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全覆盖人体红外探测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0496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全覆盖人体红外探测器结构,包括下罩及上罩,上罩内设置有探头支撑托架,探头支撑托架上水平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轴,第一齿轮轴上固定安装有人体红外探头和第一从齿轮;探头支撑托架上还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设于第一齿轮轴的下方,第一电机的电机头上安装有第一小齿轮,所述第一小齿轮与第一齿轮轴上的第一从齿轮相齿合;下罩内设置有电机传动组件,电机传动组件的输出轴向上穿入上罩内并与探头支撑托架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传动组件的驱动作用下,能够带动探头支撑托架进行水平方向旋转。本申请的全覆盖型人体红外探测器结构,具有定位精度高、定位范围大且运转灵活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全覆盖人体红外探测器结构
本申请涉及一种可全覆盖人体红外探测器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社会公共安全、家居环境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人体探测器结构简单,探测的角度固定,不能够更加全面得探测到固定空间的物体,造成使用上以及安装位置上的不便,并且探头对于位置的敏感度以及精确度不高,使得检测定位上的误差很大,造成不必要的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精度高、定位范围大且运转灵活的全覆盖型人体红外探测器结构,可增强探测器的探测效率,提供其灵敏度。所述的一种可全覆盖人体红外探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罩以及固定设置在下罩上表面的上罩,上罩内设置有探头支撑托架,探头支撑托架上水平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轴,第一齿轮轴上固定安装有人体红外探头和第一从齿轮;探头支撑托架上还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设于第一齿轮轴的下方,第一电机的电机头上安装有第一小齿轮,所述第一小齿轮与第一齿轮轴上的第一从齿轮相齿合;在第一电机的驱动作用下,第一小齿轮转动并通过所述第一从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轴转动,使得第一齿轮轴上固定安装的人体红外探头能够竖直方向旋转;其中所述下罩内设置有电机传动组件,电机传动组件的输出轴向上穿入上罩内并与探头支撑托架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传动组件的驱动作用下,能够带动探头支撑托架及设置于探头支撑托架上的人体红外探头一并进行水平方向旋转。所述的一种可全覆盖人体红外探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罩是由圆弧形外罩及圆弧形外罩底部的封板组成的封闭式腔体结构,上罩的材质为透明塑料,上罩底部与下罩顶部通过胶粘实现连接。所述的一种可全覆盖人体红外探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支撑托架包括一块底板及设置于该底板上的两个侧板,所述底板及底板上的两个侧板组合形成开口向上的U型板架结构;所述第一齿轮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安装在探头支撑托架的两个侧板上,以便减小第一齿轮轴在探头支撑托架上转动时带来的摩擦。所述的一种可全覆盖人体红外探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探头支撑托架的底板上。所述的一种可全覆盖人体红外探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传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齿轮轴,所述下罩内部底壁固定设置有固定限位块,固定限位块上设置有与第二齿轮轴下端外径相配的竖直插槽,第二齿轮轴的下端配合插设在固定限位块的竖直插槽内;下罩顶部和上罩底部均设有一个用于穿过第二齿轮轴的圆孔,使第二齿轮轴上端向上穿入上罩内并与探头支撑托架固定连接;第二电机底部固定安装在下罩内部底壁上,第二电机的电机头上安装有第二小齿轮,第二齿轮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二从齿轮,所述第二小齿轮与第二齿轮轴上的第二从齿轮相齿合;在第二电机的驱动作用下,第二小齿轮转动并通过所述第二从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轴转动,从而带动探头支撑托架及设置于探头支撑托架上的人体红外探头一并在水平方向上进行360°周向旋转。所述的一种可全覆盖人体红外探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下罩的材质为不透明塑料。本申请取得的有益效果是:在第一电机的驱动作用下,可以带动人体红外探头在竖直方向进行180°的转动。所述的探头支撑托架底部与第二齿轮轴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二电机的驱动作用下,能够带动整个探头支撑托架进行旋转,实现人体红外探头在水平方向进行的360°周向旋转。本申请的全覆盖型人体红外探测器结构,具有定位精度高、定位范围大且运转灵活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的全覆盖型人体红外探测器结构的截面正视图;图2为本申请的全覆盖型人体红外探测器结构的立体图;图3为本申请的全覆盖型人体红外探测器结构的俯视图;图中:1-上罩,2-人体红外探头,3-第一齿轮轴,3a-第一从齿轮,4-探头支撑托架,5-第一电机,6-第二齿轮轴,6a-第二从齿轮,7-固定限位块,8-第一小齿轮,9-第二小齿轮,10-第二电机,11-下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实施例:对照图1-3一种可全覆盖人体红外探测器结构,包括下罩11以及固定设置在下罩11上表面的上罩1,所述上罩1是由圆弧形外罩及圆弧形外罩底部的封板组成的封闭式腔体结构,上罩1的材质为透明塑料,减轻重量大大增强了红外感应的面积,增强了人体红外可接受范围,其底部有一个圆孔可以使第二齿轮轴6穿过。上罩1底部与下罩11顶部通过胶粘实现连接。下罩11的材质为不透明塑料,其顶部有一个圆孔可穿过第二齿轮轴6。上罩1内设置有探头支撑托架4,对照图2中,所述探头支撑托架4包括一块底板及设置于该底板上的两个侧板,所述底板及底板上的两个侧板组合形成开口向上的U型板架结构;所述第一齿轮轴3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安装在探头支撑托架4的两侧板上,由此实现第一齿轮轴3在探头支撑托架4上的水平转动连接,且可减小第一齿轮轴3在探头支撑托架4上转动时带来的摩擦。第一齿轮轴3上固定安装有人体红外探头2和第一从齿轮3a。所述第一电机5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探头支撑托架4的底板上。可以看出,第一电机5位于第一齿轮轴3的下方,第一电机5的电机头上安装有第一小齿轮8,所述第一小齿轮8与第一齿轮轴3上的第一从齿轮3a相齿合,第一小齿轮8与第一齿轮轴3啮合形成减速齿轮。在第一电机5的驱动作用下,第一小齿轮8转动并通过所述第一从齿轮3a带动第一齿轮轴3旋转,使得第一齿轮轴3上固定安装的人体红外探头2能够在竖直方向进行180°的转动。其中所述下罩11内设置有电机传动组件,电机传动组件的输出轴向上穿入上罩1内并与探头支撑托架4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传动组件的驱动作用下,能够带动探头支撑托架4及设置于探头支撑托架4上的人体红外探头2一并进行水平方向旋转。电机传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10和第二齿轮轴6,第二齿轮轴6形成电机传动组件的输出轴。下罩11内部底壁固定设置有固定限位块7,固定限位块7上设置有与第二齿轮轴6下端外径相配的竖直插槽,第二齿轮轴6的下端配合插设在固定限位块7的竖直插槽内,保证第二齿轮轴6的垂直度,从而不会进行异常的摆动导致角度定位不精确。下罩11顶部和上罩1底部均设有一个用于穿过第二齿轮轴6的圆孔,由此第二齿轮轴6上端向上穿入上罩1内并与探头支撑托架4的底板固定连接。对照图1,第二电机10底部固定安装在下罩11内部底壁上,第二电机10的电机头上安装有第二小齿轮9,第二齿轮轴6上固定安装有第二从齿轮6a(第二从齿轮6a位于下罩11的上端内部),第二小齿轮9与第二齿轮轴6上的第二从齿轮6a相齿合形成减速齿轮。在第二电机10的驱动作用下,第二小齿轮9转动的同时,通过第二从齿轮6a带动第二齿轮轴6转动,从而带动探头支撑托架4及设置于探头支撑托架4上的人体红外探头2一并在水平方向上进行360°周向旋转。其最终能够实现,两个圆周方向的运动,安置在水平面上是可以实现全范围的人体探测与定位。本说明书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所述的一种可全覆盖人体红外探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罩以及固定设置在下罩上表面的上罩,上罩内设置有探头支撑托架,探头支撑托架上水平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轴,第一齿轮轴上固定安装有人体红外探头和第一从齿轮;探头支撑托架上还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设于第一齿轮轴的下方,第一电机的电机头上安装有第一小齿轮,所述第一小齿轮与第一齿轮轴上的第一从齿轮相齿合;在第一电机的驱动作用下,第一小齿轮转动并通过所述第一从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轴转动,使得第一齿轮轴上固定安装的人体红外探头能够竖直方向旋转;/n其中所述下罩内设置有电机传动组件,电机传动组件的输出轴向上穿入上罩内并与探头支撑托架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传动组件的驱动作用下,能够带动探头支撑托架及设置于探头支撑托架上的人体红外探头一并进行水平方向旋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所述的一种可全覆盖人体红外探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罩以及固定设置在下罩上表面的上罩,上罩内设置有探头支撑托架,探头支撑托架上水平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轴,第一齿轮轴上固定安装有人体红外探头和第一从齿轮;探头支撑托架上还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设于第一齿轮轴的下方,第一电机的电机头上安装有第一小齿轮,所述第一小齿轮与第一齿轮轴上的第一从齿轮相齿合;在第一电机的驱动作用下,第一小齿轮转动并通过所述第一从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轴转动,使得第一齿轮轴上固定安装的人体红外探头能够竖直方向旋转;
其中所述下罩内设置有电机传动组件,电机传动组件的输出轴向上穿入上罩内并与探头支撑托架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传动组件的驱动作用下,能够带动探头支撑托架及设置于探头支撑托架上的人体红外探头一并进行水平方向旋转。


2.所述的一种可全覆盖人体红外探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罩是由圆弧形外罩及圆弧形外罩底部的封板组成的封闭式腔体结构,上罩的材质为透明塑料,上罩底部与下罩顶部通过胶粘实现连接。


3.所述的一种可全覆盖人体红外探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支撑托架包括一块底板及设置于该底板上的两个侧板,所述底板及底板上的两个侧板组合形成开口向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韩波徐凡娄维尧杨克允马正阳沈伟健刘明威蔡姚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