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0109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46
一种树脂结构,包括第一树脂本体和第二树脂本体。第二树脂本体在沿着第一树脂本体的外表面向滑动方向上的一侧滑动的同时而装配到第一树脂本体的外表面。第二树脂本体包括一对端缘部。一对端缘部在相对于滑动方向倾斜的倾斜方向上延伸,使得一对端缘部之间的在宽度方向上的间隙朝向滑动方向上的一侧逐渐减小,该宽度方向与滑动方向正交并且沿着外表面延伸,第一树脂本体包括一对对置面,该对对置面在宽度方向上隔开并且互相面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树脂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树脂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JP-A-2017-022824)公知一种通过将多个树脂本体互相组装而形成的树脂结构,诸如安装在车辆上的继电器箱(电气接线箱)。[专利文献1]JP-A-2017-022824当形成如上所述的树脂结构时,例如,可以在使第二树脂本体沿着第一树脂本体的外表面滑动的同时将该第二树脂本体装接到第一树脂本体的外表面。在具有与这样的组装相对应的结构的树脂结构中,在第二树脂本体装配到第一树脂本体之后,可能在第一树脂本体与第二树脂本体之间存在相对移动(反冲)。在该情况下,担心由于相对移动例如可能产生异常噪声,或者在两个树脂本体的装配部位处的止水功能可能劣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一个以上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树脂结构,其中,在使第二树脂本体沿着第一树脂本体的外表面滑动的同时将第二树脂本体组装到第一树脂本体的外表面时,能够防止第一树脂本体与第二树脂本体之间的相对移动(反冲)。在方面(1)中,树脂结构包括第一树脂本体和第二树脂本体。第二树脂本体在沿着第一树脂本体的外表面向滑动方向上的一侧滑动的同时而装配到第一树脂本体的外表面。第二树脂本体包括一对端缘部。一对端缘部在相对于滑动方向倾斜的倾斜方向上延伸,使得一对端缘部之间的在宽度方向上的间隙朝向滑动方向上的一侧逐渐减小,该宽度方向与滑动方向正交并且沿着外表面延伸。第一树脂本体包括一对对置面,该对对置面在宽度方向上隔开并且互相面对。所述一对对置面在所述倾斜方向上延伸并且分别面对所述一对端缘部。在所述第二树脂本体装配到所述第一树脂本体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树脂本体和所述第二树脂本体形成第一止水结构单元,在所述第一止水结构单元中,所述第一对端缘部分别与所述一对对置面压力接触。在方面(2)中,所述第一树脂本体和所述第二树脂本体可以形成第二止水结构单元,该第二止水结构单元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止水结构单元隔开并且在所述滑动方向上延伸。根据方面(1),一对端缘部和一对对置面两者均相对于滑动方向倾斜,使得一对端缘部之间的间隙和一对对置面之间的间隙朝向滑动方向上的一侧(即,当组装第二树脂本体时的滑动方向上的前侧)逐渐减小。因此,在第二树脂本体到第一树脂本体的组装中,随着第二树脂本体相对于第一树脂本体朝向滑动方向上的一侧移动,一对端缘部之间的间隙和一对对置面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因此,当第二树脂本体装配到第一树脂本体时,具有使一对对置面在宽度方向上扩张的楔效应的一对端缘部在一对对置面之间被推挤。结果,由于所谓的楔效应,第二树脂本体的一对端缘部分别以基本表面接触的状态与第一树脂本体的一对对置面挤压并接触。因此,能够适当地防止第一树脂本体与第二树脂本体之间的相对移动(反冲)。此外,第二树脂本体的一对端缘部与第一树脂本体的一对对置面分别互相压力接触,使得能够适当地防止水通过一对端缘部与一对对置面的接触部侵入。在组装过程的初始阶段,一对端缘部的滑动方向上的一侧处的端部(即,一对端缘部之间的间隙最窄的部分)在宽度方向上面对一对对置面的滑动方向上的另一侧处的一端部(即,一对对置面之间的间隙最宽的部分)。结果,能够将一对端缘部插入到一对对置面之间,与此同时,确保了一对端缘部与一对对置面之间的充足的距离。因此,提高了组装两个树脂本体的可操作性。因此,在具有以上构造的树脂结构中,当在第二树脂本体沿着第一树脂本体的外表面滑动的同时将第二树脂本体组装到第一树脂本体的外表面时,能够防止第一树脂本体与第二树脂本体之间的相对移动(反冲)。根据方面(2),在第二树脂本体装配到第一树脂本体的状态下,第一树脂本体与第二树脂本体装配以形成止水结构单元,该止水结构单元与一对端缘部和一对对置面的压力接触部位分开且在滑动方向上延伸。因此,能够在第一树脂本体与第二树脂本体的装配部位进一步提高止水性能。根据一个以上的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树脂结构,其中,当在第二树脂本体沿着第一树脂本体的外表面滑动的同时将第二树脂本体组装到第一树脂本体的外表面时,能够防止第一树脂本体与第二树脂本体之间的相对移动(反冲)。以上简要描述了本专利技术。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描述的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细节将更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树脂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仅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被拆卸的树脂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侧盖装配到框架的外表面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图4是示出框架中的装配侧盖的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5是示出框架中的装配侧盖的部分的放大侧视图。图6是侧盖的立体图。图7是侧盖的平面图。图8是当从内侧观看时的侧盖的立体图。图9是当从内侧观看时的侧盖的平面图。图10是沿着图3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图11是沿着图3中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参考标记列表1树脂结构2框架(第一树脂本体)9侧盖(第二树脂本体)11对置面31端缘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后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图1中示出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树脂结构1。树脂结构1通常是继电器箱(电气接线箱),其安装在车辆上,并且容纳诸如继电器这样的电子部件。当树脂结构1安装在车辆上时,图1中的近侧(图1中的左下侧)和远侧(图1中的右上侧)分别对应于车辆的前侧和后侧。如图1和2所示,树脂结构1包括:框架2;第一前盖3和第二前盖4,其在车辆前侧装配到框架2的上部;第一上盖5,其从上方装配到框架2,从而在车辆后侧区域封闭框架2的上端开口;第二上盖6,其从上方装配到框架2和第一前盖3,从而在车辆前侧区域封闭第一前盖3和框架2的上端开口;下盖7,其在车辆前侧装配到框架2的下部,底盖8,其从下方装配到框架2和下盖7,从而封闭框架2和下盖7的下端开口;以及侧盖9,其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的一侧处装配到框架的外表面(侧表面)。构成树脂结构1的所有8个部件均是树脂模制本体。如图2所示,诸如继电器这样的电子部件(及其他部件)R容纳在框架2和第一前盖3(和第二前盖4)中。本专利技术涉及树脂结构1中的框架2和侧盖9的结构。因此,下文将仅详细描述框架2和侧盖9的结构。后文中,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说明,定义“内外方向”、“宽度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内侧”、“外侧”、“上”和“下”方向。“内外方向”、“宽度方向”与“上下方向”彼此正交。当树脂结构1安装在车辆上时,“内外方向”、“宽度方向”和“上下方向”对应于车辆的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侧盖9通过沿着框架2的外表面向下滑动而装配到框架2的外表面。因此,“上下方向”对应于侧盖9的滑动方向。装配到框架2的外表面的侧盖9与框架2的内表面之间界定的空间通常用作容纳诸如端子这样的部件(未示出)的空间。首先,将描述框架2。如图1至5所示,框架2构成树脂结构1的侧表面的大部分外观。如图3至5所示,在框架2的外表面上的侧盖9装配到该框架2的位置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树脂结构,包括:/n第一树脂本体;以及/n第二树脂本体,/n其中,所述第二树脂本体在沿着所述第一树脂本体的外表面向滑动方向上的一侧滑动的同时而装配到所述第一树脂本体的所述外表面,/n其中,所述第二树脂本体包括一对端缘部,/n其中,所述一对端缘部在相对于所述滑动方向倾斜的倾斜方向上延伸,使得所述一对端缘部之间的在宽度方向上的间隙朝向所述滑动方向上的所述一侧逐渐减小,所述宽度方向与所述滑动方向正交并且沿着所述外表面延伸,/n其中,所述第一树脂本体包括一对对置面,所述一对对置面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隔开并且互相面对,/n其中,所述一对对置面在所述倾斜方向上延伸并且分别面对所述一对端缘部,并且/n其中,在所述第二树脂本体装配到所述第一树脂本体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树脂本体和所述第二树脂本体形成第一止水结构单元,在所述第一止水结构单元中,所述一对端缘部分别与所述一对对置面压力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11 JP 2019-0440901.一种树脂结构,包括:
第一树脂本体;以及
第二树脂本体,
其中,所述第二树脂本体在沿着所述第一树脂本体的外表面向滑动方向上的一侧滑动的同时而装配到所述第一树脂本体的所述外表面,
其中,所述第二树脂本体包括一对端缘部,
其中,所述一对端缘部在相对于所述滑动方向倾斜的倾斜方向上延伸,使得所述一对端缘部之间的在宽度方向上的间隙朝向所述滑动方向上的所述一侧逐渐减小,所述宽度方向与所述滑动方向正交并且沿着所述外表面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树脂本体包括一对对置面,所述一对对置面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隔开并且互相面对,
其中,所述一对对置面在所述倾斜方向上延伸并且分别面对所述一对端缘部,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二树脂本体装配到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仓田翔河村英树梅崎稔藤本昂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