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装置及造型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9990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造型装置及造型方法,造型装置具备:移动系统,使对象面(TAS)移动;测量系统,用以取得在通过移动系统而能移动的状态下的对象面(TAS)的位置信息;光束造型系统(500),具有光束照射部(520)、以及供给被以来自光束照射部(520)的光束照射的造型材料的材料处理部(530);以及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待形成于对象面上的三维造型物的3D数据与使用测量系统所取得的对象面(TAS)的位置信息控制移动系统与光束造型系统(500)以一边使对象面(TAS)与来自光束照射部(520)的光束(LB)相对移动、一边供给造型材料据以对对象面(TAS)上的目标部位(T)施加造型。因此,能将加工精度良好的三维造型物形成于对象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造型装置及造型方法本专利技术为申请日为2014年11月14日,申请号为“201480083454.8”,专利技术名称为“造型装置及造型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造型装置及造型方法,更详言之,涉及关于在对象面上形成三维造型物的造型装置及造型方法。本专利技术的造型装置及造型方法,能非常合适地用于基于快速原型设计(有时亦被称为3D打印或附加制造、或直接数字制造)的三维造型物的形成。
技术介绍
从CAD数据直接生成3D(三维)形状的技术,被称为快速原型设计(有时亦被称为3D打印或附加制造、或直接数字制造,但以下使用快速原型设计作为总称),有助于在极短的前置时间制作主要以形状确认为目的的试制品。通过3D打印机等快速原型设计来形成三维造型物的造型装置,若以处理材料分类,能大分为处理树脂者与处理金属者。以快速原型设计制作的金属制三维造型物,与树脂制的场合不同地专作为实际零件使用。亦即,并非形状确认用的试制零件,而使之作为实际机械构造物的一部分(不论其为量产品或试制品)来发挥功能。作为既有的金属用3D打印机(以下简称为M3DP(Metal3DPrinter)),有PBF(PowderBedFusion)与DED(DirectedEnergyDeposition)这两种为众所皆知。PBF,在搭载被加工物的底床上层叠较薄的烧结金属粉末,对该处通过电流镜等扫描一高能量的激光束,并使光束接触的部分熔融并凝固。在一层量的描绘结束后,底床下降一层量的厚度,在该处再度涂抹烧结金属的粉末,反复相同动作。以此方式逐层反复进行造型,而制得所欲的三维形状。PBF因其造型原理,本质上存在几个问题点:(1)零件的制作精度不充分,(2)完工的表面粗度差,(3)处理速度慢,以及(4)烧结金属粉末的处理麻烦且费事等。DED采取使熔解后的金属材料附着于加工对象的方法。例如,对以聚光透镜聚集的激光束的焦点附近喷射粉末金属。之后,该粉末金属因激光照射而熔解成为液体状。若在该焦点附近有加工对象,则该液体化的金属附着于加工对象,被冷却而再度凝固。此焦点部分即为所谓笔尖,能在加工对象表面陆续描绘“具有厚度的线”。通过加工对象及加工头(激光及粉末喷射头等其他)的一方相对另一方基于CAD数据适当地相对运动,而能形塑出所欲形状(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由此点可知,在DED,由于粉末材料从加工头视需要而喷射所需的量,不会产生浪费且亦无须在大量剩余粉末中进行加工。如上所述,DED相较于PBF,虽在作为原材料的粉末金属的处理等已有谋求改善,但应改善的点仍多。在此种背景下,被强烈期待能提升作为形成三维造型物的造型装置的工作机械的便利性、最终能提升制造的经济合理性。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3/02606820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用以解决课题的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式,提供一种造型装置,在对象面上形成三维造型物,其具备:移动系统,使所述对象面移动;测量系统,用以在通过所述移动系统而能移动的状态下取得所述对象面的位置信息;光束造型系统,具有射出光束的光束照射部、以及供给被以来自所述光束照射部的光束照射的造型材料的材料处理部;以及控制装置,根据待形成于所述对象面上的三维造型物的3D数据与使用所述测量系统所取得的所述对象面的位置信息控制所述移动系统与所述光束造型系统,以一边使所述对象面与来自所述光束照射部的光束相对移动、一边从所述材料处理部供给所述造型材料据以对所述对象面上的目标部位施加造型。此处的对象面为设定造型的目标部位的面。由此,能将加工精度良好的三维造型物形成于对象面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式,提供一种造型方法,在对象面上形成三维造型物,其包含:测量所述对象面的位置信息的动作;以及根据待形成于所述对象面上的三维造型物的3D数据与所述测量的所述对象面的位置信息,一边使所述对象面与所述光束相对移动、一边供给被所述光束照射的造型材料据以对所述对象面上的目标部位施加造型的动作。由此,能将加工精度良好的三维造型物形成于对象面上。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一实施方式的造型装置的整体构成的方块图。图2是将移动系统的构成与测量系统一起概略显示的图。图3是显示搭载有工件的移动系统的立体图。图4是将光束造型系统与搭载有工件的载台一起显示的图。图5是显示构成光束造型系统所具备的光束照射部的一部分的光源系构成一例的图。图6是显示来自光源系的平行光束照射于反射镜阵列,来自多个反射镜组件各个的反射光束对聚光光学系的入射角度被个别控制的状态的图。图7是将光束造型系统所具备的材料处理部与聚光光学系一起显示的图。图8是显示形成于材料处理部的喷头的多个供给口与开闭该多个供给口的各个的开闭构件的图。图9(A)是将图4的圆A内放大显示的图,图9(B)是显示图9(A)所示的一文字区域与扫描方向的关系的图。图10是显示形成于造型面上的光束照射区域的一例的图。图11是显示以造型装置的控制系为中心构成的控制装置的输出入关系的方块图。图12是显示载台上的测量装置的配置的图。图13是构成测量装置的配置于载台内部的构成部分与测量构件一起显示的图。图14(A)是显示测量在聚光光学系的后侧焦点面的光束的强度分布时的光学配置的图,图14(B)是显示测量在光瞳面的光束的强度分布时的光学配置的图。图15是显示对应控制装置的一连串处理算法的流程图。图16(A)及图16(B)是用以将一实施方式的造型装置的一个效果与以往技术比较说明的图。图17是显示用以测量在造型面的光束的强度分布的测量装置一例的图。图18(A)及图18(B)是用以说明通过稍微加粗一文字区域的宽度以增厚涂布层厚度的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图1~图18(B)说明一实施方式。图1是以方块图显示一实施方式的造型装置100的整体构成。造型装置100是DED方式的M3DP。造型装置100虽能用于通过快速原型设计在后述的载台12上形成三维造型物,但亦能用于对工件(例如既有的零件)进行三维造型的附加加工。本实施方式中,以后者的对工件进行附加加工的场合为中心进行说明。在实际的制造业现场,一般而言会对以别的制法、别的材料或别的工作机械作成的零件进一步反复加工而完工成所欲的零件,而对于三维造型的附加加工,其要求亦潜在相同。造型装置100具备移动系统200、搬送系统300、测量系统400及光束造型系统500这4个系统、以及包含此等系统且控制造型装置100整体的控制装置600。其中,搬送系统300、测量系统400、光束造型系统500,在既定方向彼此分离配置。以下说明中为了方便,搬送系统300、测量系统400、光束造型系统500在后述的X轴方向(参照图2)彼此分离配置。图2中将移动系统200的构成与测量系统400一起概略显示。又,图3是以立体图显示搭载有工件W的移动系统200。以下,将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造型装置,在对象面上形成三维造型物,其特征在于,具备:/n移动系统,使所述对象面移动;/n测量系统,用以取得在通过所述移动系统而能够移动的状态下的所述对象面的位置信息;/n光束造型系统,具有射出光束的光束照射部、以及供给被以来自所述光束照射部的光束照射的造型材料的材料处理部;以及/n控制装置,根据待形成于所述对象面上的三维造型物的3D数据与使用所述测量系统所取得的所述对象面的位置信息控制所述移动系统与所述光束造型系统,以使得一边使所述对象面与来自所述光束照射部的光束相对移动、一边从所述材料处理部供给所述造型材料以对所述对象面上的目标部位施加造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造型装置,在对象面上形成三维造型物,其特征在于,具备:
移动系统,使所述对象面移动;
测量系统,用以取得在通过所述移动系统而能够移动的状态下的所述对象面的位置信息;
光束造型系统,具有射出光束的光束照射部、以及供给被以来自所述光束照射部的光束照射的造型材料的材料处理部;以及
控制装置,根据待形成于所述对象面上的三维造型物的3D数据与使用所述测量系统所取得的所述对象面的位置信息控制所述移动系统与所述光束造型系统,以使得一边使所述对象面与来自所述光束照射部的光束相对移动、一边从所述材料处理部供给所述造型材料以对所述对象面上的目标部位施加造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系统包含三维测量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系统能测量所述对象面的至少三点的位置信息。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系统能测量所述对象面的三维形状。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造型后使用所述测量系统取得通过所述造型而附加于所述对象面上的部分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信息。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系统具有能保持工件的可动构件,
所述对象面包含保持于所述可动构件的所述工件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搬送系统,将加工前的所述工件装载于所述可动构件上,且从所述可动构件卸除加工结束后的所述工件;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搬送系统。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传感器,以设于所述可动构件的受光部接收所述光束。


9.如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在基准坐标系下控制所述可动构件的位置及姿势,
通过取得所述位置信息,将所述对象面与所述基准坐标系建立关联。


10.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在以所述可动构件保持被施加所述造型后的所述工件的状态下,使用所述测量系统取得通过所述造型而附加于所述工件的所述对象面上的部分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信息。


11.如权利要求5或10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根据使用所述测量系统取得的位置信息求出所述附加的部分的尺寸误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使用所述尺寸误差进行附加加工的合格与否判定。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针对依所述合格与否判定的结果被判定为不合格的工件,根据所述尺寸误差在以所述可动构件保持的状态下使用所述光束造型系统施加修正加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使用来自所述光束照射部的光束进行所述修正加工。


15.如权利要求5、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附加部分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信息,控制所述光束造型系统与所述移动系统,对包含所述附加部分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对象面上的目标部位施加造型。


16.如权利要求5、10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附加部分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信息,调整所述测量系统、所述光束造型系统及所述移动系统中的至少一个。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位置信息求出所述造型中的装置的漂移倾向,并按照该求出的结果调整所述测量系统、所述光束造型系统及所述移动系统中的至少一个。


1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传感器,以受光部接收所述光束。


19.如权利要求8或18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能测量所述光束的强度分布。


20.如权利要求8、18、19中任一项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一边移动所述传感器的受光部,一边以所述受光部接收所述光束。


21.如权利要求8、18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束照射部具有射出所述光束的聚光光学系,
所述传感器的受光部能接收从所述聚光光学系射出的光束。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光部配置成在所述聚光光学系的后侧焦点面或其附近接收所述光束。


23.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光部能一边往与所述聚光光学系的射出面侧的光轴平行的方向和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中的至少一方移动,一边接收来自所述聚光光学系的光束。


24.如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能测量在所述聚光光学系的射出面侧的与光轴垂直的第1面内的所述光束的强度分布。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面是所述聚光光学系的后侧焦点面或其附近的面。


26.如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根据使用所述传感器的测量的结果,调整在所述第1面的所述光束的强度分布。


27.如权利要求2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根据使用所述传感器的测量的结果,调整射入所述聚光光学系的入射面侧的与光轴垂直的第2面内的至少一个入射光束的角度。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面包含所述聚光光学系的前侧焦点面或其附近的面。


29.如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入射光束包含对所述第2面的入射角度不同的多个光束。


30.如权利要求8、18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根据使用所述传感器进行的测量结果,进行所述光束造型系统与所述移动系统中的至少一方的调整。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使用所述传感器进行的测量结果的所述光束造型系统的调整包含所述材料处理部的调整。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处理部的调整包含对以所述材料处理部供给所述造型材料的供给动作的调整。


33.如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处理部具有供给所述造型材料的至少一个供给口;
根据使用所述传感器进行的测量结果,调整来自所述至少一个供给口的所述造型材料的供给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崎祐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尼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