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防溜车装置及制造方法及防溜车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0181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防溜车装置及制造方法及防溜车方法,包括钢结构电梯井道,钢结构电梯井道内滑动安装有轿厢,还包括安装在轿厢顶部或底部的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装置,所述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装置包括支架组成,所述支架组成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驱动部件,所述支架组成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驱动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电子控制单元A通过主电子控制单元判断所述轿厢速度为零时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开始伸长,矩形钢A和矩形钢B分别支撑在钢结构电梯井道的侧壁固定横梁A和侧壁固定横梁B的下翼板上,实现机械式保护措施。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杜绝乘客进出入电梯时电梯轿厢意外移动带来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防溜车装置及制造方法及防溜车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防溜车装置及制造方法及防溜车方法,属于电梯制造

技术介绍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电梯作为垂直方向的交通运输工具,在高层建筑和公共场所已经成为重要的建筑设备而不可或缺。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现代电梯已经成为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随着整体国民经济实力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消费水平明显增长,房地产开发商纷纷大力推出中高档的小高层及高层住宅楼,带动了住宅电梯的迅速增长,成为整个电梯市场的主要增长点。电梯平层后,电梯轿门和层门同时打开,方便乘客进出入电梯。此时,如果电梯轿厢发生了意外移动,则会给乘客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上述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电梯防溜车装置及制造方法及防溜车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梯防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结构电梯井道,钢结构电梯井道内滑动安装有轿厢,轿厢通过绳索连接电梯驱动装置或反绳轮装置,还包括安装在轿厢顶部或底部的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装置,所述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装置包括支架组成,所述支架组成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驱动部件,第一驱动部件具有第一伸缩端,所述第一伸缩端的伸缩方向垂直于竖直方向,且能够沿支架组成的横向方向伸缩,由支架组成内伸出至支架组成外,所述支架组成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驱动部件,第二驱动部件具有第二伸缩端,所述第二伸缩端的伸缩方向垂直于竖直方向,且能够沿支架组成的横向方向伸缩,由支架组成内伸出至支架组成外,所述第一驱动部件的所述第一伸缩端,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的所述第二伸缩端伸出时均支撑在钢结构电梯井道上,还包括驱动驱动部件伸缩端伸缩的动力结构。优选地,所述钢结构电梯井道包括后壁立柱A、后壁立柱B、前侧壁立柱A、前侧壁立柱B、侧壁固定横梁A、侧壁固定横梁B、后壁固定横梁和厅门门框横梁组成的长方体形骨架形态,所述后壁立柱A、后壁立柱B、前侧壁立柱A及前侧壁立柱B均竖向设置,所述后壁立柱A与后壁立柱B之间连接有后壁固定横梁,所述后壁立柱A与前侧壁立柱A之间连接有侧壁固定横梁A,所述后壁立柱B与前侧壁立柱B之间连接有侧壁固定横梁B,所述前侧壁立柱A和前侧壁立柱B之间连接有厅门门框横梁,所述侧壁固定横梁A与侧壁固定横梁B相互平行,所述后壁固定横梁与厅门门框横梁相互平行。优选地,所述支架组成包括水平设置G型钢,所述G型钢的底部开口处可拆卸的安装有底护板,所述G型钢左侧板的外壁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侧面加强板A,所述G型钢右侧板的外壁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侧面加强板B,所述G型钢左侧板的内壁上延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支撑平板A,所述G型钢右侧板的内壁上延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支撑平板B,支撑平板A与支撑平板B之间具有预设间隙,支撑平板A与支撑平板B等高设置,且均与G型钢的顶板相互平行。优选地,所述侧面加强板A包括一体成型的外置矩形加强板和内插矩形加强板,所述外置矩形加强板的底部具有内插矩形加强板,所述G型钢左侧板的外壁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贯穿槽A,内插矩形加强板贯穿所述贯穿槽A,并延伸至G型钢内与支撑平板B的下表面连接,外置矩形加强板焊接固定在所述G型钢左侧板的外壁上,所述贯穿槽A的外侧槽口呈V型,V型槽口与内插矩形加强板之间连续焊接形形成焊缝。优选地,所述侧面加强板B与侧面加强板A结构相同。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包括位于G型钢内的矩形钢A,所述矩形钢A的长度比G型钢长度的一半还要短,所述矩形钢A的下表面延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滑轨A,所述滑轨A上滑动设置有滑块A,所述滑块A固定安装在底护板的上表面,所述矩形钢A的上表面与G型钢顶板的下表面小间隙配合,矩形钢A的左侧外壁与G型钢左侧板的外壁小间隙配合,矩形钢A的右侧外壁与G型钢右侧板的内壁小间隙配合,矩形钢A的下表面与支撑平板A、支撑平板B的上表面小间隙配合,所述滑轨A从支撑平板A与支撑平板B之间的预设间隙中穿过。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部件包括包括位于G型钢内的矩形钢B,所述矩形钢B的长度比G型钢长度的一半还要短,所述矩形钢B的下表面延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滑轨B,所述滑轨B上滑动设置有滑块B,所述滑块B固定安装在底护板的上表面,所述矩形钢B的上表面与G型钢顶板的下表面小间隙配合,矩形钢B的左侧外壁与G型钢左侧板的外壁小间隙配合,矩形钢B的右侧外壁与G型钢右侧板的内壁小间隙配合,矩形钢B的下表面与支撑平板A、支撑平板B的上表面小间隙配合,滑轨B从支撑平板A与支撑平板B之间的预设间隙中穿过。优选地,所述G型钢内中部设置有一中间隔板,所述矩形钢A和矩形钢B对称设置在中间隔板的两侧,所述中间隔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插接管A和插接管B,所述插接管A插设在矩形钢A的端部且与矩形钢A间隙配合,所述插接管B插设在矩形钢B的端部且与矩形钢B间隙配合。优选地,所述动力结构包括第一电动推杆、第一连接板、第二电动推杆、第二连接板,第一电动推杆固定在中间隔板上且与插接管A位于同一侧,其伸缩杆与固定在滑轨A尾部的第一连接板相连接,第二电动推杆固定在中间隔板上且与插接管B位于同一侧,其伸缩杆与滑轨B尾部的第二连接板相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梯防溜车装置制造方法,所述支架组成的加工方法为:取一G型钢,在G型钢的两侧加工出贯穿槽A,在对应的贯穿槽A中插入侧面加强板A和侧面加强板B,通过焊接的方法将侧面加强板A和侧面加强板B焊接固定在G型钢上,最后选取支撑平板A和支撑平板B,安装在G型钢内的侧面加强板A和侧面加强板B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梯防溜车方法,所述动力结构还包括安装在底护板底部的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用于矩形钢A和矩形钢B伸出或回缩的状态,电子控制单元A与电梯的主电子控制单元相连,所述电子控制单元A通过主电子控制单元判断所述轿厢速度为零时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开始伸长,矩形钢A和矩形钢B分别支撑在钢结构电梯井道的侧壁固定横梁A和侧壁固定横梁B的下翼板上,且位于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所述电子控制单元A通过主电子控制单元判断所述轿厢需要换层时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开始回缩,分别从侧壁固定横梁A和侧壁固定横梁B的上方移至G型钢内。优选地,所述后壁立柱A、后壁立柱B、前侧壁立柱A、前侧壁立柱B、侧壁固定横梁A、侧壁固定横梁B、后壁固定横梁和厅门门框横梁均为槽钢或矩形钢制作。优选地,所述矩形钢A的长度为G型钢长度的三分之一-二分之一。优选地,所述小间隙配合的配合间隙为1-6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梯防溜车装置及制造方法及防溜车方法,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用于矩形钢A和矩形钢B伸出或回缩的状态,电子控制单元A与电梯的主电子控制单元相连,所述电子控制单元A通过主电子控制单元判断所述轿厢速度为零时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开始伸长,矩形钢A和矩形钢B分别支撑在钢结构电梯井道的侧壁固定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防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结构电梯井道(1),钢结构电梯井道(1)内滑动安装有轿厢,轿厢通过绳索连接电梯驱动装置或反绳轮装置,还包括安装在轿厢顶部或底部的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装置(2),所述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装置(2)包括支架组成(3),所述支架组成(3)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驱动部件,第一驱动部件具有第一伸缩端,所述第一伸缩端的伸缩方向垂直于竖直方向,且能够沿支架组成(3)的横向方向伸缩,由支架组成(3)内伸出至支架组成(3)外,所述支架组成(3)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驱动部件,第二驱动部件具有第二伸缩端,所述第二伸缩端的伸缩方向垂直于竖直方向,且能够沿支架组成(3)的横向方向伸缩,由支架组成(3)内伸出至支架组成(3)外,所述第一驱动部件的所述第一伸缩端,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的所述第二伸缩端伸出时均支撑在钢结构电梯井道(1)上,还包括驱动驱动部件伸缩端伸缩的动力结构(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防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结构电梯井道(1),钢结构电梯井道(1)内滑动安装有轿厢,轿厢通过绳索连接电梯驱动装置或反绳轮装置,还包括安装在轿厢顶部或底部的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装置(2),所述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装置(2)包括支架组成(3),所述支架组成(3)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驱动部件,第一驱动部件具有第一伸缩端,所述第一伸缩端的伸缩方向垂直于竖直方向,且能够沿支架组成(3)的横向方向伸缩,由支架组成(3)内伸出至支架组成(3)外,所述支架组成(3)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驱动部件,第二驱动部件具有第二伸缩端,所述第二伸缩端的伸缩方向垂直于竖直方向,且能够沿支架组成(3)的横向方向伸缩,由支架组成(3)内伸出至支架组成(3)外,所述第一驱动部件的所述第一伸缩端,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的所述第二伸缩端伸出时均支撑在钢结构电梯井道(1)上,还包括驱动驱动部件伸缩端伸缩的动力结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防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电梯井道(1)包括后壁立柱A(1.1)、后壁立柱B(1.2)、前侧壁立柱A(1.3)、前侧壁立柱B(1.4)、侧壁固定横梁A(1.5)、侧壁固定横梁B(1.6)、后壁固定横梁(1.7)和厅门门框横梁(1.8)组成的长方体形骨架形态,所述后壁立柱A(1.1)、后壁立柱B(1.2)、前侧壁立柱A(1.3)及前侧壁立柱B(1.4)均竖向设置,所述后壁立柱A(1.1)与后壁立柱B(1.2)之间连接有后壁固定横梁(1.7),所述后壁立柱A(1.1)与前侧壁立柱A(1.3)之间连接有侧壁固定横梁A(1.5),所述后壁立柱B(1.2)与前侧壁立柱B(1.4)之间连接有侧壁固定横梁B(1.6),所述前侧壁立柱A(1.3)和前侧壁立柱B(1.4)之间连接有厅门门框横梁(1.8),所述侧壁固定横梁A(1.5)与侧壁固定横梁B(1.6)相互平行,所述后壁固定横梁(1.7)与厅门门框横梁(1.8)相互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防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成(3)包括水平设置G型钢(3.1),所述G型钢(3.1)的底部开口处可拆卸的安装有底护板(3.2),所述G型钢(3.1)左侧板的外壁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侧面加强板A(3.3),所述G型钢(3.1)右侧板的外壁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侧面加强板B(3.4),所述G型钢(3.1)左侧板的内壁上延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支撑平板A(3.5),所述G型钢(3.1)右侧板的内壁上延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支撑平板B(3.6),支撑平板A(3.5)与支撑平板B(3.6)之间具有预设间隙,支撑平板A(3.5)与支撑平板B(3.6)等高设置,且均与G型钢(3.1)的顶板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防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加强板A(3.3)包括一体成型的外置矩形加强板(3.3.1)和内插矩形加强板(3.3.2),所述外置矩形加强板(3.3.1)的底部具有内插矩形加强板(3.3.2),所述G型钢(3.1)左侧板的外壁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贯穿槽A(3.7),内插矩形加强板(3.3.2)贯穿所述贯穿槽A(3.7),并延伸至G型钢(3.1)内与支撑平板B(3.6)的下表面连接,外置矩形加强板(3.3.1)焊接固定在所述G型钢(3.1)左侧板的外壁上,所述贯穿槽A(3.7)的外侧槽口呈V型,V型槽口与内插矩形加强板(3.3.2)之间连续焊接形形成焊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防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加强板B(3.4)与侧面加强板A(3.3)结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防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件(4)包括位于G型钢(3.1)内的矩形钢A(4.1),所述矩形钢A(4.1)的长度比G型钢(3.1)长度的一半还要短,所述矩形钢A(4.1)的下表面延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滑轨A(4.2),所述滑轨A(4.2)上滑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济宁分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