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实验台的承重板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1064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机动车实验台的承重板架,由槽钢构成承重纵框(1)并连接横框构成板架,其特征在于承重纵框(1)的数量为偶数,承重纵框(1)的纵向中间部位向上弯曲。(*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试验台中的装置,特别是指试验台的承重板架。实现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由槽钢构成纵框1并连接横框构成板架,关键是承重纵框1的数量为偶数,纵框1中间部位向上略微弯曲。由于纵框1的中间部位略微向上凸起,则在有负载的情况下,按照力学原理,其承载能力大为增强,同时向各边缘传递的力也较为均匀,从而提高了试验台的承载能力,变形相对于传统的平板状台板架要小,则精度能有所增加。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承重板架的横断面剖视图。为进一步提高承重板架的支承能力,所述的承重纵框1为四根以上,并基本对称设置。这样,特别适合较大载重的机动车的试验台。为进一步提高承重板架的支撑能力,所述的承重纵框1的向下开口处焊接一筋板2,承重纵框1的断面为一封闭状;筋板2则可增加承重纵框1的支承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承重纵框1的凸起的成形。为使负载的压力均匀的传递,在承重纵框1上平铺一薄钢板。由于承重纵框1在纵向(既长度方向)为中间略微凸起,则承重纵框1内必须存在一定的预应力,其存在对支撑能力,抗变形等均有益处,但凸起也不能过高,否则预应力过大,影响使用寿命。故所述的承重纵框1的中间凸起的高度一般为2mm~6mm,最佳凸起的高度为3mm~4mm。这里所述的中间凸起的高度是凸起的最高点与承重纵框1两端的连线之间的距离,并且该最高点与承重纵框1的两端之间为逐渐平滑的自然过度状态。为进一步提高整个板架的支承能力,在承重纵框1的侧面焊有加强板3,以加强承重纵框1侧壁的抗压能力。权利要求1.一种机动车实验台的承重板架,由槽钢构成承重纵框(1)并连接横框构成板架,其特征在于承重纵框(1)的数量为偶数,承重纵框(1)的纵向中间部位向上弯曲。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重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重纵框(1)为二根以上,并基本对称设置。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承重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重纵框(1)最佳为四根,并对称设置。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承重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重纵框(1)的向下开口处焊接一筋板(2),承重纵框(1)的断面为一封闭状。5.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重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重纵框(1)的向下开口处焊接一筋板(3),承重纵框(1)的断面为一封闭状。6.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承重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重纵框(1)的中间凸起的高度一般为2mm~6mm。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重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重纵框(1)的中间凸起的高度最佳为3mm~4mm。8.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承重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重纵框(1)的侧面焊有加强板(3)。9.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重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重纵框(1)的侧面焊有加强板(3)。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形小,承载能力强的机动车试验台的承重板架。本技术由槽钢构成纵框1并连接横框构成板架,关键是承重纵框1的数量为偶数,纵框1中间部位向上略微弯曲。由于纵框1的中间部位略微向上凸起,则在有负载的情况下,按照力学原理,其承载能力大为增强,同时向各边缘传递的力也较为均匀,从而提高了试验台的承载能力,变形相对于传统的平板状台板架要小,则精度能有所增加。文档编号G01M17/00GK2588356SQ0229137公开日2003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19日专利技术者夏春林 申请人:廊坊威达实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春林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威达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