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外引流管固定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1443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体外引流管固定带,包括可环绕固定在人体四肢外的固定带本体,以所述固定带本体靠近人体皮肤的一面为内表面,以所述固定带本体远离人体皮肤的一面为外表面,所述固定带本体的内表面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粘贴件,所述固定带本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粘合件和第二粘贴件,所述粘合件具有与所述第一粘贴件相粘合的第一粘贴段和与所述第二粘贴件相粘合的第二粘贴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体外引流管固定带,能够牢固的对人体四肢上的引流管进行固定,有效的避免引流管发生扭曲、移位甚至脱落的情况,保证引流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体外引流管固定带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体外引流管固定带。
技术介绍
骨科的各种感染性开放性骨折、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膝关节急性滑膜炎以及其他外科的深部肿胀、脓胸、腹膜炎都要进行药液灌洗治疗,尤其是手术后需要将切口内、关节腔、骨髓腔的积液引流到体外,防止术后感染及影响伤口愈合。临床上常用引流管将人体四肢的伤口内积聚的脓、血、积液导引到体外,目前在骨科应用的人体四肢引流管基本没有统一的固定,通常采用胶带进行固定,但这种固定方式的牢固性差,胶带易脱落,且容易导致引流管发生扭曲,影响正常引流,不小心还将导致引流管移位、甚至脱落的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外引流管固定带,能够牢固的对人体四肢上的引流管进行固定,有效的避免引流管发生扭曲、移位甚至脱落的情况,保证引流的顺利进行。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体外引流管固定带,包括可环绕固定在人体四肢外的固定带本体,以所述固定带本体靠近人体皮肤的一面为内表面,以所述固定带本体远离人体皮肤的一面为外表面,所述固定带本体的内表面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粘贴件,所述固定带本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粘合件和第二粘贴件,所述粘合件具有与所述第一粘贴件相粘合的第一粘贴段和与所述第二粘贴件相粘合的第二粘贴段。所述固定带本体为具有双层结构的三明治网布固定带。所述第一粘贴件为具有毛面的第一魔术贴带,所述第一粘贴件沿着所述固定带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粘合件为具有勾面的魔术贴带,所述粘合件沿着所述固定带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粘贴件为具有毛面的第二魔术贴带,所述第二粘贴件沿着所述固定带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与所述粘合件的第二粘贴段相粘合。所述第一粘贴件为具有勾面的第一魔术贴带,所述第一粘贴件沿着所述固定带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粘合件为具有毛面的魔术贴带,所述粘合件沿着所述固定带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粘贴件为具有勾面的第二魔术贴带,所述第二粘贴件沿着所述固定带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与所述粘合件的第二粘贴段相粘合。所述第二粘贴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固定带本体对应所述第一粘贴件的一端上,所述第二粘贴件的另一端向所述固定带本体的另一端延伸设置,使得所述第二粘贴件覆盖在所述粘合件的第二粘贴段上。所述粘合件有两个,此两个所述粘合件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带本体的两侧,所述第二粘贴件也有两个,此两个所述第二粘贴件分别与各所述粘合件对应设置。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一种体外引流管固定带,通过第一粘贴件与粘合件的第一粘贴段的粘合,将固定带本体环绕固定在人体的四肢外,调整第二粘贴段的位置,将引流管沿着固定带本体的宽度方向穿过粘合件的第二粘贴段,通过第二粘贴件与粘合件的第二粘贴段的粘合,将引流管牢固贴紧在固定带本体的外表面上,可有效的避免引流管发生扭曲、移位甚至脱落的情况。进一步,所述固定带本体为具有双层结构的三明治网布固定带,亲肤透气,还具有可与粘合件的第一粘贴段粘合的粘性,保证固定带本体能够牢固地环绕在人体的四肢外。进一步,所述粘合件有两个,此两个所述粘合件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带本体的两侧,从而更加牢固地对引流管进行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体外引流管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体外引流管固定带的使用状态图。图中:固定带本体1第一粘贴件2粘合件3第二粘贴件4患肢1a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一种体外引流管固定带,如图1所示,包括可环绕固定在人体四肢外的固定带本体1,固定带本体1呈长方形,固定带本体1由两层的三明治网布复合而成具有双层结构的三明治网布固定带,从而保证固定带本体1的亲肤透气性。以固定带本体1靠近人体皮肤的一面为内表面,以固定带本体1远离人体皮肤的一面为外表面,固定带本体1的内表面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粘贴件2,第一粘贴件2为具有毛面的第一魔术贴带,第一粘贴件2沿着固定带本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固定带本体1的外表面的两侧上分别对称设置有粘合件3和第二粘贴件4,各粘合件3为具有勾面的魔术贴带,各粘合件3的外表面为勾面,各粘合件3沿着固定带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各粘合件3具有与第一粘贴件2相粘合的第一粘贴段和与对应的第二粘贴件4相粘合的第二粘贴段。各第二粘贴件4为具有毛面的第二魔术贴带,各第二粘贴件4的内表面为毛面,第二粘贴件4也沿着固定带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各第二粘贴件4的一端分别设置在固定带本体1对应第一粘贴件2的一端上,各第二粘贴件4的另一端向固定带本体1的另一端延伸设置,使得各第二粘贴件4覆盖在对应的粘合件3的第二粘贴段上,并与粘合件3的第二粘贴段相粘合。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一种体外引流管固定带,如图1和图2所示,使用时,将固定带本体1的内表面与人体带有引流管的患肢1a的皮肤相接触,比如伤口位于大腿,则可将固定带本体1环绕在小腿上,伤口位于上臂,则可将固定带本体1环绕在前臂上,通过固定带本体1的内表面的第一粘贴件2与外表面的各粘合件3的第一粘贴段的粘合,将固定带本体1环绕固定在人体的患肢1a外,根据患肢1a上伤口的位置,通过转动固定带本体1调整第二粘贴段的位置,将引流管沿着固定带本体1的宽度方向穿过各粘合件3的第二粘贴段,保证引流管不发生弯折和扭曲,然后通过各第二粘贴件4与对应的粘合件3的第二粘贴段的粘合,将引流管牢固贴紧在固定带本体1的外表面上,可有效的避免引流管发生扭曲、移位甚至脱落的情况。该固定带本体1上的各粘合件3具有第一粘贴段和第二粘贴段,将固定带本体1环绕在人体的四肢上时,通过第一粘贴件2与第一粘贴段不同部位的配合,使得固定带本体1的大小可根据四肢的粗细调节,而且,固定带本体1本身还具有可与第一粘贴段粘合的粘性,进一步保证固定带本体1能够牢固地环绕在人体的四肢外。由于四肢上的伤口位置也有不同,各粘合件3的第二粘贴段具有一定的长度且位置可调整,可基本满足四肢上的不同位置的引流管的固定,而且各粘合件3分别位于固定带本体1的外表面的两侧位置上,不仅有利于引流管的牢固固定,还使得位于各粘合件3之间的引流管暴露在外,便于观察引流情况。因此,本技术一种体外引流管固定带,能够牢固的对人体四肢上的引流管进行固定,有效的避免引流管发生扭曲、移位甚至脱落的情况,保证引流的顺利进行。本技术中,第一粘贴件2也可设置为具有勾面的第一魔术贴带,各粘合件3设置为具有毛面的魔术贴带,各第二粘贴件4设置为具有勾面的第二魔术贴带。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体外引流管固定带,包括可环绕固定在人体四肢外的固定带本体,以所述固定带本体靠近人体皮肤的一面为内表面,以所述固定带本体远离人体皮肤的一面为外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本体的内表面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粘贴件,所述固定带本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粘合件和第二粘贴件,所述粘合件具有与所述第一粘贴件相粘合的第一粘贴段和与所述第二粘贴件相粘合的第二粘贴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外引流管固定带,包括可环绕固定在人体四肢外的固定带本体,以所述固定带本体靠近人体皮肤的一面为内表面,以所述固定带本体远离人体皮肤的一面为外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本体的内表面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粘贴件,所述固定带本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粘合件和第二粘贴件,所述粘合件具有与所述第一粘贴件相粘合的第一粘贴段和与所述第二粘贴件相粘合的第二粘贴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外引流管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本体为具有双层结构的三明治网布固定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外引流管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贴件为具有毛面的第一魔术贴带,所述第一粘贴件沿着所述固定带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粘合件为具有勾面的魔术贴带,所述粘合件沿着所述固定带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粘贴件为具有毛面的第二魔术贴带,所述第二粘贴件沿着所述固定带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与所述粘合件的第二粘贴段相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燕林玉燕王艳华余珍华徐慧珠陈幼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正骨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