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肾湿的祛湿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69872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43
发明专利技术了一种由薯蓣、茯苓、玉桂、姜、薏米、芡实、赤小豆、马齿苋、石香薷、黑胡椒、橘皮、杜仲叶、六堡茶制成的防治肾湿的祛湿茶及其制备方法。肾是人体重要的脏器之一,有“先天之本”之称。《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肾主水的功能,指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失常,则既可引起关门不利,小便代谢障碍而发生尿少、水肿等病理现象,又可引起气不化水,而发生小便清长、尿量大量增多等病理现象。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以中药为原料,制成了用于防治肾湿的祛湿茶,具有简、便、廉、效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肾湿的祛湿茶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治肾湿的祛湿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药保健领域。
技术介绍
肾是人体重要的脏器之一,有“先天之本”之称。《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肾主水的功能,指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失常,则既可引起关门不利,小便代谢障碍而发生尿少、水肿等病理现象,又可引起气不化水,而发生小便清长、尿量大量增多等病理现象。随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改变,湿热病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多,因其湿热胶着,缠绵难愈,故成为医患共同的难题,因此,本专利技术以中药为原料,制成了用于防治肾湿的祛湿茶,具有简、便、廉、效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简、便、廉、效的特点,用于防治肾湿的祛湿茶及其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防治肾湿的祛湿茶,其特征在于由薯蓣、茯苓、玉桂、姜、薏米、芡实、赤小豆、马齿苋、石香薷、黑胡椒、橘皮、杜仲叶、六堡茶制备而成。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中所防治肾湿的祛湿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祛湿茶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比如下:薯蓣10-15g、茯苓10-16g、玉桂4-10g、姜6-10g、薏米10-20g、芡实10-15g、赤小豆10-15g、马齿苋10-16g、石香薷8-13g、黑胡椒5-10g、橘皮5-10g、杜仲叶8-14g、六堡茶5-10g。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防治肾湿的祛湿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祛湿茶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如下:薯蓣12g、茯苓13g、玉桂6g、姜8g、薏米15g、芡实12g、赤小豆12g、马齿苋13g、石香薷10g、黑胡椒7g、橘皮7g、杜仲叶10g、六堡茶7g。具体的,本专利技术中的原料的功效为:薯蓣味甘,性平。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能。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能。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玉桂味辛、甘,性大热。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功能。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痛经经闭。姜味辛,性微温。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的功能。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鱼蟹中毒。薏米味甘、淡,性凉。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功能。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芡实味甘、涩,性平。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的功能。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赤小豆味甘、酸,性平。具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的功能。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马齿苋味酸,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的功能。用于热毒血痢,痈肿疔疮,湿疹,丹毒,便血,痔血,崩漏下血。石香薷味辛,性微温。具有发汗解表,化湿和中的功能。用于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水肿,小便不利。黑胡椒味辛,性热。具有温中散寒,下气,消痰的功能。用于胃寒呕吐,腹痛泄泻,食欲不振,癫痫痰多。橘皮味苦、辛,性温。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能。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杜仲叶味微辛,性温。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功能。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腰膝酸痛,筋骨痿软。六堡茶具有清凉解热,暖胃提神,除湿理气,健脾助消化的功效。可治中暑,感冒,干呕肚痛,驱除油腻。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防治肾湿的祛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主要步骤:(1)选用当年冬初采收的老姜,选拣、除去杂质及须根,清水洗净,浸泡约4小时,去皮,切成约1cm的厚片,60℃以下低温干燥,水分约10%,然后进行炒制;取约10目粗河沙,与姜比按10:1,放至炒制容器内,武火炒热,不断翻动,炒至鼓起,表面棕褐色,取出,筛去河砂及杂质,晾至水分小于4%,备用;(2)橘皮、石香薷、马齿苋、玉桂、姜、六堡茶切段破碎,过10目筛,备用;(3)其余的七味用90℃热水浸泡两次,第一次加6倍量水浸泡三小时,过滤,滤液备用;第二次加5倍量水浸泡三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混合后备用;(4)将浸泡后的药渣倒入锅内,加入6倍量的水,加热煮沸约两小时,过滤,滤液与上述滤液合并;将上述溶液进行浓缩,温度约70℃,浓缩至密度为1:1.25即可;(4)将上述的切段破碎的颗粒与浓缩液加入搅拌机内,混合均匀,干燥,水分控制在百分之四以下即得半成品,包装成袋泡茶。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所述防治肾湿的祛湿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可依据市场需要制成其他剂型、规格。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中药材为原料制成袋泡茶,具有冲泡简单,携带方便,物美价廉的特点。(2)本专利技术为纯中药制剂,具有无毒无副作用,疗效显著的特点。(3)同时也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市场需求,可做成不同的规格及包装模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配方:薯蓣12g、茯苓13g、玉桂6g、姜8g、薏米15g、芡实12g、赤小豆12g、马齿苋13g、石香薷10g、黑胡椒7g、橘皮7g、杜仲叶10g、六堡茶7g制法:(1)选用当年冬初采收的老姜,选拣、除去杂质及须根,清水洗净,浸泡约4小时,去皮,切成约1cm的厚片,60℃以下低温干燥,水分约10%,然后进行炒制;取约10目粗河沙,与姜比按10:1,放至炒制容器内,武火炒热,不断翻动,炒至鼓起,表面棕褐色,取出,筛去河砂及杂质,晾至水分小于4%,备用;(2)橘皮、石香薷、马齿苋、玉桂、姜、六堡茶切段破碎,过10目筛,备用;(3)其余的七味用90℃热水浸泡两次,第一次加6倍量水浸泡三小时,过滤,滤液备用;第二次加5倍量水浸泡三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混合后备用;(4)将浸泡后的药渣倒入锅内,加入6倍量的水,加热煮沸约两小时,过滤,滤液与上述滤液合并;将上述溶液进行浓缩,温度约70℃,浓缩至密度为1:1.25即可;(5)将上述的切段破碎的颗粒与浓缩液加入搅拌机内,混合均匀,干燥,水分控制在百分之四以下即得半成品,包装成袋泡茶。实施例2配方:薯蓣10g、茯苓10g、玉桂4g、姜6g、薏米10g、芡实10g、赤小豆10g、马齿苋10g、石香薷8g、黑胡椒5g、橘皮5g、杜仲叶8g、六堡茶5g制法:(1)选用当年冬初采收的老姜,选拣、除去杂质及须根,清水洗净,浸泡约4小时,去皮,切成约1cm的厚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治肾湿的祛湿茶,其特征在于由薯蓣、茯苓、玉桂、姜、薏米、芡实、赤小豆、马齿苋、石香薷、黑胡椒、橘皮、杜仲叶、六堡茶制备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肾湿的祛湿茶,其特征在于由薯蓣、茯苓、玉桂、姜、薏米、芡实、赤小豆、马齿苋、石香薷、黑胡椒、橘皮、杜仲叶、六堡茶制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治肾湿的祛湿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祛湿茶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比如下:薯蓣10-15g、茯苓10-16g、玉桂4-10g、姜6-10g、薏米10-20g、芡实10-15g、赤小豆10-15g、马齿苋10-16g、石香薷8-13g、黑胡椒5-10g、橘皮5-10g、杜仲叶8-14g、六堡茶5-10g。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防治肾湿的祛湿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祛湿茶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如下:薯蓣12g、茯苓13g、玉桂6g、姜8g、薏米15g、芡实12g、赤小豆12g、马齿苋13g、石香薷10g、黑胡椒7g、橘皮7g、杜仲叶10g、六堡茶7g。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防治肾湿的祛湿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主要步骤:
(1)选用当年冬初采收的老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桓黎海珍李亘李浪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强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