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落料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0061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注塑模具技术领域的一种自动落料注塑模具,包括双向螺纹脱模机构和接料机构,接料机构设置在双向螺纹脱模机构的右侧,接料机构用于在双向螺纹脱模机构脱模的同时对注塑件进行承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双向螺纹脱模机构在对双向螺纹脱模的同时,接料机构对注塑件进行接料,实现了在完成双向螺纹脱模的同时,对注塑件进行接料,防止注塑件由于从高处下落而损坏,降低注塑件的废品率,节省了生产成本,无需人工,实现连续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落料注塑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落料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注塑成型方法的优点是生产速度快、效率高,操作可实现自动化,花色品种多,形状可以由简到繁,尺寸可以由大到小,而且制品尺寸精确,产品易更新换代,能成形状复杂的制件,注塑成型适用于大量生产与形状复杂产品等成型加工领域。目前在生产双向螺纹注塑件时,在产品注塑完成后,需要进行双向旋转脱模,现有的旋转脱模结构脱模完成后不能同时对注塑件进行接料,注塑件从高处掉落可能会损坏,导致注塑件的废品率大大增加,增加了生产成本,需要人工进行接料,工作效率低,影响生产的效率。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自动落料注塑模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落料注塑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了目前在生产双向螺纹注塑件时,在产品注塑完成后,需要进行双向旋转脱模,现有的旋转脱模结构脱模完成后不能同时对注塑件进行接料,注塑件从高处掉落可能会损坏,导致注塑件的废品率大大增加,增加了生产成本,需要人工进行接料,工作效率低,影响生产的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落料注塑模具,包括双向螺纹脱模机构和接料机构,所述接料机构设置在双向螺纹脱模机构的右侧,所述接料机构用于在双向螺纹脱模机构脱模的同时对注塑件进行承接;所述双向螺纹脱模机构包括动模和定模,所述动模底部滑动连接有两个矩形滑槽,所述矩形滑槽后端固定连接在定模上,所述矩形滑槽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布置的矩形固定板,两个所述矩形固定板上均固定连接有伸缩电缸,两个所述伸缩电缸伸出端固定连接在动模上,所述动模的前部成型部分下端和左端开设有螺纹通孔,下端所述螺纹通孔螺纹配合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顶面与注塑件的螺纹孔顶面齐平,所述第一丝杆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且其下部螺纹配合有第一螺纹套,所述第一螺纹套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在动模上,所述第一齿轮位于动模的成型部分正下方,其左侧啮合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的宽度大于第一齿轮的宽度,所述第一齿条一端固定连接在定模上,另一端贯穿动模固定连接有阻挡块,且第一齿条与动模滑动配合,所述阻挡块固定连接在支撑底座上,左端所述螺纹通孔螺纹配合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其下部螺纹配合有第二螺纹套,所述第二螺纹套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在动模上,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的宽度大于第二齿轮的宽度,所述第二齿条固定一端固定连接在定模上,另一端贯穿动模固定连接在矩形固定板上,且其与动模滑动配合,所述动模滑动配合有两根推杆,所述推杆一端面穿入动模内部的成型腔内并与动模的成型部分后端面齐平,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推板,所述矩形推板与动模之间的两个推杆上均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动模背面和矩形推板前侧;所述接料机构包括第三齿条,所述第三齿条固定连接在动模上,且其贯穿定模,所述第三齿条啮合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固定连接有第三丝杆,所述第三丝杆左侧一段为光杆,且其转动连接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固定连接在矩形滑槽下底面,所述第三丝杆右端转动连接有支撑座,所述第三丝杆螺纹配合有滑动丝套,所述滑动丝套固定连接有折弯板,所述折弯板上端固定连接有接料板,所述接料板后端与定模滑动配合,且其前端面为斜面;工作时,由于目前在生产双向螺纹注塑件时,在产品注塑完成后,需要进行双向旋转脱模,现有的旋转脱模结构脱模完成后不能同时对注塑件进行接料,注塑件从高处掉落可能会损坏,导致注塑件的废品率大大增加,影响生产的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注塑完成后,通过伸缩电缸缩回带动动模在矩形滑槽内滑动进行脱模时,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使第一齿轮进行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第一丝杆进行转动,由于第一丝杆与动模的成型部分螺纹通孔螺纹配合,当第一丝杆转动时使得第一丝杆在螺纹通孔内转动从而向下移动,实现抽芯,同理,第二丝杆在第二齿轮和第二齿条的啮合下,向左侧移动,当注塑件脱离定模时,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同时完成脱模,矩形推板开始碰触阻挡块使推杆不在随着动模向后移动,动模继续向后移动,推杆作用注塑件将其顶出动模,且当动模打开时,带动第三齿条向后移动,由于第三齿条与第三齿轮啮合,会使第三齿轮发生转动,第三齿轮转动带动第三丝杆进行转动,从而使滑动丝套左侧移动,滑动丝套固定连接有折弯板,折弯板固定连接有接料板,接料板滑动连接在定模上,从而使接料板向左侧移动,在完成双向脱螺纹的过程中,接料板移动到动模的成型部分前端,且与其前端面相接触,当动模继续向后打开时,接料板的斜面贴合动模的端面继续向左移动,当动模完全打开时,接料板移动到注塑件的正下方,对注塑件进行接料,同理,在进行下次注塑成型时,动模向前移动,使接料板退回到初始位置,从而将注塑件送出,本机构实现了在完成双向螺纹脱模的同时,对注塑件进行接料,防止注塑件由于从高处下落而损坏,降低注塑件的废品率,无需人工,实现连续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生产成本。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接料板的上表面开设有扇形凹槽,所述扇形凹槽的中心转动连接有扇形支撑板,所述扇形支撑板后端滑动连接有三根弧形滑杆,三根所述弧形滑杆的弧心均位于扇形支撑板的转动中心,三根所述弧形滑杆后端固定连接在接料板上,所述扇形支撑板与接料板之间的弧形滑杆均套设有弧形弹簧,所述弧形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扇形支撑板侧面和扇形凹槽内壁上;工作时,由于接料板存在斜面,而注塑件不能完全处于接料板上,可能会导致注塑件在移动时掉落,通过在接料板的上表面开设扇形凹槽,在接料板进入接件时,接料板的斜面贴合动模前端面,动模前端面挤压扇形支撑板向里转动,使其缩回到扇形凹槽内,当接料板继续向左移动,使得扇形支撑板脱离动模端面的作用,扇形支撑板在弧形弹簧作用下打开,当注塑件落下时,扇形支撑板会对注塑件进行支撑,增大对注塑件的支撑面积,防止其在移动中掉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接料板前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滑轨,所述矩形滑轨滑动配合有矩形滑块,所述矩形滑块后端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后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接料板上,所述固定板和矩形滑块之间的第一滑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固定连接在固定板和矩形滑块上,所述矩形滑块中部固定连接有导向块,所述矩形滑块前端设有阶梯挡块,所述阶梯挡块滑动配合有滑槽,所述滑槽固定连接在接料板上,所述阶梯挡块右端固定连接有两根第二滑杆,两个所述第二滑杆与滑槽滑动配合,所述阶梯挡块与滑槽的右端之间的第二滑杆上均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滑杆右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挡片,所述定模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顶块,所述顶块用于将阶梯挡块向后推动使其不再阻挡矩形滑块,所述定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斜块,所述斜块用于作用导向块使矩形滑块缩回;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落料注塑模具,包括双向螺纹脱模机构和接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机构设置在双向螺纹脱模机构的右侧,所述接料机构用于在双向螺纹脱模机构脱模的同时对注塑件进行承接;/n所述双向螺纹脱模机构包括动模(1)和定模(2),所述动模(1)底部滑动连接有两个矩形滑槽(3),所述矩形滑槽(3)后端固定连接在定模(2)上,所述矩形滑槽(3)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4),所述支撑底座(4)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布置的矩形固定板(5),两个所述矩形固定板(5)上均固定连接有伸缩电缸(6),两个所述伸缩电缸(6)伸出端固定连接在动模(1)上,所述动模(1)的前部成型部分下端和左端开设有螺纹通孔(101),下端所述螺纹通孔(101)螺纹配合有第一丝杆(102),所述第一丝杆(102)顶面与注塑件的螺纹孔顶面齐平,所述第一丝杆(102)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03),且其下部螺纹配合有第一螺纹套(104),所述第一螺纹套(104)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105),所述第一固定块(105)固定连接在动模(1)上,所述第一齿轮(103)位于动模(1)的成型部分正下方,其左侧啮合有第一齿条(106),所述第一齿条(106)一端固定连接在定模(2)上,另一端贯穿动模(1)固定连接有阻挡块(7),且第一齿条(106)与动模(1)滑动配合,所述阻挡块(7)固定连接在支撑底座(4)上,左端所述螺纹通孔(101)螺纹配合有第二丝杆(107),所述第二丝杆(107)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08),其下部螺纹配合有第二螺纹套(109),所述第二螺纹套(109)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10),所述第二固定块(110)固定连接在动模(1)上,所述第二齿轮(108)啮合有第二齿条(111),所述第二齿条(111)一端固定连接在定模(2)上,另一端贯穿动模(1)并固定连接在矩形固定板(5)上,且所述第二齿条(111)与动模(1)滑动配合,所述动模(1)滑动配合有两根推杆(8),所述推杆(8)一端面穿入动模(1)内部的成型腔内并与动模(1)的成型部分后端面齐平,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推板(80),所述矩形推板(80)与动模(1)之间的两个推杆(8)上均套设有弹簧(81),所述弹簧8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动模(1)背面和矩形推板(80)前侧;/n所述接料机构包括第三齿条(9),所述第三齿条(9)固定连接在动模(1)上,且其贯穿定模(2),所述第三齿条(9)啮合有第三齿轮(90),所述第三齿轮(90)固定连接有第三丝杆(91),所述第三丝杆(91)左侧一段为光杆,且其转动连接有轴承座(92),所述轴承座(92)固定连接在矩形滑槽(3)下底面,所述第三丝杆(91)右端转动连接有支撑座(93),所述第三丝杆(91)螺纹配合有滑动丝套(94),所述滑动丝套(94)固定连接有折弯板(95),所述折弯板(95)上端固定连接有接料板(12),所述接料板(12)后端与定模(2)滑动配合,且其前端面为斜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落料注塑模具,包括双向螺纹脱模机构和接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机构设置在双向螺纹脱模机构的右侧,所述接料机构用于在双向螺纹脱模机构脱模的同时对注塑件进行承接;
所述双向螺纹脱模机构包括动模(1)和定模(2),所述动模(1)底部滑动连接有两个矩形滑槽(3),所述矩形滑槽(3)后端固定连接在定模(2)上,所述矩形滑槽(3)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4),所述支撑底座(4)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布置的矩形固定板(5),两个所述矩形固定板(5)上均固定连接有伸缩电缸(6),两个所述伸缩电缸(6)伸出端固定连接在动模(1)上,所述动模(1)的前部成型部分下端和左端开设有螺纹通孔(101),下端所述螺纹通孔(101)螺纹配合有第一丝杆(102),所述第一丝杆(102)顶面与注塑件的螺纹孔顶面齐平,所述第一丝杆(102)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03),且其下部螺纹配合有第一螺纹套(104),所述第一螺纹套(104)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105),所述第一固定块(105)固定连接在动模(1)上,所述第一齿轮(103)位于动模(1)的成型部分正下方,其左侧啮合有第一齿条(106),所述第一齿条(106)一端固定连接在定模(2)上,另一端贯穿动模(1)固定连接有阻挡块(7),且第一齿条(106)与动模(1)滑动配合,所述阻挡块(7)固定连接在支撑底座(4)上,左端所述螺纹通孔(101)螺纹配合有第二丝杆(107),所述第二丝杆(107)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08),其下部螺纹配合有第二螺纹套(109),所述第二螺纹套(109)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10),所述第二固定块(110)固定连接在动模(1)上,所述第二齿轮(108)啮合有第二齿条(111),所述第二齿条(111)一端固定连接在定模(2)上,另一端贯穿动模(1)并固定连接在矩形固定板(5)上,且所述第二齿条(111)与动模(1)滑动配合,所述动模(1)滑动配合有两根推杆(8),所述推杆(8)一端面穿入动模(1)内部的成型腔内并与动模(1)的成型部分后端面齐平,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推板(80),所述矩形推板(80)与动模(1)之间的两个推杆(8)上均套设有弹簧(81),所述弹簧8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动模(1)背面和矩形推板(80)前侧;
所述接料机构包括第三齿条(9),所述第三齿条(9)固定连接在动模(1)上,且其贯穿定模(2),所述第三齿条(9)啮合有第三齿轮(90),所述第三齿轮(90)固定连接有第三丝杆(91),所述第三丝杆(91)左侧一段为光杆,且其转动连接有轴承座(92),所述轴承座(92)固定连接在矩形滑槽(3)下底面,所述第三丝杆(91)右端转动连接有支撑座(93),所述第三丝杆(91)螺纹配合有滑动丝套(94),所述滑动丝套(94)固定连接有折弯板(95),所述折弯板(95)上端固定连接有接料板(12),所述接料板(12)后端与定模(2)滑动配合,且其前端面为斜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苏华
申请(专利权)人:吉安县苏运物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