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兰州大学专利>正文

干旱区植树造林蓄水抗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0658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干旱区植树造林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集水装置为采用不透水材料制成的用于收集雨水的集水盘,集水盘上设置有阻挡外围泥沙进入的沉淀槽,集水盘上还设置其上有通气孔用于辅助根系呼吸的通气管,所述的储水装置为设置有盖子的储水桶,集水盘与储水桶间用导水软管连通,且集水盘的导水软管口设置有阻挡枯枝落叶进入导水软管的过滤网,储水桶上有用于向树根导水的导水纤维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有效收集降水,避免了水分的无效损失,水份定向缓慢输送,创造出“干湿共存”根区环境,可使植物能利用干区产生的水分亏缺根源信号主动减少蒸腾耗水,提高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及植物在旱季的生存能力置,并能提高干旱区植树造林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旱区植树造林蓄水抗旱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干旱区植树造林的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极度缺水与蒸发量极大地区的具有蓄水抗旱功能的装置。本技术包括:可置于地表的集水装置、有储水功能的储水装置,以及连通储水装置间的导水软管。
技术介绍
干旱地区降水量少蒸散强度大,导致土壤有效水分供应不足,成为该区植树造林的限制因子,通过改造微地形收集雨水和地面径流是提高树苗周围水分供给的有效途径,但水分在土壤中的入渗往往会超出植物根区范围,造成水资源浪费,这一点在极度缺水与蒸发量极大地区尤为突出。另外,依赖于短暂的降水,并不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长期水分需求,致使树苗成活率低,虽然通过建设水窖可以有效解决植物生长水分的供需矛盾,但其成本高,且管道铺设及维护费用大,也受到用电的限制,推广实施受到制约,且树坑地表缺少物理覆盖,水分蒸发损失大。中国技术专利CN2506072Y公开一种抗旱造林导水涵养器,它是一种在干旱的条件下保水缓释的装置,它有一盘,盘由中间分为两半,盘上开有自流孔,盘的中央预留植树孔,还有一导水孔,该孔与装在盘下的导水瓶连通,导水瓶连一导水细管,该管的另一端插入树的根部。但这一装置中具集水功能的盘分两半,紧靠树苗基部安装,导致植树操作不方便,且该盘紧靠树苗基部全面铺设后,导致植物根系有氧呼吸受阻,不利于根系生长。另外,该盘无泥沙沉积或过滤装置,易造成自流孔阻塞或淤积物堆积至导水瓶,影响导水细管内水的传输,此外,该装置中水分自导水瓶向植物根系的传导,仅依靠于导水细管,其流速受导水瓶内水量产生的重力作用的影响,水分流速较快,无法发挥缓释作用,且无论干湿季节,水的重力作用都会导致导水瓶内的水分快速流失,不能有效实现蓄水的目的,致使干旱期间植物无法利用干湿分区的根源信号,达到主动调控水分代谢的节水抗旱目的。因此,该装置蓄水抗旱目的效果不佳,不适用于极度缺水与蒸发量极大地区。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1019501公开了一种山丘旱地果树地下容器蓄水供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果树周围一定距离开挖1-5个沟槽;(2)、在每个地下沟槽内放置外蓄水容器,外蓄水容器内设置有多个紧密排列的内蓄水容器,内蓄水容器上开有多个通孔,内蓄水容器内设置有吸水纤维束,外蓄水容器的顶部设置有一个与其内部相通的进水管;(3)、在外蓄水容器的上表面设置一层隔离层,该隔离层与吸水纤维束紧密接触;(4)、在隔离层的上方填满土壤至进水管的顶部开口处;(5)、在沟槽口的顶部开口处铺上塑料膜,塑料膜上开有透水孔;(6)、塑料膜的上表面铺有一层保护层。该方法所涉及的结构无泥沙沉积或过滤装置,另外,无法定向导水,此外,无法避免树根周围土壤通过毛细管作用耗散水份,因此也不适用于极度缺水与蒸发量极大地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的干旱区植树造林蓄水抗旱装置。本技术的干旱区植树造林蓄水抗旱装置包括:可置于地表的集水装置、有储水功能的储水装置和连通集水装置与储水装置间的导水软管。本技术的集水装置为采用不透水材料制成的用于收集雨水的集水盘,集水盘上设置有阻挡外围泥沙进入的沉淀槽,集水盘上还设置其上有通气孔用于辅助根系呼吸的通气管,所述的储水装置为设置有盖子的储水桶,集水盘与储水桶间用导水软管连通,且集水盘的导水软管口设置有阻挡枯枝落叶进入导水软管的过滤网,储水桶上有用于向树根导水的导水纤维束。本技术通过不透水材料制成的集水盘覆盖于根区地表,有效收集雨水和地表径流,并收集于带盖的水桶内,将水份充分收藏于集水装置内,最大限度地避免水份被树根外围土壤无效收,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通过地表蒸发损失;而通过设置通气管克服了因设置的集水盘阻断空气的影响,有助根系呼吸。通过导水纤维束的渗透作用,将水份定向缓慢输送到树根处,致使干旱期间植物能利用干湿分区的根源信号,达到主动调控水分代谢的节水抗旱目的。优选地,本技术的干旱区植树造林蓄水抗旱装置的储水桶的下部为尖形结构,所述的导水纤维束一段设于储水桶内下部的尖形结构处,使导水纤维束能充分接触储水桶内的水分,确保储水桶内水分被最充分地利用。优选地,本技术的干旱区植树造林蓄水抗旱装置的导水纤维束伸出储水桶部分的上游设置有一小段用不透水材料制成的保护套管,既起定向导水作用,又可进一步避免储水桶内水分的无效损失,且导水方向由储水桶水面经过储水桶壁上端后到达植物根部,完全通过导水纤维束的渗透作用,实现水份定向缓慢输送,避免了重力作用对水分传输和损失的影响,达到了蓄水抗旱目的。优选地,本技术的干旱区植树造林蓄水抗旱装置,其过滤网为凸起半球形结构,这一结构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泥沙和枯枝落叶阻塞导水管。优选地,本技术的干旱区植树造林蓄水抗旱装置的通气管的内部充填有石砾,可避免由于某些因素造成通气管被压扁引起的气流不畅的敝病。更优选地,本技术的干旱区植树造林蓄水抗旱装置,其集水盘为多幅拼接结构,例如两个或三个扇面幅结构,这样将更有利于本技术装置的设置与安装。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集水装置能有效收集降水,且集水盘为多幅拼接结构,将更有于本技术装置的安装,并通过设置通气管可克服了因设置的集水盘阻断空气的影响,有助根系呼吸;2)通过设置于导水纤维束伸出储水桶部分上游的保护套管等技术措施,起定向导水作用,避免了储水桶内水分的无效损失;3)完全通过导水纤维束的渗透作用,且导水方向由储水桶水面经储水桶壁上端后到达植物根部,实现水份定向缓慢输送,避免了重力作用对水分传输和损失的影响,达到了蓄水抗旱目的;4)“尖型”储水桶结构可使导水纤维束充分接触储水桶内的水分,确保储水桶内水分被充分利用;5)本技术所创造出“干湿共存”根区环境,可使植物能利用干区产生的水分亏缺根源信号主动减少蒸腾耗水,同时植物利用湿区有限的水资源,维持植物代谢的基本水分需求,提高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及植物在旱季的生存能力;6)本技术为降水量少蒸散强度大的干旱地区提供有效的树苗种植装置,并能提高干旱区植树造林成活率。另外,水分经由导水纤维束的传输,完全采用渗透原理,且导水方向由储水桶水面经储水桶壁上端后到达植物根部,避免了水的重力对水分传输速率的影响,有效控制了缓释效果。此外,有效控制缓释效果,可以实现长期蓄水的目的,致使干旱期间植物能利用干湿分区的根源信号,达到主动调控水分代谢的节水抗旱目的。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实际结构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实际应用示意图。图中:1为集水装置的集水盘;2为集水装置的过滤网;3为集水装置的沉淀槽;4为集水装置的盘尾;5为集水装置的固定孔;6为集水装置的固定栓;7为集水装置的盘底导水连接口;8为集水装置的通气管;9为集水装置通气管的通气孔;10为导水软管;11为储水装置的盖子;12为储水装置的盖面导水连接口;13为储水装置的储水桶;14为储水装置的导水纤维束保护套管连接口;15为储水装置的导水纤维束外的保护套管;16为储水装置的导水纤维束;17为树苗。具体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干旱区植树造林蓄水抗旱装置,包括:可置于地表的集水装置、有储水功能的储水装置和连通集水装置与储水装置间的导水软管,其特征在于集水装置采用不透水材料制成,用于收集雨水的集水盘设置有阻挡外围泥沙进入的沉淀槽,集水盘上还设置带有通气孔用于辅助根系呼吸的通气管,所述的储水装置为设置有盖子的储水桶,集水盘与储水桶间用导水软管连通,且设置集水盘的导水软管口位置设置有阻挡枯枝落叶进入导水软管的过滤网,储水桶上有用于向树根导水的导水纤维束。/n

【技术特征摘要】
1.干旱区植树造林蓄水抗旱装置,包括:可置于地表的集水装置、有储水功能的储水装置和连通集水装置与储水装置间的导水软管,其特征在于集水装置采用不透水材料制成,用于收集雨水的集水盘设置有阻挡外围泥沙进入的沉淀槽,集水盘上还设置带有通气孔用于辅助根系呼吸的通气管,所述的储水装置为设置有盖子的储水桶,集水盘与储水桶间用导水软管连通,且设置集水盘的导水软管口位置设置有阻挡枯枝落叶进入导水软管的过滤网,储水桶上有用于向树根导水的导水纤维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旱区植树造林蓄水抗旱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得草郭彬晖王磊李旭东刘金荣张洪荣傅华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