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连锁支护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0389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连锁支护桩,包括冠梁结构、支柱桩结构和锥头桩结构,支柱桩结构是混凝土方桩,中部设有通孔,支柱桩结构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设有一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卡槽,第三侧和第四侧分别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均是是通槽,支柱桩结构的上端设有防呆孔,防呆孔是盲孔,支柱桩结构的上端通过两个第一卡槽卡接冠梁结构,且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均与冠梁结构内侧相连通,支柱桩结构的下端安装锥头桩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混凝土连锁支护桩,可以在工厂内批量的预制完成,然后运输至指定的施工地点,快速的组装完成,构成一个一体化的深坑基护防水墙,节省工期,且施工过程简单,结构强度高,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连锁支护桩
本专利技术属于支护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连锁支护桩。
技术介绍
地连墙作为一种地下工程的围护结构,在深基坑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既可以作为临时的挡土、止水结构,也可以取代地下室外墙成为永久地下结构,地下连续墙由于设置于地面以下,具备一定的深度,地下墙越深,也越受地下水渗漏影响,究其原因,为方便下放接头,接头与槽壁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在下放钢筋笼后浇筑时,流体形式的混凝土会绕过接头流到相邻的另一段钢筋笼处,再浇筑下一段时,新浇筑的混凝土与之前绕流过来的混凝土无法形成一体,两者在凝固时间上的不同会导致形成接缝,接缝成为地下连续墙漏水的主要原因,传统的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形式受力合理,但存在施工工艺复杂,泥浆污染严重,工期长,造价高等缺陷,因而近年逐步被灌注桩支护结构形式替代。相对地下连续墙而言,灌注桩支护结构具有更小污染,更短工期及更低造价等优势。预制方桩一般用于基坑支护、边坡支护以及滑坡治理,承受水平土压力或滑坡推力,一般比承受竖向力的基础桩需要更高的配筋,也经常和锚杆(索)一起使用(桩锚结构)。将多个方桩排列起来构成一个防水墙能大大减少其施工周期,多个方桩上端会通过浇筑构成一个冠梁做为整体的连接,冠梁主要起到如下作用:1、对于个别或部分受力不强的桩,利用冠梁其其受到的大的力分配给相邻的桩,使其它的桩进入帮扶工作;2、变形约束作用,变形或变形的趋势一发生,起约束桩顶变形的工作开始;3、预应力作用,由于变形发生的必然性,桩顶之间产生多种方向的力,冠梁能够做为诸多反力的支点,而现有技术一般是将若干方桩上端通过钢筋笼串联至一起,然后搭设模板,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工期很长,所以需要提出一种提前预制的冠梁结构,同时配备配套使用的方桩,通过后期简单的操作即可串联为一体的混凝土连锁支护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混凝土连锁支护桩,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混凝土连锁支护桩,包括冠梁结构、支柱桩结构和锥头桩结构,支柱桩结构是混凝土方桩,中部设有通孔,支柱桩结构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对称设置第一卡槽,第三侧和第四侧设有对称的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均是是通槽,支柱桩结构的上端设有防呆孔,防呆孔是盲孔,支柱桩结构的上端通过两个第一卡槽卡接冠梁结构,且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均与冠梁结构内侧相连通,支柱桩结构的下端安装锥头桩结构,冠梁结构、支柱桩结构和锥头桩结构均一一对应,冠梁结构的内侧与支柱桩结构上端之间浇筑混凝土。进一步的,所述锥头桩结构包括锥架、底座、锥座和第一滑台,锥架一端位于锥座下方,另一端依次穿过锥座的中部和底座的中部位于通孔内,底座的横截面是矩形结构,锥座的上端通过底座固定连接至支柱桩结构的下端,底座的一侧设置第一滑台,另一侧设有第四卡槽,第一滑台与第二卡槽相对应,第四卡槽与第三卡槽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锥座的横截面是梯形结构,锥座上端的外围尺寸与底座的外围尺寸对应,锥座的上端到下端的外围尺寸逐渐递减,锥座一侧设有第五卡槽,第五卡槽与第四卡槽相连通,第五卡槽的横截面是梯形结构,第五卡槽上端的尺寸与第四卡槽的尺寸对应,第五卡槽的上端到下端的尺寸逐渐递增。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台的上端与底座的上端水平重合,第一滑台的下端与底座一侧之间的夹角是锐角。进一步的,所述冠梁结构包括上板、第一支板、第二支板、防呆柱、挂筋和柱塞,上板中部设有入料孔,入料孔外缘的上板下端通过若干挂筋固定连接至柱塞上端,柱塞的下端延伸至通孔内,柱塞的外径与通孔的内径对应,第一支板的上端和第二支板的上端均固定连接至上板下端,第一支板的下端和第二支板的下端分别卡接至一个第一卡槽,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双向对称设置,上板、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构成横截面是U型结构的槽板,上板下端还安装防呆柱,防呆柱、若干挂筋和柱塞均位于所述槽板内,防呆柱外径与防呆孔内径相对应,所述槽板内侧与支柱桩结构上端之间均布混凝土。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板与第二支板的结构相同,第一支板包括侧板、第二滑台和第三滑台,侧板的横截面是矩形结构,侧板上端固定连接至上板下端,左侧安装第二滑台,右侧设有第六卡槽,侧板的内侧安装第三滑台,第三滑台的外围尺寸与第一卡槽的内侧尺寸相对应,且第三滑台卡接至一个第一卡槽内,第二滑台的外围尺寸与第六卡槽内侧尺寸相对应。进一步的,所述侧板上端的端面与支柱桩结构上端的端面平行,侧板的下端与支柱桩结构的一侧夹角是锐角。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混凝土连锁支护桩具有以下优势:(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混凝土连锁支护桩,可以在工厂内批量的预制完成,然后运输至指定的施工地点,快速的组装完成,构成一个一体化的深坑基护防水墙,大大节省了工期,且施工过程简单,结构强度高,安全可靠。(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混凝土连锁支护桩,锥头桩结构第五卡槽的扩口设置及第一滑台下端的坡度设置均有利于锥头桩结构的入土,节省能耗,也避免入土冲击太大对锥头桩结构的损害。(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混凝土连锁支护桩,冠梁结构柱塞的设置可以作为整个冠梁结构与支柱桩结构相对位置的确定,而且柱塞将通孔的上端堵住,防止后续灌注的混凝土灌注至通孔内造成浪费材料,而且后期浇筑完混凝土后,因为柱塞的上端延伸至通孔内,更有助于冠梁结构和支柱桩结构的一体化,预制冠梁结构节省了混凝土浇筑工期及养护龄期,通过浇筑水泥浆液或者混凝土将下部支柱桩结构连接在一起,保证了桩体结构的整体性,防止桩顶变形。(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混凝土连锁支护桩,设有防呆孔,防呆孔将对称的支柱桩结构端面作出直观的差异结构,一方面可以让工人直观的分辨支柱桩结构的摆放方向,保证支柱桩结构同向排放,另一方面保证上部冠梁结构与支柱桩结构位及方向一致,避免应工人误将支柱桩结构和冠梁结构用错方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混凝土连锁支护桩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支柱桩结构上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锥头桩结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锥头桩结构前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锥头桩结构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冠梁结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冠梁结构下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支板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多个支柱桩结构串联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冠梁结构;11-上板;12-第一支板;121-侧板;122-第二滑台;123-第六卡槽;124-第三滑台;13-第二支板;14-防呆柱;15-挂筋;16-柱塞;17-入料孔;2-支柱桩结构;21-第一卡槽;22-第二卡槽;23-防呆孔;24-第三卡槽;25-通孔;3-锥头桩结构;31-锥架;32-底座;33-锥座;34-第一滑台;35-第四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混凝土连锁支护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冠梁结构(1)、支柱桩结构(2)和锥头桩结构(3),支柱桩结构(2)是混凝土方桩,中部设有通孔(25),支柱桩结构(2)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对称设置第一卡槽(21),第三侧和第四侧设有对称的第二卡槽(22)和第三卡槽(24),第二卡槽(22)和第三卡槽(24)均是是通槽,支柱桩结构(2)的上端设有防呆孔(23),防呆孔(23)是盲孔,支柱桩结构(2)的上端通过两个第一卡槽(21)卡接冠梁结构(1),且第二卡槽(22)和第三卡槽(24)均与冠梁结构(1)内侧相连通,支柱桩结构(2)的下端安装锥头桩结构(3),冠梁结构(1)、支柱桩结构(2)和锥头桩结构(3)均一一对应,冠梁结构(1)的内侧与支柱桩结构(2)上端之间浇筑混凝土。/n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凝土连锁支护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冠梁结构(1)、支柱桩结构(2)和锥头桩结构(3),支柱桩结构(2)是混凝土方桩,中部设有通孔(25),支柱桩结构(2)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对称设置第一卡槽(21),第三侧和第四侧设有对称的第二卡槽(22)和第三卡槽(24),第二卡槽(22)和第三卡槽(24)均是是通槽,支柱桩结构(2)的上端设有防呆孔(23),防呆孔(23)是盲孔,支柱桩结构(2)的上端通过两个第一卡槽(21)卡接冠梁结构(1),且第二卡槽(22)和第三卡槽(24)均与冠梁结构(1)内侧相连通,支柱桩结构(2)的下端安装锥头桩结构(3),冠梁结构(1)、支柱桩结构(2)和锥头桩结构(3)均一一对应,冠梁结构(1)的内侧与支柱桩结构(2)上端之间浇筑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连锁支护桩,其特征在于:锥头桩结构(3)包括锥架(31)、底座(32)、锥座(33)和第一滑台(34),锥架(31)一端位于锥座(33)下方,另一端依次穿过锥座(33)的中部和底座(32)的中部位于通孔(25)内,底座(32)的横截面是矩形结构,锥座(33)的上端通过底座(32)固定连接至支柱桩结构(2)的下端,底座(32)的一侧设置第一滑台(34),另一侧设有第四卡槽(35),第一滑台(34)与第二卡槽(22)相对应,第四卡槽(35)与第三卡槽(24)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连锁支护桩,其特征在于:锥座(33)的横截面是梯形结构,锥座(33)上端的外围尺寸与底座(32)的外围尺寸对应,锥座(33)的上端到下端的外围尺寸逐渐递减,锥座(33)一侧设有第五卡槽(36),第五卡槽(36)与第四卡槽(35)相连通,第五卡槽(36)的横截面是梯形结构,第五卡槽(36)上端的尺寸与第四卡槽(35)的尺寸对应,第五卡槽(36)的上端到下端的尺寸逐渐递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连锁支护桩,其特征在于:第一滑台(34)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刘洁刘永超王照安陆鸿宇季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建城基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