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区安防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0142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区安防无人机,其结构包括螺旋桨、机体、支架、摄像头、结合块,螺旋桨与机体活动卡合,结合块嵌固于机体的下端位置,摄像头安装于结合块的下端位置,支架与机体相焊接,通过倾斜地面对支架上的接触块产生向上的推力,能够使平衡杆在卡块的配合下沿着导框向上滑动收缩,且通过卡固机构能在平衡杆收缩结束时对平衡杆进行位置固定,有效的避免了机体着陆在倾斜幅度较大的地面上时,容易在再次运行时,出现倾斜上升的情况,通过机体着陆时接触块上的着陆盘与地面相接触,能够使着陆盘上的伸入条插入地面的石头缝里,从而使着陆盘能够在覆盖有大量凹凸不平的石块的地面进行着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区安防无人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防装置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小区安防无人机。
技术介绍
小区安防无人机主要是用于对小区环境进行巡逻监控的设备,能够通过人工遥控上升至半空中,并且能够在半空之中进行方位移动,从而使小区安防无人机底部的摄像头能够对经过的区域进行摄像,并将摄像的内容会通过无线的方式传送至地面显示屏上,广泛的运用于小区安防巡逻,基于上述描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一种小区安防无人机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例如:由于小区安防无人机着陆时是通过底部两个支架进行支撑的,且小区安防无人机的螺旋桨转动产生的气流需与地面垂直才能够带动从无人机进行垂直平稳上升,若无人机着陆在表面倾斜幅度较大的地面,则会使螺旋桨转动产生的气流出现大幅度倾斜,从而导致小区安防无人机再次运行时,无人机会倾斜进行上升,以至于无人机会出现飞行不平稳,甚至掉落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小区安防无人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小区安防无人机,其结构包括螺旋桨、机体、支架、摄像头、结合块,所述螺旋桨与机体活动卡合,所述结合块嵌固于机体的下端位置,所述摄像头安装于结合块的下端位置,所述支架与机体相焊接;所述支架包括导框、卡固机构、卡块、平衡杆、接触块,所述卡固机构与导框嵌固连接,所述卡块与平衡杆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平衡杆与导框间隙配合,所述接触块安装于平衡杆的下端位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卡固机构包括外框、支撑杆、助推圈、衔接板,所述支撑杆安装于外框的内部位置,所述助推圈与支撑杆活动卡合,所述衔接板与外框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支撑杆设有五个,且均匀的在外框的内壁呈扇形分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外框包括抵触板、中固板、外滑块、弹力条,所述抵触板嵌固于外滑块的上端位置,所述外滑块与中固板活动卡合,所述弹力条安装于中固板与外滑块之间,所述抵触板采用弹性较强的弹簧钢材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接触块包括块体、连接块、伸缩条、着陆盘、弹性条,所述连接块嵌固于块体的底部位置,所述伸缩条安装于弹性条的内部位置,所述着陆盘与连接块活动卡合,所述弹性条安装于连接块与着陆盘之间,通过机构着陆在倾斜的底面上时,地面对着陆盘产生向上的推力,从而能够使衔接板沿着连接块进行摆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着陆盘包括上置面、限位推杆、伸入条,所述限位推杆嵌固于上置面的底部位置,所述伸入条与上置面铰链连接,所述伸入条设有四个,且均匀的在上置面的底部呈平行分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伸入条包括外撑板、摆动块、回弹片、板体、外推板,所述外撑板与外推板嵌固连接,所述摆动块与板体铰链连接,所述回弹片安装于摆动块与板体之间,所述外推板呈弧形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外撑板包括前置板、抗压块、承接块、后置板,所述抗压块嵌固于前置板与后置板之间,所述承接块安装于抗压块与后置板之间,所述后置板与前置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抗压块呈三角形结构。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当机体着陆在表面倾斜幅度较大的地面时,通过倾斜地面对支架上的接触块产生向上的推力,能够使平衡杆在卡块的配合下沿着导框向上滑动收缩,且通过卡固机构能在平衡杆收缩结束时对平衡杆进行位置固定,有效的避免了机体着陆在倾斜幅度较大的地面上时,容易在再次运行时,出现倾斜上升的情况。2、通过机体着陆时接触块上的着陆盘与地面相接触,能够使着陆盘上的伸入条插入地面的石头缝里,从而使着陆盘能够在覆盖有大量凹凸不平的石块的地面进行着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小区安防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支架侧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卡固机构侧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外框侧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接触块侧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着陆盘侧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伸入条侧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外撑板侧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螺旋桨-1、机体-2、支架-3、摄像头-4、结合块-5、导框-31、卡固机构-32、卡块-33、平衡杆-34、接触块-35、外框-a1、支撑杆-a2、助推圈-a3、衔接板-a4、抵触板-a11、中固板-a12、外滑块-a13、弹力条-a14、块体-b1、连接块-b2、伸缩条-b3、着陆盘-b4、弹性条-b5、上置面-b41、限位推杆-b42、伸入条-b43、外撑板-c1、摆动块-c2、回弹片-c3、板体-c4、外推板-c5、前置板-c11、抗压块-c12、承接块-c13、后置板-c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例图1-例图5所展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小区安防无人机,其结构包括螺旋桨1、机体2、支架3、摄像头4、结合块5,所述螺旋桨1与机体2活动卡合,所述结合块5嵌固于机体2的下端位置,所述摄像头4安装于结合块5的下端位置,所述支架3与机体2相焊接;所述支架3包括导框31、卡固机构32、卡块33、平衡杆34、接触块35,所述卡固机构32与导框31嵌固连接,所述卡块33与平衡杆3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平衡杆34与导框31间隙配合,所述接触块35安装于平衡杆34的下端位置。其中,所述卡固机构32包括外框a1、支撑杆a2、助推圈a3、衔接板a4,所述支撑杆a2安装于外框a1的内部位置,所述助推圈a3与支撑杆a2活动卡合,所述衔接板a4与外框a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支撑杆a2设有五个,且均匀的在外框a1的内壁呈扇形分布,通过助推圈a3能够在物体挤压外框a1时,对支撑杆a2产生反推力,从而使支撑杆a2能推动外框a1与物体的表面相贴合。其中,所述外框a1包括抵触板a11、中固板a12、外滑块a13、弹力条a14,所述抵触板a11嵌固于外滑块a13的上端位置,所述外滑块a13与中固板a12活动卡合,所述弹力条a14安装于中固板a12与外滑块a13之间,所述抵触板a11采用弹性较强的弹簧钢材质,通过物体内壁对抵触板a11产生的反推力,能够使抵触板a11向两侧进行沿伸变形,从而使抵触板a11能够带动外滑块a13沿着中固板a12向两侧滑动。其中,所述接触块35包括块体b1、连接块b2、伸缩条b3、着陆盘b4、弹性条b5,所述连接块b2嵌固于块体b1的底部位置,所述伸缩条b3安装于弹性条b5的内部位置,所述着陆盘b4与连接块b2活动卡合,所述弹性条b5安装于连接块b2与着陆盘b4之间,通过机构着陆在倾斜的底面上时,地面对着陆盘b4产生向上的推力,从而能够使衔接板a4沿着连接块b2进行摆动,故而使着陆盘b4能够与倾斜的地面完全贴合。本实施例的详细使用方法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区安防无人机,其结构包括螺旋桨(1)、机体(2)、支架(3)、摄像头(4)、结合块(5),所述螺旋桨(1)与机体(2)活动卡合,所述结合块(5)嵌固于机体(2)的下端位置,所述摄像头(4)安装于结合块(5)的下端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与机体(2)相焊接;/n所述支架(3)包括导框(31)、卡固机构(32)、卡块(33)、平衡杆(34)、接触块(35),所述卡固机构(32)与导框(31)嵌固连接,所述卡块(33)与平衡杆(3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平衡杆(34)与导框(31)间隙配合,所述接触块(35)安装于平衡杆(34)的下端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区安防无人机,其结构包括螺旋桨(1)、机体(2)、支架(3)、摄像头(4)、结合块(5),所述螺旋桨(1)与机体(2)活动卡合,所述结合块(5)嵌固于机体(2)的下端位置,所述摄像头(4)安装于结合块(5)的下端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与机体(2)相焊接;
所述支架(3)包括导框(31)、卡固机构(32)、卡块(33)、平衡杆(34)、接触块(35),所述卡固机构(32)与导框(31)嵌固连接,所述卡块(33)与平衡杆(3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平衡杆(34)与导框(31)间隙配合,所述接触块(35)安装于平衡杆(34)的下端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区安防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固机构(32)包括外框(a1)、支撑杆(a2)、助推圈(a3)、衔接板(a4),所述支撑杆(a2)安装于外框(a1)的内部位置,所述助推圈(a3)与支撑杆(a2)活动卡合,所述衔接板(a4)与外框(a1)为一体化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区安防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a1)包括抵触板(a11)、中固板(a12)、外滑块(a13)、弹力条(a14),所述抵触板(a11)嵌固于外滑块(a13)的上端位置,所述外滑块(a13)与中固板(a12)活动卡合,所述弹力条(a14)安装于中固板(a12)与外滑块(a1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区安防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清水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柏阳林商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