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进入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0103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进入座椅,包括座椅骨架、锁片、第一锁付件和第二锁付件,所述锁片与所述座椅骨架的底部可转动连接,所述锁片上设有第一锁钩和第二锁钩;所述易进入座椅至少包括使用状态和翘起保持状态;所述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锁钩与所述第一锁付件锁定;所述第一锁钩与所述第一锁付件解锁后,当所述座椅骨架向前翻转到极限位置时,所述锁片随座椅骨架运动到所述第二锁钩与所述第二锁付件锁定的所述翘起保持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第一锁钩和第二锁钩集成在一片锁片上,通过锁片的转动来实现第一锁钩锁定、第一锁钩解锁、第二锁钩锁定和第二锁钩解锁的全部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紧凑、集成度高、占用空间小、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易进入座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座椅的
,尤其涉及一种易进入座椅。
技术介绍
易进入系统(简称E-E)通常应用在七座SUV的第二排座椅上,目的是为第三排乘员进出时让出进出空间。易进入系统使得第二排座椅在正常使用时与上滑轨锁定,防止座椅滑动;当需要让出进出空间时,将座椅向前翻转,当座椅翻转到极限位置时,为了防止座椅向后倾倒,需要将座椅保持在极限位置。现有技术中座椅的锁付和姿势保持分别使用两套独立的机构来实现。其中,座椅的锁付通过地锁与上滑轨的锁付钢丝连接;而姿势保持一般利用四连杆的死点原理或棘轮的抓齿原理来实现。但是,通过两套独立的系统来分别实用锁付和姿势保持两个功能,结构复杂、零部件多、占用空间大、并且成本高。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紧凑、集成度高、占用空间小、成本低的易进入座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集成度高、占用空间小、成本低的易进入座椅。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易进入座椅,包括座椅骨架、锁片、第一锁付件和第二锁付件,所述锁片与所述座椅骨架的底部可转动连接,所述锁片上设有第一锁钩和第二锁钩;所述易进入座椅至少包括使用状态和翘起保持状态;所述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锁钩与所述第一锁付件锁定;所述第一锁钩与所述第一锁付件解锁后,当所述座椅骨架向前翻转到极限位置时,所述锁片随座椅骨架运动到所述第二锁钩与所述第二锁付件锁定的所述翘起保持状态。进一步地,所述锁片还包括转盘和转动轴,所述转盘上开设有轴孔,所述转动轴穿过所述轴孔与所述转盘连接,所述转盘的下边缘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延伸出所述第一锁钩和所述第二锁钩,所述第二锁钩位于所述第一锁钩的前方。进一步地,还包括解锁单元,所述解锁单元包括操作件和钢丝,所述钢丝的一端与所述操作件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锁片;当所述操作件拉动所述钢丝时,所述钢丝与所述第一锁钩连接,所述钢丝带动所述锁片转动;所述第一锁钩与所述第一锁付件解锁时,所述钢丝带动所述锁片绕所述转动轴逆时针转动到第一解锁角度;所述第二锁钩与所述第二锁付件解锁时,所述钢丝带动所述锁片绕所述转动轴逆时针转动到第二解锁角度。进一步地,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转动轴上;当所述第一锁钩与所述第一锁付件解锁后,所述钢丝71释放所述锁片,所述复位弹簧带动所述锁片回复到旋转角度为零的位置;当所述第二锁钩与所述第二锁付件解锁后,所述钢丝释放所述锁片,所述复位弹簧带动所述锁片回复到旋转角度为零的位置;所述第一锁钩包括第一锁槽和第一斜面,所述第一锁槽与所述第一锁付件卡接,所述第一斜面位于所述第一锁钩的底面;当所述锁片回复到旋转角度为零的位置时,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锁付件接触,所述第一斜面引导所述第一锁付件进入到所述第一锁槽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锁付件的接触处为落锁点,所述落锁点处的落锁力F1≤100N时,所述落锁点与所述转动轴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L与F1之间的夹角为θ,θ≤68.2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槽的有效锁付面的长度≥9.8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钩还包括第一解锁空缺,所述第一解锁空缺位于所述第一锁钩的尖端与所述第二锁钩之间,所述第一解锁空缺的前后端的距离≥16mm。所述第一解锁空缺的前后端与所述转动轴的中心之间连线的夹角为解锁角度,所述解锁角度α≥30°。进一步地,所述钢丝对所述锁片的解锁操作力FT,lT为转动轴的中心与钢丝操作点之间的距离;当FT≤100N时,lT≥12.6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钩与所述第一锁付件锁定时的接触点为第一锁付点,所述第一锁付点的压力角β为3°~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钩对应所述第一锁付点处的截面厚度为b,截面高度为a,其中b为6mm~10mm,a>6mm。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锁钩与所述第二锁付件锁定时的接触点为第二锁付点,所述第二锁付点的截面高度为h,h≥6.8m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通过第一锁钩与第一锁付件的锁定实现了座椅使用状态时的锁付,通过第二锁钩与第二锁付件的锁定实现了座椅的翘起姿势保持。本专利技术将第一锁钩和第二锁钩集成在一片锁片上,通过锁片的转动来实现第一锁钩锁定、第一锁钩解锁、第二锁钩锁定和第二锁钩解锁的全部操作。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紧凑、集成度高、占用空间小、成本低的优点。附图说明参见附图,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易进入座椅的使用状态和翘起保持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易进入座椅的使用状态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易进入座椅的翘起保持状态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锁片的第一锁钩的落锁校核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锁片的第一锁钩的落锁校核的另一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锁片的第一锁钩的解锁操作力校核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锁片的第一锁钩的锁付可靠性校核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锁片的第一锁钩的强度校核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A-A处的截面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锁片的第二锁钩的强度校核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B-B处的截面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锁片的第一锁钩的运动空间校核的示意图。附图标记对照表:座椅骨架1;锁片2:第一锁钩21、第二锁钩22、转盘23、转动轴24、第一锁槽211、第一斜面212、第一解锁空缺213、轴孔231、第二锁槽221、第二斜面222、第二解锁空缺223;第一锁付件3;第二锁付件4;上滑轨5、上滑轨支架6;解锁单元7:钢丝71;复位弹簧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容易理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专利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专利技术的全部或视为对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易进入座椅,包括座椅骨架1、锁片2、第一锁付件3和第二锁付件4,锁片2与座椅骨架1的底部可转动连接,锁片2上设有第一锁钩21和第二锁钩22;易进入座椅至少包括使用状态和翘起保持状态;使用状态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进入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骨架(1)、锁片(2)、第一锁付件(3)和第二锁付件(4),所述锁片(2)与所述座椅骨架(1)的底部可转动连接,所述锁片(2)上设有第一锁钩(21)和第二锁钩(22);/n所述易进入座椅至少包括使用状态和翘起保持状态;/n所述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锁钩(21)与所述第一锁付件(3)锁定;/n所述第一锁钩(21)与所述第一锁付件(3)解锁后,当所述座椅骨架(1)向前翻转到极限位置时,所述锁片(2)随座椅骨架(1)运动到所述第二锁钩(22)与所述第二锁付件(4)锁定的所述翘起保持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进入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骨架(1)、锁片(2)、第一锁付件(3)和第二锁付件(4),所述锁片(2)与所述座椅骨架(1)的底部可转动连接,所述锁片(2)上设有第一锁钩(21)和第二锁钩(22);
所述易进入座椅至少包括使用状态和翘起保持状态;
所述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锁钩(21)与所述第一锁付件(3)锁定;
所述第一锁钩(21)与所述第一锁付件(3)解锁后,当所述座椅骨架(1)向前翻转到极限位置时,所述锁片(2)随座椅骨架(1)运动到所述第二锁钩(22)与所述第二锁付件(4)锁定的所述翘起保持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进入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片(2)还包括转盘(23)和转动轴(24),所述转盘(23)上开设有轴孔(231),所述转动轴(24)穿过所述轴孔(231)与所述转盘(23)连接,所述转盘(23)的下边缘以所述转动轴(24)为中心延伸出所述第一锁钩(21)和所述第二锁钩(22),所述第二锁钩(22)位于所述第一锁钩(21)的前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进入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解锁单元(7),所述解锁单元(7)包括操作件和钢丝(71),所述钢丝(71)的一端与所述操作件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锁片(2);
当所述操作件拉动所述钢丝(71)时,所述钢丝(71)与所述第一锁钩(21)连接,所述钢丝(71)带动所述锁片(2)转动;
所述第一锁钩(21)与所述第一锁付件(3)解锁时,所述钢丝(71)带动所述锁片(2)绕所述转动轴(24)逆时针转动到第一解锁角度;
所述第二锁钩(22)与所述第二锁付件(4)解锁时,所述钢丝(71)带动所述锁片(2)绕所述转动轴(24)逆时针转动到第二解锁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进入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弹簧(8),所述复位弹簧(8)套设在所述转动轴(24)上;
当所述第一锁钩(21)与所述第一锁付件(3)解锁后,所述钢丝(71)释放所述锁片(2),所述复位弹簧(8)带动所述锁片(2)回复到旋转角度为零的位置;
当所述第二锁钩(22)与所述第二锁付件(4)解锁后,所述钢丝(71)释放所述锁片(2),所述复位弹簧(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敏健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