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叠合预制空心楼板内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0048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叠合预制空心楼板内模,包括预制板、若干固定框体和箱形内模,若干固定框体侧壁的下部固定安装于预制板中,固定框体侧壁的上部设置于预制板的上方;若干箱形内模分别倒扣在对应的固定框体的外部,所述预制板顶部设置有安装槽和多个定位孔,所述安装槽内侧设置有卡槽;所述固定框体底部设置有限位卡,固定框体中部内壁设置有限位板,固定框体上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箱形内模下部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位置与所述连接孔对应;所述箱型内模顶部设置有定位穿孔,定位穿孔内可拆卸穿设有定位杆,定位杆底部嵌设于所述定位孔内;箱形内模的外侧底部还设置有十字型抗位移柱;该装置结构简单,防止现浇过程中内模上浮、位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合预制空心楼板内模
本专利技术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叠合预制空心楼板内模。
技术介绍
预制空心楼板具有质量轻,节省空间等特点但是由于现浇空心楼板需要用到内模,实际施工中,内模供应商自行组装运送内模,体积很大,运送效率低,影响实际施工进度,延缓工期。现浇空心楼板在铺设好底模板后,放置箱体很难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由于混凝土具有流动性,在浇筑过程中会让内模产生上浮,内膜在浇注过程中会产生变形的现象,从而影响整体浇筑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叠合预制空心楼板内模,该装置结构简单,防止现浇过程中内模上浮、位移。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叠合预制空心楼板内模,包括预制板、若干固定框体和箱形内模,若干固定框体侧壁的下部固定安装于预制板中,固定框体侧壁的上部设置于预制板的上方;若干箱形内模分别倒扣在对应的固定框体的外部,所述预制板顶部设置有安装槽和多个定位孔,所述安装槽内侧设置有卡槽;所述固定框体底部设置有限位卡,固定框体中部内壁设置有限位板,固定框体上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箱形内模下部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位置与所述连接孔对应;所述箱型内模顶部设置有定位穿孔,定位穿孔内可拆卸穿设有定位杆,定位杆底部嵌设于所述定位孔内;所述箱形内模的外侧底部还设置有抗位移柱,所述抗位移柱为十字型结构。所述箱形内模的外侧连接有若干翼缘,翼缘沿竖直方向设置,相邻两翼缘之间设置有钢质网状体,翼缘的中部向外部弯折形成折脊;箱形内模的外侧设置有混凝土浇筑层,翼缘和钢质网状体位于箱形内模与混凝土浇筑层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穿孔内侧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竖直向下设置。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孔为螺纹孔,连接孔螺纹连接有自动锁紧装置;所述自动锁紧装置穿设于翼缘、箱形内模和连接孔内。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板顶部设置有多条定位凹槽,所述限位板底部设置有多条定位凸条,定位凸条与定位凹槽相匹配;所述定位凹槽位于安装槽内侧。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与固定框体之间还设置有加强筋板。进一步的,所述箱型内模为网状聚苯乙烯树脂充夹层。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采用内模与固定框体连接,便于安装,节约工期。防止现浇过程中上浮、位移的问题,优化现有现浇空心楼板成孔技术,防止产品破损、质重、施工烦锁等缺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A-A向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B-B向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预制板的上表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箱形内模侧壁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卡槽与限位卡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限位板底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预制板,2固定框体,3箱形内膜,4翼缘,5钢质网状体,6混凝土浇筑层,7肋,8自动锁紧装置,11安装槽,12卡槽,13定位孔,14定位凹槽,21限位卡,22限位板,24定位凸条,25加强筋板,31连接通孔,33定位杆,34导向槽,35抗位移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如图1-7所示,一种叠合预制空心楼板内模,包括预制板1、若干固定框体2和箱形内模3,若干固定框体2侧壁的下部固定安装于预制板1中,固定框体2侧壁的上部设置于预制板1的上方;若干箱形内模3分别倒扣在对应的固定框体2的外部,所述预制板1顶部设置有安装槽11和多个定位孔13,所述安装槽内侧设置有卡槽12;卡槽12能对固定框体进行位置固定,防止浇注过程中固定框体位移。所述固定框体2底部设置有限位卡21,固定框体中部内壁设置有限位板22,固定框体2上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箱形内模3下部设置有连接通孔31,所述连接通孔31位置与所述连接孔对应;所述箱型内模3顶部设置有定位穿孔,定位穿孔内可拆卸穿设有定位杆33,定位杆底部嵌设于所述定位孔13内;所述定位穿孔内侧设置有导向槽34,所述导向槽34竖直向下设置。实际使用中,定位杆防止浇注过程中内模变形。导向槽34方便定位杆的插入。所述箱形内模3的外侧连接有若干翼缘4,翼缘4沿竖直方向设置,相邻两翼缘4之间设置有钢质网状体5,翼缘4的中部向外部弯折形成折脊;箱形内模3的外侧设置有混凝土浇筑层6,翼缘4和钢质网状体5位于箱形内模3与混凝土浇筑层6之间。所述箱形内模3的外侧底部还设置有抗位移柱35,所述抗位移柱为十字型结构,在下部浇入混凝土后,十字型结构抗位移柱能对箱形内模3位置进行固定。所述连接孔为螺纹孔,连接孔螺纹连接有自动锁紧装置8,此处选择自攻紧固螺栓;所述自攻紧固螺栓8穿设于翼缘4、箱形内模3和连接孔内。自攻紧固螺栓8稳定连接固定框体2、箱形内模3和翼缘。所述预制板1顶部设置有多条定位凹槽14,所述限位板22底部设置有多条定位凸条24,定位凸条24与定位凹槽14相匹配;所述定位凹槽14位于安装槽11内侧。定位凸条24与定位凹槽14相匹配安装,保证固定框体2位置稳定。所述限位板22与固定框体2之间还设置有加强筋板25,加强筋板防止固定框体变形,保证空心楼板的质量。本实施方式中,箱型内模3为网状聚苯乙烯树脂充夹层,翼缘4为3折脊,增加结构强度,减少钢材使用,便于后续维修,内模3与固定框体2采用固定连接,所述翼缘4中部弯折的脊的高度为3个10mm折。所述预制板1的厚度为90~100mm,混凝土浇筑层6的厚度为240~320mm,固定框体2安装在预制板1中的长度为30~40mm,固定框体2设置在预制板1上方的长度为50~70mm,箱形模3的高度为200~250mm,箱形模3顶面与混凝土浇筑层顶面之间的距离为40~70mm。实际使用中,定位杆防止浇注过程中内模变形。导向槽34方便定位杆的插入。十字型结构抗位移柱能对箱形内模3位置进行固定。自攻紧固螺栓8稳定连接固定框体2、箱形内模3和翼缘。定位凸条24与定位凹槽14相匹配安装,保证固定框体2位置稳定。加强筋板防止固定框体变形,保证空心楼板的质量。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专利保护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合预制空心楼板内模,包括预制板(1)、若干固定框体(2)和箱形内模(3),若干固定框体(2)侧壁的下部固定安装于预制板(1)中,固定框体(2)侧壁的上部设置于预制板(1)的上方;若干箱形内模(3)分别倒扣在对应的固定框体(2)的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1)顶部设置有安装槽(11)和多个定位孔(13),所述安装槽内侧设置有卡槽(12);所述固定框体(2)底部设置有限位卡(21),固定框体中部内壁设置有限位板(22),固定框体(2)上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箱形内模(3)下部设置有连接通孔(31),所述连接通孔(31)位置与所述连接孔对应;所述箱型内模(3)顶部设置有定位穿孔,定位穿孔内可拆卸穿设有定位杆(33),定位杆底部嵌设于所述定位孔(13)内;所述箱形内模(3)的外侧底部还设置有抗位移柱(35),所述抗位移柱为十字型结构;/n所述箱形内模(3)的外侧连接有若干翼缘(4),翼缘(4)沿竖直方向设置,相邻两翼缘(4)之间设置有钢质网状体(5),翼缘(4)的中部向外部弯折形成折脊;箱形内模(3)的外侧设置有混凝土浇筑层(6),翼缘(4)和钢质网状体(5)位于箱形内模(3)与混凝土浇筑层(6)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合预制空心楼板内模,包括预制板(1)、若干固定框体(2)和箱形内模(3),若干固定框体(2)侧壁的下部固定安装于预制板(1)中,固定框体(2)侧壁的上部设置于预制板(1)的上方;若干箱形内模(3)分别倒扣在对应的固定框体(2)的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1)顶部设置有安装槽(11)和多个定位孔(13),所述安装槽内侧设置有卡槽(12);所述固定框体(2)底部设置有限位卡(21),固定框体中部内壁设置有限位板(22),固定框体(2)上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箱形内模(3)下部设置有连接通孔(31),所述连接通孔(31)位置与所述连接孔对应;所述箱型内模(3)顶部设置有定位穿孔,定位穿孔内可拆卸穿设有定位杆(33),定位杆底部嵌设于所述定位孔(13)内;所述箱形内模(3)的外侧底部还设置有抗位移柱(35),所述抗位移柱为十字型结构;
所述箱形内模(3)的外侧连接有若干翼缘(4),翼缘(4)沿竖直方向设置,相邻两翼缘(4)之间设置有钢质网状体(5),翼缘(4)的中部向外部弯折形成折脊;箱形内模(3)的外侧设置有混凝土浇筑层(6),翼缘(4)和钢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宏田文俊王浩阳陈俊杰王丽静周明潭渠欣荣张玉群
申请(专利权)人:中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