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统筹预制墙和后浇段配置边缘构件钢筋的配筋构造,相邻预制墙在边缘构件位置通过竖向后浇段连接为整体。基于竖向后浇段与预制墙边缘构件形成的整体边缘构件,统筹配置整体边缘构件内竖向钢筋和箍筋,在剪力墙配筋构造允许范围内,适当放大预制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间距,将与竖向后浇段相邻的预制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转移至竖向后浇段内,同时加大预制墙侧面伸出水平连接钢筋的间距,在竖向后浇段与预制墙边缘构件分别配置箍筋对整体边缘构件内混凝土形成分区约束。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将预制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连接根数和侧面伸出水平连接钢筋数量减少30%以上,降低预制墙成本及加工、安装难度,提高整体边缘构件内竖向钢筋连接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统筹预制墙和后浇段配置边缘构件钢筋的配筋构造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
,涉及预制剪力墙,特别涉及一种统筹预制墙和后浇段配置边缘构件钢筋的配筋构造。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采用的预制墙多沿墙体厚度方向整体预制,上下层预制墙竖向钢筋在预制墙根部采用套筒灌浆连接,同一楼层内相邻预制墙通过竖向后浇段连接,预制墙侧面伸出水平连接钢筋锚固于竖向后浇段后浇混凝土内。相邻预制墙在边缘构件位置连接时,浇筑后浇混凝土后竖向后浇段与预制墙边缘构件区域共同组成剪力墙的边缘构件。现行国家设计规范及预制墙设计标准图集建议的现有构造中,分别在竖向后浇段、预制墙边缘构件区域配置剪力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未统筹考虑竖向后浇段、预制墙边缘构件区域的组合关系,导致预制墙边缘构件区域配置的边缘构件竖向钢筋较多,竖向后浇段、预制墙边缘构件区域交界位置边缘构件竖向钢筋间距较近,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同时,上下层预制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连接采用的钢筋接头(如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成本明显高于上下层竖向后浇段内竖向钢筋连接采用的钢筋接头(如直螺纹接头)的成本,甚至高于预制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的成本,现有构造预制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较多进一步增加了接头成本。另一方面,现有构造要求预制墙边缘构件箍筋逐根伸出作为水平连接钢筋伸入竖向后浇段,以满足现行国家设计规范对剪力墙边缘构件箍筋沿竖向间距的要求,预制墙伸出水平连接钢筋的间距多为100~200mm,伸出钢筋数量多,导致预制墙生产时边模大量开孔,边模标准化、通用化程度低,无法重复使用,钢筋安装负责。运输及现场安装时,伸出钢筋数量多,成品保护困难,伸出水平连接钢筋往往被反复弯折,影响其受力性能和结构安全,且导致预制墙吊装困难、竖向后浇段钢筋绑扎难度大,质量难以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相邻预制墙通过竖向后浇段连接构造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统筹预制墙和后浇段配置边缘构件钢筋的配筋构造,基于竖向后浇段与预制墙边缘构件区域形成的整体边缘构件,统筹配置整体边缘构件内的竖向钢筋和箍筋。在现行国家设计规范剪力墙配筋构造允许范围内,适当放大相邻边缘构件竖向钢筋间距,将与竖向后浇段相邻的预制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转移至竖向后浇段内,可将预制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连接根数减少约30%,有效减少预制墙套筒灌浆连接接头数量,降低预制墙成本。考虑到目前预制墙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灌浆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竖向后浇段内竖向钢筋采用的直螺纹接头技术成熟、质量可靠,减少预制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根数可有效提高整体边缘构件内竖向钢筋连接的可靠性,保证结构安全。基于预制墙伸出水平连接钢筋仅需满足剪力墙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即可,将预制墙伸出水平连接钢筋的间距加大至300mm,以将预制墙伸出水平连接钢筋数量降低30%以上,实现边模标准化、通用化,通过边模重复利用降低预制墙成本,同时有助于简化生产时预制墙的钢筋绑扎,有利于伸出水平连接钢筋的成品保护和提高预制墙吊装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统筹预制墙和后浇段配置边缘构件钢筋的配筋构造,相邻预制墙2在边缘构件位置通过竖向后浇段1连接为整体,浇筑后浇混凝土后竖向后浇段1与预制墙边缘构件区域21形成整体边缘构件,配置于整体边缘构件内的竖向钢筋为剪力墙提供抗弯能力,整体边缘构件内的箍筋约束混凝土保证剪力墙的弹塑性变形能力。所述竖向后浇段1与预制墙边缘构件区域21的整体范围根据现行设计规范建议的剪力墙边缘构件范围确定,突破竖向后浇段1与预制墙边缘构件区域21的几何边界界限,统筹配置整体边缘构件内的竖向钢筋和箍筋,保证整体边缘构件实现其提供抗弯能力和保证剪力墙弹塑性变形能力的结构功能。在剪力墙配筋构造允许范围内,放大整体边缘构件内的相邻竖向钢筋间距,相邻预制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24的间距、相邻竖向后浇段边缘构件竖向钢筋11的间距以及预制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24和竖向后浇段边缘构件竖向钢筋11相邻时的间距均不大于350mm,且大于300mm时在预制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24和竖向后浇段边缘构件竖向钢筋11设置边缘构件竖向构造钢筋15。将原配置于预制墙2内紧邻竖向后浇段1的预制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24转移至竖向后浇段1内,以减少预制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24的根数;所述预制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24和竖向后浇段边缘构件竖向钢筋11,的直径均不小于12mm,二者总体配筋面积应满足剪力墙抗弯承载力验算要求,且需满足现行规范对边缘构件竖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要求。上下层预制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24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接头、机械连接接头或约束浆锚接头等适合预制墙竖向钢筋连接的接头连接,预制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24的构造符合对应的接头连接要求。上下层竖向后浇段边缘构件竖向钢筋11采用直螺纹接头连接,接头设置在楼板上方至第二道预制墙伸出水平连接钢筋25以下范围内,接头布置在同一高度,或错开一定距离避免在同一连接区段100%连接,以降低对接头性能的要求。所述边缘构件竖向构造钢筋15的直径为8~10mm,上下层不连接、不参与受力计算,位于预制墙2内的边缘构件竖向构造钢筋15不伸出预制墙2的顶面、底面。在预制墙边缘构件区域21和竖向后浇段1内,相邻的预制墙伸出水平连接钢筋25之间分别配置不超出预制墙边缘构件区域21、竖向后浇段1的预制墙边缘构件箍筋26、竖向后浇段箍筋12,对整体边缘构件内混凝土形成分区约束。相邻预制墙伸出水平连接钢筋25的间距为300mm,直径不小于8mm,其配筋面积满足剪力墙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要求;整体边缘构件内箍筋、拉筋沿水平方向的肢距不大于300mm,沿竖向的间距不大于200mm。所述预制墙边缘构件箍筋26、竖向后浇段箍筋12采用焊接封闭箍,或采用普通135°弯钩箍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可将预制墙内边缘构件竖向钢筋数量减少约30%,有效降低其接头成本,减少预制剪力墙接头预埋和对应的钢筋加工,提高预制墙生产效率。(2)将更大面积比例的竖向钢筋布设于竖向后浇段内并采用直螺纹接头连接,可提高整体边缘构件内竖向钢筋连接的可靠性,保证整体结构安全性。(3)可将预制墙伸出水平连接钢筋的数量减少30%以上,可大大减少预制墙生产时边模开孔数量,有利于边模的标准化、通用化,通过边模重复利用进一步降低预制墙成本。还有利于伸出水平连接钢筋的成品保护和提高预制墙吊装效率。(4)预制墙内竖向钢筋间距增大,便于设备管线、线盒等的预埋布置,减少相互干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统筹预制墙和后浇段配置边缘构件钢筋的高效配筋构造应用于洞口侧预制边缘构件与竖向后浇段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预制墙所在一侧墙肢的边缘构件区域长度a介于350~450mm之间。图2为图1的对比例,即现有洞口侧预制边缘构件与竖向后浇段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洞口侧预制边缘构件与竖向后浇段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预制墙所在一侧墙肢的边缘构件区域长度a介于450~650mm之间。...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统筹预制墙和后浇段配置边缘构件钢筋的配筋构造,其特征在于,相邻预制墙(2)在边缘构件位置通过竖向后浇段(1)连接为整体,浇筑后浇混凝土后竖向后浇段(1)与预制墙边缘构件区域(21)形成整体边缘构件,配置于整体边缘构件内的竖向钢筋为剪力墙提供抗弯能力,整体边缘构件内的箍筋约束混凝土保证剪力墙的弹塑性变形能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统筹预制墙和后浇段配置边缘构件钢筋的配筋构造,其特征在于,相邻预制墙(2)在边缘构件位置通过竖向后浇段(1)连接为整体,浇筑后浇混凝土后竖向后浇段(1)与预制墙边缘构件区域(21)形成整体边缘构件,配置于整体边缘构件内的竖向钢筋为剪力墙提供抗弯能力,整体边缘构件内的箍筋约束混凝土保证剪力墙的弹塑性变形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统筹预制墙和后浇段配置边缘构件钢筋的配筋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后浇段(1)与预制墙边缘构件区域(21)的整体范围根据现行设计规范建议的剪力墙边缘构件范围确定,突破竖向后浇段(1)与预制墙边缘构件区域(21)的几何边界界限,统筹配置整体边缘构件内的竖向钢筋和箍筋,保证整体边缘构件实现其提供抗弯能力和保证剪力墙弹塑性变形能力的结构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统筹预制墙和后浇段配置边缘构件钢筋的配筋构造,其特征在于,在剪力墙配筋构造允许范围内,放大整体边缘构件内的相邻竖向钢筋间距,相邻预制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24)的间距、相邻竖向后浇段边缘构件竖向钢筋(11)的间距以及预制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24)和竖向后浇段边缘构件竖向钢筋(11)相邻时的间距均不大于350mm,且大于300mm时在预制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24)和竖向后浇段边缘构件竖向钢筋(11)设置边缘构件竖向构造钢筋(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统筹预制墙和后浇段配置边缘构件钢筋的配筋构造,其特征在于,将原配置于预制墙(2)内紧邻竖向后浇段(1)的预制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24)转移至竖向后浇段(1)内,以减少预制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24)的根数;所述预制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24)和竖向后浇段边缘构件竖向钢筋(11)的直径均不小于12mm,二者总体配筋面积应满足剪力墙抗弯承载力验算要求,且需满足现行规范对边缘构件竖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要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统筹预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文龙,肖明,郁银泉,胡松,蒋安维,卜凡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