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连续墙施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0396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施工设备,包括主机、连接件、悬挂装置和抓斗体,悬挂装置与主机通过连接件连接并随连接件的收放而提升或下放悬挂装置,抓斗体安装在悬挂装置上,悬挂装置包括主轴、内圈、第一油管、外圈、第二油管、壳体和驱动机构,主轴与主机通过连接件连接,内圈套设在主轴的外周并与主轴相对固定,内圈设有第一油道,第一油管连接于主机和第一油道之间,外圈套设在内圈的外周,且能够相对于内圈旋转,外圈设有沿其周向布置的与第一油道连通的第二油道,第二油管连接于第二油道和抓斗体之间,壳体套设在主轴的外周,且能够相对于主轴旋转,壳体分别与外圈和抓斗体连接,驱动机构与壳体驱动连接,以驱动壳体并带动抓斗体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连续墙施工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施工设备。
技术介绍
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场地比较狭小,当在拐角槽段施工时,常常通过拆掉围挡,通过调整主机的位置来实现,费时费力,会因几幅拐角槽段的施工不及时而影响整体的施工进度。同时,当地下连续墙液压抓斗在矩形槽内施工时,因左右两侧的斗头斗齿布置的差异会造成斗体左右两侧受力不均,导致抓槽时左右方向的偏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在挖掘过程中定期将抓斗体绕墙体中心旋转预设角度,以提升成槽的精度。旋转抓斗体时,常规的方法是通过改变主机的位置实现,或者,拆掉抓斗体再进行反装,但主机的位置有时会因受制于场地大小而不便于调整,拆掉抓斗体反装则比较耗时耗力。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地下连续墙施工设备,以提高抓斗体旋转的效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地下连续墙施工设备,包括主机、连接件、悬挂装置和抓斗体,悬挂装置与主机通过连接件连接并随连接件的收放而提升或下放悬挂装置,抓斗体安装在悬挂装置上,悬挂装置包括:主轴,与主机通过连接件连接;内圈,套设在主轴的外周并与主轴相对固定,内圈设有第一油道;第一油管,连接于主机和第一油道之间;外圈,套设在内圈的外周,且能够相对于内圈旋转,外圈设有沿其周向布置的与第一油道连通的第二油道;第二油管,连接于第二油道和抓斗体之间;壳体,套设在主轴的外周,且能够相对于主轴旋转,壳体分别与外圈和抓斗体连接;和驱动机构,与壳体驱动连接,以驱动壳体相对于主轴转动,进而带动外圈和抓斗体相对于主轴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圈与主轴可拆卸地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地下连续墙施工设备还包括第一限位板,主轴设有第一凹槽,第一限位板插入第一凹槽内,第一限位板与内圈连接以限制内圈沿主轴的轴向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轴设有两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凹槽,两个第一限位板分别插入对应的第一凹槽,以限制内圈沿主轴的周向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地下连续墙施工设备还包括第二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安装在内圈的底部,外圈抵靠在第二限位板的远离抓斗体的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圈包括外圈主体和底板,底板安装在外圈主体的靠近抓斗体的一端,底板抵靠在第二限位板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地下连续墙施工设备还包括连接于外圈和壳体之间的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与壳体之间的连接处在主轴的轴向方向上具有间隙。在一些实施例中,地下连续墙施工设备还包括设置于壳体上的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连接,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的连接处在主轴的轴向方向上具有间隙。在一些实施例中,地下连续墙施工设备还包括轴肩,轴肩可拆卸地安装于主轴上,轴肩被配置为限制壳体沿主轴的轴向方向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轴肩包括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主轴设有环形的第二凹槽,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对接并卡入第二凹槽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地下连续墙施工设备还包括第一管路转接头,内圈的轴向长度大于外圈的轴向长度,内圈的露出外圈的部分设有第三凹槽,第一管路转接头安装于第三凹槽中,第一管路转接头连接于第一油管和第一油道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地下连续墙施工设备还包括设置于内圈和外圈之间的密封圈。在一些实施例中,地下连续墙施工设备还包括设置于主轴和壳体之间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第一轴承被配置为承载径向力,第二轴承被配置为承载轴向力。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包括旋转油缸,旋转油缸的最大旋转角度比抓斗体相对于主轴的最大旋转角度大8°~12°。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悬挂装置包括壳体和驱动机构,抓斗体与壳体连接,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壳体转动,进而带动抓斗体相对于主轴转动,不需要改变主机位置,也不需要拆掉抓斗体再进行反装,实现了在悬挂状态下的旋转,这种旋转方式可以避免受场地大小的限制,也更加省时省力,提高抓斗体旋转的效率,进而提高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效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地下连续墙施工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地下连续墙施工设备一个实施例中悬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地下连续墙施工设备一个实施例中悬挂装置的部分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地下连续墙施工设备一个实施例中主轴和旋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地下连续墙施工设备一个实施例中旋转接头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地下连续墙施工设备一个实施例中主轴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地下连续墙施工设备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地下连续墙施工设备一个实施例中悬挂装置与主机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00、悬挂装置;200、抓斗体;300、主机;400、连接件;101、悬挂接头;102、主轴;103、外圈;104、第一连接板;105、第二连接板;106、壳体;107、通孔;108、连接座;109、旋转油缸;110、第一轴承座;111、第一螺栓;112、第一管路转接头;113、第一滑动轴承;114、轴肩;1141、第一弧形段;1142、第二弧形段;1143、第一连接孔;1144、第二连接孔;1145、第二螺栓;115、第二轴承座;116、第二滑动轴承;117、第三螺栓;118、第三连接板;119、第四连接板;120、滚子轴承;121、顶板;122、第四螺栓;123、第一压板;124、内圈;125、第五螺栓;126、第三凹槽;127、第二凹槽;128、第二压板;129、第六螺栓;130、第一限位板;131、第一油道;132、第二油道;133、第二管路转接头;134、第七螺栓;135、第二限位板;136、底板;137、第八螺栓;138、密封圈;139、第一凹槽;140、第一油管;141、第二油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参考图1~图5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连续墙施工设备,包括主机(300)、连接件(400)、悬挂装置(100)和抓斗体(200),所述悬挂装置(100)与所述主机(300)通过所述连接件(400)连接并随所述连接件(400)的收放而提升或下放所述悬挂装置(100),所述抓斗体(200)安装在所述悬挂装置(10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装置(100)包括:/n主轴(102),与所述主机(300)通过所述连接件(400)连接;/n内圈(124),套设在所述主轴(102)的外周并与所述主轴(102)相对固定,所述内圈(124)设有第一油道(131);/n第一油管(140),连接于所述主机(300)和所述第一油道(131)之间;/n外圈(103),套设在所述内圈(124)的外周,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内圈(124)旋转,所述外圈(103)设有沿其周向布置的与所述第一油道(131)连通的第二油道(132);/n第二油管(141),连接于所述第二油道(132)和所述抓斗体(200)之间;/n壳体(106),套设在所述主轴(102)的外周,且能够相对于所述主轴(102)旋转,所述壳体(106)分别与所述外圈(103)和所述抓斗体(200)连接;和/n驱动机构,与所述壳体(106)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壳体(106)相对于所述主轴(102)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外圈(103)和所述抓斗体(200)相对于所述主轴(102)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连续墙施工设备,包括主机(300)、连接件(400)、悬挂装置(100)和抓斗体(200),所述悬挂装置(100)与所述主机(300)通过所述连接件(400)连接并随所述连接件(400)的收放而提升或下放所述悬挂装置(100),所述抓斗体(200)安装在所述悬挂装置(10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装置(100)包括:
主轴(102),与所述主机(300)通过所述连接件(400)连接;
内圈(124),套设在所述主轴(102)的外周并与所述主轴(102)相对固定,所述内圈(124)设有第一油道(131);
第一油管(140),连接于所述主机(300)和所述第一油道(131)之间;
外圈(103),套设在所述内圈(124)的外周,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内圈(124)旋转,所述外圈(103)设有沿其周向布置的与所述第一油道(131)连通的第二油道(132);
第二油管(141),连接于所述第二油道(132)和所述抓斗体(200)之间;
壳体(106),套设在所述主轴(102)的外周,且能够相对于所述主轴(102)旋转,所述壳体(106)分别与所述外圈(103)和所述抓斗体(200)连接;和
驱动机构,与所述壳体(106)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壳体(106)相对于所述主轴(102)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外圈(103)和所述抓斗体(200)相对于所述主轴(102)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连续墙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124)与所述主轴(102)可拆卸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连续墙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限位板(130),所述主轴(102)设有第一凹槽(139),所述第一限位板(130)插入所述第一凹槽(139)内,所述第一限位板(130)与所述内圈(124)连接以限制所述内圈(124)沿所述主轴(102)的轴向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连续墙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102)设有两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所述第一凹槽(139),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130)分别插入对应的所述第一凹槽(139),以限制所述内圈(124)沿所述主轴(102)的周向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连续墙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限位板(135),所述第二限位板(135)安装在所述内圈(124)的底部,所述外圈(103)抵靠在所述第二限位板(135)的远离所述抓斗体(200)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连续墙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余苏伟张继光罗菊张宗阳张梦慈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