔,另一种物料通过加料口进入到进料筒内部的空腔,进料筒内部的物料通过集料筒下端的加料箱进入到壳体内部与壳体内部的物料进行混合;在持续加料的过程中,进料筒的下端位于壳体内部物料的下端,直接将物料添加到另一种物料的内部,减少物料直接添加到另一种物料的表面,减少物料还要从最上端往下移动的过程,提高物料的混合效率,搅拌轴在搅拌的过程中,套设在搅拌轴上的凸轮跟随搅拌轴一起转动,凸轮在转动的过程中推动推块向外移动,推块推动加料箱内的物料向靠近加料箱铰接的活动板,挤压活动板绕着铰接段转动,开启加料箱连通壳体内部空间的通道,凸轮在持续转动,凸轮脱离转轮,推块在复位装置的作用下,向靠近搅拌轴的方向移动,活动板在重力以及壳体内部的物料的挤压作用下关闭加料箱的通道,凸轮转动实现加料箱的活动板的间歇启闭,实现进料筒内的物料间歇加料。2、凸轮推动推块移动,通过凸轮与转轮相互配合,实现凸轮与推块滚动摩擦传动,实现对推块的顺滑推动,减小摩擦生热;凹槽的底壁沿开口方向向下倾斜,使凹槽内的物料顺着倾斜的斜面排出凹槽,避免物料长时间在凹槽内停留,不需要手动对凹槽内的物料进行清理,降低劳动强度。3、第二固定板和定位筒与加料箱的内壁相互连接,第二固定板和定位筒的位置固定,推块与第一固定板、导向筒为一体,在滑块向靠近活动板移动的过程中,压缩弹簧进一步压缩,当凸轮脱离转轮时,推块在压缩弹簧的力的作用下向远离活动板的方向移动,实现推块的复位。4、在搅拌轴下端套设搅拌叶,搅拌叶位于进料筒的下方,搅拌叶向上弯折位于进料筒的外壁,在搅拌叶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搅拌筋,在进料筒外壁设置有多个第二搅拌筋,第一搅拌筋与第二搅拌筋错位设置,第二搅拌筋固定在进料筒外壁,进料筒不会跟随搅拌轴转动,第一搅拌筋跟随搅拌轴一起转动,第一搅拌筋在跟随搅拌轴转动的过程中与第二搅拌筋形成相互配合的搅拌装置对物料进行搅拌,提高搅拌混合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搅拌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复位装置与加料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凸轮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壳体,110-进料口,120-出料口,2-进料筒,210-加料口,3-搅拌轴,310-凸轮,4-加料箱,5-推块,510-凹槽,520-转轮,530-转轴,6-复位装置,610-第一固定板,620-导向筒,630-定位筒,640-压缩弹簧,650-第二固定板,7-驱动装置,8-搅拌叶,9-第一搅拌筋,10-第二搅拌筋,11-支腿,12-活动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实施例1本技术的牛饲料用搅拌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上端设置有进料口110,壳体1内转动设置有搅拌轴3,搅拌轴3外围设置有进料筒2,进料筒2的上端与壳体1内壁相互连接,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与进料筒2相互连通的加料口210,搅拌轴3的下端贯穿进料筒2,搅拌轴3上套设有位于进料筒2内的凸轮310,进料筒2的下端外壁连通设置有多个加料箱4,加料箱4远离搅拌轴3的一端为铰接在加料箱4的活动板12,加料箱4内设置有推块5,推块5的内侧转动设置有与凸轮310相互适配的转轮520,推块5的两侧与加料箱4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复位装置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在搅拌轴3外设置有进料筒2,进料筒2将壳体1内部的空间隔开,其中一种物料通过进料口110进入到壳体1内部的空腔,另一种物料通过加料口210进入到进料筒2内部的空腔,进料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牛饲料用搅拌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端设置有进料口(110),所述壳体(1)内转动设置有搅拌轴(3),/n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3)外围设置有进料筒(2),所述进料筒(2)的上端与壳体(1)内壁相互连接,所述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与进料筒(2)相互连通的加料口(210),所述搅拌轴(3)的下端贯穿进料筒(2),所述搅拌轴(3)上套设有位于进料筒(2)内的凸轮(310),所述进料筒(2)的下端外壁连通设置有多个加料箱(4),所述加料箱(4)远离搅拌轴(3)的一端为铰接在加料箱(4)的活动板(12),所述加料箱(4)内设置有推块(5),所述推块(5)的内侧转动设置有与凸轮(310)相互适配的转轮(520),所述推块(5)的两侧与加料箱(4)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复位装置(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牛饲料用搅拌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端设置有进料口(110),所述壳体(1)内转动设置有搅拌轴(3),
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3)外围设置有进料筒(2),所述进料筒(2)的上端与壳体(1)内壁相互连接,所述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与进料筒(2)相互连通的加料口(210),所述搅拌轴(3)的下端贯穿进料筒(2),所述搅拌轴(3)上套设有位于进料筒(2)内的凸轮(310),所述进料筒(2)的下端外壁连通设置有多个加料箱(4),所述加料箱(4)远离搅拌轴(3)的一端为铰接在加料箱(4)的活动板(12),所述加料箱(4)内设置有推块(5),所述推块(5)的内侧转动设置有与凸轮(310)相互适配的转轮(520),所述推块(5)的两侧与加料箱(4)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复位装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饲料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5)内侧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凹槽(510),所述凹槽(510)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转轴(530),所述转轮(520)套设在转轴(53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牛饲料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510)的底壁沿开口方向向下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饲料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6)包括第一固定板(610)、第二固定板(650)、导向筒(620)、定位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丽丽兰群丽黄春柳韦有文夏春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种畜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